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沉默的坐标
> 第四个秘密:我带着你的笔,走向你。这像一场笨拙的献祭,又像一次孤注一掷的航行。
——《林晚星的日记》写于小组会议前十分钟。
------------------------------------------------
秋日的天空像一块洗过的蓝瓷,清澈,高远,带着一种近乎残酷的明亮。风里裹挟着枯叶和尘土的气息,吹在脸上,干燥而凛冽。
晚星攥着书包带子的手,因为用力,指节有些发白。
生物小组的会议室,在实验楼顶楼一个僻静的角落。晚星踩着上课铃的最后一声尾音赶到门口,里面已经坐了几个人。空气里漂浮着粉笔灰和某种化学试剂混合的、清冷又严肃的味道。
她的目光几乎是本能地,第一时间就捕捉到了那个身影。
陈默坐在靠窗的位置,依旧是那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校服,低着头,在看摊开在桌上的资料。午后的阳光将他额前的碎发染成浅浅的栗色,在他挺拔的鼻梁一侧投下小片阴影。他周身仿佛自带一个无形的屏障,将周围的低声交谈隔绝在外。
晚星的心跳漏了一拍,随即又慌乱地加速。她深吸一口气,低着头,快步走到离门最近、也离他最远的一个空位坐下。书包被她紧紧抱在怀里,像一面脆弱的盾牌。
她能感觉到,在她进来的瞬间,有几道目光落在她身上,带着些许好奇和打量。其中,似乎也包括来自窗边的、短暂的一瞥。那目光很轻,像羽毛拂过水面,却让她脊背瞬间僵直。
刘老师很快走了进来,简单介绍了一下湿地观测项目的背景和要求,然后提到了晚星的加入。“林晚星同学负责我们这次活动的文字记录和后期资料整理工作,大家欢迎。”
稀稀拉拉的掌声响起。晚星站起来,微微鞠了一躬,脸颊烫得厉害,声音细若蚊蚋:“大家好,请多指教。”
重新坐下时,她眼角的余光瞥见陈默也抬起了头,目光平静地看向她这边。没有任何情绪,就像看一件新添置的实验器材。可就是这平静的一瞥,让她手心里的汗更多了。
会议的内容,关于观测点位、样本采集方法、数据记录规范……大部分对她而言都如同天书。她努力集中精神,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录着关键词,字迹因为紧张而显得有些潦草。那些专业术语像一颗颗坚硬的石子,硌在她柔软的文科思维里。
期间,陈默发言了一次,是关于某种底栖生物的最佳观测时间。他的声音和她在海洋馆里听到的一样,清冽,平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性。晚星竖起了耳朵,笔尖停顿在纸面上,仿佛要将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刻录下来。
会议结束时,暮色已经开始浸染窗外的天空。大家陆续起身离开。晚星磨蹭着收拾东西,心跳如鼓。那支黑色的钢笔,此刻正安静地躺在她校服口袋的内衬里,贴着肌肤,像一个滚烫的烙印。
这是最好的机会。周围没有别人。
陈默收拾得比较慢,他将资料仔细地叠好,放进一个半旧的单肩帆布包里。当他拉上拉链,准备起身时,晚星终于鼓足了勇气,走了过去。
脚步有些虚浮,像踩在棉花上。
“陈……陈默同学。”她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停下动作,抬起头看她。距离近了,她能更清楚地看到他眼睛的颜色,是很深的褐色,像秋日寂静的潭水,清晰地映出她有些无措的脸。
“有事?”他问,语气没有什么波澜。
晚星伸出手,摊开掌心。那支黑色的钢笔静静地躺在那里,笔帽顶端那道细微的划痕,在灯光下隐约可见。
“这个……是我前几天在图书馆捡到的。”她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些,“我看你好像用过,所以……”
陈默的目光落在钢笔上,停顿了两秒。他的眼神里似乎掠过一丝极淡的讶异,快得让人无法捕捉。
“是我的。”他伸出手,从她掌心将笔拿起。他的指尖不可避免地擦过了她的皮肤,带着微凉的触感,却像一道电流,瞬间窜过她的手臂,直达心脏。
“谢谢。”他将笔握在手里,很自然地道谢,语气依旧平淡。
没有多余的疑问,没有好奇她如何知道是他的笔,也没有问她为什么现在才还。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物归原主,便是终结。
他点了点头,算是告别,然后背起帆布包,从她身边走过,带起一阵轻微的风,夹杂着阳光和书本的味道。
晚星僵在原地,手还维持着摊开的姿势,掌心里似乎还残留着他指尖的凉意,和那支笔离开后的空虚。
就这样?结束了?
她预想过很多种可能,唯独没有料到是如此平淡的、轻描淡写的交接。她像一个精心准备了许久台词和道具的演员,终于登上舞台,却发现对手戏的演员只是按部就班地走完了过场,甚至没有多看舞台布景一眼。
心里那点隐秘的、掺杂着窃喜和不安的期待,像被针扎破的气球,悄无声息地瘪了下去。一种巨大的失落感,混合着方才过度紧张后的虚脱,席卷而来。
她慢慢地收回手,握成拳,指甲深深陷进掌心。
独自一人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夜色已经笼罩下来。路灯将她的影子拉长,又缩短,周而复始。口袋里空荡荡的,那点滚烫的慰藉消失了。
她想起会议桌上,他演算时用的,是另一支蓝色的签字笔。
他或许,根本就没发现这支笔丢失了。
又或者,发现了,也并不在意。
她之于他,大概就如同这支无关紧要的笔。归还了,道谢了,便从彼此的世界里再次擦肩而过,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回到空无一人的教室,她在座位上坐下,久久没有动。窗外,城市的灯火渐次亮起,连成一片璀璨的、没有温度的光河。
她拿出那个星空封面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笔尖悬停,却久久落不下去。
最终,她只写下了两行字,墨迹显得格外沉重:
【 十一月初 阴 实验楼顶楼 】
“我把海洋还给了他。”
“于是,我的世界,再次退潮,只剩一片荒凉的岸。”
合上笔记本,她将额头抵在冰凉的桌面上,闭上了眼睛。
原来,靠近一片沉默的海,感受到的,不只是引力,还有那无孔不入的、冰冷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