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细胞免疫,我们就来说说体液免疫,体液免疫顾名思义就是在细胞外的地方对付病毒,当然,进行体液免疫的主角就是B细胞了。
那么B细胞是如何进行体液免疫的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使用B细胞最有利的武器——抗体。
那么抗体是什么呢?生物书上是这样说的:当机体由于抗原的刺激而产生的具有保护作用的蛋白质。它是一种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中,及其B细胞的细胞膜表面。
在这里给大家几个小知识:第一:一般抗体我们都称之为免疫球蛋白,但是免疫球蛋白不仅仅是抗体。第二:抗体是能识别特定外来物的一个独特特征,该外来目标被称为抗原。
在说抗体的时候我们延伸出一个此,那就是抗原,那么什么是抗原呢,生物书上是这样说的:指能引起抗体生成的物质,是任何可诱发免疫反应的物质。抗原实际上就是入侵人体的入侵者,B细胞必须要接触抗原才能释放出相应的抗体。
当然由于是将体液免疫,抗原就不详细介绍了,我们主要介绍抗体。以上专业术语听不懂没关系,我们从抗体的主要作用来认识他吧。
一、中和毒素:当某种毒素入侵人体之后,B细胞识别毒素释放特异性毒素抗体来中和入侵的毒素,使该毒素失去活性。
二、阻止病原入侵:当人体内有抗体时,抗体会在血管内,随着血液游走,当有病原体入侵之后,体内的抗体就会进入战斗模式,当有对应的抗体时,该抗体就会立刻锁住相应的病原体的表面接收器,使他无法入侵健康的细胞,或者使吞噬细胞更容易捕捉病原体,并且将其吞噬掉。
三、调理吞噬和ADCC:ADCC是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一般作用于NK细胞。抗体能够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增强如NK细胞的战斗力。
四、穿过胎盘和黏膜:某些抗体是能够进入胎盘这个屏障进入宝宝体内的蛋白质,这一种能力能够在宝宝出生后有一定的保护能力。某些抗体能够穿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黏膜,发挥重要的免疫防御机制。
以上四种是抗体主要的功能,当然还有其他的功能,比如能引起I型超敏反应、激活补体产生攻膜复合物使细胞溶解破坏等等。
那么体液免疫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当某病原体入侵人体之后,树突状细胞激活了辅助T细胞,辅助T细胞会前往B细胞存活的淋巴组织内,激活相应的B细胞,这个时候该B细胞就会分裂,一小部分变为记忆B细胞,当该病原体来了之后记忆B细胞就会立刻做出反应。剩下的B细胞就会释放抗体,抗体就会进入血液,随着血液游遍全身,当抗体遇到相应的病原体时,它就会立刻附着在病原体的表面,要么阻止该病原体继续感染新的细胞,要么将多个病原体集合在一起,让最近的吞噬细胞前来,将该病原体吞噬掉。当病原体被消灭掉后,B细胞就会停止释放抗体,而多余的抗体依然会停留在人体内,当该病原体又入侵人体时,抗体就会立刻阻止该病原体感染新的细胞,而被其他吞噬细胞吞噬掉。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会慢慢的消失,当完全消失后,相应的病原体入侵后,我们就有可能被感染。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一样,都具有感应、反应、效应三个部分。
感应阶段:抗原进入机体后,除少数可以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外,大多数抗原都要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经过处理的抗原,可将其内部隐蔽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然后,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刺激B细胞进一步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
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小部分B细胞成为记忆细胞,该细胞可以在体内抗原消失数月乃至数十年以后,仍保持对抗原的记忆。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及时将抗原清除。
效应阶段:在这一阶段,抗原成为被作用的对象,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可以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例如,抗体与入侵的病菌结合,可以抑制病菌的繁殖或是对宿主细胞的黏附,从而防止感染和疾病的发生;抗体与病毒结合后,可以使病毒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在多数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后会发生进一步的变化,如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等等。
这就是体液免疫的全部过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形成了我们最后一道屏障,也是组成我们特异性免疫的两个重量级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