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说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关系。
且不说谁先谁后,里面人物有很多相似点,强行把两本书并在一行,有些地方是说不通的,何不分开来呢。
这两本书的成书之前,其实已经流行民间传说和舞台评书的段子。
经过后人的整理,才得以完善,而书的作者是不是本人,也是有待争议的。
据我个人的愚见,就是找一名大家手笔主编一本小说,取用民间的口头传说加以创造和改进。
那么古代小说发表,是运用“邸报”(战国时期产物,现在的报刊)形式进行流传,古人不仅爱看戏,也爱听评书,茶馆里上午说《三国演义》,下午说《水浒传》,算是日常娱乐之事。
先说说《封神演义》的人物:
鸿钧老祖:三清的顶头上司,中国的道教体系是没有此人,也无庙宇建祠,是个虚构人物。
三大弟子: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有昆仑十二金仙 分别是:
1、南极仙翁2、文殊广法天尊3、普贤真人4、清虚道德真君5、太乙真人6、玉鼎真人7、赤精子8、黄龙真人9、广成子10、惧留孙11、慈航道人12、道行天尊
太上老君道教门下:(人教祖师)
为什么后人强行把太上老君和老子混在一起,此时的老子还没出世,极有可能是道教借名之用。
1. 灵宝大法师(太上老君座下大弟子)2.燃灯道人3.陆压道人
上古神其他座下:
1. 接引道人(老君化胡为佛) 2.准提道人
这里不难发现早期未成佛家的,佛教中人。
文殊广法天尊 普贤真人 慈航道人(转化观世音菩萨) 燃灯道人, 接引道人(如来)准提道人(菩提祖师)
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西方二圣),是师兄弟关系,一起创建了西方教。
接引道人修得六丈如来金身,吞并西方各教派,建立佛教。
准提道人(菩提祖师)“灵台方寸山”与“天竺灵山”相对。
然后我们再清理封神里面的几大教,阐教和截教,人教,及后来的佛教。
主要讲阐教和截教的两大势立:即敌人,又是一脉关系。
1. 阐教由玉清元始天尊人系仙组成。拉拢人教。
及第三代中末等四大金刚,后归佛门。
2. 通天教主:混元大罗金仙之一,鸿钧老祖小弟子。
截教由通天教主杂系仙组成,有人仙和妖精怪兽类仙。
别小看截教,神通广大也很多。
座下四大内门首席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另有乌云仙、金箍仙等随侍七仙;三代弟子如闻仲、余元、火灵圣母;四代弟子如余化、胡雷、吉立、余庆。
座下有二十八宿,九曜星官(后归顺阐教)。
而商朝信奉的是女娲神系,这一系仙神香火不旺,其他两教势在必得。
原由:
三教教主签压封神榜,榜上有名者必死,死后魂魄进入封神台,待西岐灭了殷商之后便由姜子牙封神,姜子牙是受命于元始天尊。
注:申公豹并非豹子成精,是人修仙的。
矛盾:
昆仑系:阐教在于立,修仙体系严格,选拔制求精。
蓬莱系:截教在于破,有教无类,广受门徒,制度宽松,公平对待。
这和《西游记》佛教内部争斗极其相似。
有人问,截教这样的制度不是挺好的吗?
是的,在神权时代,截教体系太庞大,严重威胁了阐教,所以为了人间的香火不停地供给和延续,内部发起了一场天地人神内部消耗战。
精英阶层与平民阶层的斗争,如《三国演义》一样,好端端的是黄巾起义,演变成各势立和官僚内部争夺战。
截教的失败是必然的,太庞杂,不变通,道术不精深,骄傲自大等诸多因素。
再说《西游记》。
蟠桃会上。
鬼怪也是可以为天庭正式效力,如:大力鬼王。这好比下等人为奴仆。
接着孙悟空胡吃海喝,故意放任,免费给了他吃仙桃,就是让他增寿?
孙悟空大闹蟠桃时,大家看看都是什么食谱:龙肝、凤髓,熊掌与猩唇是蟠桃宴会上的菜肴。
人类的崇拜圣兽:龙,凤,却成天仙的下酒菜?龙凤类的等级却如此低下?
没吃到仙桃的各仙,纷纷上奏,很愤怒;
这时玉帝很高兴,有人背锅了。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这时七十洞主还帮着打,他的结拜七大王兄弟们呢,早没影了。
李靖的十万天兵,哪吒,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官等。
这时候孙悟空的分身术,派上用场了,这招用意极深啊。
杀得天昏地暗,抓去得都是些杂兵,猴精却一个也没抓着,是故意的还是有意的?
似乎这天兵与妖兵打得火热朝天,这好比,吃了官家饭,能力一般般,高手都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