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陈述的日子终于到了。林溪穿着一身简洁的职业装,在陆景珩和医院法务顾问的陪同下,再次走进了动物卫生监督所的会议室。她的心跳得很快,但脸上努力维持着镇定。
会议室里,除了上次的调查人员,还多了两位看起来级别更高的领导,以及……一个让林溪瞳孔骤缩的人——赵峰!他居然作为“行业专家”被邀请来了?!
赵峰看到林溪,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眼神里充满了幸灾乐祸和怨毒。
调查组长主持了会议,语气严肃:“林溪女士,今天就你之前负责的部分案例,请你进行详细陈述,并回答我们的质询。”
林溪深吸一口气,打开了准备好的PPT和材料。她强迫自己忽略赵峰那令人不适的目光,将注意力集中在陈述上。
她首先从“王子”的案例开始,按照精心准备的逻辑,一步步展开:从接到求助时的初步信息,到上门观察到的环境细节(重点强调了衣柜结构和发现的塑料膜碎片),再到结合布偶猫品种特性、可能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理论,提出的环境调整和行为干预方案,最后展示了“王子”逐渐恢复进食的影像记录和主人的反馈。
她的陈述条理清晰,引用了大量行为学文献,将整个案例包装成了一个标准的、基于细致观察和科学理论的行为矫正成功案例。
调查人员听得十分专注,不时低头记录。
轮到赵峰质询时,他扶了扶眼镜,脸上带着伪善的笑容:“林助理的陈述很精彩,听起来确实像那么回事。不过,我有个疑问。据我所知,你当时在‘仁心’诊所,连基础的血常规判读都时常出错,怎么短短几个月,就拥有了如此‘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行为学知识?这进步速度,未免有些不合常理吧?会不会是……用了什么特别的‘方法’,来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呢?”
他的话极其阴险,直接质疑林溪的能力基础,并再次隐晦地指向“不正当手段”。
林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但她早有准备。她平静地回答:“赵主任,感谢您对我过去工作的关注。离开‘仁心’后,我意识到自身不足,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动物行为学相关知识,并得到了‘安心’医院多位资深医生的指导。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接触了大量实际案例后,有所进步是正常的。至于您提到的‘特别方法’,我不明白指的是什么。我的工作完全遵循公开、规范的兽医助理流程,所有操作都有记录可查。”
陆景珩适时地补充道:“我院注重员工持续教育,林助理的学习能力和工作态度,我院有充分评估。其工作均在执业医师监督下进行,符合规范。”
赵峰被不软不硬地顶了回来,脸色有些难看,转而攻击另一个点:“好,就算你学习能力强。那么,请解释一下,你是如何仅仅通过‘观察’,就精准判断出那只贵宾犬攻击行为与特定品牌的古龙水有关?这种对气味的关联,已经超出了常规行为观察的范畴,更接近于……某种臆测吧?”
这个问题更加尖锐,直指林溪能力中最无法解释的部分。
会议室里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林溪身上。林溪感到后背渗出了冷汗,但她强迫自己冷静,按照演练好的说辞回答:“并非臆测。我当时注意到,贵宾犬只有在男主人穿着某件特定外套时才表现出攻击性。经过询问,男主人承认那件外套他只在重要场合穿着,而那时一定会使用那款古龙水。这是一个简单的排除法和关联性分析,并非直接‘判断’气味。很多行为问题都与特定情境线索绑定,这是行为学的基本原理。”
她的解释虽然有些牵强,但逻辑上勉强说得通。调查人员点了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说法。
赵峰还想再问,却被调查组长打断了:“好了,质询环节到此为止。林女士,我们还需要你提供更详细的、关于你行为干预过程的量化记录模板,以及后续的效果跟踪数据。我们需要确保你的方法是可复制、可验证的。”
“我会尽快提供。”林溪连忙答应。她知道,这是对方给她出的又一道难题,但也是将她的方法“规范化”的契机。
整个陈述过程,陆景珩除了必要的澄清外,大部分时间都保持沉默,但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支持。他的冷静和专业气场,无形中压制了赵峰的刁难。
离开监督所时,赵峰狠狠地瞪了林溪一眼,低声道:“别得意,我们还没完!”
林溪没有理会他。她知道,这场仗,远未结束。但至少,她没有被当场击垮。她用自己的准备和陆景珩的支持,顶住了第一轮正面冲击。
然而,那句“我们还没完”和之前那通匿名电话,像乌云一样笼罩在心头。真正的挑战,恐怕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