蜀口的重要性:
蜀口在南宋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地缘地形上,蜀口三关五州位置在如今的陕南和甘肃南部,是陕甘川三地的交界地带,地形复杂,崇山峻岭,易守难攻。有关外四州即有整个巴蜀,所以四州之地虽小却为蜀地门户。吴氏兄弟时代,除了重点经营三关外,就是经营大散关一线,并在谈判中竭力争取和尚原,但没有成功。此外在五州地带利用天险也修建了几个山城,利用天险而成,为保蜀的最前沿。南宋对蜀口的利用和防护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成功,南宋治理蜀口的功劳不亚于诸葛武侯和唐朝的韦皋太尉。
军事部署上,整个南宋的军事布防体系,重点是北边的边界地带和临安府附近。临安为行在(南宋一直将临安称为行在,法律意义上不是首都),三衙禁军的殿前司和侍卫步军司一直驻守临安附近,兵力最多。其次军事布防最重的就是川陕地区了。川陕因为距离临安遥远,难以有效控制,所以吴家在川陕和川陕的制帅一直有比较大的自主权。川陕驻军主要集中在蜀口地区和兴州、兴元府、利州一带,最多时候兵力有十万之众,即便宋蒙开战前,川陕蜀口驻军名义上也有五六万,加上配合的忠义民兵也有七八万。
经济价值上,四川在南宋的经济价值是极为重要的。南宋完成了中国经济重心的难移,中国的经济精华地带是苏杭地区,两湖流域次之,成都平原自古为天府之国,为历朝历代所重视,唐朝时候就有扬一益二之说了。四川在南宋时代对南宋的经济贡献最高时候可达三分之一以上。蜀口虽然比较贫瘠,但仓储却十分的丰富。南宋川陕战区军粮仓库较多,主要分布在利州路前线地区:武阶之仓、三同庆之仓、七凤集之仓十有一,西和之仓十有五,金、洋之仓二十有七,其大者则如利、沔、兴元,每月各支家粮万石,而鱼关一处计取财赋,几收十分之四。从关外五州到兴元府、沔州、金州三大集结区和利州、鱼关,都有仓库。
交通后勤上,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但南宋时候蜀道难却是另外一番情形。南宋的各种运输,尤其是军事运输依赖于山路,但更多依赖于水路。水运,主要依靠嘉陵江航运。嘉陵江在两宋时期水量充足,水质清澈,适合船只往来,是南宋蜀口驻军粮运的主要方式。史载,四川总领所每年支付军粮150万石,其中约130万石依靠水运,占85%以上。嘉陵江流向是自北向南,流经今宝鸡、凤县、两当、徽县、略阳、宁强、广元、南充、合川,在重庆附近汇入长江。所以南宋时代的沔州、利州为蜀口战略重镇,与其是粮运要道有着重要关系。宋蒙前期两次军事冲突后,尤其是托雷制造辛卯之变后,严重破坏了南宋川陕的后勤和交通,南宋被迫重新依赖陆路运输,军事补给成本加大,对军事行动十分不利。
军用马匹上,古代作战,战马是最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两宋众所周知都十分的缺马,南宋更是缺马。蜀口地区地处陕甘南部,距离中国优良的河陇产马区距离较近,是南宋优质军马的最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地。南宋从蜀口西部地区与游牧民族交易的马匹被称为西马,最高时代每年从蜀口茶马贸易交换来的西马近五千匹,大部分主要用来保障三衙禁军,因为军马来源于蜀口地区,所以蜀口驻军每年也能获得一部分的优质军马,同时还单独允许兴州(沔州)驻军与少数民族交易一定的马匹,每年约在七百匹左右,是为朝廷对川陕驻军的优待。其它战区如荆襄、两淮和两广很难使用优质的西马,偶尔分配到一些也是杯水车薪。因为有比较可靠的军马来源,所以南宋川陕战区的骑兵数量也是除禁军之外最多的,巅峰时代有约1.5万,中晚期也在5000左右,在南宋这个缺马的时代,能一次性调集数百甚至上千骑兵的也只有川陕战区了。因为有一定数量的骑兵,南宋蜀口之军也是南宋为数不多的具备较强野战攻击能力的军队。金蒙战争中后期,因为金国的监牧地带即马场大多为蒙古所破坏掠夺,金国也在陇右市马,相当程度上分走了一些本来可能为南宋获得的马匹。宋蒙战争开始后,蜀口又最早沦陷,南宋从此是彻底与中国传统优质产马区无缘了。失去蜀口马匹后,成都府路又沦陷,1259年广西的横山寨也沦陷,南宋连从两广获得马匹的来源也断了。
士兵素质上,南宋川陕驻军最初是北宋末年精锐的与西夏战斗的西军之后。吴玠吴璘兄弟、杨政还有刘光世早年都在北宋的西北与西夏作战过,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南宋的川陕驻军大部分也是吴玠兄弟和诸多将领当年的部曲故旧和原西北居民。北方来的这些流民难民有着相对东南而言较强的军事素质,一直是优秀的士兵来源地,临安行在方面也一直抽调西军精锐来卫扈东南。嘉定和议后,蜀口也一直有过大大小小的冲突,如宋夏联合攻金,安丙平红巾之乱,所以蜀口之人经历的战事较多,相对在身体素质和骑射方面以及作战经验上都有着不错的条件。
因为蜀口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又地处最前线,还是最远的战场,蜀口统帅还有一定的便宜职权,所以这个地方最早开打也最早沦陷。虽然蜀口至关重要,但是川陕地带自吴曦之叛后已经各方面的衰落,军队整体战斗力下降,以都统制为代表的军人集团被以制置使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所控制,难有再如吴玠、吴璘和吴挺时代的能力与威望。同时大小不断的战乱波及蜀口和四川内地,蜀口和四川内地的潜力被极大的破坏,这些多年来因为相对的平静和日后安丙、崔与之杰出的治理才能所掩盖。在面对有空前强大的蒙古铁骑和用兵十分灵活的拖雷之后,之前的种种隐患统统的暴露,而且蜀口制帅自崔与之之后是一个不如一个,从此而言,蜀口遭到大破坏和后来的最早沦陷也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