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加强军队中央集权的建设及失败——组建
书名:近代、古代与时政故事系列 作者:英雄立马起沙陀 本章字数:8156字 发布时间:2021-06-22

荣禄创立武卫军及扩编和整编淮练军:

戊戌政变后的八月二十六日,慈禧下令特简荣禄为钦差大臣,节制董福祥,聂士成,宋庆和袁世凯部并北洋各军。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荣禄能在离开直隶北洋后继续合理充分的统帅北洋各军。十月二十四日,以练兵大臣身份陈奏练兵筹饷方案,创立武卫军序幕拉开,同时编练武卫中军。

因为经甲午一役,清廷背负着沉重的赔款。在当时那种"要钱没钱,要枪没枪"的情况下,荣禄自知举步维艰。按照他自己的估计,两名营勇的粮饷才够操练一名新式陆军士兵。如欲维持20万人规模的新军,则一年需要花费三千万两白银。而且,裁撤多余的旧军还会埋下隐患。所以一次性编练全国的军队,不大可能。经过一番思虑,荣禄想到了一个方法。既然不能一次性完成全国的整编,那就先在京畿要地布置新军。为此,他决定抽调残存的清军精锐。这当中,有聂士成所率的北洋淮军精锐、袁世凯所率的北洋小站新军、董福祥从西北带来的甘军,还有宋庆所率的毅军。不过,这些当时的精锐编组在一起也不到六万人。为此,荣禄上奏后又编中军一支。加上其他各军扩充之后,荣禄于编组成了武卫军。十二月二十八,荣禄抵达天津,次日到小站,至芦台到山海关,然后回京,过天津而不停车。每处拟住一天,二十四日回京,二十六日复明。这次阅兵是距离他光绪二十二年阅兵已经两年多了,也是因为戊戌政变而流产的天津阅兵的继续。也使得荣禄对各军情况有了基本了解,提出了详尽的武卫军组建计划。在荣禄和慈禧的支持下,荣禄亲统的武卫中军这支以旗人为主的部队迅速编成,有步兵八千,骑兵两千,总计一万多人。左翼为步队,右翼为马队,中路为步马混合。编制和装备不详,荣禄大力提倡国造武器,该军装备肯定不如前右军。虽然荣禄极力要求军纪严格,但旗人的积习已深,根本无法返回。中军的士兵提笼架鸟,吸大烟,一副纨绔子弟做派。时人记其状说:“武卫中军分布禁城内外,博弈好饮,横行都市,都人为之谣云:武卫军,如虎狼,谁其将者荣中堂”。

当时荣禄拟成立的武卫五军中,以袁世凯部薪饷最优,中军因为刚成立也有专饷,而前后左三军薪饷不一,荣禄希望将各军划一。按照荣禄光绪二十五年七月调查的数据结果,左军宋庆马步炮队二十四营一哨及什长兵勇10784人,后军董福祥部马步炮队二十五营旗及什长兵勇9588人,前军聂士成部马步并工程队三十营七哨及什长兵勇工匠13117人。荣禄和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裕禄在八月提出给前左后三军增加军饷以求与右军一律的方案。原计划希望以裁减淮练绿营的军饷加之三军正勇之饷银,这样可与右军持平。但是因为财政困难及裁营变故,设想未能完成。按照这一个计划,每年三军新增军饷15.8万两。

同时武卫军在光绪二十五、二十六年于淮北还有三次扩充,为武卫先锋军,武卫先锋左军,武卫右军先锋队。前两个各十个营,先锋军先由广西提督苏元春编训,后不力由江西按察使陈泽霖筹集十个营在江北操练。先锋左军由广东陆路提督张春发募兵十个营在江北操练。右军先锋队为袁世凯在山东分别裁掉,集合成二十营一万一千人。武卫先锋军中有炮队一营,装备旧式的两磅熟铁后膛过山炮四十二尊、旧式三磅快炮八尊。武卫右军先锋队中有中路炮队左、右二营,每营计官弁兵夫598名,配炮十八尊,共计五生七陆炮三十六尊,由山东巡抚衙门拨款添置。

除了武卫军外,荣禄还对直隶淮练军进行整编整训。直隶淮练军犹如武卫军的附属部队,也同样重要,也需要精简加强实力。甲午战败后经过王文韶的整顿,在戊戌政变前后淮军实存步兵九营一哨,炮兵四营一哨,骑兵十一营五哨四棚,勤勇卫队九棚,共24营7哨13棚9870人。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开始整编,次年正月九日完成,裁并后为步兵十六营骑兵两营,炮兵两营,勤勇卫队保留。步兵每营官兵与长夫500人,骑兵营250人,炮兵每营有火炮16门。精简后的直隶淮军共9686人,成为一支野战部队,战斗力得到一定提升。此外还有水师炮船52艘。练军整编前有步兵二十营二哨,骑兵十营两旗一队,练军步兵四营一哨,骑兵两营三哨,大沽口炮台兵六个营,共计42营6哨2旗1队,为20763人。与直隶淮军同时进行整编。整编后炮台兵保留,其余精简为步兵十二营,骑兵二十一营,共三十三营,合计11250人。此次淮练军政变,裁减人员7980人,留下20846人,勤勇卫队90人不在此列。炮台兵六个营,每营三百人,于光绪二十六年三月十三日与直隶绿营通永镇山永协标兵改为直隶练军步队四营,由大沽协副将统带驻守大沽口炮台。直隶淮练军与武卫前军一样都由直隶提督聂士成统率。另外直隶绿营的一督标,与一提七镇共2.8万余人,维持各地的基本治安,同属于北洋各军之内。

就在荣禄自甲午年后兵权扩张同时,与荣禄不怎么关系好的端王载漪的虎神营从光绪二十一年开始谋划到光绪二十六年也已经成型,兵力1.5万人,这样京师有武卫中军,神机营和虎神营三支新式禁军。中军荣禄直辖,神机营创立最早,荣禄曾参与创立,庆亲王管理,他与荣禄关系不错,可刚毅也有管理神机营的权力。而虎神营是端王创立,刚毅与端王关系密切共同管理虎神营。这样,三支禁军,也充满了派系斗争。而三门湾事件挫败意大利又无疑助长了徐桐刚毅端王等守旧派乃至荣禄自高自大的情绪。

 

甲午年后的海军重建:

甲午战争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福建水师早在中法战争中的马尾海战即全军覆没,南洋水师实际上也只有几艘军舰可用而已。甲午战争后,诺大的中国海疆上,尤其是京畿北洋海域,几乎无有几艘可用的军舰,京畿渤海海域呈现出漏洞百出的局面。而且随着光绪二十三、二十四年,德国强占青岛、俄国强占旅大、英国强占威海卫并扩界香港、法国强占广州湾,中国沿海优良的港湾几乎都被列强瓜分殆尽。而在北洋海域方面,能供清政府使用的也只有大沽口了。

虽然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巨额的财政困难,但清政府还是希望重建一支海军,最起码可以维持京畿渤海地带的防御。甲午战争中和战争后的几年里,清政府确实购买了一些军舰,利用原北洋舰队的人员还是组建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水师,来维持京畿渤海湾的防御。而购买的军舰主要是甲午战争中紧急购买的两艘鱼雷炮舰:飞霆和飞鹰号。下来就是甲午战争后购买的几艘海字级军舰。

清政府战后购买军舰与战前购买军舰最大的不同就是主导方的不同。战前购买军舰主要是地方督抚,尤其是李鸿章的北洋,购买什么向谁买都是李鸿章说了算,清政府只是握有经费拨付权。而战后购买的军舰都是总理衙门出面,这明显反应了清政府要将海军重建的主导权重新收回,由中央来建设。

战后清政府购买的海字级军舰分为大、中、小三型。按照原计划,大海是海字级前无畏舰,中海是海字级穹甲巡洋舰,小海是吨位小航速快的驱逐舰。不过后来因为财政紧张及港口缺乏以及实用性问题,大海的前无畏舰改为海字穹甲巡洋舰。这些军舰后来分别被命名为,海天、海圻号穹甲巡洋舰,海容、海筹、海琛号穹甲巡洋舰,海龙、海青、海犀、海华号驱逐舰。

下面简单介绍清政府的这些外购军舰的基本情况:

飞霆号鱼雷炮舰

甲午战争期间,中国应急向外购买的军舰之一,购买后因为英国严守中立,禁止武器出口,“飞霆”一直延至1895年6月23日才由英方船员驾驶回华,当年9月21日抵达天津大沽交船。 舰长63.7米,宽7.2米,吃水3米,排水量正常情况下为349吨,满载时401吨。立式蒸汽机2座,功率为3000马力,锅炉2座,双轴推进。载煤量104吨,它的武器系统包括2门3.75英寸速射炮,4门3磅炮,2具双联装回旋式鱼雷发射管,1具舰首单管鱼雷发射管。回国后一度作为北方海防的重要舰只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时在大沽船坞被俄军俘,舰上武备等设施遭到拆除、破坏。1902年12月9日重新由清政府从俄军手中收回,在大沽船坞试图修复。

飞鹰号鱼雷炮舰

飞鹰号驱逐舰是驻德国公使许景澄向德国伏尔铿造船厂订制的,1895.8.17在伏尔铿船厂下水完工。直至次年夏天回国。长79米,宽8.71米,吃水4米,排水量:850吨,马力:5430匹马力,载煤量:170吨,航速:22节,乘员:145人。装备了2门105克虏伯炮,6门37哈奇开斯速射炮,3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飞鹰号在回国的过程中和归国后的首任管带是刘冠雄。刘冠雄也成了原北洋舰队的军官中最早被启用的人员。本舰原称称鱼雷快舰或猎舰, 后改称驱逐舰。庚子事变的时候,飞鹰号在八国联军入侵前可能就提前出船坞了。

海龙级驱逐舰

原型为李鸿章在战时通过泰来洋行向德国购买的四艘驱逐舰,分别命名为海龙、海青、海华、海犀号。长59.98米,款6.1米,吃水1.98米,标准和满载排水量为280/305吨。功率为六千马力,航速高达32节。该级驱逐舰装备2具可旋转发射的18英寸大口径鱼雷发射管,更主要的是6门47毫米单管机关炮,还在舰首配有撞角。该级舰艇性能优异的动力系统使该级舰的输出功率达到了6000匹马力,而首制舰“海龙”号在25吨的轻载煤条件下一举跑出了35.2节的惊人航速!而在煤舱装满煤的情况下,在强压通风状态下亦能轻松达到33-34节的高航速,自然通风条件下也能达到30-31节。当时同类型的驱逐舰的航速充其量只有30-31节,海龙级的高航速无疑显得鹤立鸡群。同时又装备有大量机关炮,主要是应对鱼雷艇的突袭。1898年四艘军舰相继完工,1899年4月7日和8日,分为两批同时启航开往中国。6月9日同时抵达大沽口。庚子之变时,四艘军舰都在大沽口,遭到了八国联军的突然袭击,四艘军舰同时被俘虏。海龙归英国,海华归俄国,海青归德国,海犀归法国。四艘军舰被各自俘虏后都被命名为大沽号。海龙被编入英国的中国舰队,1916.10.26在香港报废出售。海青与于1914.9.28在青岛自沉。海华在日俄战争时的1904.7.26被击伤搁浅沉没。海犀被编入法国海军,驻守在西贡,1911.2.22在中国近海触礁,4.27开始经历多次打捞作业无效,9.30废弃解体。

夭折的海天级前无畏舰

1889以设计致远级和吉野号巡洋舰闻名的威廉.怀特爵士开始设计了君权级战列舰,次年开始建造,1892年问世。14150吨的君权级战列舰性能超过了以前的铁甲舰,成为前无畏舰的开始。10节的续航力超过4000海里,两侧密布大量的速射炮。1893年日本在阿姆斯特朗公司订购了富士级战列舰,就是以君权级为样板。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也希望重新购买大型军舰,这时候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向中国推荐了自己的军舰设计,是以德国凯撒级为蓝本。德国凯撒级是德国首行前无畏舰。首艘腓德烈三世号性能基本等同于君权级,1895年开工,在排水量和主炮口径上略小于君权级。德国向中国推荐的前无畏舰,分两种,一种是万吨级,和凯撒级基本相同。但是这一型号造价高昂,而且吃水高达7.72米,中国国内一方面资金有限,而且国内也没有能容纳的船坞。第二种是缩小版,排水量和原来的定远级差不多,为7670吨,吃水降到了6.7米。为中国设计的前无畏舰大量采用凯撒级的技术,装甲材料已经是镍钢装甲,在钢中加一定的镍,经过反复的锤锻,提高了韧性和硬度。比原有的刚面铁甲防护力更强,而且重量更轻,250毫米厚的镍钢装甲等于原有330毫米的钢面铁甲。针对中国的要求,主炮采用了连德国本身军舰都很少装备的40倍径280毫米主炮,并在火炮下方配有弹药提升机,提高了射速。副炮主要是10门150毫米和6门105毫米克虏伯新式速射炮,全部为40倍径,交叉布置,这样舷侧火力十分密集。新军舰的动力系统设计为2座4缸三胀蒸汽机,配套使用24台锅炉,设计航速18.5节,10节航速下的续航力4000海里。由于军舰设计做了不少变动,报价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许景澄的报告,连带各种武器在内的总价为487800英镑,工期32个月,如果同时订购开工2艘,第2艘的交船期要比第1艘晚半年。对比同时代其他国家的前无畏舰造价,甚至是巡洋舰造价,伏尔铿船厂开出的48万多英镑的价钱简直是低得惊人,似乎是在延续订造“定远”舰时的传统,又向中国抛出了一级成本价军舰。与前无畏舰同步,伏尔铿船厂也向中国抛出了穹甲巡洋舰的设计方案,即后来的海容级。按照最初高低搭配的总理衙门方案,前无畏舰海天级将和海容级一起被德国拿下。但是意外出现了,前无畏舰的订单无果而终了,大大出乎驻德公使许景澄和德国方面的预料。可能是阿姆斯特朗公司派出的销售人员与总理衙门大臣的官员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打断了德国向中国提供前无畏舰的计划,也打断了李鸿章以来青睐德国军舰反感英国军舰的历史。

海天级穹甲巡洋舰

1896.10总理衙门通过驻英公使向阿姆斯特朗公司正式签订购买两艘穹甲巡洋舰的计划,命名为海天和海圻号,两艘价格总计为60多万英镑,平均一艘30多万。11.11海圻号在造船厂开工,次年2月16日海天号开工。在海天级的购买交易中,总税务司赫德一直不知情,总理衙门和阿姆斯特朗公司都将他蒙在鼓里,拒绝透露任何消息。这一方面是因为当年在购买超勇扬威号巡洋舰里出现了延期问题,加上后来他提出组建中国总海防司,由英国人控制,这都让李鸿章和所有的中国大员众口一词的抨击。当他最后关头得知海天级购买案的时候,是清政府的命令,让他赶紧从马关条约赔款中的借款里支付首期费用,为218828英镑,距离首期交付只有一周的时间了。赫德自然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从前无畏舰变为穹甲的海天巡洋舰。穹甲的海天原型参照是继威廉.怀特之后最著名的的设计师菲利普.瓦茨爵士设计的白朗古.恩卡拉达级巡洋舰。甲午战争时候,李鸿章曾想购买这艘类似吉野的新式大型巡洋舰,被日本阻挠,这就是后来演变为中日抢购吉野的故事。1895年末,英国为阿根廷设计了一种新式巡洋舰即布宜诺斯艾利斯号,便是白朗古级的改进型。为中国建造的海天级也与阿根廷的基本相同,有所强化和改进。海天级排水量4300吨,满载排水量4510吨,舰长129.3m,宽14.26m,舰首和舰尾吃水分别为5.54和5.91m,装备2门203mm主炮(舰艏舰艉各有单联装主炮一门),10门120mm(4.7英寸)副炮,12门47mm副炮,4门37mm机关炮。甲板倾斜度方面,甲板高度为6.2米,船首为4.2米,船中部为4.2米,船尾为4.6米。额定功率为12500马力,自然通风为17000马力。在以后的试验中,海天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产生22.64节,在强制通风下产生24.2节。船舶防护上使用了哈维钢装甲,甲板确保了37毫米厚的平面部分和76-127mm的坡度。203主炮放置在114mm保护和102mm弹药保护的房屋内。120副炮有51毫米炮盾。另有鱼雷发射管5具,人员编制445名,乘员军官45人,水兵431人。轻武器方面还配备了84支毛瑟枪和84套刀斧。与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号相比,海天级主炮更具威力,副炮口径划一,没有像阿根廷那样还夹杂6英寸炮。动力方面装备了4座莱利斯公司生产的复合蒸汽机,配套装备4座普通和4座双头锅炉,双轴推进。失去了两艘7000吨级的袖珍版前无畏舰,得到了两艘同时代最新式的穹甲防护巡洋舰,是得是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为了保证建造的质量,清政府派出人员去英国监造。六人以原广丙舰管带程璧光为首,还有原广乙管带林国祥、原济远舰驾驶二副卢守梦、谭学恒、镇东号蚊子船管带陈镇培和黎弼良。两舰的建造计划十分顺利,后开工的海天舰1897.11.28就下水了,海圻号1898.1.24下水。第二笔付款也在1898.1.19如数支付。1899.3.28和5.10海天与海圻号顺利通过海试,达到了设计要求。1899.6.8启程开往中国,此时应该是最后尾款的交付日期了,但总理衙门此时已经无力支付尾款了。因为这时候用于支付马关条约赔款的借款已经全部花完了,晚了一年问世的两艘军舰,此刻面临着最后的交款困难。海天号虽然开往中国,已经在路上,但阿姆斯特朗公司表示如果见不到尾款,到了中国也不会交给中国人。在此途中,因为受到三门湾事件的刺激以及意大利要购买海圻号的假消息恐吓,清政府赶紧四处凑钱交付。一方面催促各省迅速拨解海防款,一方面出售持有的英国公债。这样总算是交齐了尾款,两艘军舰也最终得以回国。随着两艘军舰的回国,复济(原北洋舰队康济号)管带林颖启奉命去福建招募原北洋舰队的人员。

海容级穹甲巡洋舰

济远舰是德国为中国设计的第一型也是德国自行设计的首型穹甲巡洋舰,自此之后,德国一直没有怎么涉及穹甲巡洋舰,其思想上和技术设计上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1895年,驻德公使许景澄向伏尔铿造船厂询问有关最新式的军舰设计和建造事项,伏尔铿造船厂除了向中国提交了前无畏舰外,本着高低搭配原则也提交了一型作为前无畏舰辅助的穹甲巡洋舰。从后来的情况看,此时的德国造船厂并没有如同之前设计济远时那么心高气傲了,而是另起炉灶了,设计一款德国风格特色的新式穹甲巡洋舰。甲午战争的实战经验表明了以吉野为代表的英式穹甲巡洋舰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德国也是想借此仿造,也是想借着为中国的设计来积累经验。德国给中国提交的方案是2800吨级,首尾各一门150速射炮,中部两侧各4门105速射炮,两台蒸汽机,双轴推进,设计航速20节,预计不带火炮造价104500英镑。看到德国的设计后,长年经办军舰购买事务的许景澄感觉到此型军舰与当年的致远级类似,有浓厚的英式风格,不过火炮全部速射化。许景澄提出了自己的修改意见,按照许景澄的提议,德国方面进行了改动。吨位增加到2900吨,航速下降一些为19.5节,预估价升为165500英镑。许景澄将方案上报总理衙门后,总理衙门也产生了兴趣,要求许景澄进一步查明所需炮火的价格。许景澄根据克虏伯公司的价格,称所需150速射炮连带附件炮衣和炮盾在内共需61160马克,105速射炮为35430马克。许景澄还开列了自己提供的火炮配套弹药和报价,共需要589840马克,连带其它小口径机关炮,各种发射药件弹药总计1079900马克和近980英镑,因为配备的哈奇开斯速射炮要从英国购买,需要按英镑计价。此外还有三具鱼雷及其附属品的价格。这样全舰仅武器装备的价格就突破了120万马克,超过了总理衙门的预期。所以在得知如此造价后,总理衙门没有了回应。1896年春,经德国外交部与驻德公使许景澄的磋商,船厂干脆派总办斋莫曼前往北京直接游说总理衙门大臣们,希望争取订单。德国的游说显然没有白费,虽然就前无畏舰的始终没有表态,但1896年5、6月间,总理衙门终于决定订购,而且数量上超过了伏尔铿船厂的预计,订购了三艘的穹甲巡洋舰。和后来的海天级一样,全部经费从为马关条约赔款而举借的外债内腾挪垫付,由正在欧洲负责发行马关赔款筹资债券的海关负责从汇丰银行账户内支付。许景澄同时也与克虏伯公司和刷次考甫公司谈判,希望武器价格上优惠,告知如今订单为总理衙门亲自主持,需要格外减让以表示多年来交易的情谊。最终火炮总价下浮百分之七,以往卖给中国经远级时优惠为百分之六,鱼雷方面下浮百分之五,一般公司优惠度是百分之二点五。此三舰的订购也标志着总理衙门在主持海军建设事务的道路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三舰最后定名为海容、海筹和海琛,寓意是谋划海防(筹)、布局宏大(容)、期望成果昭著(海琛)。海容号最先开工。海容级的设计其实算是德国试图领会和汲取英式穹甲巡洋舰设计神韵的概念试验舰,算是缩小版的吉野。与排水量4216吨的吉野相比,海容级吨位小了1000多吨,但长度差不多,而且航速和武器方面都不相上下。吉野的鱼雷管有5具,不过都是360毫米,海容级是450毫米,威力大。吉野当年是2座蒸汽机配套12座锅炉功率达到15900马力的23节,海容级狭小的空间内以2座蒸汽机4台锅炉的组合航速就已经可以达到20节。不得不说,单就技术性能而言,德国此型军舰的设计是十分成功的。为保证质量,总理衙门派出曾宗瀛和林鸣埙赴德国监造,二人曾分别担任过经远和致远级的监造。1897.9.15海容下水,12.11海筹下水,1898.2.12海琛下水。3月海容号也即将完工。筹措剩余款项和武器费用又成了头等难题。当时美西战争即将爆发,为了对西班牙备战,据称美国准备一加价百分之三十甚至更高的价格购买这三艘军舰。总理衙门命驻德公使吕海寰通知伏尔铿船厂不得私自转让。1898.3.30驻英公使罗丰禄接到总理衙门电令,四处腾挪将所需款项汇往德国。此后的一切就逐渐顺利起来。海容号于1898.5.13从德国启航,7.27抵达大沽口。海筹号于1898.6.5在德国通过海试,6.20启航,8.24抵达大沽。海琛号于7.4试航完毕,7.22启航,9.25抵达大沽口。三艘军舰回国时候,清政府只是勉力支付了本身建造费用和部分运费,以免出现波折。而军舰所需的大批军火,因为经费紧张,很多都拖欠,事后才陆续支付,因此很多军火是在事后单独运送回国的。在德国监造的林鸣埙期间因病在德国病逝,后经直隶总督裕禄奏请抚恤。此外在德国监造的人员都被褒奖。因为三舰的建造和回国中,正赶上中德因胶州湾事件关系恶化,三舰得以顺利交付也与提尔皮茨等7名德国海军部关于和工程人员有关,所以这些人后来都被清政府授予双龙宝星勋章。

暂复北洋水师:

到了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自甲午战争中开始的五年时间里,四处腾挪费用,算是在京畿渤海湾粗略恢复了一支舰队。共有两艘鱼雷炮舰、四艘驱逐舰、三艘中型穹甲巡洋舰和两艘大型穹甲巡洋舰,总吨位接近两万吨。光绪二十四年春,清政府上谕令恢复北洋水师,因暂未成军,故而叫水师。前北洋舰队靖远舰管带叶祖珪出任统领,康济舰管带萨镇冰出任帮统。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