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除夕
羽状嫩绿细长的齿叶,平平的贴在染雪的地面上,如同放大了的雪花。
一大早,银花就开始细心的打理柯罗挖回来的荠菜,一棵棵择去枯叶须根,清楚夹杂在其中的杂草,掸去沾染的泥土,用清水一遍遍的淘洗,直到叶子绿的发亮。将荠菜捞出,放在热水中烫过,不能烫太久,不然荠菜就会又老又硬;用刀细细的剁碎荠菜,拌上用热水泡过的蘑菇粒,再混上豆干儿,搅拌均匀后加上些许盐和味精,撒上葱姜末儿,银花把精心调制的饺子馅放在一边,然后和面擀皮,包了整整一桌的饺子。
除夕当天,一大早柯罗一家就去了老宅,柯雷一家也到了。因为已经分家,柯家老奶奶决定每年的团圆饭三十那天中午就吃,傍晚就各回各家,而且柯雷家不在西河村,太晚回去路上也不方便。柯老奶奶绝对不承认,她就是偏爱小儿子。
说起柯家,这是个说简单简单说复杂复杂的家族。
柯家老爷子和柯老奶奶怎么成家的不提,年代久远。两人成家后感情尚可,只是在生下大姐儿柯元后,三年再无所出。两人满心绝望,只是还是要面对现实,于是商量后便决定领养一个孩子,视如己出。那个孩子便是柯林,柯林无忧无虑的长到三岁时,柯老奶奶的肚子突然有了动静,一年后,生下了幺子,也是唯一的儿子柯岩。
从此之后柯林在柯家的处境就有些微妙了。一个养子,怎么也比不上嫡亲的儿子,柯林明显的感觉到双亲对他的态度变化,却默不作声,但他心中有数。柯林十五岁时,毅然拜了镇上王铺子的王木匠为师,跟着他一做就是三年。直到老爷子为他安排了一门亲事。
在柯家,柯老奶奶对他忽冷忽热,对罗子也是不温不火,但柯岩和柯元待他一家不错,尤其是穗子,她更是经常来看他们。两兄弟成家后,老爷子便做主分了家。前几年老爷子去世,除了逢年过节的送点节礼,柯林很少会去老宅。
到了老宅,兄弟两家分工,孩子们贴窗花春联,爷们帮忙杀鸡宰鸭(各家带来的),妇人们则是张罗中午的团圆饭。
在无人看到的角落,柯老奶奶眼中闪过几丝欢喜。
中午时分,众人齐聚一桌、热热闹闹地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柯老奶奶坐在上桌说了几句勉励鼓舞的话,男人们要勤劳耕作,女人们要勤俭持家,末了破天荒的给柯罗柯雷每个人夹了个大鸡腿。
“呐,雷子,你学堂上的怎么样啊?”
“嗨,别说了,一回家就被我阿娘唠叨:‘今天先生教了什么?’、‘先生有没有表扬你?’、‘先生布置了什么课业?’,我每天下午都得做先生布置的课业,还得做家务,累死了,好不容易年节放了几天假。”
柯雷说的满脸苦涩,柯罗听的满脸震惊。
另一头,穗子也在问银花考虑的怎么样了,只是,银花和柯林到底还是没有商量好。
下午,各回各家。
银花柯林准备供奉祭祀拜神忙的是晕头转向,柯罗也烧火忙的干劲十足,锅里正煮着大猪头,柯罗垂涎它好多天了。
眼巴巴的看着猪头上了供桌,又下了供桌,直到:“柯罗,快拿把剪刀给我,要洗干净的!”
“好嘞!”然后屁颠屁颠的把剪刀递给阿爹。一脸“憧憬”的看着大猪头。
柯林正熟练地给猪头剔骨,一个十五斤的大猪头,烧好剔完骨也不过就剩十来斤的肉,柯林在骨头上刻意地留下些肉,然后把骨头“大发慈悲”的给了柯罗。
柯罗接过后飞快的跑远了。“呼呼,咬到自己了。”
年夜饭,饭桌上。
“阿爹,我给你倒酒。”
“媳妇儿,你看,罗子真的长大了,都会给阿爹倒酒了。”柯林笑眯眯地喝了一口儿子倒的酒,一脸“有儿万事足”的模样。
银花被逗笑了。“过了年就是九岁了,能不大么。我只盼着他给我少闯点祸就谢天谢地了。”
“阿娘,哪有你这么说的。”柯罗撇撇嘴。
“哦?那是谁啊偷吃了咱家最小的那只鸡?那个鸡毛还满天飞呢。”
柯罗一下子脸红到了脖子根。
“噗嗤。咳咳”柯林笑得呛到了:“罗子,倒酒。”
“好。阿爹,喝酒。等我长大就能和你一起喝酒了。”
“好,再过几年,咱爷俩好好干一个,不醉不休。”柯林也忍不住幻想几年后柯罗长大的模样。
只银花无奈的摇头:“唉,这下家里就有两个醉鬼了。”
“哈哈……”
饭桌上欢声笑语不断。
吃完饺子后就是守岁,柯罗前半夜还兴致冲冲的,后半夜渐渐有些焉了。银花和柯林坐在柯罗的床边,看着儿子一点点的睡熟,然后一直坐到新的一年的第一天,轻轻地在罗子的枕边放上压岁钱。
罗子长大了。
新的一年,就把烦心事放在一边,只抱着对未来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