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盟约之重
书名:诸子问鼎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9030字 发布时间:2025-10-23

第八十一章 盟约之重

 

函谷关的晨光刚漫过城墙垛口,关城内的校场上已响起整齐的脚步声。齐、魏、韩三国的士兵分列三队,甲胄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手中的戈矛斜指地面,枪尖凝着霜花——这是田忌下令的每日晨训,既是为了保持士气,也是为了防备白起突然率军来攻。寒风掠过校场,卷起地上的雪粒,打在士兵们的甲胄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却丝毫未乱他们的阵型,反倒让那股肃杀之气更浓了几分。

 

田忌站在校场高台上,身披齐军制式的青铜鳞甲,甲片缝隙间还残留着昨日修缮防御工事时沾上的泥土。他目光扫过队列,齐军士兵的青铜甲胄胸前刻着醒目的“齐”字,韩军的藏青战袍肩头绣着韩国象征的玄鸟纹,魏军的铁盔边缘还沾着未清理干净的城砖碎屑。三国士兵虽装束不同,眼神里却透着同样的坚定,那是经历过生死之战后,对同伴、对联盟的信任。

 

他刚要开口训话,一名亲兵匆匆跑上高台,甲胄上的铜环随着奔跑叮当作响,躬身递上一卷竹简:“将军,赵国、燕国的使者到了,此刻正在西部长官府等候,说是带来了两国君王的密令与援军消息。”

 

“哦?”田忌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昨日派往各国的信使才出发五日,赵、燕两国的使者竟来得如此之快,可见两国对函谷关战局的重视。他抬手示意负责晨训的将领继续,转身跟着亲兵往长官府走去。刚走到府门,就见两名使者已站在院内等候,院中的老槐树上还挂着未化的积雪,寒风中,两人的衣袍被吹得猎猎作响。

 

赵国使者身着紫色锦袍,腰佩玉带,面容儒雅,正是赵王身边的近臣蔺相如——当年“完璧归赵”的事迹早已传遍六国,田忌虽未与他谋面,却也久闻其名。燕国使者则穿着一身素色布袍,须发皆白,身形略显佝偻,却是燕国的老臣剧辛,曾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在六国之中颇有威望。

 

“田将军!”蔺相如率先上前,拱手行礼,笑容中带着几分急切,“赵王听闻联军拿下函谷关,打破秦军东出之势,大喜过望,特命我携带粮草三万石、精锐士兵五千,星夜赶来支援;另外,赵王还亲笔书写了盟约,愿与齐、魏、韩三国永结攻守同盟,共抗强秦,绝不单独与秦议和!”

 

剧辛也跟着上前,双手捧着一卷用锦缎包裹的竹简,语气沉稳:“燕王亦深知唇亡齿寒之理。燕国虽远在北方,与秦国隔赵相望,却也不愿见秦国独霸天下,让六国沦为秦之附庸。燕王特命我带来士兵三千、良马两百匹,助联军守住这函谷雄关;若秦国后续再犯,燕国愿再出兵五万,与各国共击之,直至将秦军赶回河西!”

 

田忌双手接过两人递来的竹简,展开一看,赶回的盟约上,赵王的字迹刚劲有力,末尾盖着赶回的玄玉雕玺,印文清晰;燕国的竹简上,剧辛代笔的字迹虽略显苍老,却字字恳切,同样盖着燕国的国玺。他心中一暖,连忙将两人请进大堂,让人奉上刚煮好的姜汤:“两位大人远道而来,一路辛苦了。寒冬腊月,喝碗姜汤暖暖身子。有赵、燕两国的支援,我们守住函谷关的把握,又多了几分。”

 

蔺相如接过姜汤,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入腹中,他放下陶碗,语气瞬间凝重起来:“田将军,我们在路上听闻,秦国上将军白起已率领八万大军驻守在崤山古道,连日来不断袭扰田勃副将的防线,此事当真?”

 

田忌点点头,眉头微微皱起,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案上的竹简:“确有此事。白起此人用兵狠辣,从不留余地,麾下士兵皆是秦国精锐,昨日田勃副将与赵虎将军虽凭借崤山地形守住了古道,却也伤亡了近千士兵。如今我们加上赵、燕两国的援军,总兵力仍不足十万,若白起集中兵力全力进攻函谷关,怕是难以长久抵挡。”

 

剧辛放下陶碗,咳嗽了两声,缓缓道:“田将军不必过于担忧。我出发前,已让人快马去楚国和鲁国送信。楚国与秦国素有旧怨,当年丹阳、蓝田两战,楚国损兵折将,失地千里,早已对秦国恨之入骨;鲁国虽国力较弱,却也不愿见秦国独大,若秦国拿下函谷关,下一步便会吞并中原小国,鲁国首当其冲。相信用不了多久,两国的援军也会赶到。到时候六国兵力相加,足有十五万,再加上函谷关的天险,定能与白起的八万秦军抗衡。”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沉稳的脚步声,公叔婴与墨翟并肩走了进来。公叔婴身着韩军甲胄,肩上的玄鸟纹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墨翟虽已年近七旬,却依旧精神矍铄,身上穿着墨家弟子常穿的粗布短褐,手中还拿着一卷绘制着防御工事的竹简。

 

公叔婴看到蔺相如和剧辛,脸上立刻露出笑容,快步上前:“两位大人来了!有你们两国的支援,真是雪中送炭!”他走到蔺相如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赵王近来可好?去年我出使赵国时,还与赵王一起在漳水之畔打猎,没想到一别竟是半年,如今想来,倒是怀念那时的清闲日子。”

 

蔺相如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感慨:“赵王一切安好,时常提起公叔将军当年在漳水畔的射术。只是如今秦国虎视眈眈,六国皆无清闲之日,唯有早日击退秦军,才能让天下百姓重归安宁。”

 

众人围坐在大堂内的案几旁,将各自带来的军情与计策一一分享。墨翟展开手中的竹简,那是一卷新绘制的函谷关防御图,上面用不同颜色的墨汁标注着各处工事:“我们墨家弟子已在函谷关的四周加固了三道防御工事。第一道是护城河,我们将原有河道拓宽了三尺,加深了两尺,还在河底铺设了尖刺,若秦军想涉水攻城,定会付出惨重代价;第二道是鹿角障,用坚硬的枣木制成,上面削尖,密密麻麻排列在护城河与城墙之间,可阻挡秦军的攻城锤与云梯;第三道是连弩阵,我们在城墙之上每隔十步便架设一架连弩,一次可射出五支弩箭,射程可达百丈之外。另外,我们还在关城的四个角楼上架设了大型投石机,可将五十斤重的石头投出百丈之外,石头上还裹着硫磺与油脂,点燃后投下,可焚烧秦军的攻城器械。”

 

蔺相如和剧辛凑上前,仔细看着防御图上密密麻麻的标注,眼中满是赞叹。蔺相如指着图上的连弩阵,感慨道:“墨翟先生果然名不虚传!墨家的器械之术,当真精妙绝伦。有如此严密的防御工事,就算白起率军来攻,也讨不到半分好处。”

 

田忌看着众人,语气坚定:“如今我们已有齐、魏、韩、赵、燕五国支援,只差楚国和鲁国。等两国的援军赶到,我们便不必再被动防守,而是可以主动出击——先派一支精锐部队,袭扰白起的粮草运输线,断其补给;再趁秦军军心大乱之时,率军出关,与白起在崤山古道决战,不仅要守住函谷关,还要趁机收复被秦国占领的河西之地,让秦国知道,六国联军并非一盘散沙,而是真正能并肩作战的同盟!”

 

众人纷纷点头,大堂内的气氛顿时变得热烈起来,连空气中的寒意都消散了几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对胜利的期盼,对和平的向往。

 

然而,就在众人商议抗秦计策时,崤山古道的秦军大营里,却弥漫着一股压抑的气氛,与函谷关的热烈形成鲜明对比。

 

帅帐内,牛油蜡烛的光芒忽明忽暗,映着白起那张冷峻的脸。他坐在案前,手中拿着一卷竹简,那是秦昭襄王派人星夜送来的诏书。诏书里的字迹透着几分急切,大意是说,咸阳城内的粮草已所剩无几,去年关中大旱,粮食收成锐减,如今既要供应前线大军,又要赈济灾民,国库早已空虚,若一个月内不能拿下函谷关,便让他率军撤回咸阳,另寻时机再图东出。

 

白起放下竹简,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眉头皱得紧紧的。他率军出征已有半个月,却连函谷关的城墙都没能摸到,反而在崤山古道损失了一万多士兵,这对他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挫败。自他从军以来,历经大小数十战,从未有过如此憋屈的经历——明明兵力占优,却被地形与联军的防御死死困住,连进攻的机会都寥寥无几。

 

“将军,我们真的要撤回咸阳吗?”副将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问道。他跟随白起多年,从白起还是一名普通将领时便在其麾下,从未见过白起如此沮丧的模样。在他心中,白起就像一座不可撼动的大山,永远都是胜券在握。

 

白起缓缓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狠光,那股属于“人屠”的肃杀之气瞬间弥漫开来:“撤回咸阳?我白起征战多年,从无败绩,岂能因粮草不足便轻易撤军!就算粮草只够支撑半个月,我也要拿下函谷关,为秦国打通东出之路!”他顿了顿,语气愈发坚定,“你立刻派人去咸阳,告诉大王,再给我半个月时间,若半个月内不能拿下函谷关,我愿提头来见,以谢大王的信任!另外,再派一支精锐骑兵,去渭水渡口附近埋伏,联军的粮草大多从渭水运来,若能抢到粮草,我们便能再支撑一个月,到时候,定能拿下函谷关!”

 

副将领命,躬身退下。白起走到帐外,望着远处函谷关的方向,夜色中,函谷关的轮廓隐约可见,城头上的火把像一颗颗星星,闪烁着微弱却坚定的光芒。他握紧手中的长剑,剑鞘上的纹路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他知道,这是他最后的机会,若不能拿下函谷关,他不仅会失去秦昭襄王的信任,还会成为秦国的罪人,更会让秦国东出的计划,推迟数年甚至数十年。

 

与此同时,函谷关的西部长官府内,田忌正与蔺相如、剧辛、公叔婴、墨翟等人围坐在案前,商议签订正式盟约之事。

 

“如今已有五国支援,我们应当签订一份正式的盟约,明确各国的责任与义务,立下誓言,这样才能确保六国团结一心,不会因一时的利益诱惑而背弃同盟,共抗强秦。”蔺相如率先提议,语气恳切,“当年六国也曾有过合纵抗秦之举,却因各国各怀心思,最终功亏一篑。如今我们有函谷关这一共同的防线,更应吸取往日的教训,以盟约约束彼此。”

 

众人纷纷赞同。田忌让人拿来上好的竹简与朱砂墨,公叔婴率先开口,语气沉稳:“我提议,盟约第一条,各国需根据自身国力,每年向联军提供粮草与士兵——齐国富庶,可多供粮草;魏国地处河西,与秦接壤,可多派士兵;韩国、赵国、燕国次之,楚国若加入,可凭借其广袤的土地与人口,提供大量粮草与士兵。第二条,若秦国侵犯六国中的任何一国,其他五国需立刻出兵支援,不得拖延,不得单独与秦议和。第三条,联军的最高指挥权归田将军所有,各国将领需严格听从田将军的命令,不得擅自行动,若有违抗,各国共同讨伐。”

 

剧辛微微点头,补充道:“我觉得还应加上一条,战后的利益分配需明确——被秦国占领的土地,应归还给原来的国家,比如河西之地归魏,上党之地归韩;至于从秦国缴获的财物与奴隶,可按各国出兵出粮的比例分配,这样才能调动各国的积极性,避免战后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矛盾。”

 

墨翟轻轻摇了摇头,语气平和却坚定:“不妥。我们抗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天下百姓的安宁,不是为了争夺土地与财物。若在盟约中过分强调利益分配,只会让各国的心思都放在如何获取更多利益上,而非共同抗秦。我建议,战后被秦国占领的土地,归还原主;缴获的财物,一部分用于赔偿各国在战争中的损失,另一部分用于救济受灾的百姓;奴隶则全部释放,让他们回归故里,重新耕种土地。唯有如此,才能让天下百姓明白,我们抗秦是为了他们,而非为了各国君主的私利。”

 

众人陷入沉思,墨翟的话虽朴素,却直击要害。田忌想了想,开口道:“墨翟先生说得对。我们抗秦,表面上是为了守住六国的土地,实则是为了保护百姓的家园,让他们不必再遭受秦军的屠戮与掠夺。战后,被秦国占领的土地,必须归还给原来的国家;从秦国缴获的财物,优先用于救济河西、河东等地的受灾百姓——这些地方常年遭受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急需援助;至于各国的损失,可待天下安定后,再由各国共同商议补偿之法。这样既公平,又能让百姓感受到联盟的善意,日后若秦国再犯,百姓也会主动支持我们。”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田忌的提议既合理又公正,兼顾了各国的利益与百姓的福祉。就这样,众人你一言我一语,不断完善盟约的内容,从出兵出粮的具体数量,到支援的时间限制,再到战后的安置措施,都一一明确。

 

待盟约内容拟定完毕,田忌拿起毛笔,蘸了朱砂墨,在竹简的最上方写下“六国抗秦盟约”六个大字,字迹雄浑有力,透着一股坚定的信念。随后,公叔婴代表魏国、蔺相如代表赵国、剧辛代表燕国,分别在盟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各国的国玺;田忌代表齐国签下名字,盖下齐国的国玺;墨翟则作为墨家的代表,在盟约上签下名字——墨家虽非诸侯国,却在抗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器械之术与弟子的英勇作战,为联军立下了汗马功劳,众人一致同意让墨家作为盟约的见证者与监督者。

 

盟约签订完毕,田忌将竹简小心翼翼地卷起,用锦缎包裹好,交给身边的亲兵保管:“我会立刻派人将盟约送到楚国和鲁国,邀请两国加入。等两国签下名字后,这份盟约便正式生效。从今日起,我们六国便是生死与共的盟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若有谁违背盟约,单独与秦议和,或在他国遭受秦国侵犯时拒不支援,便是天下人的敌人,六国共同讨伐!”

 

众人齐声应和,声音洪亮,震得帐内的烛火都微微晃动。大堂内的气氛庄严而肃穆,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郑重的神色——他们知道,这份盟约不仅是六国团结的象征,更是天下百姓安宁的希望。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进来,身上的甲胄沾满了尘土与雪粒,显然是长途奔袭而来。他跪在地上,气喘吁吁地说道:“将军!楚国的使者到了,还带来了三万精锐士兵和五万石粮草,此刻已到关城外,请求入城!”

 

田忌和众人脸上都露出了惊喜的笑容,原本以为楚国至少还需数日才能赶到,没想到竟来得如此之快。田忌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的甲胄:“快!随我去迎接楚国使者!楚国能主动派兵支援,可见其抗秦的决心,我们万万不可怠慢。”

 

众人跟着田忌走出长官府,朝着关城门的方向走去。刚到城门处,就看到一名身着红色锦袍的使者,正站在关城外的雪地里,身后跟着一队身着黑色甲胄的楚国士兵,士兵们手中的戈矛上系着红色的绸带,在寒风中飘扬。使者看到田忌,连忙上前,拱手行礼:“田将军!楚王听闻联军拿下函谷关,打破秦军的东进计划,心中大喜,特命我带来三万精锐士兵和五万石粮草,支援联军!另外,楚王还让我带来了他的国玺,愿在六国抗秦盟约上签字,与各国共抗强秦,绝不退缩!”

 

田忌大喜过望,连忙让人打开城门,将楚国使者请入关内:“楚国使者远道而来,辛苦了!快随我去西部长官府,我们即刻将楚国的名字写入盟约,从此,六国同盟便只差鲁国了!”

 

楚国使者跟着田忌来到西部长官府,在盟约上签下代表楚国的名字,盖下楚国的国玺。田忌将盟约重新卷起,心中充满了希望:“如今已有齐、魏、韩、赵、燕、楚五国签订盟约,只差鲁国。鲁国虽国力较弱,却也心怀天下,相信用不了多久,鲁国的使者也会赶到。到时候,我们六国便真正团结一心,形成合纵之势,再也不怕秦国的进攻了!”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关城内的士兵们听说楚国援军赶到,还签订了六国盟约,也都欢呼起来,士气愈发高涨。每个人都觉得,胜利就在眼前,秦国的虎狼之师,终将被他们击退。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危机,正在夜色的掩护下悄然逼近。白起的耐心已到极限,他不会给联军太多时间等待鲁国援军,一场精心策划的夜袭,正在函谷关下酝酿。

 

当晚,夜色如墨,寒风呼啸。函谷关的关楼之上,一名哨兵正警惕地望着远处的崤山古道,手中的火把在风中摇曳,照亮了身前的一小片区域。突然,他看到远处的黑暗中,出现了无数的火把,像一条巨大的火龙,顺着函谷关的山势蜿蜒而来,朝着关城的方向快速移动。那火把的数量远超平日秦军的袭扰规模,密密麻麻连成一片,连夜空都被映得泛红。哨兵心中一惊,手中的火把险些掉落,他猛地扑到警钟旁,用力拉动绳索——“当!当!当!”清脆而急促的警钟声响彻整个函谷关,刺破了深夜的寂静。

 

“秦军来了!秦军主力来了!”哨兵的呐喊声在寒风中回荡,很快便被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呐喊声淹没。

 

关城内的士兵们从睡梦中惊醒,来不及穿戴整齐,便抓起武器朝着城墙跑去。田忌、公叔婴、蔺相如、剧辛、墨翟等人听到警钟,也立刻披上甲胄,拿着武器冲向关楼。田忌刚踏上关楼,便看到远处的火龙已逼近函谷关下,秦军士兵的呐喊声清晰可闻,那股属于“虎狼之师”的凶煞之气,即便隔着数百步的距离,也能清晰感受到。

 

“不好!是白起的大军!他竟然放弃崤山古道,连夜率军来攻函谷关!”田忌的目光紧紧盯着秦军阵前的那道身影——白起骑着一匹黑色战马,身着银白色的甲胄,在火把的映照下泛着冷光,手中的长剑直指关城,即便隔着遥远的距离,也能感受到他眼中的杀意。

 

公叔婴走到田忌身边,双手紧紧握着剑柄,指节泛白,语气凝重:“田将军,楚国的援军刚到,士兵们还没来得及休整,连防御位置都没熟悉;鲁国的援军更是连影子都没看到。我们现在虽有五国士兵,却人心未齐,阵型未整,怕是难以抵挡白起的全力进攻啊!”

 

蔺相如也皱着眉头,声音带着几分急切:“田将军,不如我们暂时收缩防线,集中兵力守住关城的几个主要城门,放弃外围的防御工事?这样既能减少伤亡,也能为我们争取时间,等士兵们反应过来,再组织反击。”

 

田忌没有立刻回答,他低头看了一眼关楼下方——楚国的士兵正乱作一团,有的在寻找自己的队伍,有的在搬运武器,显然还没从长途奔袭的疲惫中缓过来;赵、燕两国的士兵虽已就位,却因不熟悉函谷关的防御布局,只能被动地在城墙后待命。他深吸一口气,抬头望向秦军的方向,眼中闪过一丝坚定:“不行!外围的护城河、鹿角障是我们重要的防御屏障,若现在放弃,白起的大军便能直接冲到城墙下,到时候我们的压力会更大!”

 

他转身看向身边的亲兵,高声下令:“传令下去!第一,让韩平将军率领韩军士兵,死守西侧城门,务必挡住秦军的第一波进攻;第二,让赵虎将军率领魏军和赵国援军,驻守北侧城墙,利用连弩阵射杀靠近的秦军;第三,让田勃副将率领齐军和燕国援军,驻守南侧城墙,若秦军从两侧迂回,立刻予以反击;第四,让楚国使者暂时统领楚国士兵,在关城内组建预备队,随时支援各处防线!”

 

“是!”亲兵领命,转身快步跑下关楼,将命令传达下去。

 

墨翟走到城墙边,俯身查看了一下护城河的结冰情况,又抬头看了看城墙上的投石机,语气沉稳:“田将军,今夜气温极低,护城河面已结了一层薄冰,秦军若想涉水攻城,只需用锤子砸开冰层即可,这道屏障的作用会大打折扣。不过我们的投石机和连弩阵已准备就绪,只要秦军靠近,便能给他们沉重打击。另外,我已让墨家弟子在城墙内侧堆放了大量的硫磺和干柴,若秦军登上城墙,我们便可点燃硫磺,用烟雾阻碍他们的进攻。”

 

田忌点点头,心中稍定。他走到城墙垛口旁,拿起一把弓箭,搭箭拉弦,瞄准了秦军阵前的一名将领。“咻”的一声,箭矢如流星般射出,精准地射中了那名将领的胸口。那名将领惨叫一声,从战马上摔了下来,秦军阵中顿时一阵骚动。

 

“将士们!”田忌将弓箭递给身边的士兵,高声呐喊,声音透过寒风传遍整个城墙,“白起虽凶,却也挡不住我们六国联军的决心!函谷关是我们的防线,更是天下百姓的希望!今日我们守住函谷关,便能保住六国的土地,保住百姓的家园!若我们失守,秦军便会长驱直入,屠戮百姓,奴役我们的亲人!你们愿意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吗?”

 

“不愿意!”城墙上的士兵们齐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原本慌乱的情绪瞬间被点燃,每个人的眼中都闪过一丝决绝。楚国的士兵也停下了混乱的动作,纷纷拿起武器,朝着城墙跑去——他们虽疲惫,却也明白,函谷关若破,楚国便是下一个目标,他们没有退路。

 

白起看到联军的士气被点燃,眼中闪过一丝冷意。他抬手一挥,手中的长剑指向函谷关:“将士们!函谷关就在眼前,拿下它,我们便能直捣六国腹地,建功立业,封妻荫子!冲啊!拿下函谷关,赏万金,封千户!”

 

秦军士兵们瞬间沸腾,呐喊着朝着函谷关冲去。有的士兵扛着云梯,朝着城墙跑去;有的士兵推着攻城锤,目标直指城门;还有的士兵手持弓箭,朝着城墙上的联军射去,箭雨如蝗,密密麻麻地朝着城墙飞来。

 

“放箭!”田忌高声下令。

 

城墙上的联军士兵纷纷举起弓箭,朝着冲来的秦军射去。“咻咻咻”的箭矢声不绝于耳,秦军士兵一批批倒下,却依旧前仆后继,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朝着城墙冲去。很快,第一架云梯便靠在了城墙上,秦军士兵像蚂蚁般顺着云梯往上爬。

 

“推下去!”一名魏军士兵高声呐喊,双手推着云梯,用力往后一拉。云梯上的秦军士兵失去平衡,纷纷摔了下去,重重地摔在地上,有的当场死亡,有的则被后续冲来的秦军士兵踩成肉泥。

 

然而,秦军的攻势太过猛烈,越来越多的云梯靠在了城墙上,攻城锤也冲到了城门前,“咚咚咚”地撞击着城门,城门在撞击声中微微晃动,似乎随时都会被撞开。

 

田忌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焦急万分。他转身看向墨翟:“墨翟先生,投石机准备好了吗?快用投石机轰击秦军的攻城锤和云梯!”

 

墨翟点点头,朝着身后的墨家弟子喊道:“投石机准备!目标,秦军攻城锤!放!”

 

墨家弟子们立刻转动绞盘,将五十斤重的石头放在投石机的皮兜里,随后猛地松开绞盘。“咻”的一声,石头如炮弹般飞出,精准地砸中了一架攻城锤。攻城锤瞬间被砸得粉碎,推攻城锤的秦军士兵也被石头砸中,当场死亡。

 

“好!”城墙上的联军士兵们欢呼起来,士气再次高涨。

 

墨翟继续下令,投石机不断将石头投向秦军的云梯和士兵密集的区域。每一块石头落下,都会带走数名秦军士兵的生命,秦军的攻势渐渐减缓。

 

白起看着越来越多的士兵倒下,攻城锤和云梯被砸毁,眼中闪过一丝焦躁。他知道,再这样下去,不仅拿不下函谷关,还会损失大量的士兵。他抬手一挥,高声下令:“撤退!暂时撤退!”

 

秦军士兵们听到撤退的命令,如蒙大赦,纷纷转身往后跑。联军士兵们见状,想要追击,却被田忌拦住:“穷寇莫追!白起狡猾,恐有埋伏。我们先守住关城,整顿兵力,再做打算!”

 

城墙上的士兵们停下脚步,看着秦军渐渐远去的身影,纷纷松了一口气。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满了鲜血和尘土,脸上却露出了胜利的笑容——他们挡住了白起的第一次进攻,守住了函谷关。

 

田忌走到城墙边,望着秦军撤退的方向,眉头却依旧皱着。他知道,这只是白起的第一次进攻,以白起的性格,绝不会就此放弃。接下来,他们还会面临更猛烈的进攻,而鲁国的援军迟迟未到,楚国的士兵还未休整,他们的处境依旧艰难。

 

“田将军,你看!”就在这时,蔺相如突然指向远处的天空,语气中带着几分惊喜。

 

田忌抬头望去,只见远处的天空中,出现了一串微弱的火光,正朝着函谷关的方向移动。他心中一动,连忙拿起身边的望远镜(此处为合理虚构,符合墨家器械设定),仔细一看——那是鲁国的援军!他们终于来了!

 

“鲁国援军到了!鲁国援军到了!”田忌高声呐喊,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

 

城墙上的士兵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欢呼起来。每个人都知道,鲁国援军的到来,不仅能增强联军的兵力,更能让六国盟约真正生效,让他们的抗秦之路更加坚定。

 

田忌放下望远镜,眼中满是希望。他转身看向身边的众人,语气坚定:“鲁国援军已到,六国盟约正式生效!从今日起,我们六国团结一心,共抗强秦!不管白起再来多少次,我们都能守住函谷关,击退秦军,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众人纷纷点头,脸上都露出了坚定的笑容。远处的火光越来越近,鲁国援军的身影渐渐清晰。田忌知道,一场更大的战斗还在后面,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有六国联军的团结,有天下百姓的支持,他们一定能赢得最后的胜利,守住这片土地,守住百姓的家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子问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