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等公额勒登保:
额勒登保(1748—1805),瓜尔佳氏,字珠轩,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名将。世为吉林珠户,隶属于打牲总管。
乾隆年间,以马甲身份跟从出征缅甸及大小金川,累功擢升为三等侍卫,赐爵、乾清门行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授头等侍卫。随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又跟从福康安出征廓尔喀,摄驻藏大臣职务。因为征讨台湾、廓尔喀的功劳,他两次被乾隆帝将画像悬挂于紫光阁功臣中。
在乾隆的中后期,额勒登保跟随阿桂、福康安及海兰察四处征战,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也屡立战功,逐渐成长为方面大员副帅级的将领。还两次绘像紫光阁,也得到了海兰察的赏识。
嘉庆元年(1796年)参与镇压湘黔苗民起义、围剿川楚教乱。嘉庆五年(1800年),额勒登保亲赴陕西追剿流匪;嘉庆七年(1802年)全部镇压了川楚教乱的势力。嘉庆十年(1805年),额勒登保回京,总理行营,充当方略馆总裁。同年,晋升三等公爵。
嘉庆十年(1805年),额勒登保回京,总理行营,充当方略馆总裁。同年,晋升三等公爵。不久后逝世,年五十八。追谥“忠毅”。
德楞泰(1749-1809),字惇堂,伍弥特氏,正黄旗蒙古人。
乾隆中,以前锋、蓝翎长从征金川、石峰堡、台湾,皆有功,累迁参领,赐号继勇巴图鲁。乾隆五十七年,从福康安征廓尔喀,冒雨涉险,攻克热索桥贼寨。加副都统衔,图形紫光阁。寻授副都统,迁护军统领。
从嘉庆元年开始,德楞泰开始专注于剿办川楚白莲教。在围剿白莲教多年的战斗中,其功劳仅次于额勒登保。尤其是嘉庆五年(1800)二月,冉天元等率白莲教义军北上梓潼、剑州(今四川剑阁)试图接应他部义军入川。清廷急令德楞泰自陕回师,屯兵广元阻截。冉天元等部义军汇合于江油县马蹄岗,德楞泰自广元南下,双方于白家坝遭遇,各分五路,进行鏖战。义军设伏新店子,清将赛冲阿、温春等中伏被围,伤亡惨重。德楞泰率残部乘夜突围,得援后,兵分四路,进攻马蹄岗,与义军展开决战。冉天元等仍集主力于马蹄岗,并伏兵火石垭迎战,将数路清兵围困,败之。德楞泰仅率数十亲兵,下马据山巅死战。冉天元欲活捉德楞泰。团练都司罗思举率乡勇赶来增援,冉天元中箭被俘遇害。义军失去指挥,溃不成军,转胜为败。余部义军万余人于剑州石门寨再败,随后义军巧袭射供县潼河渡口太和镇,过潼河,在川西流动作战。马蹄岗之战,德楞泰和罗思举部反败为胜,时称奇绩。也最终奠定了德楞泰名将地位。
嘉庆十四年(1809),晋三等公。寻卒,柩至京师,帝亲奠,御制诗挽之,谥壮果。因其在四川的功劳,诏令四川建立专祠,入祀京师昭忠祠。
勒保(1739年—1819年),费莫氏,字宜轩,满洲镶红旗人,大学士温福子。
勒保是大学士温福之子,温福即第二次金川之战中开始阶段的清军统帅,因轻敌冒进而阵亡。勒保不同于额勒登保、德楞泰那样早早的就从军,一直在地方任职。二征廓尔喀时候,勒保才开始军旅生涯。此战中,勒保也并未身处前线,转办后勤事务,有功劳。
勒保真正的投身一线战斗还是在围剿白莲教的作战中。其中以集中于四川作战居多。勒保在围剿白莲教的作战中,最大的特点不是如同额勒登保、德楞泰那样冲锋陷阵。其最大的贡献是智谋,根据白莲教军队的作战特点,坚决的执行坚壁清野的策略,不顾一切在四川推行,得到嘉庆赞同,并在三省推广,奠定了最后的成功。
嘉庆十八年(1813年),充军机大臣,兼管理藩院。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病乞休,食威勤伯全俸。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卒,诏赠一等侯,谥文襄。
总评三人:
白莲教起义历时八年,是有清一代仅次于太平天国起义的第二大农民武装起义。虽然起义军没有太平军那样明确的口号和目标,但也给清政府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了平定长达白莲教之乱,清政府花费了上亿两白银的军费。乾隆年间留下的六千多万两库存白银储备几乎全被耗尽。白莲教起义刚开始时,老一辈的统军大臣阿桂、福康安、和琳均已病故。这场战争培养了又一批新的将领,而满族将领中最出名最能打的就是额勒登保、德楞泰和勒保三个人。仁宗亲政,以三省白莲教久未定,占卜於宫中,繇曰:“三人同心,乃奏肤功。”果然,在平白莲教作战中,额勒登保、德楞泰、勒保互相辅助,确实全功。三人各有所长。论战功,额勒登保是战将,功居第一,德楞泰次之,勒保又次之。论个人能力,额勒登保则一般,额勒登保不通汉文,文化程度欠缺,军中许多文牍传令奏报等事务全赖胡时显,他也确实信任胡时显。胡世显军中威望不亚于额勒登保。论战绩和个人才略,勒保未足与二人比,然当德楞泰偕明亮由楚入陕,见民苦虏掠,陈坚壁清野策,廷议以筑堡重劳,未之许也;勒保至四川,始力行之,推之三省,贼竟由是破灭。三人者相得益彰,未容有所优劣:勒保宽能容众,额勒登保忠廉忘私,德楞泰仁及俘虏,识量并有过人。为国方、召,延世侯封,岂偶然哉!
富察家族最长寿也是最后名将——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三等侯富察.明亮(1736-1822)
富察·明亮(1736年-1822年),字寅斋,满洲镶黄旗人,都统广成之子,大学士傅恒之侄。明亮也是出身名门,是傅恒的侄子,是福康安的哥哥。
明亮年轻时跟随阿桂在金川作战,屡有战功也有罪被罚,常年在川西藏区摸爬滚打,对川西的局势是颇为清楚的。并成为首任成都将军。成都将军也是清政府在全国设立的最后一个驻防将军。而成都将军不同于其他的八旗驻防将军。成都将军是能够统领川西所有满汉军队的将军,并兼有处理川西番地行政事务的,地位等同甚至略高于四川总督。
从四川出来后,明亮还历任刑部尚书、伊犁将军、黑龙江将军、正红旗汉军都统等要职,也曾因在黑龙江令兵输貂予贱值,被夺职,留乌鲁木齐效力。
嘉庆元年,白莲教开始起事,明亮被召回。明亮在围剿白莲教的作战,多有战功,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还属于戴罪立功。
因为平定白莲教有功,明亮被封一等男。嘉庆九年(1804),内授都统,迁兵部尚书。十年,进一等子。十四年,加太子少保,进三等伯。十五年,赐双眼花翎,命协办大学士。十六年,以家中轿夫参与聚赌事件,被降为副都统。十七年,出为西安将军。十八年,内授都统、左都御史。十九年,复授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二十二年,授武英殿大学士,进太子太保。二十四年,进三等侯。道光元年,致仕,食全俸。次年因病去世,年八十七。宣宗亲临奠,赐陀罗经被。谥文襄,祀贤良祠。
明亮是福康安的兄弟,但没有福康安那么幸运。其实严格意义上,论才能,明亮也是知兵的,甚至超过福康安。而且明亮相对福康安是比较廉洁的,与孙士毅相同。明亮屡立战功,但因为各种原因总是未尽全功,仕途也常是起起伏伏的。不过明亮比福康安、额勒登保要长寿多了,成为了乾嘉道三朝元老,活到了道光二年,享年87岁。
第二阶段人物述评:
乾隆后期到嘉庆年间平定白莲教起义,是本文叙述的第二阶段。这一个年代,阿桂已经老了,福康安、海兰察崭露头角,成为新的领军统帅。其实还有和琳,但考虑和琳一生任职文官地方较多,参加过的直接军事行动只有嘉庆元年随福康安镇压苗民,并在福康安死后代理了一段时间。征廓尔喀也是负责后路保障,故而不叙述。
福康安和海兰察是乾隆后期的黄金搭档。海兰察纯粹是悍将军人的典范,一辈子就是与打仗有关,是个典型的职业军人。福康安的成功,与自身能力有关,但是乾隆的特殊关照确实又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乾隆让福康安领兵作战,又地方任职封疆大吏,也在军机处干过一段时间。内心是希望把福康安培养成一个如阿桂那样的军政全才的,但是福康安一方面活的年龄较短,而且他本人生活过于骄纵奢侈,加上绯闻不断,这些都成了他的致命伤,注定他难以成为如阿桂那样真正出将入相的军政兼优的全才。
而嘉庆时代三驾马车——额勒登保、德楞泰、勒保,除勒保跟随福康安较晚外,其他两个都跟随福康安、海兰察很早,而且年龄实际也大于福康安。福康安后期的作战中,他们已经成为其手下的高级将领了。多年的征战培养了其独当一面的能力。不过三驾马车除勒保外,个人文化素养普遍有限。这些人的最大优点是勇于任事,作战勇悍,但缺少文化和地方职务锻炼,是典型的勇将悍将,远不足以成为阿桂这样的军政全才和柱国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