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过后第三天,灰河电视台在傍晚新闻时段突然插播了一段五分钟专访。片头打出醒目的白色字幕——《父亲的心声:十六年恩怨一场误会?》。主持人是本地名嘴李岩,镜头推近,嘉宾林强端坐在演播室蓝色背景板前,鸭舌帽换成了印着"矿安标志"的棒球帽,两鬓花白,却精神矍铄。他对着镜头,声音沙哑却铿锵:
"她是我生的,我是她爹,这是改不了的事实。"
节目在官方公众号同步推送,配文截取金句:
"天下无不是父母。"
"教育方式确有粗暴,但本意为她好。"
"女儿被人利用,我心疼。"
微博端一经上线,话题#林强电视喊话#迅速冲进热搜前十。弹幕里出现两极:
"父亲都低头了,还要怎样?"
"加害者装什么受害者!"
灰河街头的早餐摊,豆浆蒸汽里混杂着议论,仿佛整座城市的空气都被这段采访劈成两半。
夜里十点,反家暴中心二楼灯火通明。林野背对电视,正把新打印出来的E133证据目录塞进活页夹,仿佛这样就能夹住自己即将爆发的情绪。程越推门进来,把手机递到她面前:"点击率三千万,还在涨。"屏幕里,林强正抬手抹泪,"我教育孩子的方式确实粗糙,可矿上几百个孩子,谁不是打出来的?"
林野盯着那双手——骨节突出、指背有疤,就是它们折断过母亲的肋骨,也抽折过自己的胳膊。她按下暂停,指腹贴在屏幕上,像要掐住对方的喉咙,却只触到冰冷的玻璃。
"他想抢占舆论高地。"程越拉开白板,写下关键词:
1. 情感绑架——"她是我生的"
2. 文化绑架——"天下无不是父母"
3. 受害者反转——"我被利用"
肖棠从"无枷"赶来,连夜召开策略会。她提出三步反击:
"让证据说话、让路人说话、让法律说话。"
次日清晨,"无枷"发布第一条反击——静态海报,无解说,只有照片:
- 林野十岁骨折X光片
- 陈萍血绣"救我"手帕
- 林豆被烟头烫过的手臂
海报底端,一行白字:
"生而不养,是罪;养而加害,是刑。"
发布半小时,转发破二十万,#生而不养是罪#话题登顶热搜。弹幕里,网友贴出自己与家暴的旧照,评论区成了一场"伤痕展览"。
中午,程越接受《午间热线》电话采访。主持人问:"父亲落泪,能否成为减刑理由?"
程越声音冷静:"法律看行为,不是眼泪。眼眶红,不代表手干净。"
她列举即将提交法庭的六组证据,从骨折到DNA,从皮带灼痕到尿墙诗,全程不带一个情绪词,却让主持人听完沉默三秒:"明白了,这是刑案,不是家务事。"
下午两点,林野亲自发声。她在"无枷"直播间现身,背景是一块黑布,无灯光,只有一盏台灯打在自己脸上。
"林强先生说‘她是我生的’,我想回一句:
‘是你生的,但不是你的。’"
她抬起右臂,左手指向耳后疤:"这道疤,是你给我的出生礼物吗?"
又把弟弟的少管所《健康检查表》举到镜头前:"九岁,二十四公斤,背上是你的皮带痕,也是你给的父爱吗?"
全程三分钟,没有哭,没有提高音量,却让在线人数瞬间飙到四百五十万。弹幕静止十几秒,然后爆发:
"姐姐太飒了!"
"生而不养,还有脸说恩情?"
傍晚,灰河电视台被迫在《民生连线》里插入法律专家点评。专家只说了三句话:
1. 生育权不等于伤害权;
2. 情感道歉不能抵消刑事责任;
3. 法庭见,是最好的回答。
直播信号切回演播室,主持人面色尴尬,匆匆结束节目。
夜里,林强再次发声。这次他选择了本地电台,电话连麦,背景嘈杂,似有酒瓶碰撞。
"我养她到十岁,没有我,她早饿死了!"
"她现在告我,是忘恩负义!"
言辞激烈,却在最后一秒,压低嗓音:"要是法庭判我有罪,我就死给你们看!"
电话被导播紧急切断,却已流出录音。
"以死相胁"瞬间引爆舆论,#林强以死威胁#冲上热搜。网友怒骂:"表演型人格!""道德绑架升级!"
反家暴中心,灯依旧亮。
林野站在窗前,看远处零星的烟花。程越把一杯热水塞进她掌心:"温度刚好,暖手。"
"他慌了。"林野轻声说,"慌到要用生死做赌注。"
"赌徒才不怕输,我们怕吗?"
林野摇头,把纸杯贴到脸颊,"我怕的是,自己有一天会想起他的眼泪而心软。"
程越握住她肩:"法庭会替你心软吗?不会。所以,你也不必。"
窗外,最后一朵烟花升空,炸成巨大的金色"法"字形状——是"无枷"志愿者放的,远程遥控。
金光倒映在林野瞳孔里,像一枚小小法槌,提前落下。
她深吸一口气,对着夜空低语:
"林强,你生了我,但法律才是我的生父。"
"电视喊话,喊不破法庭的屋顶。"
"我们——开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