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凌晨,反家暴驿站的灯依旧亮着。长桌尽头,程越把电脑合上,长舒一口气:"终于,第三稿完成。"屏幕暗下的瞬间,映出对面林野的剪影——光头被冷气裹得发白,眼底却燃着两粒小小的火。桌上堆满文件:167份判决书、300份伤情鉴定、近百份社会调查报告,此刻全部被浓缩成一份薄薄的Word文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暴法〉量刑标准修订建议稿》。
建议稿封面只有一句话:
"让疼痛有刻度,让法槌有回声。"
落款:灰河法律援助基金立法小组。
全文两千字,却字字带血,条条有痕。
第一条 重新定义"情节恶劣"
现行标准表述笼统,司法实践中易被"和稀泥"。建议稿列举具体情形:
- 六个月内两次以上殴打;
- 造成轻伤二级以上;
- 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孕产妇施暴;
- 在夜间、密闭空间、醉酒状态实施暴力;
- 利用经济控制、性暴力、精神摧残等手段持续施暴。
符合两项即认定为"情节恶劣",刑期起点由三年提高至五年。
第二条 增设"经济控制罪"专条
家暴不仅止于拳脚。建议稿首次将"经济控制"单列:
- 长期限制受害人正常就业、教育;
- 强行收缴工资、银行卡;
- 故意制造债务、恶意信用透支;
- 致使受害人失去基本生活保障。
量刑:三年以下;造成严重后果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第三条 建立"家暴伤害分级鉴定标准"
借鉴交通事故伤残等级,将家暴伤情细化为五级:
- 一级:轻微伤(青紫、软组织挫伤)
- 二级:轻伤一级(骨折、器官损伤)
- 三级:轻伤二级(功能受限)
- 四级:重伤一级(器官缺失、面容毁损)
- 五级:重伤二级(终身残疾、植物人)
每级对应固定刑期区间,杜绝"同伤不同判"。
第四条 引入"精神暴力"量化指标
精神暴力难以取证,建议稿给出可计算方式:
- 持续辱骂、恐吓三个月以上;
- 当众羞辱次数≥5;
- 限制人身自由≥24小时;
- 致使受害人出现PTSD、中度抑郁等精神障碍(需司法鉴定)。
满足两项,即构成"精神暴力罪",刑期一年起跳,最高五年。
第五条 强制报告制度升级
现行法律对"强制报告"主体规定狭窄。建议稿扩大至:
- neighbor(邻居)
- 物业、快递员、外卖员
- 社区网格员、校医、企业HR
不报即追责,罚款+行政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追究刑责。
第六条 保护令"即发即执行"
现行保护令签发周期长,建议稿规定:
- 24小时内必须签发;
- 公安机关同步收到电子文书,立即录入警务系统;
- 违反保护令者,先拘留后罚款,屡犯者按"拒不执行判决罪"论处。
第七条 经济援助"法定化"
设立"国家反家暴法律援助基金",来源:
- 中央财政每年固定拨付;
- 家暴罚金全额上缴;
- 社会捐赠免税激励。
援助范围:诉讼费、鉴定费、律师费、心理评估费、证人保护费,全部纳入财政兜底。
第八条 量刑从重情节"清单化"
- 家暴致受害人自杀、自残;
- 在未成年人面前施暴;
- 利用枪支、管制刀具;
- 威胁证人、毁灭证据;
- 拒不履行保护令。
符合任一情形,刑期上浮30%—50%,不得缓刑。
第九条 建立"家暴前科"数据库
施暴者信息纳入公安内网,与婚姻登记、用工系统联网:
- 前科人员应聘教师、保育员、出租车司机等职业,自动预警;
- 前科人员再次申请婚姻登记,系统自动提示对方。
第十条 受害者"刑责减免"机制
因长期家暴而反击的施暴者,适用"正当防卫"扩大解释:
- 防卫时间放宽至"危险存续期间";
- 防卫结果"过当",可减、可免;
- mandatory 心理评估,确保"报复性防卫"不被滥用。
凌晨三点,建议稿定稿。程越伸懒腰,骨头"咔啦"作响,却掩不住兴奋:"明天,寄往全国人大法工委。"林野把封面那行小字描粗,声音低却坚定:"让疼痛有刻度,让法槌有回声。"
上午九点,建议稿正式公布。同步发布的,还有一份附录——《167个名字的重量》——那是因付不起诉讼费而放弃诉讼的受害者名单。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放弃原因:
"缺37块8毛"
"缺1200元鉴定费"
"缺往返车票"
……
长长的名单,像一条沉默的河,却终于流向立法者的桌面。
下午,微博热搜第一:#家暴罪量刑该改了#
弹幕里刷着同一句话:
"让疼痛有刻度,让法槌有回声!"
程越刷新页面,眼眶微红:"看,河流入海了。"林野把电脑合上,抬头望向窗外——
没有烟花,没有掌声,
只有灰河冬日的风,吹得新栽的樟树沙沙作响,
像给那句小小的建议稿,
提前奏起的——法槌回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