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诗与沉默的间奏
> 第十七个秘密:等待是无声的默剧,每一帧都是我对那颗遥远星辰的漫长注解。
——《林晚星的日记》写于一个被花香浸透的、焦灼的午后。
------------------------------------------------
日子在一种悬而未决的期待中,一天天暖了起来。玉兰花瓣开始凋落,在地上铺了薄薄一层,像褪色的信笺。樱花紧接着爆出粉白的云霞,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甜腻的、发酵般的气息。
那本诗集借出去后,如同石沉大海。陈默没有立刻归还,也没有提及任何关于诗的只言片语。晚星按捺住无数次想要发短信询问的冲动,告诉自己,耐心点,再耐心点。
他们依旧会在图书馆遇见,偶尔在走廊擦肩。他依旧会向她点头示意,比以往更自然了些,但也就止步于此。那本诗集,仿佛从未存在过,没有在他们之间激起任何可见的涟漪。
晚星开始怀疑,他是否根本没有翻开那本书?或者,他看了,但那些浓烈而绝望的诗句,那些关于爱情、关于大地、关于海洋的吟唱,并未能触动他理性构筑的世界?又或者,他看到了扉页上那行关于灯塔的小字,却只当作一个无关紧要的旁注,未曾深究?
这种猜测像藤蔓一样缠绕着她,在每一个独处的时刻悄然收紧。她甚至开始后悔,为什么要借出那本藏着秘密的书。这无异于将最柔软的内里暴露在外,任人评判,却得不到任何反馈。
就在她几乎要被这种无声的等待折磨得失去所有信心时,转机发生在一个平淡无奇的周四下午。
图书馆里很安静,阳光透过高大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斜斜的光柱,灰尘在光柱里缓慢浮沉。晚星正对着一道历史论述题蹙眉,一个身影停在了她的桌旁。
她抬起头,是陈默。他手里拿着那本《二十首情诗与绝望的歌》。
“看完了。”他将书轻轻放在她摊开的习题册旁边,“谢谢。”
他的语气很平常,听不出什么特别的情绪。晚星的心却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她几乎是屏住呼吸,等待着他的下一句话。关于诗,关于聂鲁达,关于——那行小字。
可他只是站在那里,目光落在书封上,似乎在斟酌词句。阳光勾勒出他低垂的眼睫,投下小片阴影。
晚星紧张得手指蜷缩起来,指甲抵着掌心。
终于,他抬起眼,看向她,眼神里带着一种她从未见过的、混合着困惑与认真探究的神色。他开口,声音比平时略低一些,像怕惊扰了这片午后的宁静:
“第十四首,”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确切的词句,“‘我喜欢你是寂静的,仿佛你消失了一样……’”
他停住了,没有背诵下去,只是看着她,像是在等待她的回应,又像是在确认某种理解。
晚星的心脏在那一刻仿佛停止了跳动。
他看了。他记住了。他甚至,挑出了这一首。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这像不像是他对她长达数月沉默注视的,一种迟来的、诗意的回应?还是仅仅是他对这首诗本身产生了兴趣?
巨大的震惊和狂喜过后,是更深的茫然。她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该说什么?说“我也喜欢这一首”?还是追问他对这首诗的看法?
最终,她只是迎着他的目光,极其轻微地点了点头,喉咙干涩地挤出一个音节:“……嗯。”
他似乎并不期待她长篇大论的回应。看到她点头,他眼中那丝困惑似乎消散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类似于“果然如此”的了然。他也点了点头,像是完成了一次无声的确认。
“书……很有意思。”他最后说道,语气依旧平淡,却似乎比“谢谢”多了一点什么难以捕捉的分量。
然后,他转身离开了,像来时一样安静。
晚星僵在原地,很久都没有动。她低头,看着桌面上那本失而复得的诗集,心脏后知后觉地开始疯狂跳动,几乎要撞碎她的肋骨。
她伸出手,指尖颤抖地翻开书页,直接找到第十四首。那熟悉的诗句映入眼帘,每一个字都像带着他的声音,在她耳边回响。
她翻到扉页。那行关于灯塔的铅笔小字,依旧静静地待在角落。他看到了吗?他是否将这沉默的喜欢,与那灯塔的意象联系了起来?
她无从得知。
但足够了。他记住了这首诗。他特意来与她确认。
这短暂的、关于诗歌的交谈,像一道微弱却确凿的光,穿透了漫长等待的阴霾,照亮了她心底那片因不确定而荒芜的角落。
她拿起笔,在笔记本上飞快地写下,字迹因为激动而显得有些潦草:
【 三月末 春深 图书馆 】
“他还回了诗集。”
“并念出了那句:‘我喜欢你是寂静的’。”
“像一句咒语,解开了所有焦灼的等待。”
“他没有评价,没有追问。”
“只是确认,然后离开。”
“可这已然足够。”
“当海开始引用诗歌,”
“再微弱的潮汐,也成了,撼动我世界的轰鸣。”
合上笔记本,她将脸埋进臂弯,感受着胸腔里那从未有过的、剧烈而幸福的震动。
窗外,樱花纷扬如雪。春天,真的来了。带着诗,带着沉默的回应,带着一片海,为她掀起的、第一道温柔的波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