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春尽夏初,京城榴花照眼。 听雪轩的榴花刚谢,北疆的急报便踩着残红闯进门—— “八百里加急!边关告危!”
二 信使滚鞍下马,浑身血泥,扑倒在阶前。 蜡丸启开,薄绢上的字迹被汗水浸得发皱, 却字字如刀:【北狄八部结盟,聚兵二十万,压境雁回谷; 副将战死,粮道被断,求速援。】
三 沈昭拆信时,云黎正在旁侧为他系腕甲。 指尖触及他刹那绷紧的肌肉,她心口跟着一沉。 “雁回谷?”她低语,眉心骤蹙—— 那是她曾在地图上圈给沈昭的伏击之地, 如今,却成了敌军突破口。
四 沈昭面色冷峻,抬手一挥,亲兵已抬出沙盘。 山河重塑,烽烟骤起,他仿佛瞬间回到金戈铁马的边关。 “二十万,”他声音低哑,“是倾国之师。” 云黎按住他腕,指尖发凉:“也是冲你来的。”
五 朝中,早朝未散。 急报传入金殿,满朝哗然。 萧御立于文官之首,银袍温润,却掩不住眼底暗光: “北疆危急,非沈将军不可,请陛下降旨,即刻发兵。” ——冠冕堂皇,却字字藏锋:要把沈昭,重新推回虎口。
六 云黎随沈昭入宫,一路无言。 丹墀之下,她抬眼,正对上萧御遥送的“关切”目光, 那目光像一条湿冷的蛇,附在耳边低语:你救得了他一次,救得了第二次吗?
七 御前争论,两派林立。 一派主和,割地赔款;一派主战,却无人敢挂帅。 沈昭出列,玄甲未卸,声音如铁: “臣请战,率北疆旧部,驰援雁回。” 帝王沉吟,目光转向云黎:“云氏,意下如何?”
八 满殿寂静。 云黎掀袍跪地,声音清亮,却字字如刀: “臣女请与沈将军同往。” 殿内炸开锅,女子挂帅,前所未有。 她却抬首,眸光灼灼:“臣女,本就是北疆副帅。”
九 萧御轻笑,似是好心提醒: “战场凶险,阿黎何必涉险?” 云黎回以微笑,声音却比雪更冷: “殿下放心,臣女向来——险中求胜。” 四目相对,空气里炸开无形火花。
十 退朝时,天色已暗。 宫门长阶,沈昭握住她手,掌心滚烫: “你不必去。” 云黎却摇头,指尖点在他心口: “我要去的地方,是与你并肩的战场,不是深宫牢笼。”
十一 回府夜,听雪轩灯火通明。 两人并肩伏案,沙盘推演的灯火,一直亮到天明。 云黎以朱笔圈出雁回谷外一处断崖: “此处设伏,可断敌粮,可焚营,可——” 她抬眼,眸中映着火光,“可活捉狄王。”
十二 沈昭望她,眼底有惊有喜,更多的是掩不住的骄傲。 “此计,需轻骑千里,风雪兼程。” “我陪你。”她答得毫不犹豫,指尖与他相扣, “前世我错过你的战场,今生——我陪你杀到边关。”
十三 更鼓三声,出征圣旨下达—— 沈昭为主帅,云黎为副帅,即日点兵,三日后开拔。 北疆旧部,连夜集结,铁甲映月,寒光似潮。 云府门外,百姓夹道,花灯未撤,却添了离歌。
十四 听雪轩内,最后一盏灯熄灭。 云黎将那幅“昭黎馆”匾额取下,以红绸包好,纳入箱底。 “待凯旋,再挂。” 沈昭从后环住她腰,声音低哑:“一定挂得更高。”
十五 乌骓与雪骓并立府门,鞍辔已齐。 沈昭翻身上马,回身向她伸出手。 云黎握住,借力跃上马背,落于他身前,背脊相贴,心跳同频。 “出发。” 铁骑开拔,雪尘滚滚,像一条腾起的龙, 直奔北疆,直奔风雪,直奔—— 他们共同的战场与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