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和元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迟。先帝驾崩的哀恸尚未完全散去,新帝登基的喧嚣又为这座古老的皇城注入了新的、忐忑不安的活力。
十四岁的萧衍,身着不合身的十二章纹衮服,在庄严肃穆的礼乐声中,一步步踏上太和殿那冰冷的汉白玉台阶,坐上了那象征着天下权柄的龙椅。龙椅宽大,更衬得他身形单薄,但他脊背挺得笔直,稚嫩的面容上是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与威仪。
百官跪拜,山呼万岁。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萧衍的目光平静地扫过丹陛之下黑压压的人群,掠过那些或敬畏、或谄媚、或审视、或不服的面孔。他的视线,似乎不经意地,在某个角落微微停顿了一瞬,那里,是后宫妃嫔观礼的席位,隔着珠帘,他仿佛能看到那个清冷的身影。
登基大典顺利结束。接下来,便是封赏功臣,稳定朝局。
然而,当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曹谨,当众宣读新帝第一道非同寻常的旨意时,整个太和殿,乃至整个朝野,都被震惊得无以复加!
“……南月国和亲贵人沈氏,秉性端方,聪慧淑德,于朕潜邸之时,多有教诲启迪,于社稷有匡扶之功。朕感念其恩,特尊为‘亚父’,享亲王俸禄,赐居慈宁宫东配殿。见君不拜,参知政事,可临朝听政,以备咨询。钦此——”
旨意宣读完毕,太和殿内陷入了一片死寂!
亚父?!
享亲王俸禄?!参知政事?!临朝听政?!
这……这简直闻所未闻!古有周公辅成王,亦不过是摄政。如今新帝竟尊一个年仅十六岁、来自异国他乡的和亲贵人为“亚父”,并赋予其临朝听政之权?!这置满朝文武于何地?置祖宗法度于何地?
短暂的寂静后,朝堂如同炸开了锅!
“陛下!万万不可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御史率先出列,激动得胡子都在颤抖,“沈氏乃后宫妃嫔,更是南月和亲之女!岂可干预朝政?尊为‘亚父’,更是亘古未闻之荒唐事!此举恐惹天下非议,动摇国本!请陛下收回成命!”
“臣附议!”
“陛下三思!”
反对之声如同潮水般涌来, 大部分来自那些恪守礼法的老臣,以及原本支持二皇子、此刻正惴惴不安的官员。就连一些原本中立甚至暗中支持萧衍的官员,也面露难色,觉得此举太过惊世骇俗。
龙椅上,萧衍面色不变,只是静静地看着下方群情汹涌的臣子们,手指轻轻敲击着龙椅的扶手。
就在反对声浪达到顶峰之际,一个清朗而沉稳的声音响起:
“臣,翰林院庶吉士林文正,有本奏!”
众人目光齐刷刷望去,只见林文正手持玉笏,越众而出。他如今虽仍是庶吉士,但因之前那两篇石破天惊的策论,已在清流士子中享有盛名。
林文正躬身道:“陛下,臣以为,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事。先帝骤然驾崩,陛下冲龄践祚,朝局未稳,内外堪忧。沈——亚父,”他艰难地吐出这两个字,但语气却异常坚定,“于陛下危难之际,授以圣贤之道,启以帝王心术,此乃匡扶社稷之大功!且亚父虽年轻,然见识卓绝,心如明镜,远胜朝中诸多尸位素餐之辈!陛下尊其为亚父,咨以政事,正是陛下圣明、求贤若渴之体现!岂可因循守旧,以常理度之?”
他这番话,引经据典,又将沈清璃的功劳与当前朝局紧密结合,顿时让一部分寒门出身、受过沈清璃(通过萧衍)恩惠或赏识的官员产生了共鸣。
“林大人所言有理!”
“陛下圣明!”
支持的声音开始出现。
紧接着,之前被沈清璃暗中点拨、在立储关键时刻起到作用的几位实权派将领和官员,也纷纷出列表态支持。他们或许不完全理解,但深知新帝此举背后必有深意,且那位“沈贵人”的手段,他们早已领教过,绝非寻常女子。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了泾渭分明两派,争吵不休。
就在这时,一个冰冷、平静,却带着奇异穿透力的声音,自殿外传来,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
“吵够了吗?”
众人骇然望去,只见大殿门口,逆着光,站着一个纤细的身影。
沈清璃并未穿着繁复的宫装,只是一身素雅的月白色深衣,长发用一根简单的玉簪挽起,浑身上下无一饰物。她缓步走入大殿,步伐从容,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每一个官员。
没有跪拜,没有惶恐。
她就那样站在那里,明明身形单薄,却仿佛自带一股无形的威压,让原本喧闹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如今新帝初立,百废待兴,北境戎狄虎视,南方水患频仍,国库空虚,吏治待清。”沈清璃开口,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冰珠落玉盘,“尔等身为朝廷栋梁,不思为国分忧,为民请命,却在此为一个名分,争论不休,岂不可笑?”
她的目光落在最先反对的那位老御史身上:“王御史,你口口声声祖宗法度。那我问你,太祖皇帝起于微末,可循了前朝法度?太宗皇帝玄武门之事,又可合了礼法?法度是人定的,当为江山社稷服务,而非成为阻碍革新的枷锁!”
王御史被她问得面红耳赤,张口结舌。
沈清璃又看向其他反对者:“尔等担心我干预朝政?我若真有私心,当初何必扶持陛下?直接寻个权臣依附,岂不更易?我今日站在这里,只因受陛下信重,愿以残躯,略尽绵薄,辅佐陛下,廓清玉宇,还天下一个海晏河清!”
她顿了顿,语气陡然转厉:“若有人觉得,我一介女子,不配站在这庙堂之上,大可站出来!我们便论一论,何为治国之道,何为安邦之策!若你的见识能胜过我,这‘亚父’之位,我立刻辞去,永不踏入朝堂半步!若不能——”
她目光如电,扫过众人:“就给我闭嘴!收起你们那套陈腐之见,老老实实,为这天下黎民,做点实事!”
一番话语,掷地有声,霸气凛然!将个人的进退与家国天下捆绑在一起,更以绝对的自信,向所有质疑者发起了挑战!
满朝文武,鸦雀无声。
许多官员被她气势所慑,竟不敢与之对视。一些原本反对的官员,细细品味她的话,又想到她之前展现出的手段和新帝对她的绝对信任,心中也开始动摇。
萧衍适时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亚父之言,便是朕之意。此事,无需再议。”
帝心已定,亚父尊位,就此确立。
沈清璃立于丹陛之旁,俯瞰群臣。她知道,这仅仅是她走向台前的第一步。前方的路,依旧布满荆棘,朝野的质疑、权臣的反扑、边境的危机,以及那隐藏最深的敌人,都将是严峻的考验。
但,那又如何?
她既已执子,便要在这天下棋局中,杀出一条血路,将这万里江山,彻底掌控在手!
帝师临朝,天下皆惊。一个属于沈清璃与少年帝王萧衍的时代,正式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