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CHSD
书名:2079 作者:沧海观山 本章字数:6238字 发布时间:2021-06-03

除了印尼,亚洲没有西方联盟建造的浮岛。

而对于波普赫利集团亚洲浮岛的灾民,没有西方国家予以关注,西方联盟已经自顾不暇。赫利集团破产后,无力承担浮岛维修工程。

近千万的亚洲浮岛灾民涌上印尼海岸,向腹地冲击,成为东南亚区域的动荡根源。

亚洲沿海区域也遭受大海啸及海水淹没等毁灭性地打击,经济遭受重创的东方联盟国,却呈现惊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和顽强地生存能力。

夸父行动结束后,由HRASOC中心重组的CHSD(人类新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便走向前台。

移星换月计划,引力不可避免的波动,形成的次生灾害,影响是全球性的。

海啸对东方联盟最大的成员国中国,造成的冲击也是极其巨大的。

沿海灾区居民,在海啸前就被有组织的转移到内陆,海拔超过100米的地区,大量的生产物资也同时被转移。

引力波动消失,但地壳板块的应力释放可能是中长期的,为了预防再次发生海啸侵害,同时调整国土产业布局,东方联盟国国有社会企业带动大批中小社会企业公司及产业,向海拔在500米以上的中西部区域有秩序的转移。

与HRASOC中心的重点不同,新组建的CHSD(人类新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的重点是未来社会经济产业和未来发展格局的调整。月球消失次生灾害,逼迫人类在极端条件下进行技术创新,而夸父行动的成功,使得人类在新能源、脑联科技、超级智能系统技术上,取得突飞猛进的成就,这些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必然推动社会各方面发生剧烈变化。

东方联盟像被突然加速的列车,驶入新的高速轨道。

胡夫经余大维推荐,被聘任为新组建的CHSD(人类新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社会规划司司长。

从来没有当过什么官的胡夫,一开始是惴惴不安的。他怕自由惯了的自己,不能适应体制内的角色,便一再推托。

CHSD(人类新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总执行官余大维听闻胡夫的担心所虑,笑着对他说:“我们这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不应该心怀感激的,为这个新世界服务吗?这些角色可不是什么“官”啊,我们都是未来社会的服务生。”

听到余大维这样说,胡夫便不再推托,欣然应允。

对于余大维这样鞠躬尽瘁的领导者,胡夫内心是崇敬的。与他们相比,之前的自己,总是醉心于理论指导,而欠缺实践推动,这是知识分子的通病啊。

比起那些以命相搏,牺牲在移星换月计划,夸父行动中的英雄,对于建设今后的社会,自己真的是缺乏应有的担当啊,想到这里,胡夫心里甚至有些惭愧。

第二天晚上,他独自拜谒了松林园陵,在那几棵闪烁着罗刚和张洪发等人名字的松树上,扎上了一束束黄色的丝缎,把新的CHSD徽章分别别在几棵松树上。

他低头默念,久久不语,心里暗暗发誓,要用夸父行动造就的新社会变革,来祭奠那些为拯救人类而牺牲的兄弟。

胡夫上任后,开始了CHSD社会规划计划的全面推动。

胡夫的首个任务就是建立了东方联盟社会规划的智能平台工具。

他首先把EDC-001系统升级到适应未来社会规划的SDC-001系统,SDC-001系统将接入东方联盟镜像系统,那里有17亿公民的数字替身数据。任何社会规划模拟,涉及新的产业分布和人口聚集流动模拟,政策对社会反应的模拟,都能快速得到预期结果,从而产生优劣立现的共识判断,再由民众理性地进行选择,由政府公权保障实施。

“SDC-001系统具备优异的方案评估和分析预判能力,这是灾难后社会进行新规划的基础和工具,但系统不能自己做出之前并不存在的创新方案,这仍然需要人类的创想和智慧,从此意义上,人机结合,或者说群体智能与机器智能的结合,将是未来社会管理的基础和社会规划的基本方式。”胡夫上任后第一次述职会议上,就对CHSD社会规划方向提出清晰的设想。

“东方联盟的主体,中国的经济人口、产业布局,基本都集中在胡焕庸线以东,面积占全国的42.9%,人口仅94%;而胡焕庸线以西,人口仅6%,面积却占到57.1%,东西部人口比例却始终保持在94:6的水平,这是中国经济长期以来,东西部发展不均的根本原因。”

“胡焕庸线以西,气候条件较为恶劣,人口密度极低,是戈壁荒滩、荒漠化土地、盐碱地、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经济落后。胡焕庸线以东,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气候温暖湿润,农耕地集中,经济基础雄厚,经济高度发达。”

“而造成胡焕庸线东西两部分,产业、人口分布极其不均的主要问题,究其根本,实际是淡水资源、农耕土地资源及历史原因。”

“但是,现在这几个条件都将发生历史性地改变。三条巨型淡水管道,从太平洋西海岸,把海水淡化水,通过管道沿伸到西部。”

“中国境内分别在青藏高原巴彦克拉山脉、青海湖,以及新疆伊犁形成新的淡水水源地。并且借助地势,注入西北各个干旱区域分支河流,形成多个大型淡水湖泊。这将有效改善胡焕庸线以西的淡水资源分布,甚至区域干旱小气候。”

“东方联盟西部,经过一定的淡水灌溉和农耕改造,目前已经可以增加可耕地25亿亩,这已经超过全国原有耕地面积一倍还多。”

“海啸灾难对中国沿海区域,造成了极为严重地影响和经济打击。但从另外长期发展战略考虑,这也是有利的促进条件。”

“如果结合西部淡水资源的重新丰沛,东部大批人口、产业的西向转移,中国西部完全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的发展新机遇。而东西部均衡发展,中国总体的发展才能更为均衡。”

与会的专家讨论中,纷纷提出了问题:耕地土壤的形成往往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西部的耕地面积虽然大大增加,但土壤质量,恐怕并不能像东部耕地那样有较高的亩产。

对此,胡夫组织各种领域的专家予以研究,也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东部低海拔地区,海啸易发区域,耕地面积近1亿亩。

在海潮完全消退后,可以对原有耕作层土壤剥离,运抵内地或西北地区,使土壤再利用,使东部沿海的宝贵耕地在西部"起死回生"。

在东方联盟疆域内,打破传统国界的限制,统一进行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合理调配。

将西伯利亚无人区与中西亚及中国西部,统一进行现代生态农业规划。保障17亿人口粮食生产的安全,同时大大提升了联产作业的效率,将使东方联盟的农业生产,2年内质量和数量提升一倍。

同时,东部重点布局量子信息产业、新技术研发和智能服务业,而将重工业、现代制造业布局中部,而西北区域则承接原有中东部现代生态农业、全球贸易服务业的转移。

SDC-001系统中,重新建模的东方联盟总体产业布局和关系一目了然,产业要素在各区域的流动,与相应社会设施配置对应起来。

按照预期的二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目标,形成了梯级的阶段建设任务和进度指标。

人口的流动和资金、产业配套的支持,都在系统强大的模拟计算中获得建模,最终的几个优化方案,将通过东方联盟人民代表大会进行表决确定。

产业大跃迁,灾害大防御导致的社会重建,给多年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地制造体系,突然提供了强大的社会需求。

同时,曾经荒芜的中西部,以伊犁河谷为典型代表的共同体经济体模式,在东方联盟内的全面推行,让联盟经济尤其是西亚、西部地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整个社会引擎被猛然超速启动,一个经济联盟的强悍生命力被灾难唤起。

 

收获的季节来到了,伊犁河谷东段的共同社热闹非凡。

来自全球的移民,数量猛增,阿依古丽,已经在迎接今天的第五批移民来客。

伊犁河谷的居民目前已经达到373万。

伊犁河谷辐射带的社会企业也增加到3870个,仅今年产值收益,已经递增了36%。

黄彼得和扎诺娜,熟练地在高度机械化的生态农业基地,进行秋季收获前的各种准备。闲暇之余,他们会一起观看,小阿蓉在育儿中心里,在怎么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游戏的。

光幕上,她正笨拙的在柔软的地上,爬行着,追逐着,为把果酱涂抹在对方鼻子上,而高兴的嬉笑不已。

黄彼得和扎诺娜在农机中心,为各种机器人和智能行动设备,设定着预定的程序,从麦收到果实摘取,从温室水果的采摘到渔产的捕获,将分层次进行秋天果实的收割,他们共同陶醉在这即将丰收的喜悦里。

这时的伊犁河谷,褐色的远山,白色的雪,灰色的荒野,绿色的草地就像一幅简练的油画,色彩丰富,层次多元。怒放着雪白花朵的棉花,挂满枝头红彤彤的大枣,都仿佛在诉说着,收获的季节快到了。河谷里,到处充溢着瓜果甜香味和满满的期待。

黄头发的盖茨,现在是伊犁河谷共生农业组织平台上,智控农机维修的大拿,他已经很精通地把维修后的通用芯片,应用在不同智控农机上,减少以前不必要的转换,这样就可以最低的成本,进行设备的维护。

看到麦田即将收获,捧着沉甸甸的麦穗,他想起了原在33号浮岛上的姐姐和妹妹。

现在,光媒上已经联系不上了。据说波罗的海周围的浮岛已经都沉没了,他们也许已经淹死或者饿死了,当初真应该一起过来。

对伊犁河谷的经验,胡夫十分重视,这次已经是第三回率队实地考察。

这次,他和宝岛新竹科技园的林德健一同前往。

作为宝岛省的高科技重镇,新竹科技园素有中国宝岛省硅谷之称。位于台北市西南,由头前溪和凤山溪冲积而成的狭长平原上,东北与新竹县接壤,南与苗栗县毗邻,西面濒临台湾海峡,沿岸多沙滩,地势自东南而西北渐次低下,是一个畚箕形的地势。

相对于台湾其他县市来说,新竹一般自然灾害较少。

但大海啸之后,沿海区域也受到严重地冲击,损失惨重。

作为宝岛省的海岸生态以及高科技产业代表,新竹科技园的发展对宝岛省的经济至关重要。

林德健受省科技部委托,进行此次实地考察,希望尽快在伊犁河谷,为新竹科技园找到一个适宜的新园区地址,为随后的总体搬迁做准备。同时,他也希望顺便看望一下移民到此的表弟,黄彼得。

新竹科技园将在伊犁河谷,设立全球最大的联脑脑波仪及相关芯片生产中心,同时新竹伊犁科技园也将是西部软件研发和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伊犁的秋天美景是河谷、山峰、森林、草原完美地结合。河谷两侧是高山和草原,远远看去,山连着山,树拥着树;一块块的草甸如巧手织成的地毯,点缀在林间。发黄了的草,金黄的树叶,互相映衬,使秋天浓烈醉人。

而最浓烈的秋色,在南北疆、在塔里木河岸、在胡杨林......

秋天的胡杨林里,蕴育着更为浓郁的秋色秋香。每一棵胡杨树都像是黄金树,仿佛金色的火焰。第一次来到这里的人们,走进胡杨林,听着叶片飘落的声音,踩着沙沙作响的叶子。

土地是金色,落叶是金色,树上是金色,天空的太阳是金色,满眼所见都是金色,仿佛连空气,连同整个世界都成了一片金色。

秋天在这里,仿佛每一片叶子,都激情迸发,按最绚丽最美丽的方式怒放着。成熟的伊犁的秋天,饱满而闪亮,彻底而炫目。生命能量在秋天的宣泄,更自由,更洒脱,更恣意......

 

傍晚,月光下,伊犁河谷共同社里宽阔的木平台上,胡夫、林德健、黄彼得、扎诺娜、盖茨等一群人,围坐在呈放满是瓜果和夜宵的圆桌前,边赏月边聊天。

“这样大规模的搬迁,对宝岛省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吧?”胡夫问林德健,为何想到把新竹产业园从宝岛迁到伊犁河谷。

“省里的代表多次呼吁,要把产业迁移到内地,以便更好的与东方联盟经济相融合,这是很多年的呼吁了。”

“这次大海啸,终于让大家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高海拔的大陆上扎根。” 林德健擦了擦圆形的眼镜,把月亮看得更加清楚。

“现在,来自东方联盟各国的高新产业,迁移到伊犁的很多,再晚,我们新竹园恐怕就没有位置了” 林德健笑了笑。

“没事,一定有规划,你们毕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啊,哈哈......”胡夫和林德健都笑着,抬头看着天上那一轮大大的“新月”。

50年前,对宝岛人来说,传说中的新疆,既恐怖又陌生。而今天,这里成了宝岛人心目中的天堂。

人间,真是沧海桑田的巨变。

灾后仅短短两年,在中国中西部,一座座新工厂和新城市拔地而起。灾后三年内,东方联盟全面恢复了经济活力,GDP超过灾害前水平。

 

新海上浮城计划,是夸父行动成功后一周年,即2082年5月,由东方联盟元首和东南亚联盟元首共同倡议提出。计划得到了参加会议的亚洲各国政要首脑的赞同。

东南亚各国逐步取得共识:大灾难后,西太平洋人民只有同舟共济,才能共同生存下去。

之后的一年,在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之后,各国筹建的新海上浮城于2082年11月开始修建。

新海上浮城的建设资金主要由东方联盟、日、韩、马、印尼、泰、越七国政府主权基金进行贷款建设,工程由中日韩联合成立的三国集团具体承建。

2082~2085年,工程计划历时三年完成。共重新建造18座海上浮城,可容纳1亿5000万人。由中日韩印四国组建的浮岛管理团队,誓言将把海上浮城打造成亚洲南海的新经济发动机,并将海上共同经济发展成为抵御自然灾害的铁盾。

 

和地球上那些此起彼伏的灾难相比,之后的夜空,却显得宁静安详。

谷神星的到来,让地球恢复了夜晚的月光,人类远离了更大的被彻底毁灭的灾难,以后的日子,每一天,都有一轮新星在地平线升起。

5天前,一颗13米直径的陨石撞击了谷神星的背地面,落在RONGO陨石坑附近,这比9天前落在Kirnis陨石坑的陨石大了一倍。

申远是接替上批航天员的谷神星控制基地新负责人,他正在基地控制室,大声地向地面控制中心报告着观察到的撞击情况以及今天浮尘的即时影响。

谷神星控制基地的探测系统,早已发现了这颗陨石,它的直径虽然达到了防范的标准,但落点区域距离营地及核心区阿胡那火山区还有130公里,所以拦截警报不会被触发。

谷神星上的航天工程师的最重要工作,就是探测并警戒所有向地球和谷神星飞来的天外来客。小行星、大型陨石仍然是地球及新卫星——谷神星共同的巨大威胁。谷神星质量仅仅是地球质量的1/6318,目前距离地球也仅仅4.35万公里。

飞向地球的小行星及陨石,大多并不会因为谷神星的引力而改变轨道,这使谷神星对地球的保护作用远不如原来的月球。

然而与以往不同,谷神星上的夸克能定向能设施,结合太空监测系统,使人类第一次具备能力,构筑了一个主动式太空拦阻网,对于1米以上直径的小行星和陨石,只要对地球和谷神星太空设施、控制营地,具备较大的威胁,被系统提前发现,谷神星上的定向能伽马射线束就可以提前对其进行摧毁,消除威胁。

天基系统、天宫系统、天镜系统在构筑一个全面的多层次监测网络,对可能的威胁天体,时刻保持警惕。

这些措施,可以使地球及谷神星人类基地,在50年内免于受到大质量天体的撞击。

作为地球的第一个人工卫星,谷神星也将开启人类双星生存的太空新篇章。

经历了这次重大全球性灾难,人类对宇宙难以预知的灾难,终于有了切身难忘的历史性集体体验,对未来地风险防范,有了更多的共同忧患意识。

在CHSD(人类新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的统一指挥调度下,另外一个主动探寻系统也在构建。

那个距离地球地面15600公里的深空中,半径102公里的世纪矩阵AU3000S, 328万个宇宙微波小卫星,组成的巨大抛物面徐徐的变动着,每隔11小时,抛物曲面从外凹变成内凸,或者由内凸变成外凹,分别朝相反的两个方向交替探测搜寻。

东方联盟与欧盟共同建设的世纪矩阵,今后除了探索和搜寻巨引源的新喷发白洞,它还将兼具另外一个重要的新功能——搜索奇异物质星团的未来去向和来源星系根源。

世纪矩阵AU3000S在沿着那条奇异物质星团摧毁月球的直线,分别向未来和过去进行搜寻。

那个极小体积的,极高质量和密度的,有相当磁场强度的物体,到底来源于哪里?除了这颗奇异物质,还有没有其他的奇异物质,正在飞往地球或太阳系的路上?。

目前,根据探测数据,距离银河系约1300光年的NGC7582星系,被怀疑制造了这一切。

但神秘莫测的宇宙中,最难以确定的就是确定本身。那条直线上有无数的中子星已经产生或者正在消亡,这让奇异物质星团的来源有了太多的可能。

溯源是极其困难的,同样预测未来更加困难。

沿着奇异星团前进的方向,按照接近1/2光速的速度,它还将跨越银河系的1/4旋臂。

在未来的1000年,银河系可能都在奇异星团发生碰撞的范围。那些未来将抵达的深空区域,从世纪矩阵能搜索到的信号看来,只是一片死寂的黑暗。

宇宙是空旷的,可能什么都不会发生,未来,它只是默默地赶路而已,从未知飞向另一个未知。

宇宙更是奇幻的,无处不在的星系旋转运动,让一些暂时的空旷,会慢慢变成丰富。在奇异星团飞驰向前的路径上,未来的碰撞是否会发生,何时发生,没有人能够回答......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2079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