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下人性的外放
——浅析《临渊行者》
作品《临渊行者》是一部优秀的都市言情、悬疑侦探小说,作者暗夜月沙在有限字数里展开的小框架中构建了一个大布局,通过银行网贷展开一系列的谋划,从喜闻乐见的生活里抓住端倪,集中一个故事点展开大格局的叙述,平实的语言描写现实生活中行业内情却不被大众所知的暗箱操作,摒弃居高临下的起点,深入行业内部。通读全文,可感知到作者对于银行这一行业的熟知,在已有的工作经历积淀基础上,加上极专业的理论知识铺成,一部可圈可点的作品就此诞生。细细读来,作者暗夜月沙依稀流露出来的思想与每一个看到这本书的人产生了微妙的联结,并且不停的氤氲发酵,可以说这是一本以专业知识铺垫而成,自然而然发生的悬疑故事书,其对书中的思想内涵发掘起巨大推动。
此书的主人公丁翊是鹤东省商业银行的一个职员,非科班出身,仅凭自己的努力上进一步一步高升,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切入,瞬间拉近和读者的距离,他有能力有魄力,为下文追查二十年前父亲自杀真正原因做铺垫。不可否认,作者严谨的考究,塑造出丁翊的人物形象非常成功,读者极度地承认并且相信他的存在,是对人物塑造最大的肯定。因为此书在开篇传达给读者“大网”的意识,提高了对后文的期待,作者浓墨重彩的画出了大结构,却忽视了文中情节的小设计,所以导致文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不够饱满,没有完全发挥情节推动的作用,延续到故事后面,明确的体会到作者因为挖坑太多而填坑的力不从心,相较于前文的人物出场和介绍,后文情节更加紧凑、起伏,因为此书受众人群小的缘故,较多的展开了特定理论知识的描写,因为具有特殊性所以不可避免的介绍,力度把握不好容易陷入枯燥无聊的境地,阅读体验趋向抽离、断断续续,如果可以减少故事中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强化剧情,削弱文字的目的性,做到不着边际但直中要害,读者会完全融入到书中,跟随主角一起探索案子的复杂和危机。
这本书中,作者大部分以“上帝视角”运筹帷幄,极少地灌输自己的思想,在故事叙述中做到“点到为止”,留下大段空白给读者思考,代入自己的感情。这是作者暗夜月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个人风格明确,极具代表性。她善于构建宏观布局,从故事的开始,以1993年为起始,慢慢渲染一个像织网般密而不透的梗概,当读者代入情绪已然进入一个庞大的局中时,突然笔锋一转,时间跨越到2018年,前一章留下的疑团和未知就这样戛然而止,这是写作技巧的熟练运用,同时巧妙地抓住了读者的猎奇心理,带着已有的未知迎接下一个迷宫。作品后端渐入佳境,在揭开谜团的同时又再生谜团,层层包围中吊着读者的兴趣,成熟的发展看似水到渠成,实则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安排,这种种的技巧表达是作者内在性强烈的外化。
悬疑故事只写悬疑,切断浪漫主义读者;言情故事只写言情,只招揽了唯爱情独大读者。而此书将两者融合,无限扩大了此书的受众群体。男主丁翊和女主苏蔓华的爱情为这个追究真相不顾一切的故事增加了许多浪漫色彩,双线进行的故事详略得当,办案的紧凑压迫感伴随着爱情的散漫和调剂,适当的放松了读者紧绷的神经。正如苏蔓华内心独白所说:一个银行高管身上却没有这个群体常见的市侩和健谈。当普遍成为一种优越时,总有人喜欢木讷和小众,对于她来说,丁翊的内敛、认真、勇敢都是吸引她的特征,因为少见,所以弥足珍贵。他们在激流中的互相帮助,暗自产生情愫;商场里的拼死一救,更加确定了内心的感情;家中独处,感情升华到极致。惺惺相惜的感情更容易有结果,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脾性,明白契合的灵魂不易遇到,少了对感情的随性,迫切的确定披荆斩棘一切困扰。《临渊行者》中的两条故事主线,一强一弱,一主一辅,互相缠绕,上升了作品的思想,有血有肉中注入灵魂。
尽管此书篇幅短小,但读者依旧能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制度盛行的社会里,有人谨言慎行,有人跨越条例,人性的高尚和落俗逐渐显现,挑战规矩,外放欲望与时代紧密相连。丁翊是幸运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追溯到当年的真相,还所有含冤而死的灵魂一个清白,他发挥自己的价值同时也收获了爱情。美好的结局给人希冀,或许这也是作者所要传达出来的真善美,勇敢善良的人都会收获世间的美好,无恶不作的人会得到惩罚,或许姗姗来迟但永不缺席。复杂庞大的局中局落下帷幕,美好和圆满继续蔓延,生活里的光亮或许暂时被沙砾蒙蔽,屏住呼吸,缓慢悠长地吹散厚重,展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