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号和405号带着焰尾缓缓朝黑暗的海底深渊落去,犹如燃烧将尽的烟花。烟花过出,照见成群结队的外星生物,它们如海中绞肉机一样,撕碎经过的一切地球生物。
两艘潜艇后面拉起两条苍白的气线,那是潜艇留给人们最后的痕迹。
413号和414号中的人们才开始意识到外星生物的真正危险。潜艇向海水中疯狂输出,子弹、炮弹、鱼雷在水中画出了纵横交错的线,织成一张立体的复杂的网将潜艇淹没在中间,形成一道外星生物无法攻破的城墙。
黑暗的深渊中随时开出密集的死亡的花朵,外星生物一旦触碰到这张网,就被打成碎片和粉末。
突然,414号和413号潜艇同时探测到外星虫群中有一只生物突破子弹网,直冲向414号来,密集的子弹迅速拦截。414号上的人们看着那只生物顶着弹雨一步步逼近,他们开始紧张起来,作战队员立即牵出一根管子,那是从循环系统之外的备用氧气生成器中导出来的氧气。可是他们却找不到可以将氧气喷出的口,因为在出发前,人们自信能利用现有武器对付外星生物,谁也没有料到它们在短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深海中这样厉害。所以,并未作出氧气攻击的改造,再加改造需要时间,以至于现在面临这样一个尴尬境地。
此时,从404和405号上逃离出来的人还有几个侥幸存活,但在复杂的弹道网中他们无法游到413和414号。414号正在抵挡那一只突进的生物,根本无暇顾及那些游离在海中的人。413号为他们扫开围攻来的外星虫群,准备为他们打开过渡舱。
就在413的过渡舱打开的那一刻,攻击414的那只生物突然放弃进攻,转向朝413游去。那些人还来不及游进过渡舱,就见过渡舱又开始关闭,一个巨大黑影从他们身后闪过去,他们的身体突然散开了,来不及惊叫就已经死了,在最后的意识中,他们看到了那个影子外披着极薄的甲,他们的身体是被甲上伸出的数十条触手刺穿并撕碎的。
在过渡舱门关闭的前一秒,那只虫将几只坚硬的附肢挤进门缝,它身后又跟上来一群外星虫。像攻击404和405一样,伸出触角样结构连接。第一只虫的口器刚点燃火焰准备烧熔时,过渡舱中爆出一团巨大的气泡,那是413号喷出的高浓度氧气。只见除第一只虫外其他的虫极速缩回触角样结构,它们产生的电光突然暗了下去。几秒钟后,这些虫变得行动迟缓,有些甚至失去了运动能力,紧接着就是密集的子弹将它们打碎。
那一只穿着薄甲的虫被打得退了出来。413号的潜望塔和尾部遭到了攻击。
414号上的潜艇小队的队长下令撤退,413号不断求援的同时加足马力往西面撤退。
414号已将氧气接入捕捉舱,喷出氧气,周围的虫群被氧气麻醉,它趁机伸出捕捉臂迅速捕捉了两只已失去运动能力的外星虫。发射五枚鱼雷后开足马力离开了。
413号潜艇在行进的过程中出现了漏水现象,船体维修人员火急修补。
回到南海港口时,413号是被救援船拖回的,压载舱中已装满了水。
林威召开紧急会议,“同志们!这次行动中我们失去了404和405号核潜艇和五十多名同志,他们是英雄!我们在此为这五十一名英雄默哀!”
所有人表情沉重,谁都没有意料到这场战斗会如此惨烈。也许是第一次的胜利让人们掉以轻心,更多的是对外星生物的不了解。
“首先,我作自我检讨,是我对敌分析不足。本来这次行动主要是捕捉那只唯一存活的外星生物并研究它,现在我们知道了外星生物繁殖速度非常快!如果我们再不采取相关行动,那太平洋中将在不久后装满外星生物。我们必须加快对外星生物的研究,越快越好!”
有人说道:“林将军,在你派出四艘潜艇前往那一只外星生物所在海域时,曾有很多人还在嘲笑你小题大做,现在他们被吓得腿软。”
林威举手制止他,说道:“我们得将这次行动的具体情况反应给联合部,必须调动全人类的力量来制止外星生物的入侵。”
“陈飞博士在潜艇上建议用氧气攻击,事实证明很有效,所以,今后我们对外星生物的攻击手段就要用氧气。”
“它们可是藏到太平洋底去了,怎么用氧气?”
“可以发展产生氧气的炸弹。”
“要生产多少才能将太平洋中的所有外星生物消灭?”
“用细菌或病毒?”
“目前还不知道外星生物的特性,也不明白那种微生物能感染它们,陈飞博士等人还在对他们研究。也许微生物可以,但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啊!”
又有人提出诱捕,药物,射线,声波等等提议,很多就在当天被否决了。操作性、科学性、可靠性都不足。
陈飞外星生物研究小组这次获得了两只外星生物活体,它们被层层封锁在密闭室中,经过研究,陈飞发现了它们并非不能接触氧气,只要不超过一定氧气浓度,它就不会死亡,但会一直处于麻醉状态。
基于这一点,研究小组得以随时控制外星生物,同时,军方二十四小时全天候监视,有任何异常都会立即采取行动。
经过研究后,得出更多新的结果。
陈飞同样在报告会上作总结:
1、以含硅化合物为食,包括玻璃、硅藻、硅烷、卤代硅烷、硅醇、硅醚和硅酮等。消化方式:体内和体表,有共生微生物辅助消化,能将有机硅和无机硅消化吸收。
2、当食物充足时,有身体纤维游离身体的迹象,并通过这种方式繁殖。食物越充足繁殖速度越快。
3、体内发现疑似地球绿色植物叶绿体类似的结构,但呈无色透明状,能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产生硅基有机物。
4、微个体间可通过神经索连接形成整体,传导生物电,可以将这个整体看做一个更大的个体。数量达到一定值时,可能就会产生集智。
5、微个体间在神经索没有连接时可通过“头”部的一个器官产生感应,感应方式不明。
6、每繁殖下一个微个体时,原微个体的大脑容量会增加。
7、目前还没有哪种碳基微生物能感染使之患病。
8、有外骨骼和内骨骼,体表的外骨骼高度硅质化,极其坚硬且富有韧性。内骨骼为薄而多孔的结构,主要保护体内的各种器官,该物种将自身防御进化到了极致。物质合成方式有待研究。
9、遗传物质的表达方式与地球生物不同,相应机制有待研究。
10、氧气能高效抑制外星生物的各项生命活动,加速身体纤维的老化和坏死。
11、有高速繁殖的本能,极度攻击性生物。
报告后面还有很多关于该外星生物的解剖结果。
听完报告之后,人们嘈杂地讨论了很久。大家的注意力都巧合地集中到了无色类似叶绿体结构和繁殖使脑容量增加这两点上来。
最后,陈飞提到了一点,那是414号在受到那一只身披薄甲的外星生物攻击时扫描下来的记录。
“它是外星生物群中最大的一只,并且还没有发现第二只拥有薄甲的外星生物。”陈飞说着,她始终不愿意把它们说成是外星虫,而是外星生物。
414号上的武器系统指挥官说道:“而且我们的武器似乎很难击穿它的薄甲。”
“薄甲?有多薄?”其中一人问道。
“从扫描的结果看,我们无法直到甲的厚度,但从外形上分析,厚度大概在五毫米到二十毫米。它的甲是紧紧贴在它身上的,像是……像是它身上分泌的物质形成的一样。”
“你是说,像河蚌或是珊瑚那样?”
“对……对!这个比喻太形象了,但它的甲不是一个笼统的将其包裹,而是每个部位都精巧地紧贴,关节处又灵活变化,更像是它自己分泌的一套贴身盔甲。”414号上的扫描系统管理员说道。
陈飞又说:“薄甲不仅能抵挡武器攻击,还隔绝了氧气。在413号潜艇用氧气攻击时,其他微个体都被抑制了,只有它不受影响。”
“这么说,如果等它们长出薄甲来,岂不是更难对付?”
“不!目前,我们对捕获的两只外星生物的解剖研究来看,他们坚硬的外骨骼外不可能再产生其他物质。”
“这么说,甲是它们制造后披在身上的?”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