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街以前是郊区菜农种菜的地方,后来改造成了一条农批街,但是街名还是保留以前的。街面倒是不长,几百米,但是商品齐全,各种青菜,肉菜,干货,河鲜,应有尽有,而且饭馆点心摊也是开了一家接一家,热闹得不行。
只有老人们才记得,这里曾经是一片大河滩泥地,闹饥荒那几年来了很多外乡人在这边种菜。种着种着,背景离乡的人们很快都各自圈了一块地,在高处搭起了窝棚,当起了职业菜农来。
后来种菜赚了些钱,就想着要在这里落地扎跟不回原籍了,于是人们便沿着堤上不停地盖房子,你一栋他一栋,就这样一条巷,两条巷地加大着居住范围。
住在这里离城里近方便揽活,但又享受着乡下的物价,渐渐的人们觉得这地儿不错。于是哥哥叫来乡下的弟弟,姐夫搭帮着也在城里干活的小舅子。有钱的盖二层,没钱的盖平房,你一间我一间,十来年功夫白菜街的前后方圆几里都是住户。
后来市区的街道办事处跑来给白菜街挂门牌,肥姨家那条叫1巷,王奶奶家是2巷,李大妈家是3巷,赵老头家在4巷,一直到九妹家住的5巷。这五条巷像丝瓜络一样丝丝分明,把个白菜街围在中间,众星捧月似的。
有了政府的正名,白菜街越发兴旺了起来,那刚毕业的大学生,外地来打工的,周边做小生意的,看上了这里房子租金便宜都奔这儿来租房子。
白菜街日渐繁华,住户越来越多,自己赚钱盖楼的,租别人家房子住的,租铺子摆摊的,条条巷子都住满了,看着人气倒也旺盛。有人间烟火自然就有各式样的生计,总归是五花八门,三教九流,贩夫走卒,引车卖浆,难以计数。
白菜街上的人多数勤劳安生,但免不了也有些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之徒。于是便上演了各种人间悲喜剧,一直到后来政府改造郊区又把白菜街拆了。
不信,你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