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河进入盛夏,塌陷区边缘冒出一层薄薄的绿。反家暴驿站的灯每晚六点准时亮起,像给荒野按下一颗不灭的星。林野把最后一盆薄荷摆上窗台,转身时,看见程越踩着月光进来,手里抱着一只沉甸甸的纸箱——“陪审团见证册”。
纸箱打开,里面是七本手工装订的册子,封面写着:
《螺旋尽头的灯——灰河家暴案陪审团手记》
每一本,都是一位陪审员的亲笔记录。
程越说:“让普通人写下判决理由,比判决书更动人。”
册子首页,是退休教师老周的字迹,端正楷体:
“我投下有罪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
原告短发下的疤痕,让我看见自己女儿的高考准考证照。”
第二本,全职妈妈陈玲,用铅笔涂鸦了半页:
一只断翅鸟,翅膀缝合处写着“陪审团”,
旁边一行小字:
“我把票投给原告,也投给小时候那个被说成‘淘气’的自己。”
第三本,地铁司机阿勇,页面上有油渍,像被夜班带过的便当:
“车厢里广播说‘禁止吸烟’,
我却在这间法庭,第一次听见‘禁止家暴’。
我把刹车键的力度,用在‘有罪’键上。”
林野一页页翻,像把七颗心依次捧在掌心。
她想起宣判那天,七个人按下红色按钮,
铁链“咔哒”一声断裂,
却原来,断裂的声音,被他们写成了文字。
程越递给她一支钢笔:“写回信,给陪审团,也给未来的自己。”
林野提笔,却不知从何写起,
直到薄荷香被夜风吹动,掠过纸面,
她才写下第一行:
“你们按下的,不是按钮,是我人生的重启键。”
回信写完,被订成第八本册子,封面写着:
《原告回信——重启键的使用说明》
说明只有一句话:
“把伤痕当灯芯,点下去,荒野就能亮。”
册子被放回纸箱,程越封箱,却留下一条缝隙:
“让风进来,让光进来,也让下一个求助者,
能闻到薄荷,也能摸到重启键。”
灯光熄灭,驿站沉入夏夜,
只有窗台的薄荷,还在月光里轻轻摇晃,
像给所有经过荒野的人,
留一句无声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