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信任的重量与新的征程
部门会议上的汇报,像一次无声的宣告,让林微在财务部那片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水域中,暂时稳住了脚跟。
王老板的肯定和同事们或探究、或略带审视的目光,像潮水般涌向她。
会议结束后,林微没有沉溺于片刻的喜悦,反而感到一种沉甸甸的压力。
她知道,这份“重点培养”的标签,如同在她肩头压上了一块巨石,也点燃了她心中更旺的火焰。
回到座位,林微迅速将会议笔记整理好,然后打开电脑里那个名为“财务知识充电站”的加密文件夹。里面不仅有她从网上搜集的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专业教程,还有她自己总结的错题本和工作心得。
窗外的天色渐渐沉了下来,办公室里的同事们陆续离开,键盘敲击声稀疏,只有林微的指尖在键盘上跳跃,屏幕的光映着她专注而略带疲惫的脸庞。她需要快速吸收新知识,才能不负这份沉甸甸的信任。
“小林,这份上个月的成本核算表,王总特意交代让你接手做一下。”下午三点,张姐端着一杯热气腾腾的菊花茶走过来,放在林微桌上,然后将一份厚厚的Excel表格推到她面前。
“张姐说你之前看报表看得挺认真的,学习能力也强。”林微的目光落在表格上,那标题栏里的“成本核算”四个字,像一座小小的山峰,瞬间压得她有些喘不过气。
成本核算,这是财务工作的核心,是利润分析和决策支持的基础,远比她之前接触的应付账款核对和简单报表要复杂得多。
她快速扫了一眼表格,里面的数据密密麻麻,涉及原材料采购单价、用量、生产工时、制造费用分摊、废品率……每一个环节都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她的手指悬在鼠标上,心里掠过一丝犹豫和退缩。“张姐,这个……我之前没独立做过,会不会……”
“我知道有难度。”张姐打断她,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信任,
“王总说,是时候让你接触一些更核心的工作了。这也是对你的考验。别担心,有不懂的随时问我,或者……也可以问问小李。”
提到小李时,张姐的语气顿了顿,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提醒。
林微明白张姐的意思。小李是财务部的老人,经验丰富,但对她这个“新人”兼“重点培养对象”,态度一直有些微妙。
“好的,张姐,我会仔细做的,不会让您和王总失望。”林微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她不能退缩,信任就是责任,责任就意味着要扛起来。
“嗯,我相信你。”张姐拍了拍她的肩膀,转身离开。
林微打开成本核算表,摊开笔记本,开始逐行逐列地研究。她先从最基础的“直接材料成本”入手,这部分相对好理解,是原材料的单价乘以数量。
但很快,“制造费用分摊”就成了拦路虎。王老板在会议上提到过这个词,但具体怎么分,按产量还是按工时?分摊标准如何设定才最合理?
林微的大脑飞速运转,却找不到头绪。她尝试着在网上搜索相关案例,但大多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公司背景和数据支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下班时间临近,办公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
她揉了揉酸涩的眼睛,泡了一杯速溶咖啡,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冷静,林微,你可以的。”
她对着空气小声鼓励自己,
“王总那么看好你,张姐也相信你,不能放弃。”
她想起王老板上次说的话:“财务工作,‘细心’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她开始重新梳理数据,将生产部提供的工时记录、设备使用记录、能源消耗记录等原始凭证一一对应,试图找到制造费用与这些因素之间的关联。
傍晚七点,当林微终于理清了制造费用分摊的大致框架,准备开始尝试计算时,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推开。
王老板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看到只有林微还亮着灯,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成本数据,微微有些意外。
“还没走?”王老板走进来,目光落在她的屏幕上,“在做成本核算?”
“是的,王老板。”
林微有些不好意思地关掉了一个正在计算的复杂表格,
“我刚把基础数据整理出来,但是在‘制造费用分摊’这块遇到了一些困难,还没完全理清楚。”
王老板点点头,没有责备她占用加班时间,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看了一会儿她的屏幕和笔记。
林微感觉自己的心跳都漏了一拍,握着鼠标的手微微有些颤抖。
“遇到困难了?”王老板开口问道,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
林微犹豫了一下,还是坦诚道:“是的,王老板。关于‘制造费用分摊’这部分,我不太确定用哪种方法更合适,而且有些数据的勾稽关系还没理顺,不知道怎么才能既准确又合理。”
王老板走到她身边,拿起桌上的笔,在一张便签纸上快速地写了几个字,递给林微。“这是我之前做过的一个小案例,你参考一下。”
林微接过便签纸,上面的字迹苍劲有力,写着:“制造费用分摊:结合工时与产量,重点考虑机器使用强度与人工投入,建议采用‘作业成本法’思路,将费用按驱动因素分配至各产品。” 旁边还简单标注了几个关键的驱动因素和权重。
一股暖流瞬间涌上心头。
王老板不仅没有因为她的“笨拙”而不耐烦,反而主动提供了如此具体的指导。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分享,更是一种信任和期许。
林微的眼眶有些发热,她抬起头,认真地看着王老板:“谢谢王老板,我明白了!”
“早点弄完早点休息,别太累了。”
王老板拍了拍她的肩膀,那力道不轻,却带着一种力量,
“成本核算的关键在于‘准确’和‘合理’,数据是死的,但人是活的,要学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方法。如果实在拿不准,可以多和生产部的李主管沟通,他对这方面最了解,别害羞。”
“嗯!”林微重重地点头,将便签纸小心翼翼地夹进笔记本里,像是握住了一份珍贵的礼物。
有了王老板的指点和李主管(在林微软磨硬泡下,李主管终于耐心地给她讲解了生产流程和工时统计的细节)的帮助,林微的思路豁然开朗。
她重新调整方法,将制造费用按照不同的生产环节和成本动因进行分摊,虽然过程依旧繁琐,但每一步都清晰明了。
她泡了杯热牛奶,继续奋战。当办公室的灯光再次熄灭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林微揉了揉酸痛的脖颈,看着屏幕上终于平衡、清晰的成本核算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疲惫却满足的笑容。
第二天一早,林微将整理好的成本核算表和详细的计算过程报告,用文件夹装好,递给了张姐。
张姐接过文件夹,仔细审阅着。她原本以为林微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可能需要返工,没想到打开后,里面的表格清晰明了,数据准确无误,每个分摊步骤都附有说明,连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都标注了出来。
张姐越看越惊讶,最后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由衷的惊喜和赞赏:“小林,你做得非常好!比我预想的要好太多了!数据准确,逻辑清晰,连我都看得明明白白。这孩子,真是个好苗子!”
“谢谢张姐的指导和李主管的帮助。”林微谦逊地说,脸颊微红。
“这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张姐笑着说,“王总看了,肯定也会满意的。”
果然,上午十点左右,王老板的助理敲门进来,通知林微去他办公室一趟。
林微的心跳又开始加速,她整理了一下衣角,深吸一口气,走了进去。
“小林,成本核算表我看了。”
王老板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笑容,这笑容里带着对她的满意,
“做得很出色。数据准确,逻辑清晰,尤其是对原材料价格波动对成本影响的分析,很有见地,比我预想的还要深入。”
林微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是您和张姐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点。”
“不,主要是你自己肯钻研,肯努力。”王老板的目光变得更加温和,带着一丝欣赏,
“财务部最近在准备一个新项目——‘星辰计划’的预算编制。这个项目是公司今年的重点,涉及到新产品线的投入、市场推广、资金预算等多个方面,人手比较紧张。张姐推荐了你,说你学习能力强,基础扎实,对数据敏感。我决定让你也参与进来,负责其中一部分的市场费用和销售预测数据。你有没有信心?”
参与预算编制!这对林微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性的领域。
预算编制不仅仅是数字的堆砌,更需要对市场趋势、公司战略有深刻的理解,需要与销售、市场等多个部门沟通协作,甚至可能需要进行复杂的财务模型搭建。这比独立完成一个成本核算要复杂得多。
但林微的心中没有丝毫恐惧,反而充满了渴望和斗志。
她抬起头,迎上王老板的目光,眼神坚定而明亮:“王老板,我有信心!请您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做好的!”
王老板看着她眼中闪烁的光芒,那光芒里有对挑战的向往,更有对成功的决心。他满意地点点头:“好!年轻人就该有股不服输的冲劲。这个项目对公司很重要,你好好准备,多和张姐沟通,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找我。记住,预算不是拍脑袋出来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要有支撑。”
“我记住了,王老板!”林微站起身,深深鞠了一躬,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走出王老板办公室,林微感觉脚步都轻快了许多。信任的重量依然存在,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激励的火焰在燃烧。
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宝贵而紧张的学习和成长机会。
从仓库管理员到会计助理,再到能够独立处理成本核算,参与如此重要的预算编制,林微的“破茧”之路清晰可见,每一步都走得坚实而有力。她不再是那个初来乍到、小心翼翼的小姑娘,她正在一点点褪去青涩的外壳,长出属于自己的翅膀,准备迎接更广阔的天空。
然而,她也明白,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预算编制的挑战、小李可能的“小动作”、同事间更加微妙的竞争关系、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复杂的财务难题,都在前方等待着她。
但林微无所畏惧。她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清晨微凉的空气涌入,让她更加清醒。
她握紧拳头,在心里对自己说:林微,加油!你想要的,都需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实现!这“星辰计划”,就是你下一个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