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春汛
> 第十五个秘密:当冰雪消融,万物复苏,连沉默也似乎变得柔软。我害怕这只是季节的错觉。
——《林晚星的日记》写于一个心事随草木萌发的午后。
------------------------------------------------
初春的阳光有了重量,暖融融地压在肩头。香樟树开始抽出嫩绿的新芽,空气里浮动着泥土和青草苏醒的气息。
开学第一天,校园里充斥着久别重逢的喧闹。晚星抱着新领的教材穿过走廊,阳光透过窗户,在光洁的地板上投下明亮的光斑。
课间操的队伍里,她再次看到了陈默。他右臂的绷带已经拆除,只是动作似乎还有些下意识的谨慎。阳光落在他身上,将他额前垂下的碎发染成浅金色。他随着广播的节奏做着动作,偶尔和旁边的同学低声交谈一句,侧脸上似乎带着一丝极淡的、松弛的痕迹。
晚星的心轻轻动了一下。那片海,在经历了一个冬天的冰封与动荡后,仿佛正迎来它的春汛,表面依旧平静,内里却似乎有了不易察觉的流动。
下午在图书馆,他们不可避免地相遇了。他坐在老位置,她也依旧选择了不远不近的那个座位。当她抱着书走过去时,他抬起头,目光与她相遇。
没有立刻移开。
他看着她,极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点了一下头。幅度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大一些,眼神也不再是纯粹的平静无波,似乎带着一丝类似于“熟人”之间的、极其微弱的认可。
晚星的心跳漏了一拍,随即慌乱地回以一个点头,迅速低下头,走到自己的座位坐下。脸颊有些发烫,胸腔里像揣了一只不安分的小鸟。
整个下午,他们各自看书,没有交谈。可晚星却敏锐地感觉到,他们之间的空气似乎不一样了。不再那么紧绷,不再那么绝对地划分出“他的领域”和“她的旁观区”。一种无形的、因假期那段邮件往来而建立起来的微弱联系,像春日里看不见的蛛丝,轻柔地漂浮在两人之间。
他甚至在她起身去还书时,抬眼看了一下她离开的方向。
这种变化极其细微,像早春河面第一道裂开的冰纹,像泥土下第一株探头的嫩芽。若非晚星对他观察入微,几乎无法察觉。
可对她而言,这细微的变化,却如同惊蛰的春雷,在她心底炸开一片喧嚣。
她开始患得患失。
这柔软是真的吗?还是仅仅是季节更迭带来的错觉?是她因为那份邮件建立的熟悉感而产生的过度解读?会不会明天,一切又退回原样,那片海再次恢复它亘古的沉默?
放学时,她在车棚又遇见了他。他正在开锁,左手似乎还不太利索。看到她推着车过来,他停下手上的动作,侧身让开了一些空间。
“报告刘老师看过了,说整体不错。”他忽然开口,声音在傍晚微凉的空气里显得清晰。
晚星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是在跟她说话。“啊……是吗?那就好。”
“嗯。”他应了一声,低下头继续弄他的车锁,似乎只是随口告知一个事实。
可就是这随口的一句,让晚星推着自行车走出校门时,脚步都是轻飘飘的。夕阳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风里带着花香。
她不确定这是不是意味着靠近。或许,这只是合作过后一种自然的、短暂的余温。
但无论如何,这个春天,似乎真的有什么东西,开始变得不一样了。那种沉默,不再那么冰冷和令人窒息,反而像春雨降临前的空气,湿润,柔软,充满了某种不确定的、却让人心生期待的可能性。
晚上,她在台灯下翻开笔记本。春夜的风带着暖意,从微开的窗户缝隙钻进来,拂动书页。她的笔尖带着一丝犹豫,最终落下:
【 三月初 春 开学日 】
“冰雪消融,万物复苏。”
“连他的沉默,似乎也沾染了春汛的柔软。”
“一个幅度稍大的点头。”
“一句关于报告的、随口的告知。”
“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
“我站在岸边,感受着这突如其来的暖意,”
“却害怕这只是季节轮转,施舍给我的,”
“一场终将醒来的,温柔的错觉。”
她放下笔,看着窗外朦胧的月色。心里那棵因为整个冬天而蜷缩的幼苗,似乎正被这春日的暖风和不确定的讯息,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催生出新的嫩叶。
哪怕只是错觉,她也想,再贪恋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