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古里港的琉璃光影
书名:大明海权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7727字 发布时间:2025-10-25

第十四章 古里港的琉璃光影

 

印度洋的东北季风正劲,卷着细碎的浪花拍击船舷,如一双无形的巨手,推着“大明号”及随行的“清和号”“广利号”劈波斩浪,朝着大明疆域疾驰。这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的归程,舰队历经非洲东海岸的风沙洗礼,载满了象牙、黄金与香料,此刻船帆饱胀如鼓,航向笃定不移。船尾的空地上,两只从马林迪带回的“瑞兽”长颈鹿正悠闲踱步,它们高约三丈,脖颈修长如鹤,身上布满棕褐色的网状斑纹,衬着雪白的腹部,显得格外雅致。长长的脖颈不时探向海面,似乎也在辨认归途的洋流。负责照料它们的非洲土著随从——身材魁梧的图库勒尔族人卡姆与瘦削灵活的桑海族人巴鲁,每日用船上储备的新鲜金合欢树叶与椰果喂食,卡姆手掌宽大,指尖带着常年劳作的厚茧,递树叶时总不忘轻轻抚摸长颈鹿的耳尖;巴鲁则擅长模仿动物叫声,偶尔发出低沉的“嗬嗬”声,引得长颈鹿偏头回应,甲板上的水手们见状纷纷哄笑,这对奇特的生灵,已成为归程中最鲜活的点缀。

 

“大人,按《过洋牵星图》与此前三次停靠的航线测算,再航行三日便可抵达古里港!”周文彬捧着校准后的海图快步走来,他身着青色襕衫,袖口沾着些许墨渍,鬓角的发丝被海风拂得微乱,眼中却透着精准测算后的笃定。海图上用朱笔圈出的古里港旁,除了“西洋贸易枢纽”“香料集散地”的注解,还密密麻麻标注着前三次停靠时记录的水深、暗礁位置与季风规律,字迹工整,间或有红色的修改痕迹。郑和站在船楼观测台,明黄色官袍外罩着一层透气的杭绸薄衫,袍角绣着的暗纹云鹤在海风中微微翻飞,手中摩挲着一枚从马林迪带回的黄金图腾——图腾上雕刻着长颈鹿与棕榈树,边缘刻着细密的部落花纹。他指尖划过海图上熟悉的标记,远处天际线已隐隐泛起浅褐色的轮廓,那是印度次大陆的海岸线,古里港便坐落于此,这座港口曾三次见证大明舰队的威仪,如今又将迎来归程中的补给与重逢。“吩咐下去,”郑和颔首,语气中带着归程的从容,“让沈荣清点剩余货物,把景德镇官窑的青花瓷按品相分作三等,云锦挑选出嵌孔雀羽线的特级品单独装箱,备好此次补给与贸易的清单;通知工匠总管张奎,带人检查船帆、锚链与货舱,重点加固装载宝石的金库,古里是归程中最重要的枢纽,需确保万无一失;另外,让礼官备好前三次与古里国王约定的赠品——一对和田玉璧、一幅沈周的山水轴,不可失礼。”

 

三日后黎明,晨雾如轻纱般笼罩海面,尚未散尽,瞭望手李忠的喊声便穿透薄雾:“大人!前方望见古里港的琉璃灯塔群了!”李忠攀在桅杆顶端,身着短打劲装,黝黑的脸庞上满是兴奋,手中的黄铜望远镜死死盯着前方。郑和抬眼远眺,只见港口依山而建,数十座琉璃灯塔沿港湾蜿蜒排列,灯塔高约十余丈,塔身由白色砖石砌成,顶端覆盖着孔雀蓝与明黄色的琉璃瓦,晨光穿透薄雾洒在琉璃瓦上,折射出七彩斑斓的光芒,比前三次所见更显璀璨。码头上桅杆如林,来自阿拉伯、波斯、欧洲的商船鳞次栉比,阿拉伯商船悬挂着彩色三角帆,波斯商船的船舷雕刻着繁复的几何花纹,威尼斯商船的桅杆上飘扬着红底金狮旗,各色旗帜在风中翻飞,猎猎作响。与非洲港口的质朴不同,古里港的建筑始终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白色的石质楼宇雕刻着繁复的藤蔓花纹,花纹间点缀着彩色琉璃碎片;尖顶的基督教教堂矗立在港口东侧,十字架在晨光中闪着微光;圆顶的伊斯兰教寺庙则位于港口西侧,宣礼塔的轮廓在雾中若隐若现。空气中混合着胡椒的辛辣、檀香的醇厚,与海水的咸湿、香料烘焙的焦香交织在一起,这熟悉的气息,瞬间勾起了船员们对前三次停靠的记忆。

 

“大明号”缓缓靠岸时,码头早已等候着一队人马。为首的是一位身着华丽锦缎长袍的中年男子,长袍主体为深紫色,领口、袖口绣着金线织成的蔓草花纹,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硕大蓝宝石的宽腰带,宝石直径约有三寸,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头戴白色缠头巾,巾角垂在肩头,正是古里国的首席贸易官拉贾曼。他身形微胖,面容温和,眼角的皱纹里藏着常年与商贾打交道的精明,曾三次接待郑和舰队,此刻一眼便认出了登岸的郑和,连忙快步上前,躬身行礼,用流利的波斯语说道:“尊敬的郑和大人,欢迎您再次莅临古里!国王陛下听闻您的舰队归程途经此地,早已在王宫备下宴席,特命我在此等候,为您引路!”身旁的翻译是一位年过花甲的古里学者,名叫伊思坎德尔,身着白色长袍,须发皆白,鼻梁上架着一副铜框眼镜,曾随前三次贸易使团去过大明,学会了流利的汉语,此刻用带着江南口音的汉语转述,语气中满是熟稔的敬意:“郑大人,拉贾曼大人说,国王陛下盼您已久。”

 

郑和拱手还礼,笑容温和:“劳烦拉贾曼大人久候,一别三年,古里依旧繁华如初。”他目光扫过拉贾曼的腰带,笑着补充道,“大人这枚蓝宝石,比前次相见时更为璀璨了。”拉贾曼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抬手轻抚腰带:“这是上次大人带来的云锦换得的珍品,一直珍藏着,今日特意佩戴来迎接大人。”郑和笑着点头,继续说道:“此次归程途经贵地,一来是按前三次之约,与国王陛下叙旧,二来是补充淡水、粮食等物资,顺便处理剩余的大明货物,继续我们的贸易佳话。”说话间,他的目光扫过码头两侧,街道上商铺林立,商贾们用不同的语言讨价还价,波斯商人阿里正站在摊位后,展示着织金地毯,地毯上用金线织出狩猎场景,栩栩如生;阿拉伯商贩穆罕默德则推着小车,高声推销着宝石器皿,车身上摆放着各色镶嵌宝石的手镯、项链;几位印度教徒捧着精美的纱丽穿梭其间,纱丽色彩艳丽,红、橙、蓝、绿交织,如同流动的彩虹;人群中偶尔能见到金发碧眼的威尼斯商人,他们身着紧身衣裤,腰间挂着钱袋,正与本地商贾讨价还价——这万国通商的繁盛景象,与前三次所见别无二致,却因归程的心境,更添了几分亲切。

 

跟随拉贾曼前往王宫的路上,沿途景致愈发熟悉。街道铺着光滑的青石板,石板缝隙间长着些许青苔,被往来行人踩得发亮;两侧建筑的窗户镶嵌着彩色玻璃,阳光透过玻璃洒下,在地面映出斑斓的光影,与前三次经过时所见的光影重叠,仿佛时光未曾流转。路边的香料摊香气扑鼻,摊主是一位名叫卡维塔的中年妇人,身着红色纱丽,头上顶着装满香料的竹篮,红胡椒、青豆蔻、檀香木堆积如山,她手中握着一杆铜秤,秤杆上刻着细密的刻度,称量货物的动作娴熟依旧,那杆铜秤,似乎还是前次见到的模样,铜质的秤砣被磨得发亮。工匠们坐在街边的遮阳棚下,有的用象牙雕刻佛像,有的用金线刺绣纱丽,指尖翻飞间尽显技艺精湛。一位名叫拉姆的雕刻老工匠抬头望见郑和一行,眼中立刻露出认出的神情,放下手中的刻刀,笑着躬身致意——他曾在前三次接待时,为郑和雕刻过一尊三寸高的象牙佛像,佛像眉眼慈祥,工艺精湛。几位身着色彩艳丽纱丽的印度少女头顶着装满陶罐的托盘,步履轻盈地走过,纱丽上的金线在阳光下闪烁,如同流动的星河,其中一位名叫莉娜的少女,约莫十五六岁年纪,脸颊带着红晕,路过时偷偷抬眼望向郑和,随即羞涩地低下头,这般景致,早已深深印在船员们的记忆中。

 

古里王宫建在城郊的山顶上,需沿着蜿蜒的石板路拾级而上,石板路两侧种植着高大的棕榈树,叶片在风中沙沙作响。王宫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墙体打磨得光滑如镜,阳光下泛着圣洁的光芒;宫门两侧矗立着两座大象雕塑,大象高约五丈,象牙洁白如玉,上面镶嵌着红、蓝、绿各色宝石,组成精美的花纹,气势恢宏。与前三次不同的是,此次宫门前的大象雕塑旁,多了两块青石碑,石碑高约三丈,宽约一丈,上面用波斯语与汉语镌刻着前三次大明与古里的贸易约定,以及两国友好往来的铭文,字迹遒劲有力,显然出自名家之手。走进王宫大厅,地上铺着从波斯进口的织金地毯,地毯面积广阔,足以容纳百人,图案比前次所见更加繁复精美,用金线、银线织出花鸟鱼虫,栩栩如生;墙壁上悬挂着多幅描绘贸易场景的油画,其中一幅正是前三次郑和与古里国王签订贸易协议的场景,画中郑和身着明黄色官袍,神情庄重,国王端坐宝座,笑容温和,周围的大臣、随从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大厅尽头的宝座上,古里国王赛义德身着缀满珍珠的锦袍,锦袍底色为深蓝色,上面用珍珠镶嵌出太阳与星辰的图案,头戴一顶镶有巨大蓝宝石的王冠,蓝宝石下方镶嵌着一圈细小的珍珠,面容依旧温和而威严,眼角的皱纹比前次相见时深了些许,却更显睿智。见到郑和走进大厅,他立刻起身走下高台,快步迎了上来,双手握住郑和的手——国王的手掌温热,指腹带着常年握权杖的厚茧,力道沉稳:“郑和大人,欢迎归来!每一次见到您的舰队,都意味着古里与大明的友谊又增添了新的篇章!前三次您带来的丝绸、瓷器,至今仍是古里贵族圈中的珍宝,我的王后更是对那件缠枝莲纹青花瓷爱不释手,每日都要擦拭一遍。”

 

郑和躬身行礼,姿态谦逊而熟稔:“陛下客气了,能得到您的盛情款待,是大明舰队的荣幸。前三次与贵国的贸易往来,皆十分顺遂,贵国的香料、宝石也深受大明皇室与百姓的喜爱,此次归程途经,特来向陛下问好,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大明的新产好物,以及为陛下准备的薄礼。”

 

双方落座后,侍女们端着银质托盘走来,托盘上摆放着香气浓郁的奶茶与精致的甜点。侍女们身着浅色轻纱长裙,裙摆绣着细碎的银线,行走时裙摆飘动,如同蝴蝶展翅,领头的侍女名叫莎菲娅,约莫二十岁年纪,肤色白皙,眼眸如黑宝石般明亮,动作轻柔地将奶茶与甜点放在众人面前。奶茶盛在银质茶杯中,色泽浓郁,飘着一层细密的奶泡,口感醇厚依旧;甜点则比前三次多了几种新的品类,有撒着坚果碎的椰奶糕,有裹着蜂蜜的炸糖球,还有用水果制成的凉糕。拉贾曼笑着解释:“大人,这些是我国厨师仿照前次大明使团带来的点心样式,改良而成的,特意加入了本地的椰奶与香料,希望能合大人与诸位的口味。”赛义德国王直入正题,语气诚恳:“大人此次归程,想必是要补充物资吧?古里的胡椒、檀香储备充足,粮食与淡水也早已备好,尽可满足舰队所需。另外,听闻您船上还有剩余的青花瓷与云锦,古里的贵族与商贾得知您再次到来,早已纷纷派人打听,愿以高价购买,不知大人此次的交换比例如何?”

 

郑和示意身旁的沈荣呈上清单,沈荣身着青色官袍,腰间系着玉带,从随身的锦盒中取出一本线装账簿,封面用毛笔书写着“大明舰队归程古里贸易清单”,字迹工整有力。他走上前,将账簿双手递给拉贾曼,由其转呈国王。郑和笑着回应:“陛下深知我意。此次剩余的货物虽不及前三次丰厚,却都是上等佳品。一件青花瓷(中等品相)可换二十斤胡椒或五斤檀香,与前次比例一致;一匹普通云锦可换八颗优质蓝宝石或二十五斤沉香,特级嵌孔雀羽线云锦因所剩不多,仅余五十匹,一匹可换十颗优质蓝宝石或三十斤沉香,比例较前次略有提升;武夷岩茶一斤可换八斤豆蔻或三斤龙涎香。此外,舰队归程路途遥远,需补充大量粮食与淡水,预计需小麦五千石、大米三千石、淡水两万桶,还望陛下能协助筹备。”

 

赛义德国王接过账簿,仔细翻阅着,身旁的大臣们也纷纷围拢过来,低声商议。为首的大臣名叫卡里姆,身着深绿色锦袍,胡须梳理得一丝不苟,手指在账簿上轻轻敲击,沉吟道:“陛下,特级云锦的比例虽有提升,但考虑到其稀缺性,仍属公平;粮食与淡水的需求量虽大,我国库存充足,可满足供应。”国王闻言,当即应允:“卡里姆大臣所言极是,比例公平合理,便依大人所言!我愿用五千斤胡椒、两千斤檀香、三百颗优质蓝宝石,换取您剩余的一千件青花瓷(其中两百件为上等品相)、五百匹云锦(含五十匹特级品)与一千斤武夷岩茶。粮食与淡水方面,已按前三次的筹备标准,提前准备妥当,小麦五千石、大米三千石已存入码头仓库,淡水两万桶也已装满陶罐,只需舰队派人清点接收即可。”双方迅速拟定贸易协议,沈荣用毛笔书写汉语版本,伊思坎德尔则书写波斯语版本,拉贾曼作为见证官,在两份协议上分别加盖了古里国的金印——这枚金印由纯金打造,印面刻着古里国的国徽与国王的名号,前三次签订协议时,也曾在同样的位置落下印记。

 

接下来的十日,古里港再次因大明舰队的到来而热闹非凡。与前三次不同的是,此次贸易更显从容,“大明号”的船舱不再是被新购的珍宝填满,而是将剩余的大明货物一一卸下,换成归程所需的物资。水手们穿着统一的号服,扛着青花瓷箱走下跳板,箱子上贴着红色标签,标注着品相等级;云锦则被装在锦盒中,由专人看管,防止沾染灰尘。古里的搬运工们则穿着粗布衣衫,推着木车,将胡椒用麻布袋装成巨大的货包,每包约重五十斤,袋口用麻绳系紧,印着古里国的印记;檀香与沉香被装入密封的木箱,木箱内壁铺着防潮的棕榈叶;蓝宝石则被小心地铺在柔软的丝绸上,装入特制的铁盒,与非洲带回的宝石、黄金分仓存放,由专人24小时看管。大明的商品依旧在古里市场上掀起抢购热潮,一位名叫法鲁克的贵族专程赶来,他身着锦缎长袍,头戴镶嵌宝石的头巾,身后跟着四位随从,一次性买下三十件青花瓷,笑着对郑和说道:“大人,前三次买的青花瓷,摆在家中备受赞誉,来访的宾客无不称赞,此次定要多囤几件,传给子孙后代。”纺织机与曲辕犁虽所剩无几,仅余五架纺织机、三架曲辕犁,却仍引发了农工商界的关注,几位工匠围着设备反复观摩,为首的工匠名叫达乌德,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曾在前三次的基础上仿制出简易纺织机,此次拉着大明工匠张奎的手,诚恳地请教:“张师傅,您看我们仿制的机器,总觉得纺织速度还是慢,能否再指点一二?”张奎耐心地讲解着改进方法,用木炭在地上画出图纸,详细标注着齿轮的位置与大小。

 

郑和趁隙再次参观了古里的香料加工厂与宝石工坊。香料加工厂位于城郊的绿洲旁,四周种植着大片的香料作物,香气弥漫。工厂内,工人们穿着粗布短衫,有的将采摘的胡椒铺在巨大的竹席上晾晒,竹席排列整齐,延伸至远方;有的用木筛分拣胡椒,去除杂质;还有的用石臼捣碎晒干的胡椒,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辛辣香气,与前三次所见的流程一致,却在细节上多了几分改进——工坊主事名叫易卜拉欣,身材高大,留着浓密的胡须,笑着介绍:“大人,这是按照前次大明工匠提出的建议,增加了三层晾晒架,能让香料晾晒得更均匀,香气更浓郁,而且节省了空间。”郑和点头称赞,仔细观察着晾晒架的结构,让随行的农官记录下来。宝石工坊里,工匠们围坐在低矮的木桌旁,桌上摆放着金刚砂、刻刀等工具,他们用金刚砂打磨宝石的技艺愈发精湛,火花不时从宝石与金刚砂的摩擦处飞溅。一位名叫纳迪姆的老工匠正用细针在蓝宝石上雕刻花纹,线条细密如发丝,组成精美的蔓草图案,他见到郑和,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从抽屉里取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是一尊象牙佛像复制品,与前三次为郑和雕刻的那尊一模一样,递了过去:“大人,这是仿照前次的样式,为您雕刻的新作品,感谢您前三次带来的大明技艺,让我们的工艺更上一层楼,现在我们雕刻的宝石,在波斯市场上能卖更高的价钱了。”郑和接过佛像,细细端详,佛像眉眼依旧慈祥,工艺比前次更显精湛,心中满是感慨,让随行的工匠王毅取出几柄大明制作的钢制刻刀,赠予纳迪姆:“这是大明最新锻造的刻刀,刀刃更为坚韧锋利,想必能助你雕刻出更精细的纹样。”纳迪姆接过刻刀,在指尖摩挲片刻,眼中满是惊叹:“这般好钢,在古里从未见过!多谢大人馈赠!”

 

除了贸易与技艺交流,郑和还按前三次的惯例,每日午后前往王宫与赛义德国王叙旧。这日刚踏入王宫偏殿,国王便笑着指向墙角的陈列架:“大人请看,您前三次赠送的礼物,我都妥善珍藏着。”架子上,一幅宝蓝色云锦色泽依旧鲜亮,上面织就的龙凤呈祥图案栩栩如生;一件青花缠枝莲纹碗被置于水晶罩中,釉色莹润;一架小型纺织机擦拭得一尘不染,木构件的纹路清晰可见。郑和走上前,轻抚过云锦边缘,感慨道:“陛下如此珍视,实在让在下动容。”说罢示意礼官呈上此次的赠品——一匹嵌孔雀羽线的特级云锦,阳光照射下,羽线泛出青、蓝、金三色光泽;一对青花折枝花卉纹瓶,瓶身修长,画工细腻;还有一本线装的《大明农桑辑要》,封面上贴着洒金笺。“这农桑书籍记录了大明最新的水稻种植与养蚕缫丝技艺,希望能对贵国的农业发展有所助益。”郑和解释道。赛义德国王翻看书籍,见里面配有详实的插图,连忙让侍官收好:“这份礼物比金银珠宝更珍贵!我国水稻产量一直不高,有了此书,定能让百姓多获收成。”双方还就前三次贸易中出现的通关延误问题进行了商议,卡里姆大臣主动提议:“下次大人再来,可提前派快船递送货物清单,我们提前核验,到港后直接卸货交易,省去三成时间。”郑和欣然应允,双方就此达成约定。

 

离别前夜,赛义德国王为郑和举行了盛大的欢送晚宴。王宫大厅内灯火通明,数十盏琉璃灯悬挂在穹顶,光芒透过彩色琉璃,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舞女们身着轻纱舞衣,衣摆缀着细碎的铃铛,随着悠扬的音乐翩翩起舞,舞姿曼妙如蝶,其中几位舞女正是前三次宴会上表演过的,此刻舞步愈发娴熟。乐师们坐在角落,弹奏着鲁特琴、塔布拉鼓等乐器,旋律婉转悠扬,忽然曲风一转,响起一段熟悉的韵律——拉贾曼笑着上前解释:“这是我们根据前三次大明使团带来的《茉莉花》改编的,特意加入了本地乐器,希望大人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郑和侧耳倾听,熟悉的曲调中多了几分异域韵味,不禁颔首称赞。

 

晚宴尾声,赛义德国王亲手将一串蓝宝石项链赠予郑和,项链由十八颗鸽血红宝石间隔着蓝宝石串成,中央那颗蓝宝石足足有拇指大小,纯净无瑕:“这串项链象征着古里与大明坚不可摧的友谊,前三次的礼物见证了我们的相识相知,此次的礼物,愿护佑大人平安返航。”郑和双手接过,郑重致谢:“陛下厚赠,在下铭记于心,定当珍藏。”拉贾曼则送上一幅卷起来的印度洋全图,图轴由桑皮纸制成,边缘装裱着锦缎:“大人,此图是在前三幅地图的基础上完善而成的,不仅标注了所有贸易港口与暗礁位置,还补充了前三次舰队记录的季风数据,连东非沿岸的新发现航线也加进去了,能助您归程畅行无阻。”郑和展开地图,见上面用朱笔标注着“大明号”曾经过的航线,字迹密密麻麻,心中满是感动。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大明号”的九桅已升起十二张帆,锚链在绞盘的转动下缓缓收起,发出沉重的“咯吱”声。码头旁,许多民众与商贾前来送行,卡维塔捧着一束晒干的檀香枝,高声喊道:“郑大人,下次一定要再来啊!”法鲁克则挥着手中的青花瓷茶杯:“我等着大人的新瓷器!”达乌德带着几位工匠站在人群中,举着他们仿制的纺织机模型,向郑和挥手致意。民众们手中挥舞着香料束与鲜花,高声呼喊着“再见”,声音中满是不舍——这场景,与前三次离别时如出一辙,却因归程的方向,多了几分怅然与祝福。

 

郑和站在船楼之上,手中握着蓝宝石项链,望着渐渐远去的琉璃灯塔,灯塔的七彩光芒在晨光中愈发朦胧。前三次停靠时的热闹景象、与国王的谈笑风生、与工匠的技艺交流,一一在脑海中浮现,古里港早已不是一座陌生的异域港口,而是大明舰队远航途中的“老友驿站”。

 

王景弘走到他身边,递过一杯温热的武夷岩茶,茶盏是前次从古里换来的青花瓷,釉色温润:“大人,下一站是锡兰港,我们前三次也停靠过那里。”他指着海图上的标记,“那里盛产红宝石与珍珠,还有著名的佛牙寺,寺中佛牙舍利闻名遐迩,此次归程途经,正好可以再次参拜,补充一些珍宝,也算是为此次远航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

 

郑和浅饮一口茶汤,茶香驱散了海风的咸湿。他望向茫茫大海,东北季风推着船身继续前行,船帆上的日月旗猎猎作响。归程的路,因这些熟悉的港口与老友,不再单调。锡兰港的佛牙寺、红宝石,以及前三次停靠时的记忆,正等待着他们去重拾,去续写这跨越山海的友谊篇章。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明海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