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述观点在静态展示中,使人们发现各个阶层对发展智能机械的态度与现实情况:
统治团体与资产阶级对这一智能机械发展过程持怀疑但支持的态度。在这一阶层中,一方面控制的财富与资源在增加,这使一部分考虑个人前途命运的人欢欣鼓舞,对其持有乐观态度;另一方面预期到实质统治力控制力下降,使考虑阶层整体前途的人希望智能机械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他们在无力阻止财富积累时力图让其他社会阶层忽视实质发生的变化内容。
所以当前在资产阶级文化中就出现了即描绘未来智能机械带来的繁华社会又放大描述智能机械的弊端的现象。造就一个个带来繁荣又要带给人类毁灭的智能机器人形象,将智能机械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巧妙塑造为其与全体人类的生存矛盾:资产阶级对生产活动相对控制力下降的问题扩大为人类失去对生产活动的绝对控制力的问题。通过塑造的智能机械形象恐吓其他阶层,使之在文化认知中远离智能机械,期望在现实中将智能机械与研制生产智能机械的人员隔离。
这种文化的目的是既想得到机械生产力大发展的实惠,又想通过文化塑造敌对关系让资产阶级继续掌控智能机械,进而拥有事实控制权。
中间阶层态度复杂。中间阶层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群体在资产阶级文化下进行智能机械的研发工作。他们的研发过程的经济基础来源于资本并受统治集团的政策引导规范。所以智能机械的研发过程只要在符合资产阶级文化认知下进行、适应政策规范,就可以较为自由地进行。
但同时,违反前提的研发过程会受到无情打压。所以科学家自觉不自觉地在符合资产阶级文化期望的实践中塑造智能机械发展生态。其他中间阶层一般拥有一定自主再学习能力,在智能机械对实际劳动和实际管理代替过程中面临转变工作内容的压力小于无产阶级,在变动中有人生存状态提高也有人降低,没有统一的认识与态度。所以智能机械发展会受来自资本家与统治集团的意识影响,中间阶层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本身利益不会有大影响,但会对其他人的生活带来变数。
而在无产阶级眼中,看到了与生存的矛盾。智能机械代替人工劳力的过程是直观的现象,劳动技能比不过智能机械的失业者也客观大量存在。失业的事实对每一个失业者都施加了沉重的压力,而这些生存权受到挑战的人们需要找到面临困境的原因,如何生存下去成为行动的最大动力。
在这时,社会上有关智能机械的恐怖形象成为怀有不满情绪失业者的攻击对象,成为情感宣泄的对象,而这种过程的规模扩大又反过来促进了这种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同时看到情绪的宣泄不是解决问题,对智能机械的敌对态度不能让失业者找到工作,无产阶级面临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在这种文化中无法得出。
智能机器人形象与人类对立的文化内容就这样产生与扩散了,同时这个文化印象在资产阶级引领下、无产阶级恐惧下得到加强。在这种视角下资产阶级财富在增长,中间阶层生活在变化,而无产阶级的生存状况在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