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相较其余金属矿藏,铜矿最易得,也易冶炼。西河境内的敞虎山,有战国时赵国采冶铜矿的遗地,井巷缕缕,似蚁洞般纤弱,然其遗痕仍在,仿佛一切的亡逝不过由于昨夜的几筐土石。
金文中的“金”字,极类这些矿井:木架撑支着挖凿的石道,矿石星点分缀其间。“金石杂扰,血汗凝和”(地工书注),所谓苌弘化碧,那鲜血却绝非帝王顺民的忠血。一些人以性命为镐,替矿洞上明耀熠熠的世界攫取财货的缘起及终末。
“三代兵事曰金者,皆铜也。”(兵庄百略)黄金颇难采,对看似更完整贵重的脉金,其开发便颇晚近。故此,早期的金常指代铜,而不是不能足人贪欲的砂金。汉唐是所谓“赤金”,甚而“黄金”者,细察之,亦能嗅到铜的血腥味。
“铜者,同也。合物作同。”(化元气数)青铜聚铜及锡、铅为器,毫无德律、毫不单纯,却有着实用的晕色及被不断赋予、型塑的美。这美与愈发典古的金相反——铜自“大同”衍降,于读书人的字库里渐“沦落”到工人的地狱里,同它们的想象、手臂、劳作与奉献一并耕耘,直至愈发不可狂视的渊底;而金于劳作“升华”,却割弃了乱石与横架,将自己的体态媚作一躯神圣且不许穷苦人触抚的方壶。
……
于铜降格的过程之中,于青铜流行的最后时刻,人驯服了铁。
较之于铜与锡,铁更易得。“易得”意味着更多的人有了解、学效甚至畅想的余裕。冶炼不再是权贵的神性造物,不再是贵族杀戮享乐时的称美,而是村庄中补校的黑烟,是稻田旁安详的农具。
“不过,世界是由金子缚束铜铁的。”(后后日谈)
于是,穿戴黄金的人指命着黎庶冶炼与开凿的序顺,续着溶血汗以铸坚城的贼命,以强烈的欲念支配着铜铁,驭使钢铁黄铜的猎马于帝国的原野里疾驰。
人于苦难的作业里被炼烧为铜铁,其内心的真金,亦被井巷无尽延展的贪欲所湮没。
作于乙卯己卯,时晕头转向,不知所措,浅作是稿,于后再改。1
注释:
1、原注:惜而后精力不济,重头放在了别的部分。不再是念想科学,而是念想人生中的交互、现象、物质与衰亡……至今也未能重写,实在是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