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书名:疾病预防百科 作者:小诸葛 本章字数:1547字 发布时间:2020-06-19

在讲疾病之前,我们要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在我们人类所知道的疾病当中,有一部分是具有传染性的,我们叫他传染性疾病,简称传染病,传染病顾名思义就是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他人的疾病叫做传染病。


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体外,经过一定的传播方式,到达与侵入新的易感者的过程。


病原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不但适应在机体的一定部位发育、繁殖,并且也适应在宿主机体外的自然条件下暂时存活,尔后再侵入一个新宿主,循此世代绵延,以维持病原体作为一个生物种的存在。此种更换宿主的过程,在流行病学中称为传播机制。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机制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病原体自宿主机体排出;第二阶段:病原体停留在外界环境中;第三阶段:病原体侵入新的易感宿主体内。


传播机制的第一阶段与病原体在宿主体内定位有关。传播机制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的继续,它直接受第一阶段的制约,间接受病原体在体内定位的影响。病原体更换宿主在外界环境下所经历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具体说,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内传染源排出,侵入另一易感机体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途径按照类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经空气传播:是指呼吸系统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包括飞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三种传播途径。


二、经水传播:包括经饮用水传播和接触疫水传播两种方式,一般肠道传染病经此途径传播。水源被污染的情况可由自来水管网破损、污水渗人所致,也可因粪便、污物污染水源所致。 


三、经食物传播:主要为主要肠道传染病、寄生虫病、少数呼吸系统疾病的传播的方式。当食物本身含有病原体或受病原体污染时,可引起传染病的传播。


四、接触传播:接触传播通常分为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两种。


(1):直接接触传播是在没有任何外界因素参与下,传染源与易感者直接接触而引起疾病的传播,比如狂犬病,性病等。


(2):间接接触传播易感者因接触被传染源排泄物或分泌物所污染的日常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门把手、电话柄等所造成的传播,故将此种传播方式又称为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多种肠道传染病、某些呼吸道传染病、人畜共患病、皮肤传染病等均可经此途径传播。被污染的手在间接传播中起特别重要的作用 。


五、经节肢动物传播:又称作虫媒传播,是以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而造成的感染,包括机械携带和生物性传播两种方式。 作为传染病传播媒介的节肢动物甚多,有昆虫纲的蚊、蝇、跳蚤、虱子等。蜘蛛纲的蜱和螨。


六、经土壤传播:是指易感人群通过各种方式接触了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所致的传播。经土壤传播的疾病主要是传播一些肠道寄生虫病及能形成芽胞的细菌所致感染。 土壤可因种种原因而被污染,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使土壤污染。因传染病死亡的人、畜尸体,由于埋葬不妥而污染土壤。有些肠道寄生虫病的生活史中有一段时间必须在土壤中发育至一定阶段才能感染人,例如蛔虫卵卵、钩虫卵等。某些细菌的芽孢可在土壤中长期生存,例如破伤风杆菌、炭疽杆菌等。这些被污染的土壤经过破损的皮肤使人们获得感染。


七、垂直传播:又称为母婴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一般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和分娩引起的传播三种传播。


八、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及预防工作中,由于未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人为地引起某种传染病传播。 


九、水平传播:是指病原体在外环境中借助于传播因素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传播。经空气传播、经食物传播、经水传播、经接触传播、经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和医源性传播均属于此类。(后面详细介绍各种传播途径时,水平传播不予介绍)


一般当一种传染病出现时,及时的切断传播途径时最有效的抑制疫情进一步扩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为切断的传播途径,那么引发传染病的传染源无法通过媒介传播,那么它就无法感染新的宿主。    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缩小感染范围,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疾病预防百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