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雪霁·暗潮】
一
1984年1月2日,上午八点零七分。
雪停了,太阳却像被冻在玻璃罩子里,惨白,没有温度。
陆晏珩把军大衣披到林羡肩上,自己只穿单薄的冬常服,扣子系到最顶端,领口磨得发亮的领花映着晨光,像一枚小小的勋章。
“先去食堂,再带你去见一个人。”
“谁?”
“老K。”
林羡心里“咯噔”一下——老K,陆晏珩在军区最铁的战友,也是昨晚仪式里唯一没露面的。
“他……出任务了?”
“任务结束了,人没回来。”陆晏珩声音低了一度,“昨晚抬回来的,在医务室。”
二
军区医务室比外面更冷,消毒水味混着煤球味,像一把钝刀,割得人喉咙发紧。
老K躺在最里间,左腿打着厚厚的石膏,脸上几道擦伤,嘴角却还在笑:“嫂子,新年好。”
林羡把怀里抱着的苹果递过去——那是她昨晚偷偷在煤炉边烤热的,皮皱了,甜气却更浓。
“怎么搞的?”
“雪崩。”陆晏珩替他说,“边境线,A号山口,七个人,埋了三个。”
老K用没受伤的胳膊肘碰了碰陆晏珩:“别吓嫂子,我命硬,阎王不敢收。”
说完,他压低声音:“老陆,‘那东西’我带回来了,在我枕头套里。”
陆晏珩点头,伸手去摸,却什么也没掏到,只摸出一张被血浸透一半的照片——
1983年夏,侦察连合影,七个人,如今只剩四个。
三
离开医务室,陆晏珩一路沉默,直到走到后山靶场。
雪被铲到两边,堆成矮墙,靶场中央,孤零零立着一只汽油桶,桶口盖着铁皮。
“羡羡,你站远点。”
他拔枪,上膛,动作一气呵成——
砰!
铁皮飞起,子弹壳“当啷”落地,在雪里烫出一个小黑洞。
林羡跑过去,只见桶里是一团被烧得半焦的布包,布角还露出一块苏联制肩章,镰刀锤子只剩半柄。
“老K昨夜回营前,把跟踪的‘尾巴’引到冰湖,连人带文件沉了。”
陆晏珩用靴尖拨开雪,把肩章踩进泥里,“上级命令,这件事不留纸面。”
林羡忽然意识到:
雪夜的长明灯再暖,也照不到国境线外的那片黑暗。
她伸手,握住他垂在身侧的左手,掌心全是冷汗。
四
中午,军区小食堂。
今天加餐:猪肉炖粉条,限量一勺。
林羡把肥肉挑到陆晏珩碗里,自己只舀汤。
“下午我要去司令部,做口述笔录,关于老K的任务。”
“我能做什么?”
“回家,把灯看好。”
他顿了顿,从兜里掏出一只黄铜小钥匙,塞进她手心,“床头柜底层,有一只铁盒,如果我晚回来——”
“我就打开。”
“不,”他捏了捏她指尖,“如果我晚回来,你就把盒子埋到煤球堆最底下,别问为什么。”
林羡想笑,却笑不动,只能点头。
五
下午两点,宿舍。
雪化得屋檐滴答,像无数细小的倒计时。
林羡蹲在床前,用火钩拨开煤球,到底还是忍不住,把钥匙插进锁孔。
铁盒里,只有三样——
1. 一张泛黄地图:边境A号山口,用红笔圈了“X”。
2. 一只微型胶卷罐,外壁磨得发白。
3. 一张对折的“结婚报告”复印件,男方姓名:陆晏珩;女方姓名:空白。
空白处,有一行新添的铅笔字:
“若我回不来,自动作废,林羡可自由选择离去。”
落款日期:1983年12月31日——他们结婚前一天。
林羡攥着那张纸,指节发白,忽然明白:
长明灯不是命令,是遗愿;
不是传统,是退路。
他把退路留给她,把前路留给自己。
六
傍晚,雪水顺着窗棂渗进来,在桌上积出一滩扭曲的倒影。
林羡把地图、胶卷、结婚报告按原样收好,锁上铁盒,却没埋煤堆。
她找出一卷医用纱布,把盒子层层裹起,最后塞进自己随身背的布挎包——
2025年带来的那只“MK”印花托特包,颜色早已褪成灰白。
做完这一切,她坐到桌前,拧开钢笔,在“宠夫日记”最新一页,写:
【1984.1.2 雪霁】
“原来真正的遗书,不是写给2025年,是写给他。”
“如果我先走,长明灯会替我守他;”
“如果他先走,我就把灯芯带走,让火种回到未来。”
“时空不是裂缝,是引线——”
“我才是那根,必须烧到底的芯。”
七
夜里十点,门锁轻响。
陆晏珩带着一身寒气进门,第一眼先看长明灯——
火苗只剩米粒大,却还在。
第二眼,看林羡——
她坐在灯下,膝上放着那只托特包,拉链敞开,像一张无声的挑战书。
两人对视,沉默良久。
最终,他先开口,声音哑得厉害:“盒子呢?”
“在这里。”
“埋了吗?”
“没有。”
“理由。”
“因为——”
林羡站起身,把包递给他,“我决定,把你的退路,改成我们的生路。”
陆晏珩盯着她,眼底风雪翻涌,忽然伸手,把人按进怀里。
头盔、武装带、枪套,一件件硌得她生疼,她却没躲。
“林羡,”他第一次直呼她全名,“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吗?”
“知道。”
“可能会死。”
“2025年,我也死过——”
她抬头,眼里映着那粒豆大的火苗,“猝死,在工位上,没人发现。至少这一次,我想死得热闹点。”
陆晏珩没再说话,只是更用力地抱紧她,像要把她摁进骨血。
半晌,他低笑一声,带着无奈的纵容:
“好,那我们就一起,把天捅个窟窿。”
八
长明灯“啪”地炸出最后一粒灯花,火苗晃了晃,竟又往上窜了一截——
像回应,像祝酒,像战旗。
窗外,新一轮雪悄然落下,掩盖了所有足迹。
1984年的第一个黑夜,正式降临。
而屋里,那盏灯,那两个人,依旧亮着——
亮成一枚小小的、不肯熄灭的火种。
——第十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