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撒”左前肢那几厘米的挪动,像黑暗中划过的第一道流星,虽然短暂,却照亮了前路。林溪的信心大增,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法。
她继续着这种独特的“情境唤醒”疗法。每天,她都会带来不同的、能激发边牧本能的小物件:一块带有青草气息的垫子、一个能反射光影的小镜子、甚至是一段录有羊群叫声的微弱音频(音量控制在极低,绝不引起惊吓)。她不再仅仅朗读教材,而是开始讲述一些关于动物智慧、忠诚与合作的小故事,语气轻柔,充满情感。
她的“课堂”内容,逐渐从纯粹的兽医知识,拓展到更广阔的生命领域。她讲述导盲犬如何引导盲人,搜救犬如何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甚至讲述“平安”如何从濒死中挣扎求生。她不再刻意回避“左前肢”或“运动”等敏感词,而是将这些概念自然地融入故事中,赋予它们积极、勇敢的含义。
“凯撒”的反应越来越明显。它开始会主动抬起头,聆听林溪的声音。当林溪讲述那些关于合作和勇气的故事时,它的眼神中会闪烁出一种久违的光彩,那是对自身价值的隐约认同和渴望。它对林溪带来的小物件也表现出更多的好奇,会用鼻子远远地嗅闻,甚至会伸出右前爪,极其轻微地拨动一下滚到附近的毛绒小球。
更重要的是,它对左前肢的禁忌似乎在缓慢消解。它不再总是将左腿死死蜷缩在身下,有时会自然地伸展开,虽然一旦意识到,还是会立刻收回,但那种无意识的、放松的时刻越来越多。
林溪能清晰地“听”到它内心的变化:
“故事……好听……像以前……”
“小球……想碰……但不敢……”
“左腿……好像……可以动一点?”
信任的微光,正在一点点驱散绝望的阴霾。
然而,林溪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凯撒”开始对她产生明显的依恋。每天她离开时,它会抬起头,眼神中流露出不舍,意念里是 “明天……还来吗?” 的询问。而如果某天林溪因为其他工作晚到了,它会显得焦躁不安,在观察室里来回踱步。
这种依恋是好事,说明连接已经建立,但也意味着林溪的责任更重了。任何疏忽都可能造成二次伤害。她必须更加严格地遵守时间,保持互动的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同时,身体的接触依然是一个禁区。林溪尝试过将食盆放得离它更近,最近的时候,几乎就在它下巴下方。但当她试图将手也同时靠近时,“凯撒”还是会猛地缩回头,发出警告性的低吼,意念里充满 “手!危险!” 的警报。
肢体接触的恐惧,是最后,也是最坚固的一座堡垒。
这天,陆景珩照例来了解进展。林溪详细汇报了“凯撒”的积极变化,也坦诚了肢体接触的瓶颈。
陆景珩静静地听着,目光透过玻璃窗,看着观察室内似乎比刚来时多了些许生气的“凯撒”。良久,他开口,问了一个出乎林溪意料的问题:“它以前最喜欢的奖励是什么?不是训练奖励,是它私下里,最迷恋的东西。”
林溪愣了一下,这个细节她还真没注意过。她连忙翻看“凯撒”的旧档案,询问之前的训导员(通过陈医生联系)。得到的答案是:一种特定品牌的、味道极其浓郁的羊奶酪干,是“凯撒”完成超高难度任务后才会得到的“终极奖励”,它对此毫无抵抗力,但自从受伤后,就再也没碰过。
陆景珩点了点头:“试试看。把奶酪干放在它必须用左前肢轻微支撑身体才能吃到的地方。不要用手给,让它自己选择。”
这个建议非常巧妙!不是强迫接触,而是利用它本能的需求,诱导它自己突破心理障碍!
林溪立刻照办。她找来那种羊奶酪干,掰成极小的一块,放在一个很浅的小碟子里,然后将碟子放在“凯撒”面前一个略低于它胸口的高度。这个位置,它如果想吃,就需要将头部和上半身向前倾,左前肢自然会承担一部分支撑体重的任务。
“凯撒”闻到了那熟悉而诱人的气味,身体明显僵住了。眼神中爆发出强烈的渴望和同样强烈的恐惧,在进行着激烈的天人交战。
“奶酪!最爱!可是……腿……”
林溪退到远处,心脏怦怦直跳,屏息凝神地观察着。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凯撒”盯着那近在咫尺的奶酪干,喉咙里发出压抑的呜咽声,前爪不安地抓挠着地面。一次,两次,它试探性地向前伸头,但一到需要左腿用力的临界点,就猛地缩了回去。
反复了十几次后,就在林溪几乎要放弃希望时,“凯撒”似乎终于被那强烈的渴望战胜了恐惧。它猛地深吸一口气,以一种决绝的姿态,迅速低头叼起了奶酪干!在那一瞬间,它的左前肢不可避免地承重了!
虽然只是电光火石的一刹那,虽然吃完后它立刻像受惊的兔子般缩回角落,左腿再次紧紧蜷起,但那一刻的突破,是实实在在的!
“吃了!好吃!腿……没事!” 意念中充满了完成壮举般的兴奋和一丝难以置信!
林溪激动得差点叫出声!她成功了!利用本能和渴望,引导它自己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她看向玻璃窗外,不知何时,陆景珩还站在那里。他隔着玻璃,对林溪微微颔首,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中,似乎闪过一丝极淡的、几乎看不见的赞许。
这一丝赞许,比任何夸奖都让林溪感到鼓舞。她知道,这场信任的试炼,她正在一步步走向胜利。而最后的堡垒,虽然坚固,但已经看到了攻克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