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空调罢工的图书馆
书名:今天也在为你发光 作者:颐语 本章字数:3885字 发布时间:2025-10-24

1-1 空调罢工的图书馆

  A大老图书馆的空调,正式宣告罢工那天,是六月倒数第三个周一。早上七点,维保师傅在二楼窗台挂了一块手写牌子:故障待修,勿拆勿骂。红漆未干,最后一个惊叹点顺着纸板纹理滴下来,像一颗过于饱满的感叹号,砸在时栀的脑门上。

  她当时正抱着电脑,站在柜台前等还书。师傅“咚”地一声合上电闸,整栋楼像被谁掐住脖子的巨兽,发出悠长而哀怨的嗡鸣,接着彻底安静。风停了,冷气断了,连头顶的日光灯都暗了半度。盛夏的闷热从木地板的缝隙、实木书架的年轮、厚重防火门的胶条里,同时渗出来,像一锅煮过头的红豆粥,黏稠得能拉丝。

  “同学,还书吗?”管理员阿姨用签字笔敲了敲扫描仪,把时栀的思绪拉回现实。她低头,看见自己右手还攥着一本《食品流变学》,封面被手心的汗蒸出一层雾膜。她赶紧递过去,听见“滴”的一声,那本书像被赦免的犯人,欢快地跳出她的借阅记录。

  阿姨把书摞进推车,顺口抱怨:“今天别上楼了,里头蒸笼似的,我刚看见一学弟蹲在楼梯口背GRE,背一句,汗滴一页,那纸都泡发成面膜了。”

  时栀笑笑,没解释自己非上楼不可。上周组会,导师把她的开题报告打回来三次,理由是“实验思路像没发酵好的面团,看着圆,一按就塌”。她急需在截止日期前补几篇核心文献,而老馆五楼北侧的R类书架,全国独一份,藏着1998年的法文原版《La Rhéologie des Desserts》。据说当年是某位老教授亲自去巴黎扛回来的,此后三十年,没人再版,连PDF扫描件都没有。她得靠那本“上古秘籍”救命。

  她谢过阿姨,转身往楼梯口走。第一步踏上陈年的橡木台阶,鞋底立刻陷入一层湿意——木头吸了一早的潮,像一块巨大的老式威化,软塌塌地托住她。每踩一下,都发出“咯吱”一声轻叹,仿佛在说:别上去了,上面是火焰山。

  时栀没停。她今天穿的是浅色牛仔短裤,裤边一圈毛絮,随着迈步,在大腿肌肤上扫来扫去,像猫尾巴。汗最先从耳后冒出来,顺着颈线滑到锁骨,积成一小洼,亮晶晶的。她把长发草草盘成丸子,碎发却黏在颈侧,像调皮的海草。电脑包斜跨在身前,金属扣被体温烤得微烫,隔着薄薄一层T恤,灼她的肋骨。

  二楼比一楼更闷。窗户被老式的铁插销锁死,防止学生“意外坠落”,阳光透过彩绘玻璃投下斑驳色块,落在书桌上,像打翻的调色盘。时栀路过一张长桌,看见三个男生赤膊上阵,把毛巾挂在脖子上,一边扇风,一边敲代码。风扇没插电,扇叶却自发地缓缓转动——原来他们拿的是手持小风扇,USB供电,风力弱到只能吹动额前刘海,但声音大得像三架微型无人机,嗡嗡嗡,与蝉鸣合奏成交响。

  她继续往上。三楼是期刊室,大门敞开,白色日光灯管一排排,亮得晃眼。门口立着一台立式空调,显示屏漆黑,风口垂着一条红色丝带,蔫头耷脑。期刊室里坐满了考研党,桌上垒着《张宇18讲》《考研词汇闪过》,人贴人,像沙丁鱼罐头。有人把保温冰袋贴在额头,化下来的水沿着鼻梁滴到书页,洇出深色圆点;有人把两脚伸进塑料水桶,桶里浮着几块从食堂顺来的冰,水面漂着两只孤单的橡皮鸭。

  时栀的视线扫过他们,心里升起一丝负罪感——她的目的太“奢侈”了,不为考研,不为绩点,只为了做一份“能让舌头记住幸福”的甜品研究。可那股负罪感很快又被热浪蒸发了。她抬手看表,8:15,离闭馆还有整整11个小时,她必须抢在下午太阳西晒前,把那本秘籍过一遍,否则北窗的直射能把五楼变成玻璃温室,她怕自己连字都没看清就先化了。

  四楼是社科书库,人少,空气却更陈腐。书架高耸,顶部离天花板只剩一条缝,像一排排上了年纪的管家,弓着背,喘着粗气。时栀抽出一本《消费社会学》,随手翻两页,纸张发出清脆“沙沙”,像雪——可惜是场干雪,不带一丝凉意。她把书塞回去,抬脚往楼梯尽头的小门走。那里挂着一块泛铜绿的牌子:五楼特藏,凭证进入。她掏出研究生证,贴了一下感应器,“滴”一声,门开,一股“上了年纪”的纸张味扑面而来,混着浆糊、樟脑丸、木头清漆,像某位老学者在对她慈爱地说:欢迎光临,孩子,这里时间停滞,连灰尘都是学问。

  然而时间停滞,温度却毫不留情。五楼没有窗,或者说,窗户被封在书架背后,用厚木板钉死,防止紫外线伤害珍本。空气不流通,热气像一床厚重的棉被,迎头罩下。时栀的镜片瞬间蒙雾,她摘下来,用衣角胡乱擦,眼前一片模糊,只剩色块。等重新戴上,才发现自己站在一条窄巷般的过道,头顶是低瓦数白炽灯,灯泡表面覆着一层灰,光线被过滤成旧照片,泛着黄。

  她循着索书号往里走,地板在脚下发出更剧烈的“呻吟”,像老人家的膝盖。走到倒数第三排,她停下来,抬头,视线穿过一排排暗红色书脊,终于捕捉到一行烫金小字:Rhéologie desserts 1998。那一刻,她几乎听见自己心脏“咚”地一声,像布丁脱模,完美落盘。

  书在最高层。她踮脚,指尖刚碰到书脊,灯泡忽然闪烁两下,像年迈的萤火虫,挣扎后彻底熄灭。四周陷入一片昏暗,只剩过道尽头应急灯发出幽绿的光,映得她影子细长,像拉开的糖丝。她愣了半秒,叹了口气,把手机手电打开,光柱掠过书缝,照出细小的尘埃,在黑暗里起舞。

  她再次踮脚,这次成功勾住书顶。厚重的法文大书被抽出时,带起一阵风,把附近的灰尘全卷到她脸上。她没忍住,打了个喷嚏,声音在封闭空间炸开,像爆米花出炉。随之而来的是更剧烈的“咯吱”——不是地板,是书架。老旧的实木层板似乎承受不住突然减负,微微晃动,发出不堪重负的抗议。

  时栀抱着书,屏住呼吸,等那阵晃动过去。就在她准备撤离时,脚边突然传来“啪嗒”一声轻响,像熟透的果子落地。她低头,看见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躺在地板上,封面灰扑扑,没有书名。她弯腰捡起,发现是 1999 年的馆刊,内页夹着一张借阅卡,最后一行用钢笔写着:沈遇,2019.6.26。

  字迹冷峻,像雪地里划过的冰刀。时栀怔住,指尖在那一行名字上轻轻摩挲。沈遇?是那个沈遇吗?物理系大神,校合唱团钢琴伴奏,图书馆的“常驻制冷机”?她脑海里浮现出少年站在三角钢琴旁,侧脸被舞台灯打出一条金边,袖口折到手腕,露出清晰的桡骨和一块银色手表。她曾在一次跨年夜,远远看过他弹琴,指节起落,像雪落无声。那时她就想,这人的手,一定很适合做实验——也适合牵住谁的心跳。

  她摇头,把突如其来的联想甩出去,把馆刊夹回书架,抱着法文秘籍往外走。灯泡在她转身那一刻,又“滋啦”闪了两下,像老管家咳嗽着重新点燃。光线恢复,她看见自己影子被拉得老长,一路延伸到楼梯口,像一条不肯融化的棉花糖拉丝。

  下到四楼,她找了个靠窗的空桌坐下。窗是老式推拉,终于能推开一条缝,外面热浪立刻涌进来,却带着树叶和草地的味道,像刚出炉的绿豆糕。她把书摊开,扉页盖着“特藏不外借,请爱护”的鲜红章,像一枚小小的朱砂痣。她拿出手机准备拍几页,却发现屏幕因为高温亮度自动调低,照片一片昏暗。她无奈,只能拿出纸笔,开始手抄关键段落。

  汗顺着她的腕骨滴到笔记本,纸页立刻皱起一座小山。她换左手写字,右手在裤缝上抹了抹,留下一道湿漉漉的掌印。牛仔布料吸了水,颜色变深,像一片被雨浸透的天空。她抄得专注,直到一道阴影落在纸上,有人轻轻敲了敲桌面。

  她抬头,看见一只修长的手,指节分明,握着一瓶冰水,瓶壁凝着细密水珠,像结了一层霜。手的主人微微俯身,声音低而清冽,带着一点笑:“同学,需要降温吗?”

  时栀愣住,视线沿着那只手往上,掠过白色T恤的领口、凸起的锁骨、微滚的喉结,最后撞进一双澄澈的眼睛——沈遇。他额前的碎发被汗水打湿,却丝毫不显狼狈,反像刚游完泳,身上带着水汽的凉。他的睫毛在眼睑投下细影,随着眨眼轻轻扇动,像小风扇的仿生版。

  时栀的脑子短暂宕机,耳边只剩自己心跳的“咚咚”声,像法文里那个单词“rhéologie”——流变、流动、不可预测。她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只感觉一股热气从脖颈直冲天灵盖,比五楼还闷。

  沈遇似乎习惯了这种反应,把冰水又往前递了递,瓶盖已经拧松,只等她接。他另一只手里拿着一把小折扇,扇面是物理系迎新发的,印着麦克斯韦方程组,此刻正轻轻摇动,送来一阵带着墨香的风。时栀终于找回声音,小声说了句“谢谢”,指尖碰到瓶壁,冰得她打了个哆嗦,却也把快要冒烟的理智拉回正轨。

  沈遇没急着走,他扫了一眼她摊开的法文大部头,眉梢微挑:“Rheology?食品系?”时栀点头,听见自己心跳在胸腔里放大,像有人用打蛋器高速搅打蛋白,泡沫细腻,却随时会溢出。沈遇“嗯”了一声,声音里带着赞许:“很厉害,我导师说那本书是甜点物理学的圣经。”他说着,把折扇放下,指了指她手边的笔记本,“你抄的是第三章?那里有个经典模型,我上学期刚做过推导,要不要参考我的笔记?”

  时栀瞪大眼睛,像被天降馅饼砸中。沈遇已经掏出手机,点开相册,划到一张扫描图,放大后递给她。屏幕上是工整的手写推导,蓝色墨水,字母倾斜的角度一致,像印刷体。时栀的视线落在那一行行公式上,却莫名想到他握笔时凸起的腕骨,想到他弹琴时跳跃的指尖,想到他刚刚在她耳边说的那句“需要降温吗”——她的脸更热了。

  沈遇收回手机,留下折扇和水,说:“我还有课,先走。风扇留给你,别中暑。”他转身,T恤后领被汗水浸湿一小块,像一片淡淡的云,飘出了她的视线。时栀握着那瓶冰水,掌心被凉意一点点渗透,像有人在她心里种下一颗薄荷种子,正悄悄发芽。

  她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水滑过喉咙,凉到心底。她抬头,看见窗外的阳光依旧炽烈,树叶被晒得发亮,像涂了一层蜂蜜。可奇怪的是,她不再觉得难以忍受。她低头,继续抄写法文段落,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像雪落无声,却每一粒都带着甜。

  那一刻,她并不知道,命运的借阅卡已经悄悄写下她的名字——时栀,2019.6.24,温度37.2℃,心跳120,因一瓶冰水而降温,却因一句“需要降温吗”而持续发热。老图书馆的空调依旧罢工,但五楼特藏书架的某个角落,有一枚灯泡,在之后的日子里,总会莫名闪两下,像老管家咳嗽着提醒:孩子,爱情来了,记得签收。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今天也在为你发光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