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蜻蜓
外面还在孤零零的下着雪。
不过,这估计是今年的最后几场雪了。
风,可能是这个世界最轻巧的东西,可是大风会吹倒庄稼;雪,大概是这个世界最温柔的东西了,可是,积雪会压倒树木、压垮屋顶,所以任何事物都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无害。
安子伸出自己的手,大大方方的迎接从远方飘来的风、从高空落下的雪。
明知自己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干脆爽快的释放一次,不让自己留有遗憾。
鹅毛般飞舞的雪花,缠绕飘舞在安子的四周,将她包围成了另一个世界,不,是她自己置身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那个世界也只有她自己。
柯罗不经意看到了这一幕。
柔弱的少女站在积雪的空地上,身穿浅蓝色的棉布衣,衣袂飞扬,白皙小巧的双手暴露在北风下,迎接着扑面而来的雪花。雪花悄悄粘在她的发丝上,雪花带着发丝肆意飞扬。
安子的五官并不突出,但此刻在柯罗的眼里,是震撼的。
若非要形容安子,她就是清水出芙蓉般清秀明丽的少女。
亭亭玉立。
蓦地想起了什么,柯罗回身跑回了家里。
这几天柯林在家干活,所以工具材料堆了一地,倒也方便了柯罗寻找。
少顷,他找出来几根扁木片和一根圆木棍。
柯罗在手中比了比长度,就拿出阿爹的砂纸细细的把木片磨平,然后找出一根粗的钉子,抵在木片中间,小心的用锤子敲打,力求在木片中间钉出一个洞。
不过这一切说的容易,不说他只是个孩子,而且他没有任何的操作经验,所以一开始,连着三四个木片都直接被钉碎断掉了。
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打磨,到了将近傍晚柯罗才堪堪做完了。
“呼——总算是完成了,小爷的手都痛了。嘶,原来是不小心磨破了皮。”不过看着自己做了一个下午的东西,柯罗很有成就感。
等等,他要先试试,在家没关系,在外面,万一没用就丢人丢大发了。
柯罗双手贴在木棒上,用力一搓放手。
他很幸运,好不容易做出的唯一个成品,是成功的。
“罗子,你在干嘛?”在那里拿着那些个木棒捣鼓了一下午,“你别把你阿爹的东西弄乱了。”
“放心吧,我就捡了几根棒子,阿爹做的东西我一个都没碰。”
“你确定?”柯林闻声而来。
“应该,没有。”不会吧,我的屁股还痛着呢。
臭小子怕了吧。“我看看。”
柯林慢悠悠地“查看”着自己的东西,左摸摸右摸摸。
过了一会儿
“嗯,我看了一下,确实没碰坏。”
呼——真不容易!
身后……
“你干嘛故意吓他?”银花嗔怒地看了柯林一眼。
“突然觉得,逗儿子真的是蛮好玩的。”柯林用眼神回答自己媳妇儿。
……
趁着这会儿还没开晚饭,柯罗和阿娘打了声招呼,来不及撑伞就迅速跑出了门。
虽然雪花是冰凉凉的,但是他的内心此刻是火热热的。
踏着雪来到她家,然后放下东西,柯罗突然有些不好意思,挠了挠头转身就走了。
晚间安子走回自己的房间,只见……
屋子里打扫的干干净净,
角落上长着一株不知名的冬草,
一只粗糙别致的竹蜻蜓,
悄悄停在她家的窗台上。
……
“我搅……我揉……我捏!”哎呦他的娘哎,咋都粘手上了呢?甩都甩不掉。
“你确定是在帮我揉面而不是面在揉你?”啊~他果然想的太美了。
他也这么觉得。柯林很沉默。
“为什么你生辰是正月十五啊!啊!”
最关键的是,为什么明明是他生辰,却要儿子来揉面啊。
当然这句不能说!
“因为你是我儿子啊!乖儿子,今天我生辰,想偷个懒,你会帮阿娘做的是不是?”银花笑眯眯的、温柔的看着柯罗。
“……我能说不吗?”
这话是柯罗在心里说的。
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月满之夜,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被看作是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吉日。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民间在这天有张灯、看灯的习俗,甚至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的习俗。
冬至吃饺子,元宵吃汤圆。
这一天,西河村家家户户都高高兴兴的揉面包汤圆。
……这个高兴可能不包括柯罗。
因为银花生辰也是这一天。
银花静静地在柯罗那揉成一坨的面团里加了些面粉,一边催着柯罗继续揉捏面团。
好半天面团终于成型了。
在菜板上撒上一点点面粉,然后在柯罗热切的目光中接过他手中的面团,麻利的把它搓长、切段、压平,然后在里面包上馅儿,搓成圆球,最后下锅。银花调皮的在一些汤圆里啥都不放,然后和有馅儿的混在一起。
抱着热乎乎的汤圆碗时,柯罗圆满了。
柯林小心地从小锅里拿出一个煮鸡蛋递给银花。
生辰嘛,长寿汤面吃不着,一个鸡蛋总是要的。
“等雪化了,我去镇上多买点白面来,给你做面吃。不,我们之间去吃阳春面。”
“不用。白面多贵啊,这样就挺好的。”银花把鸡蛋在桌面上磕了磕,然后剥壳。
若是平时,这蛋她是舍不得自己一个人吃的。
“今年的芦笙节估计又不能过了。”银花和柯林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
“雪还没化完,溪水还结着冰呢。”
“听不了他们吹芦笙唱歌了。路上也不方便。”
好吧,柯罗默默地吃下了一个汤圆。
又没热闹看了。
啊,我要看灯会,我要玩高跷!
“哦对了,之前找你做活的那户人家说的怎么样了?”
“你说东河村的那家啊,我跟他们接头了,过两天就把东西给他们。听说日子已经定下来了,在正月底,东西我做的差不多了,只要再检查看看就好了。最好上点蜡。”
“人家办喜事用的,做的精细点准没错!蜡啊?他爹他们给你开多少工钱啊?”虽说是邻村儿的,不图人家多少钱,但自家也不能吃亏不是。
“就是因为工钱不高,所以我才想着到底要不要上蜡,按理说上蜡了总归体面点!”新娘子脸上也有光。但是说直白点,这喜事本身跟他们家没有丁点儿关系,除了做生意。
“这样啊,他爹,还是不要上了,回头我帮你拿砂纸给磨磨光,再擦擦,也不错了。”
“嗯也成。”
“得早点送过去,过几天人家也要添嫁妆、晒嫁妆了。”赶不上的话就有的说了。
“我晓得的,来得及。这么多年哪次人家来找我麻烦,不瞧瞧我是谁。嘿嘿。”
“说你胖子你还喘上了。”
“对了村长那家?我也做得差不多了,你说要上蜡不?”万一是个大人物呢?
“要不上吧,说不定运气好就撞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