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创业建国之路与北宋开战: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建北宋,李彝殷上表祝贺,并且为避太祖父亲的名讳,改“殷”为“兴”,太祖加封李彝殷为太尉,位列三公,陈师道评:“宋初职备三公者,内则赵普,外惟彝兴,彝兴以藩镇领之,尤异数也”,拓跋李氏在北宋初已经确立了其较高的政治地位。
宋朝初建,拓跋李氏便选择依附。建隆元年(960年)三月,李氏协助北宋军队攻打北汉。建隆三年(962年),李彝殷向宋上供马匹,这也是在实质上正式归顺于宋。乾德五年(967年)秋,李彝殷离世,宋廷追封李彝殷为夏王,其子李光睿权知州事,为避宋太宗讳,改“光”为“克”,继任定难军节度使,加检校太保。
李光睿死后,李继筠继任定难军节度使,并于太平兴国年间率军助北宋攻打北汉,彻底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李继筠死后,其弟李继捧即位,李继捧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率部投降北宋,并且将夏、 银、 绥、 宥之地献于宋,北宋嘉之,授其彰德军节度使。
李继捧归降北宋的行为引起其族弟李继迁的不满,李继迁认为李继捧等人都接受了宋太宗的恩惠,派遣使臣上表说明,不愿进汴京,但愿长久镇守边陲。宋太宗回信李继迁,信中表彰了李继迁祖上效忠于中原王朝的业绩,同时也说明了归顺的好处以及继续顽抗的后果,可谓是软硬兼施。但是李继迁始终不为宋太宗所动。反而坚定了彻底反抗之心,密谋叛乱。依靠着李氏的威信力,在夏州以北纠集了大批羌族势力,“西人以李氏世著恩德,往往多归之”,并以通婚的方式与南山党项野利氏及辽结成了反宋联盟。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五月,由于李继迁继续侵扰宋朝河西诸州,银、夏各地无宁日。宋太宗令银、夏、绥、宥都巡检使田钦祚与西上閤门副使袁继忠率兵巡护河西诸地。李继迁从柞岭率领部众侵袭宋军,两军战于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李继迁大败,丢盔弃甲逃走。九月,李继迁听说田钦祚、袁继忠屯兵三岔,控制了通往夏州的要害,暗地里率兵攻打,没能取胜,于是退入狐狢谷,田钦祚率军出万井口追杀李继迁。李继迁出来请战,率领大军在后面围困雄武军千余人。袁继忠命龙卫指挥荆嗣前去救援,两军展开厮杀。李继迁开始有些招架不住,损失人马七百余。之后,田钦祚大军回军,依山扎营,李继迁也驻营在山下。田钦祚与荆嗣招募了劲卒五十人,乘夜纵火攻打李继迁的大营。李继迁没有防备,营房都被宋军烧毁,军士死者一千余人。十二月,宋太宗诏绥、银、夏等州官吏,招揽逃到边界以外的农民回到家园继续耕作,实则是为了招揽李继迁辖地的农民,以对李继迁釜底抽薪。李继迁见部下将士都有回到宋朝的心思,对谋臣张浦说:“我宗社长久以来都得不到修缮,而且民众在这荒芜之地都食不果腹。如今宋朝以雄厚的财力和丰饶的物产招抚境外的流民,使我们亲离众散,以后势将不能支撑。”张浦对李继迁说:“宋军驻扎在银、夏的军队十分多,我们很难与他们争锋。但是宥州(今内蒙古鄂托克前旗东)土地十分丰饶,而且依托横山(陕西省横山县南)为界,如果以此引诱诸部并力图之,遏制险要的城池以观局势的发展,也是一条图谋复兴的大计。”李继迁深以为然,于是纠合西戎部众力图攻打,合兵二万人攻打宥州。宋巡检使李询率所部蕃汉兵马将李继迁击退。
北宋雍熙元年(984),李继迁因为攻打宥州不胜,故而仍驻军地斤泽。地斤水草丰茂,有利于部众放牧,于是部众和牛羊渐渐多了。五月,李继迁令其弟李继冲前去煽动引诱河西诸蕃部。党项咩嵬族酋领魔病人乜崖一直以来就与南山诸族结党为乱,被李继冲招降,率其部请降,李继迁派重臣张浦前去接纳。王庭镇在夏州西北,是众蕃部所聚居的地方。李继迁率兵大军前去袭扰,俘掳人口数以万计。宋将尹宪自夏州前往救援,李继迁劫掠过后撤退,宋军救援不及。同年,宋朝夏州知事尹宪与都巡检曹光实侦察得知李继迁的宿营之地,在夜里偷袭,李继迁遭受到很大的挫折。宋军斩首五百级,焚烧党项军大帐四百余帐。李继迁与其弟趁乱逃走,宋军曹光实抓获李继迁的母亲与妻子。李继迁之后求取党项豪族之女为妻,转战各地,不断强大起来,河西之地的大族都因为李氏家族在当地的善行,前去归附他们。 李继迁失败之后,害怕宋军来追,于是转徙无常。西北民众因为李氏在这里素来有名望,非常怜悯他们,于是开始接济他们。众人都表示愿意追随。于是与李继迁一起驻扎在黄羊平。招来蕃众,于是兵势复振。羌人豪族野利等部族皆都将女儿献给李继迁为妻子。
雍熙二年(985)二月,李继迁遣使至银州,假装与宋都巡检曹光实约降,实则伏兵于葭芦川(今陕西佳县西北),诱杀曹光实等,冒用他们的旗帜,袭据银州。随后自称都知蕃落使、权知定难军留后。各部落长如折八军、折罗遇、嵬悉咩(mie)、折遇乜(niè)等都加号州刺史。同年三月,李继迁进攻会州,焚会州(今甘肃靖远县)。宋太宗得知后派知秦州田仁朗与李继隆等出兵讨伐李继迁。党项部落长折罗遇及弟乞埋战死,折遇乜被宋朝俘虏处死。四月,田仁朗的军队靠近绥州(今陕西绥德县)。听说李继迁率大军攻打抚宁,高兴地说:“以往党项人常常带领乌合之众袭扰我边境,他们胜则进,败则走,找不到他们的巢穴。如今李继迁聚集了数万人,气势汹汹而来,用尽所有的兵力攻打一个孤城。抚宁很小但是十分坚固,不用半个月的时间不可攻破。我等到李继迁大军疲乏之时,派大军前去攻杀,分别派遣三百强驽,截住李继迁军的归路,李继迁肯定被我们擒住。”田仁朗部署完成之后,故意向李继迁显示松懈,军中纵酒赌博。但是宋军副将王侁等故意诬陷田仁朗,向太宗进谗。宋太宗听说河西三族寨已经失陷,于是召田仁朗回京下狱,并进行审问。田仁朗说:“臣已定下了擒拿李继迁的策略,正在这时皇上召回了我,导致计划没有来得及实现。”于是进言宋太宗说:“李继迁深知西北的情况,在当地十分得民心,希望皇上下诏给予优厚待遇招他前来;或者给予当地部落酋长厚利,要求他们捉拿李继迁。如若不然,他日必为大的边患。”宋太宗宽免他的死罪,流放商州(今陕西商洛)。命王侁等进兵李继迁。王侁率领他的部众,由绥州到达浊轮川。李继迁闻讯撤回围困抚宁的军队,与宋军激战,丧失军队五千余;部下阵亡严重,各部族都被攻杀,于是李继迁率领蕃部放弃银州逃走。
李继迁败退之后,王侁收复了银州(今陕西榆林米脂县),率兵出州北,到达悉利诸族。王侁再由开光谷向西到达杏子坪,击败了保寺、保香诸族首领埋乜已等军队。又破保、洗两族,俘三千人,降五十五族。于是,党项三族豪酋折八军等三千余众都表示投降宋朝。六月,宋兵乘胜进击,党项部落多败破。李继迁浊轮川之败后,蕃族虽然破败但是本土没有被破坏。夏州盐城镇岌伽罗腻十四族都和党项是一个种落,李继迁用计引诱他们与之合并,于是与吴移、越移等族结党应援。北宋雍熙三年,李继迁见部落败溃,宋兵势盛,于是依附辽朝以图抗宋。辽由是封之为定难军节度使、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冲为副,又以宗室女义成公主嫁李继迁。
雍熙四年二月,李继迁再攻夏州。李继迁的兵马逼近夏州,徘徊不敢前进。宋朝知州事安守忠率众三万迎战李继迁。至王庭镇,李继迁设伏诱宋军交战,大败安守忠,追到城门而止。四月,李继迁趁势进兵围困夏州,两个月没有解围。宋朝知麟州韩崇训率大军前往增援,李继迁见状退军。八月,李继迁居住于沙漠,逐水草而居,便于攻掠。当时屯驻在黑水河一侧,据险自固。宋将石保兴正在巡按罨子寨,李继迁以数千人攻打石保兴,见石保兴所部不过两千人,于是渡河决战。石保兴在河对岸埋下伏兵,等到李继迁渡到一半出兵攻打,李继迁的军队大乱,于是失败。十一月,因为李继迁素来凶忍,虐用党项咩兀等族的部属,宥州党项咩兀等族首领,都指挥遇乜布九人图谋诛杀李继迁。当时李继迁正谋划攻打银州,在无定河畔会盟诸部族。遇乜布等以暗箭射李继迁,射中了李继迁的鼻子,伤口很长时间不愈合,于是进攻银州的日期晚了很多。
端拱元年(988)二月,宋太宗见李继迁附辽,利用李继捧回夏州牵制李继迁。三月,李继迁派遣牙校李知白前往契丹辽朝入贡。五月,宋太宗赐李继捧姓赵,改名保忠,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及夏、银、绥、宥、静等五州观察处置押蕃落等使,入守夏州。十二月,李继捧为了向宋太宗邀功,假言李继迁归顺,宋太宗授李继迁为银州刺史,充洛苑使。李继迁拒绝不受。
北宋端拱二年正月,李继迁因为不受宋朝官职,得罪族兄李继捧。于是前去辽朝,说明自己与李继捧有怨,并向辽朝乞和。辽圣宗知道李继迁并非诚心,于是不许。三月,李继迁又向辽朝乞和,辽圣宗封王子帐节度耶律襄之女为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并赐马三千匹。四月,李继捧出兵击败宥州御泥、布啰树两部。
淳化元年(990)四月,李继捧与李继迁战于安庆泽,李继迁中流矢败退。十月,李继迁派破丑重遇贵至夏州诈降李继捧。李继迁率领部落攻城,破丑重遇贵在城中接应,李继捧大败。同年十二月,辽国进封李继迁为夏国王。
淳化二年初,李继迁再攻夏州,宋朝派兵来援。七月,李继迁占领银、绥二州。同年,李继迁又归附于宋。宋朝被迫授给李继迁“银州观察使”的封号,赐姓名赵保吉。但李继迁旋又附契丹,并联结契丹军,多次袭击宋西北边境。九月,王庭镇作为夏州外部的屏障,连接着大漠,一直有寨栅可守,李继迁在雍熙年间将其烧毁了。之后,李继迁占据着王庭镇的旧地,以预谋着夏州。李继捧见状向宋太宗进言,率军可在夜里偷袭李继迁,熟户貌奴、猥才两族的兵马趁夜袭击,夺李继迁牛畜两万余,李继迁再次放弃银州,逃走到铁斤泽。
淳化三年正月,李继迁引诱之前降宋的李继捧归附辽朝,再次引兵进入并占据银州城,派遣李继捧去辽朝请命入贡。辽圣宗听说他怀有二心,派遣西南招讨使韩德威率兵持诏前去银州询问李继迁。韩德威到了银州之后,李继迁以西征为借口不见辽使。韩德威大怒,纵兵大掠银州之后撤回。四月,李继迁自从接受辽朝的赐婚之后,每一年的进贡礼品都是在蕃族之间征用的,境内的财产越来越贫乏。当时宋夏边境的陕西地段还处于边禁的状态,宋朝的商旅进不去西北,李继迁上书宋太宗说:“自古中原君主都主张王者无外,我们西戎之人难道就不是皇帝的臣民吗?如今请允许两方的商旅相互往来,以满足边境民众的生活。”宋太宗下诏允许双方互市。十月,李继迁因为辽使韩德威大掠银州,于是入告辽圣宗,辽圣宗下诏允许李继迁归附,于是李继迁再次遣使入辽都。
北宋淳化四年四月,李继迁虽然收复了绥、银二州,但是还没有恢复宥、夏等州。李继迁遣使进入宋朝请求赐还,宋太宗不准许。李继迁密谋夺取。当时因为李继迁向宋朝称臣纳款,所以宋朝没有防备。李继迁大军一到,宋军都不知所措。知州刘文质拿出自己私人的二百万两赏赐给军队,于是宋朝军队士气昂扬,李大信没有成功。
北宋淳化五年初,李继迁攻掠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掳掠居民。又至夏州袭击李继捧,李继捧败逃。四月,宋朝堕毁夏州城,李继迁攻夏州不胜,退居沙漠。次年,派张浦到宋朝谈和,宋太宗扣留张浦。至道二年(996)三月,宋洛苑使白守荣护送辎重至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李继迁设伏浦洛河(今吴忠东南苦水河),佯弱诱敌,大败宋军,获粮40万石。四月,李继迁侵袭吐蕃折平族,首领握散上表宋朝请求会师讨伐李继迁。 五月,李继迁纠合党项诸族,发兵围困灵州。意图索回被扣留的谋臣张浦。宋太宗,赐敕书招谕诸族,命十州都部署李继隆出环州,容州观察使丁罕出庆州,殿前都虞候范廷召出延州,殿前都指挥使王超出夏州,西京作坊使张守恩出麟州(今陕西榆林神木县),五路进援灵武。八月,李继迁回师援平夏,与宋军战于乌白池(今宁夏灵武东南),李继迁大败。至道三年十二月,复上表归宋,授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
李继迁受任夏州刺史前后,仍在边地掳掠,不断与宋朝发生局部的战争。同时重点开始攻击灵州,宋太宗至道二年五月(996),党项李继迁进攻灵州,太宗以李继隆为灵环十州都部署,九月又兵分五路增援灵州,李继隆、范延召、王超、丁罕、张守恩分别自环州、延州、夏州、庆州、麟州出兵,但除王超与范延召与敌军发生战斗外,其余均无功而返。此次救援不成,幸赖灵州守将窦神宝临危不乱,坚守有方才能守住。次年,党项李继迁再度发动小规模进攻,被合和都部署杨琼击退。宋军五路出界讨伐李继迁,却无功而还,这是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宋太宗的军事决策失误。他将五路出师的作战目标设定在合攻李继迁于乌白池,破坏其巢穴,而忽略了解救灵州,经营旱海路物资补给线这一当务之急。在出师以前,灵夏铃辖卢斌曾建议宋太宗调整作战目标:“番夷之俗,马骄兵悍,往来无定,败则走他境。疾战沙漠,非天兵所利,不若坚保灵州,于内地多积当粟,以师援送。苟其至也,会兵首尾击之,庶几无枉费,且不失固圃之策”但其策未得采纳,李继迁抗宋,当时还处在游击袭扰的阶段,并无常驻的核心城市,乌白盐池虽然是其最主要的经济贡献区,但假若宋军不能做到对这一地区的长期占领,那么对李继迁的打击效果就并不明显。只要巧妙避开宋军兵锋,保护主力避免与之决战,就很容易造成宋军“望空而行,劳师无功”。
与此同时,北宋西北重镇灵州的不利处境却仍未得到彻底扭转,旱海路并不完全处在北宋的控制之下,对灵州的物资补给仍十分艰难。可以说,在旱海路与灵州安全没有得到彻底巩固之前,北宋西北地区的形势就仍将处于动荡之中。其次,五路军分路出界,名壮而实害,道路险远,天气炎热且馈运艰难,以致诸将失期,士卒困乏。又各路主帅,除李继隆曾自作主张以便宜改变行军路线外,大都谨奉宋太宗的方略与阵图,对错误战略部署的认真贯彻,决定了作战的最终效果,但宋太宗对此似乎还仍嫌不够,认为“诸将不能尽依方略,致此贼越逸”。总之,可以说,至道二年五路讨伐李继迁成效并不大,虽然此后短期内李继迁稍有收敛,灵州亦一度解围,在次年三月,延州路都部署傅潜等言护送二十五州军当粟己入灵州。但是,李继迁对灵州等地的威胁却仍然存在。
因供馈灵州与出界作战所带来的社会负担与矛盾也愈加突显出来,以内政稳定为导向的朝野舆论对于北宋的西北战略影响尤深。李继迁在两次进攻失利后改变方针,暂停对灵州攻击,重点进攻灵州外围与之犄角的清远军(今灵武西南)和怀远城(宁夏银川)。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二城相继沦陷,灵州被包围。之后,李继迁开始大举进攻灵州,并切断所有交通要道与粮道,宋军援兵不至,灵州最终沦陷,知州裴济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