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河灯才远,黎明未起。 北疆大营的篝火只剩残红,巡夜兵踏过最后一圈,忽闻风中一声锐响—— “嗖!” 白羽箭破空,钉入主帐前的木桩,箭尾轻颤,像一条吐信的蛇。
二 箭上无火漆,无名号,只缠着一条褪色红绫—— 绫上,以血写就一行小字: 【阿黎,欠你的第二支箭,今日还你。】 落款,是云黎再熟悉不过的笔迹:萧御。
三 沈昭闻声而出,玄甲未披,掌心已覆在她肩背, 目光落在那支箭,眉心骤冷。 云黎抬手,指尖触到血字,只觉那血仍带温热, 仿佛方才,有人隐在黑暗里,含笑写下这行字。
四 【回忆·第一支箭】 ——春猎高台,同样白羽,同样幽蓝箭镞, 一箭取他左肩,一箭取他半条命。 那箭叫“十日欢”,是萧御送的“大礼”, 如今,第二支箭,准时到货。
五 沈昭拔箭,箭镞却无异色,只缠着一圈极细的银丝, 银丝下,压着一粒小小蜡丸。 捏碎,蜡香散开,露出内里—— 半枚黑丸,气味刺鼻,是“十日欢”浓缩母毒, 足以毒杀千人。
六 “是战书,也是诱饵。” 沈昭声音低哑,却带着笑, “他等不及了,要在回京前,再推我一次。” 云黎攥紧那半枚毒丸,眼底燃火: “那便如他所愿——” “推回去。”
七 当夜,中军大帐灯火通明。 云黎摊开北疆地图,以红笔圈出三处: 【东山口】【落雁峡】【回京驿】 “第二支箭,不会只来一支。” 她抬眼,眸光冷亮,“萧御要玩毒,我陪他玩证据。”
八 沈昭会意,令亲兵暗查—— 果然,东山口伏兵三十,皆携毒弩; 落雁驿马槽,被洒毒粉; 回京驿水井,浮着同款黑丸。 三支暗箭,连成一条“回京死路”。
九 云黎却笑,笑意比雪更冷: “把死路,变成他的活路。” 她提笔,写下三封“密报”—— 【东山口发现毒弩,疑东宫死士】 【落雁驿毒粉,督造印记出自武库】 【回京驿黑丸,附太子手书暗号】 墨迹未干,已加盖北疆帅印, 八百里加急,直飞京城—— 收件人:大理寺、御史台、宗人府。
十 与此同时,沈昭放出口风: “主帅中毒,需急返京医治, 后军改道,走东山口捷径。”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进黑暗里, 也飞进,某人的耳中。
十一 第三日,队伍拔营。 东山口,风雪怒号,伏兵窥伺, 却见北疆后军,改走山腰小道, 而“中毒”的主帅,正藏身后军辎重, 手执长弓,守株待兔。
十二 风雪里,黑影跃出,毒弩齐发—— 却不见目标,只听得一声冷笑: “等你们,多时了。” 云黎自辎重后转出,金丝钩甩出, 卷住毒弩,反手一掷, 弩箭倒飞,直射伏兵咽喉!
十三 血花溅雪,伏兵溃散。 沈昭长弓满弦,箭尖却未沾血, 只射向高空,发出一声锐响—— 信号起,埋伏已久的北疆铁骑, 自山腰俯冲而下,将伏兵,一网打尽。
十四 活口被押至马前,云黎以箭尖挑起那人下巴, 声音清冷,却灌注内力,响彻山谷: “告诉你的主子——” “第二支箭,我收下了。” “回赠他的,是万支利箭,” “以及,一座逃不出的——” “证据牢笼。”
十五 风雪未停,消息已飞。 京城,东宫,深夜。 萧御立于廊下,指节攥得青白, 掌心,被蜡丸毒丸腐蚀出的血痕,正一点点渗开。 他望着北疆方向,忽地低笑,笑声却像碎冰刮过玉盘: “第二支箭,你接得真准。” “那——第三支,你可别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