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后的子夜,反家暴驿站的灯还亮着。林野坐在旧木桌前,面前摊着一本暗红色《新华字典》——封面磨得发白,书脊开裂,却仍能看清"新华字典"四个烫金大字。这是商务印书馆最新推出的"反家暴纪念版"样书,编辑邀她撰写前言,她给这篇再版序取了一个名字:《从求救到自由,从字典到字典》。
她先写下第一段——
"你手中的这本字典,曾是我童年的避难所。
矿灯熄了,皮带落下了,母亲把这本书塞进我怀里,说:‘认字,就能走出去。’
今天,我把同一本书递给你,说:
认字,就能不再写‘求救’;
写‘自由’,写‘证据’,写‘我不原谅’。"
笔尖在纸上停顿,她抬头望向窗外——远处是回填后的矿坑,如今已成遗址公园;近处是樟树林,新叶在风里翻动,像一排排小小的手掌,正在鼓掌。她继续写——
"字典不是避难所,是武器;
不是纸张,是盔甲;
不是工具,是航线。"
她翻开旧字典,扉页上母亲写的蓝墨水字仍在——
"愿野野认很多字,走很远路,永远不必写‘求救’"
她把这一页复印下来,嵌进再版序的扉页,像给一段旧记忆,找到一个会呼吸的新家。然后在复印件下方,写下第二段——
"母亲把‘求救’写进血绣的手帕,
我把‘求救’折成纸飞机,
今天,我们把纸飞机放进字典,
让它在每一页里,都留下会生长的航线。"
她开始给字典新增"反家暴词条"——
【家暴】jiā bào 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身体、精神、经济等侵害行为。例句:家暴不是家务事,是刑案。
【证据】zhèng jù 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例句:证据是伤痕的身份证。
【保护令】bǎo hù lìng 法院签发的禁止施暴者靠近受害人的命令。例句:保护令不是纸,是盾。
【谅解】liàng jiě 被害人对加害人的宽恕,但不是义务。例句:不原谅,也是自由。
每一个新词条,都像给旧字典加上一枚会生长的牙齿。
再版序的第三段,她写给曾经的自己——
"你曾被皮带抽断左臂,
曾被烟头烫穿腰际,
曾被关进煤仓,
曾被逼写‘我活该’。
今天,你在同一本书里,
写下‘我不原谅’,
写下‘证据确凿’,
写下‘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字典没有变,
是你变了,
是世界变了。"
第四段,她写给未来的读者——
"你可能是矿工的女儿,
可能是校霸的同桌,
可能是施暴者的儿子,
可能是流浪的野孩子。
你可能是完美的受害者,
也可能是不完美的幸存者。
无论你是什么,
请在这本书里,
写下你的名字,
写下你的伤口,
写下你的自由。
字典不会审判你,
它会给你身份证,
会给你公章,
会给你航线。"
再版序的第五段,她写给法律——
"法律不是天花板,是地板;
不是终点,是起点;
不是恩赐,是权利。
请把地板铺得更大,
把起点设得更远,
把权利落实得更重。
请让‘家暴’不再是‘家务事’,
让‘证据’不再是‘奢侈品’,
让‘不原谅’不再是‘大逆不道’。
请让字典里的每一个字,
都成为会生长的法律,
成为会呼吸的权利,
成为会落地的自由。"
她停笔,抬头望天——没有星星,却有风掠过樟树梢头,像给世界留下一句低语。她写下最后一段——
"字典再版,不是结束,是开始;
不是纪念碑,是播种机;
不是终点,是起点。
愿你在每一个字里,
都能找到会生长的证据;
愿你在每一个句子里,
都能找到会呼吸的自由;
愿你在每一个故事里,
都能找到会落地的——
不再求救。"
她合上笔帽,把再版序装进信封,像给一段旧记忆,寄去一个会飞行的新家。信封封口处,她写下收件人——
"未来的你"
然后,她举起那本会呼吸的字典,对着窗外的樟树林,轻声说:
"妈,你看到了吗?
你写‘愿野野认很多字’的那页纸,
我今天,把它变成了会生长的法律。
字典没有变,
是你变了,
是世界变了,
是我们——
都变了。"
次日清晨,商务印书馆编辑收到邮件,附件只有一句话:
"再版序已完,请把它放在扉页,
让每一架纸飞机,
都能在字典里,
找到会生长的航线。"
编辑打开附件,读完,眼眶微热,却在回复里写下:
"好的,放在扉页,
让字典成为会生长的——
不再求救。"
一个月后,"反家暴纪念版"《新华字典》正式上架。扉页上,印着林野写的那句再版序——
"愿你在每一个字里,都能找到会生长的证据;
愿你在每一个句子里,都能找到会呼吸的自由;
愿你在每一个故事里,都能找到会落地的——
不再求救。"
字典上市当天,即被抢购一空,像给世界寄去一批会飞行的纸飞机,
它们不会落地,
它们只会——
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