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日,东风解冻,江河待新。”(逸周书)
春到了。
权柄曲临,淹屈于青袍,俯就作行队的顶马,引着茫然的黎庶祀仪。
斋戒,奉迎,鞭牛说春,拔河戴彩。
为个什么?
“春升生发,万物砉然。天降赐阳气于万物,君率黎庶,代天而受之。”(隐俗通演)
耍弄欃枪的孩子们望向裸袒的王,呵呵着笑。
“为牛一何苦,举世尽相争。”
另一些孩子,他们护住皮纹粗粝的牛。
“见了春官把凳托,拖个板凳三只脚。不是春官看见快,险险载破后脑壳。”(黄陂岁时记)
“打牛的官家认不得犁,糠稗咽作膏粱米。谁家黄牛不勤苦,还需红鞭催个急?”(昌谷杂揖)
青袍红衣受了陷阱的碍,骂咧着寻觅散失的黄钱。
吉利、生气的招摇与贩卖,只会使平凡的黯落里生添些或可称是狡黠的笑意。
于立春中,生命亦非初结于新的时轮,这只是一种人类望着日月的行轨,自为自述的纪念。
“立春以后,雪许仍在,然不复可抟。”(埤雅俗解)
春临不是独属帝王的气象,它意属着春天,意属着冰凌的融退,农事的再启,布裹的减解,燕雀的回鸣。
“春到了。”
是的。一切未变,一切未了。谁都懂得这纪念的淡薄与昏昧。
只是这春,毕竟确是到了。
作于己丑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