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发现真诚创作能补充墨魂能量后,林轩感觉自己像个找到新玩具的孩子,每天变着法子“投喂”他家那几位老祖宗。
可问题来了——他总不能天天跟爸爸下棋吧?先不说爸爸愿不愿意,就是他自己也扛不住啊。那天对弈后,他感觉脑子像被掏空,比跑完一千米还累。
“所以说,读书人还是要多锻炼。”李白翘着二郎腿飘在半空,手里还拿着林轩的数学卷子指指点点,“看看你这应用题,明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多简单的除法,非要列那么复杂的式子。”
林轩嘴角抽了抽:“前辈,那是诗词……”
“诗词怎么了?数学不美吗?”李白理直气壮,“你看这圆,多圆!这直线,多直!”
黄月天在旁边冷哼:“休要误人子弟。小子,今日的棋谱可记完了?”
得,这两位爷一个比一个难伺候。
就在林轩头疼时,书房门被推开一条缝。林玥的小脑袋又探了进来,神秘兮兮地抱着个布包。
“哥哥,我给你带了好东西!”
布包里是她珍藏的贴纸、彩色橡皮,还有半包快化了的巧克力。
“这是……”林轩一头雾水。
“给那些看不见的爷爷叔叔吃呀!”林玥说得理所当然,“他们肯定饿了。”
李白一个趔趄差点从空中掉下来。黄月天那张严肃脸也裂开一道缝。
林轩哭笑不得:“玥玥,他们不吃这些……”
“那他们吃什么?”林玥歪着头,“我看他们越来越瘦了。”
这话戳中了林轩的心事。他蹲下身,认真地问:“玥玥,你真的能感觉到他们?”
“嗯!”小姑娘用力点头,“特别是你写字的时候,那个白衣服的叔叔特别开心,还会转圈圈呢!”
李白老脸一红,咳嗽一声背过身去。
林玥又指着棋盘:“下棋的时候,那个严肃的爷爷会这样——”她学着黄月天的样子板起脸,手指虚点,“愚钝!此子愚钝!”
别说,学得还挺像。
黄月天:“……”他决定今晚加训三小时。
林轩却被妹妹逗笑了,一个念头突然冒出来:“玥玥,想不想帮哥哥一个忙?”
“什么忙?”
“当我的小助手。”林轩压低声音,“帮我照顾这些……看不见的朋友。”
林玥的眼睛瞬间亮了,像接到什么重大机密任务,小胸脯挺得老高:“保证完成任务!”
从那天起,林轩的书房多了个小常客。
林玥的“工作”包括但不限于:
每天给砚台说早安晚安;在哥哥练字时负责放音乐(她坚信李白喜欢听《小苹果》);下棋时给黄月天加油(虽然老爷子每次都一脸嫌弃);最重要的是,她成了最佳掩护。
“妈,我和哥哥在研究古代文化!”当妈妈好奇为什么兄妹俩总待在书房时,林玥说得一脸真诚。
最绝的是有一次,爸爸突然回家取文件,当时李白正在指导林轩读《将进酒》,读到兴处直接飘到了吊灯上晃悠。
“哥、哥哥!”林玥急中生智,一把拉开窗帘,“看!月亮多圆啊!”
正在吊灯上晃悠的李白下意识接话:“皎皎空中孤月轮……咦?”
爸爸拿着文件,看看窗外的太阳,又看看兴奋的儿女,最后决定装作什么都没听见。
等爸爸一走,林轩直接笑趴在地上。李白从吊灯上飘下来,戳戳林玥的小脸:“小丫头,现在是白天。”
林玥吐吐舌头:“我忘了嘛。”
就这样,在妹妹的无心插柳下,林轩发现墨魂们的身影真的稳定了不少。特别是当他教妹妹认字时,李白总会忍不住凑过来指点;下跳棋时,黄月天虽然嘴上说“幼稚”,眼神却总往棋盘上瞟。
这天周末,林轩正在为即将到来的诗词比赛发愁。老师要求写一首关于亲情的诗,他憋了半天,写出来的句子干巴巴的,自己都看不下去。
“亲情……”李白飘在他身后摇头,“你写的这是说明书,不是诗。”
林玥正好端着水果进来,听见这话立刻举手:“我知道亲情!就是妈妈做的红烧肉,爸爸修好的玩具熊,还有哥哥教我做作业!”
小姑娘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画:“看,我画的我们家!”
画上是歪歪扭扭的四个人,爸爸妈妈哥哥和她,每个人都笑得像朵向日葵。背景是他们的家,窗户里还画了个小黑点,旁边标注:哥哥的书房,里面有很多好朋友。
林轩看着画,突然鼻子一酸。
李白沉默片刻,轻声道:“童言最真。小子,你还没个孩子明白。”
那天晚上,林轩重新铺开纸。他想起妈妈每天早起做早餐的身影,爸爸熬夜工作时书房的灯光,妹妹偷偷塞给他的糖果……
“晨光中的厨房/飘着小米粥的香/妈妈的背影/写着温柔的匆忙”
他写下第一句时,砚台突然微微发烫。
“深夜的书房亮着/像海上的灯塔/爸爸的眼镜反着光/照亮我前行的浪花”
第二句写完,砚台上的云纹仿佛活了过来,缓缓流动。
“妹妹的笑声/是家里会跑的太阳/从东到西/洒满一屋子的糖”
当最后一句落笔,整个砚台泛起温润的光泽。那光芒不刺眼,却让整个书房都沐浴在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中。
李白的身影前所未有的凝实,连衣袂的纹路都清晰可见。他凝视着那首诗,许久才轻声说:“此诗,可传世。”
更让林轩惊喜的是,黄月天的身影也恢复了七八成。老爷子虽然还是板着脸,但眼神柔和了许多。
“总算开了点窍。”他哼了一声,“作诗如弈棋,贵在真诚。”
林玥早就趴在桌边睡着了,小手里还攥着彩笔。林轩轻轻把妹妹抱回房间,给她盖好被子。
回到书房时,他发现砚台上方竟然凝聚着一层淡淡的金色光晕,那些光点像萤火虫般缓缓飞舞,最后没入砚台中。
“这是……”他惊讶地看着。
“文气。”李白的声音带着难得的庄重,“至诚之心引动的天地灵气。小子,你有个好妹妹。”
林轩轻轻抚摸着温热的砚台,心里被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填满。
他明白了,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家人的理解,需要真诚的分享,需要把这些美好的东西,像妹妹画里那样,传递给更多的人。
窗外月色正好,书房里墨香氤氲。林轩提起笔,在诗的最后添上一行小字:
“献给我最爱的家人,和所有看不见的朋友。”
砚台轻轻震动,仿佛在回应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