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多称七月为鬼月,而中元便是鬼行最盛的一个节口。“饿鬼囚徒,一时皆集。”(道经)佛家所谓盂兰盆节,道家所谓搜鬼日,尽在了此日。
“不在山,不在岸,采我之时七月半。”
广湖一带旧俗,七月半时,晨起于江边采剪苇蒿,织作小船,于夜里插上芯草,燃作送灵的冥灯。鬼月望日,其月光也并无甚鬼气,只是开豁霁朗,映着河畔为祖先照耀的光路。
“朦胧南溟月,汹涌出云涛。”
太行,白陵,非是世上最奇峻崇高的山岳,然亦纳云蕴气。中元节里,西河人常登山,临高阁而俯瞰,晚夏的白云与绿涛因风舒卷,经雀与鸣蝉散着凡响。
河流,云雾,西河非是水乡泽国,却常有这与江溪氤氲关切的风俗,也不知是哪一处予了白慎故地此类清净的魂识。或是先民以我们这乏水的境地,须水云的湿汽来周济沐浴。
“炎气一以去,恢台逝不留。”
中元是逝者的节日,无论月多俊,水多暖,焚纸是必做的。“早赴地头,用楮钱供麻谷于家,至晚送于茔焚之。”(事物原始)于这山水田乡的行途上,自无人见得冥寞的故客,但于芦蒿里,灯火与月光,总能为生者的魂灵汤沐。
再入更幽僻的深夜,街市熄火,人人眠睡,再添一盘青灯,于窗台前,静读着《聊斋》与《阅微》。
“促膝戟指,翻变良久。愈出愈幻,不穷于术。”
“声至窗外,月明如昼。自起寻视,寔无一人。”
故人们呀,我们,胜利了。中国,活下来了。
作于乙酉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