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孤城砺剑守川西
书名:晚明风云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7231字 发布时间:2025-10-24

第六十三章 孤城砺剑守川西

夜色如墨,泼洒在成都城的每一个角落。城头的灯笼忽明忽暗,映照着李定国挺拔却略显单薄的身影,他已在城楼上伫立了两个时辰,披风上凝结的夜露顺着褶皱滑落,浸湿了肩头的甲胄。周满捧着一件厚实的棉袍快步上前,低声劝道:“将军,夜寒露重,您伤势未愈,再受风寒可就糟了。”

李定国抬手接过棉袍,却没有披上,只是搭在臂弯,目光依旧紧盯着城外十里处的清军斥候营地——那里的篝火如同鬼火,在黑暗中闪烁不定。“王光恩和吴三桂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整顿,”他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斥候回报,他们的哨探已经多次在城郊徘徊,怕是在摸我们的城防部署。”

话音刚落,城下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负责夜间巡逻的校尉陈勇翻身下马,快步登上城头,单膝跪地:“将军!城东十里的青龙镇发现清军斥候小队,约五十人,正伪装成商贩打探消息,被我们的暗哨发现,双方交火后,清军已撤退,我部生擒三人!”

“带上来。”李定国语气平静,眼中却无半分温度。

片刻后,三名被捆缚的清军斥候被押上城头,他们衣衫褴褛,脸上沾着泥土与血污,眼神中满是惊惧。李定国缓步走到他们面前,居高临下地看着三人:“谁派你们来的?打探什么消息?”

为首的斥候梗着脖子,咬牙不语。李定国身旁的亲兵罗虎见状,上前一步,手中大刀微微抬起,寒光映在斥候脸上。那斥候身子一颤,连忙开口:“是……是王总兵派我们来的,让我们打探成都的城防加固情况,还有粮草储备……”

“粮草放在哪里?城防最薄弱的地方是哪里?”李定国追问。

斥候眼神闪烁,支支吾吾说不出完整的话。李定国冷笑一声,对陈勇道:“不必多问了,把他们押下去,严加看管,日后或许还有用处。另外,传令下去,城郊所有村镇实行宵禁,组织民团配合守军巡逻,凡形迹可疑者,一律扣押盘问。”

“遵命!”陈勇领命离去。

李定国转身看向身后的参军赵秉渊,他正借着灯笼的光芒核对账目,镜片上沾着细密的水珠。“赵参军,粮草与器械的补充情况如何?”

赵秉渊抬起头,推了推眼镜,连忙回道:“将军,按您的吩咐,已从周边村镇征调粮食三万石,加上府库剩余,尚可支撑两月;铁匠营日夜赶工,三日来打造铅弹八千枚,火药三百斤,虽仍有缺口,但已能应对小规模战事;刘文秀将军那边,城防加固已完成大半,西北角城墙加筑了三层马面,护城河深挖至丈余,城头新增箭楼十二座,火铳阵地三十处。”

“不够。”李定国摇头,指尖点在舆图上的成都城轮廓,“王光恩麾下有三万大军,加上吴三桂的残部,总兵力近四万,我们只有一万二千人,且伤员占了三成,必须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粮草要再想办法,可打开王府粮仓,将我与诸位将军的私粮充公,同时组织百姓开垦城外荒地,抢种速生的荞麦与土豆,以备不时之需。”

“将军,这……”赵秉渊迟疑道,“王府粮仓的粮食是大王留下的储备,且您与诸位将军的私粮本就不多……”

“国难当头,何分公私?”李定国打断他,语气坚定,“百姓有粮,士兵有食,才能守住城池。告诉百姓,只要守住成都,日后加倍奉还他们的损失。”

“遵命!”赵秉渊躬身领命,心中对这位年轻将军更添几分敬佩。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成都城内便响起了此起彼伏的吆喝声。刘文秀亲自带着工兵营在西北角城墙忙碌,士兵们扛着巨石、搬运砖石,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脚下的尘土里。城根下,数百名百姓拿着锄头、铁锹,协助士兵深挖护城河,其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半大的孩童,人人脸上都带着坚毅。

“刘将军,您看这马面筑得如何?”一名工兵小队长指着刚完工的一处凸字形工事问道。

刘文秀走上前,用脚踹了踹墙体,确认结实后,点头道:“不错,再在上面加装两架床弩,射程能覆盖到护城河外三十步,清军想靠近城墙就没那么容易了。”他转头看向不远处的百姓,高声道:“乡亲们,辛苦大家了!早饭已经备好,都是热乎的馒头和米汤,吃完再接着干!”

百姓们闻言,纷纷直起身,脸上露出笑容。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拄着锄头,高声回道:“刘将军客气了!张大王和李将军护着我们不受清军欺负,我们出点力算什么!”

与此同时,孙可望正在校场整顿兵马。他将剩余的士兵重新编整,重伤者送入伤员营地,轻伤者组成辅兵,负责搬运物资、守城警戒,精锐则编成三个千人队,分别由马宝、张能、李虎统领,作为机动部队,随时支援各处防线。

“都给我听好了!”孙可望站在高台上,声音洪亮,“现在不是悲痛的时候,大王用命换来了喘息的机会,我们要是守不住成都,就对不起大王的在天之灵!日后作战,谁敢临阵退缩,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台下的士兵们齐声高呼:“誓死守城!誓死守城!”声音震彻校场,引得远处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

白文选则带着他的火铳手在城头进行操练。他将狙击小队分成十个小组,每组十人,分别驻守在城头的箭楼里,练习远距离射击。“都瞄准点!清军的将领一个个穿得花里胡哨,就是你们最好的靶子!”白文选拿着一柄短铳,亲自示范,“记住,先瞄准,再扣扳机,别浪费火药和铅弹!”

一名年轻的火铳手紧张之下,扣动扳机,铅弹打偏了靶心。白文选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慌什么?多练几次就熟了。想想城外的清军,想想战死的大王,手中的铳就是我们的刀,要让清军知道,我们大西军的火铳不是吃素的!”

就在成都城内紧锣密鼓备战之时,简州清军大营内,王光恩正对着一张草图皱眉。草图是斥候画的成都城防分布图,上面标注着新增的箭楼与火铳阵地。“没想到李定国这小子动作这么快,城防加固得这么彻底。”他转头对吴三桂道,“吴将军,看来想轻易攻城是不可能了。”

吴三桂端着一杯茶,缓缓饮了一口,眼中闪过一丝阴鸷:“急不得。李定国虽然加固了城防,但成都城内粮草有限,且周边村镇都被我们封锁,他们抢种的庄稼短期内也无法收获。我们只需围而不攻,断其外援,不出两月,城内必生内乱,到时候再攻城,便可事半功倍。”

“可摄政王那边催得紧,让我们尽快拿下成都。”王光恩有些顾虑。

“摄政王远在京城,怎知前线的虚实?”吴三桂放下茶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我们可以先派小股部队轮番攻城,做做样子,同时派人继续打探城内消息,等待最佳时机。另外,可派人去联络盘踞在川北的清军将领李国英,让他率军南下,从北面夹击成都,让李定国首尾难顾。”

王光恩眼前一亮:“此计甚妙!我这就派人去联络李国英,同时安排部队,明日便去成都城下试探进攻。”

夕阳西下,成都城头的士兵们正陆续换岗。李定国站在箭楼里,看着城外渐渐逼近的清军先锋部队,眼中闪过一丝冷厉。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从明天开始了。他转身对身旁的罗虎道:“传令下去,今夜全军戒备,严查城防,绝不能给清军任何可乘之机。”

罗虎领命而去,箭楼里只剩下李定国一人。他从怀中掏出一枚粗糙的玉佩,正是张献忠生前常把玩的那枚,是他小时候亲手雕刻的。指尖摩挲着玉佩上的纹路,李定国的眼中泛起泪光,父王的嘱托、士兵的期盼、百姓的希望,如同千斤重担压在他的肩头。

“父王,您放心,”他轻声低语,声音带着坚定,“我一定会守住成都,守住三川,绝不辜负您的期望。”

夜色再次降临,成都城如同一位披甲的勇士,静静矗立在川西大地之上,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


天刚破晓,成都城东的天际线泛起一抹鱼肚白,薄雾尚未散尽,便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撕裂。清军先锋统领高杰率领两千骑兵,踏着晨露直奔城下,马蹄扬起的尘土与雾气交织,在官道上拖出一条灰黄色的长带。

“列阵!”高杰勒住马缰,胯下黑马人立而起,长嘶一声。他身披明黄色战甲,面容凶悍,腰间挎着一柄九环大刀,目光桀骜地扫过城头——昨日斥候传回的草图里,这里还是简陋的矮墙,如今却已竖起三层马面,箭楼的黑黝黝铳口正对着城外,透着森然寒意。

城头上,白文选早已带着三百火铳手驻守在此,他将狙击小队分散在四座箭楼中,普通火铳手则列队站在马面之后,枪口对准城外百步之地。“都给我稳住!没我的命令,不准开火!”白文选压低声音喝道,脸上的刀疤在晨光中扭曲,眼神锐利如鹰。

清军骑兵在城下百步外停下,高杰挥手示意,两名士兵拖着一名被绑的百姓,策马来到阵前。那百姓衣衫褴褛,哭喊着挣扎,却被士兵死死按住。“城上的听着!”高杰的声音洪亮,传遍城头,“李定国小儿,速速开城投降!否则,这成都城外的百姓,便要一个个死在你们面前!”

城头上的士兵们见状,个个怒目圆睁,握着武器的手青筋暴起。一名年轻火铳手忍不住想要扣动扳机,却被身旁的老兵王铁牛按住:“别急!白将军有令,擅自开火者军法处置!”

白文选脸色铁青,却依旧沉住气。他知道,这是清军的攻心之计,一旦开火,便中了对方的圈套。就在这时,李定国与周满登上城头,他看到城下的百姓,眼中闪过一丝厉色,却依旧冷静地对身旁的参军赵秉渊道:“传我命令,让城防军弓弩手准备,若清军敢伤害百姓,便射杀那两名押解的士兵!”

赵秉渊连忙传令,城头两侧的弓弩手悄悄拉开弓弦,箭矢对准了城下的清军士兵。

高杰见城上毫无动静,以为李定国胆怯,眼中闪过一丝得意,挥手道:“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押解百姓的士兵举起刀,正要落下,城头上突然响起一阵弓弦声,两支箭矢如同流星般射出,精准地射中了两名士兵的后心。士兵惨叫着坠马,那百姓趁机滚落在地,朝着城墙的方向狂奔。

“找死!”高杰怒喝一声,大刀一挥,“进攻!射乱他们的阵型!”

清军骑兵纷纷取下弓箭,朝着城头射去,箭矢如同飞蝗般袭来,“噼啪”作响地钉在城砖与箭楼上。城头上的火铳手们纷纷蹲下身子,躲在掩体后,等待白文选的命令。

“火铳手,齐射!”白文选猛地挥手。

三百支火铳同时开火,铅弹如同暴雨般倾泻而下,清军骑兵纷纷中弹倒地,惨叫声此起彼伏。高杰没想到城上火铳火力如此凶猛,连忙下令撤退:“撤!快撤!”

清军骑兵狼狈逃窜,留下数十具尸体与满地血迹。那名逃脱的百姓跑到城下,哭喊着拍打城门:“开门!快开门!”

李定国示意士兵打开城门,将百姓接入城内。他走到百姓面前,亲自为他松绑,语气温和:“老乡,别怕,进城就安全了。”

百姓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多谢李将军!多谢大西军!清军杀了我的家人,还逼我来劝降,我死也不会背叛将军!”

李定国扶起他,对身旁的士兵道:“带他去伤员营地,给他换身干净衣服,再拿些吃的。”

处理完城下的骚乱,李定国转头对白文选道:“清军不会善罢甘休,这只是试探,真正的进攻很快就会到来。你立刻调整部署,将火铳手分成三队,轮流射击,保持火力压制;再让刘文秀将军派人加固城门,用巨石堵住,防止清军冲撞。”

“遵命!”白文选领命离去。

没过多久,城外传来震天动地的鼓声,王光恩与吴三桂率领主力大军,浩浩荡荡地逼近成都。三万清军排列成整齐的方阵,旗帜如林,刀枪如芒,在晨光中透着肃杀之气。

王光恩勒马站在阵前,看着城头坚固的防御,眉头微蹙。吴三桂在一旁冷笑道:“李定国小儿倒是有些能耐,短短几日,城防便加固得如此严密。不过,再坚固的城墙,也挡不住我四万大军的猛攻!”

王光恩点头,挥手道:“传令下去,步兵攻城,骑兵在外围警戒,防止大西军突围!”

清军步兵推着云梯、冲车,朝着城墙的方向逼近。他们踩着同伴的尸体,悍不畏死地冲锋,城头上的大西军士兵们奋勇抵抗,箭矢、滚石、热油倾泻而下,清军士兵纷纷倒地,却依旧有源源不断的人冲上来。

“火铳手,瞄准冲车!”白文选高声下令。

火铳手们调转枪口,对准清军的冲车。铅弹击中冲车的木板,发出沉闷的声响,很快便将冲车打穿。清军士兵见状,连忙推着冲车后退,却被城上的弓弩手射杀大半。

刘文秀在西北角城墙指挥作战,他见清军集中兵力攻打东门,立刻抽调一千步兵,从城墙内侧快速支援。“弟兄们,守住东门!绝不能让清军破城!”刘文秀拔出斩马刀,亲自斩杀了一名爬上城头的清军士兵,鲜血溅在他的脸上,更显悍勇。

孙可望率领机动部队在城内巡逻,随时准备支援各处防线。当他得知东门战事吃紧,立刻率领五百精锐,从城门内侧的暗门冲出,绕到清军侧翼,发起突袭。“杀!”孙可望手持长枪,如同猛虎下山,一枪刺穿一名清军小校的胸膛。

清军没想到大西军会从侧翼突袭,瞬间陷入混乱。王光恩见状,连忙下令骑兵支援,却被城头上的火铳手死死压制,无法靠近。

激战从清晨持续到黄昏,清军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攻破成都城墙。王光恩看着城下堆积如山的尸体,眼中满是怒火与不甘,只得下令撤退:“收兵!明日再攻!”

清军缓缓撤退,成都城头响起一阵欢呼声。士兵们疲惫地瘫坐在地上,脸上却带着胜利的笑容。李定国站在城头,看着清军撤退的背影,眼中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这只是第一场战斗,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艰难。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飞奔而来,脸色惨白:“将军!不好了!川北的李国英率领两万大军,正在南下,预计三日后便会抵达成都城北!我们要被南北夹击了!”

李定国浑身一震,腹部的伤口因激动而隐隐作痛。他扶住城砖,稳住身形,眼中闪过一丝凝重。南北夹击,兵力悬殊,成都城的处境,瞬间变得岌岌可危。


第六十二章 孤城砺剑守川西(再细化版)

 

斥候的话音如同惊雷,在城头炸响。刚经历一场激战的士兵们脸色骤变,欢呼声瞬间凝固,疲惫的脸庞上爬满惊惧——腹背受敌,本就捉襟见肘的兵力更显单薄,成都城仿佛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牢牢困住。

 

李定国扶着城砖的手指猛地收紧,指节泛白,腹部的伤口传来阵阵撕裂般的剧痛,冷汗顺着额角滑落,浸湿了鬓发。他强压下翻腾的气血,沉声道:“慌什么!越是危急,越要稳住!”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让躁动的士兵们渐渐平静下来。

 

他转身看向身旁的将领们:“孙将军、刘将军、白将军,随我回府议事!”说罢,率先迈步走下城头,披风在身后划出一道沉稳的弧线。

 

帅府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著墙上悬挂的川西舆图。李定国将一枚棋子重重拍在“成都”与“川北要道”之间的位置,目光扫过三人:“李国英两万大军南下,必经绵竹、什邡一线,那里多山地,易守难攻,是阻击他们的绝佳之地。”

 

孙可望眉头紧锁,沉声道:“可我们仅剩一万二千人,东门刚经历苦战,伤亡百余人,若分兵北上,东门防线恐难以支撑王光恩的猛攻。”他手中的长枪在地面上轻点,发出沉闷的声响,满是顾虑。

 

刘文秀清瘦的面容上闪过一丝决绝,接口道:“我愿率三千兵力北上,死守绵竹!那里有前朝遗留的关隘,加固后可抵挡数日,为城内争取时间。”他腰间的斩马刀微微晃动,映出眼中的坚定。

 

白文选立刻反对:“不行!刘将军麾下多是新兵,战斗力不足,三千人去挡两万清军,无异于以卵击石!”他脸上的刀疤因激动而扭曲,嗓门洪亮,“要去也该我去,我的火铳手能给清军造成重创!”

 

“都住口!”李定国抬手制止了争执,目光落在舆图上,语气沉稳,“刘文秀将军北上阻击,白将军留守东门,孙将军率领机动部队居中策应,随时支援两处战场。”

 

他顿了顿,补充道:“刘文秀将军,你率两千兵力即可,带上所有床弩与半数火药铅弹,死守绵竹关隘,不求歼敌,只求拖延十日,十日之后,我自有办法让你撤军回城。”

 

“孙将军,你挑选一千精锐,组成游击小队,在东门与绵竹之间穿梭,若东门清军猛攻,便从侧翼袭扰;若绵竹危急,便火速支援,务必守住两处防线的联系。”

 

“白将军,你留守东门,用剩余兵力加固防线,多设陷阱,利用火铳优势,尽量减少清军的进攻次数,为北上部队争取时间。”

 

三人闻言,纷纷拱手领命:“遵命!”

 

次日清晨,刘文秀率领两千士兵,带着床弩、火药与粮草,悄然从北门出城,直奔绵竹。队伍中,新兵赵二柱紧握着手中的长枪,手心满是汗水。身旁的老兵王铁牛拍了拍他的肩膀:“别怕,跟着刘将军,守住关隘,就是立大功!”赵二柱用力点头,眼中的恐惧渐渐被斗志取代。

 

与此同时,孙可望挑选的一千精锐游击小队也已集结完毕,他们轻装简从,每人配备一把短刀与一把弩箭,便于快速机动。孙可望站在队伍前,高声道:“我们是城内的机动力量,两处战场的安危都系在我们身上,谁敢临阵退缩,军法处置!”

 

“誓死追随将军!”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震彻云霄。

 

东门城头,白文选正指挥士兵布置陷阱。他们在城墙下挖了数条深沟,沟底布满尖刺,上面覆盖着木板与泥土,伪装成平地;又在城头加装了数架床弩,箭头涂有毒药,对准城外的必经之路。“清军再来进攻,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白文选冷声道,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三日后,川北方向传来急报,李国英的大军已抵达绵竹城外。刘文秀早已加固好关隘,将两千士兵分成三队,一队驻守关隘正面,一队埋伏在两侧山林,一队作为预备队。

 

李国英骑着高头大马,看着眼前的关隘,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不过两千残兵,也敢挡我两万大军的去路?传令下去,全力攻城!”

 

清军士兵推着云梯、冲车,朝着关隘猛攻。刘文秀站在关隘城头,下令道:“床弩发射!”数架床弩同时发射,巨大的箭头带着呼啸声,刺穿了清军的冲车,将士兵钉在地上。

 

两侧山林中的伏兵也发起突袭,箭矢如同飞蝗般射出,清军纷纷倒地。李国英没想到会遭遇如此顽强的抵抗,怒喝道:“给我冲!拿下关隘,每人赏白银十两!”

 

清军士兵在重赏之下,再次发起猛攻。刘文秀率领士兵奋勇抵抗,关隘前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地面。激战从清晨持续到黄昏,刘文秀的部队伤亡过半,却依旧死死守住关隘,没有让清军前进一步。

 

与此同时,东门的王光恩得知李国英已抵达绵竹,立刻下令全力攻城。清军士兵踩着陷阱,冒着城上的火铳与箭矢,悍不畏死地冲向城墙。白文选率领士兵奋勇抵抗,火铳手轮流射击,箭矢、滚石不断落下,清军伤亡惨重,却依旧没有撤退。

 

孙可望率领游击小队在两处战场之间穿梭,得知东门战事吃紧,立刻率军从侧翼袭扰清军。清军腹背受敌,攻势瞬间放缓。白文选趁机下令反击,将清军赶出了陷阱区域。

 

绵竹关隘上,刘文秀看着越来越多的清军,眼中满是疲惫与决绝。他知道,自己已经守住了三日,只要再坚持七日,就能撤回成都。他拔出斩马刀,高声道:“弟兄们,死守关隘,为了成都,为了大王,拼了!”

 

士兵们纷纷举起武器,跟着高呼,声音嘶哑却充满力量。他们知道,身后的成都城是三川大地最后的希望,他们必须守住这道防线。

 

成都帅府内,李定国看着传来的战报,眼中满是凝重。他知道,绵竹的防线随时可能崩溃,东门的进攻也日益猛烈,必须尽快想出办法,打破眼前的困境。他再次看向舆图,目光落在了成都城外的一条河流上,眼中闪过一丝精光。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晚明风云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