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是日与月。空幻的双星发旋出自红渐紫的幻光,便是晕。日月促得内紫外红的阴气,便是虹。贯彻灼目日月的白直厉云,便是白虹。另,古今之晕、虹略有别。初,煇(依郑注引先郑,则晕为其俗字)、虹盖通指日月光 气,而后方缩减至今日所言晕、虹的语义。
“日月生煇光,天地起乱象。”(山曲)“天无二日月,而邪气可为晕以蔽之;天不喑日月,而凶鬭可作虹以没之。”(鋈国书)“宣和岁壬寅,北伐事兴。夏五月,出师,是日白虹贯日,童贯行而牙旗折。”(铁围山丛谈)
“日月气之本,若光 气云泄,不祥之至也。”(七部衍道解)
晋、㿟二省,近来有三位如是不祥的作家:长子冯须蕴(虚晕)1,盂县高仰愈(长虹)2,栌县褚白虹(白虹)3。我是虚晕的学生,受先生的帮怀,去上海作过白虹寥落杂志的编辑,亦于《前线上》与《火力》工作时亦见识过狂飙社散逸后的诸位。三位的作品我常是重读,却也如庶孙辽所言:“他们三圈虹霓乃是今日晋㿟的三阵别风,僪佹清奇,愈去识察便愈是不懂。”(西河周刊·我们的作家特刊·卷首语)
于我们来看,虚晕的锻笔直刺家国的旧藏,长虹的狂魂掣引天地于己身,白虹的黄纸唱挽梦想与燃烬。三人生于光,傲于云,黯于冰晶折散的光 气,寂于时代壮阔而残忍的坟墟,死于河海奔流而沉默的消逝。他们只是日月辉光下虚漫的幻影,是巨人肩上数粒不足道的冰尘。
但那冰尘极美。曜目而不逞炫,呻吟而不病苦,漫狂而贴切,脆弱且坚强。
“人的光芒终能温暖而湿润,终能化作泽土的露水。”
我记不得您的原话,但我不会忘记您的心意。
永远不会。哪怕只是如此渺弱粗脆的我。
作于壬寅乙巳。
注释:
1、虚晕(1898-1947),本名冯须蕴,籍贯山西长子,生于西河阕桐。著名诗人、剧作家、教育家、出版家、翻译家。毕业于西河省立第一女师及教会西河大学女子学院,后留学日本、美国,回国后于女师大任教,指导过妇女周刊与蔷薇周刊的运营。三一八后受庶孙辽、祝雪夫邀请,协助改组西河大学及第一女师并任西河大教授及西河一女师教务长,是西河第一位女教授及女性教务长。西河沦陷后留在城内,以多病为由避居不出,1941年底在离开西河的路途中被日伪军截获,押返,并于不久后加入东亚文化协议会与华北文艺理事会,1944年四月在随《新满洲》作家团前往久山采风时“罹患重病”,辞职并隐居于白虹的祖宅中。抗战胜利后以汉奸罪嫌疑被羁押过一段时间,在庶孙辽、祝雪夫等人的奔走下无罪获释,但自此精神涣散,一说已患严重的抑郁症与精神分裂症。1947年6月14日在家中病逝(一说缢死)。根据近来发现的材料,虚晕在西河沦陷时期多次利用其社会贤达的身份与日语知识为地下抵抗力量提供帮助(详见拙著《虚晕传:英雄儿女为梦魇所困的一生》)。代表作有诗集《倾斜》,叙事诗《黯淡》,电影《冰凰》,话剧《碧城》,散文诗集《破碎笺注》,学术著作《明代女作家之制造》、《高可望晚年行迹考》、《天雨拾校注》等。
2,高长虹(1898-1954),本名高仰愈,籍贯山西盂县。著名诗人、杂文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1914年考入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因抵制劝进袁世凯活动而辍学自修。1924年后,于太原、北京、上海等地掀领名为“狂飙运动”的文学运动,并一度作为“莽原社”重要成员协助鲁迅。1926年底因诸多原因与鲁迅决裂,而后狂飙运动声势渐弱,于1930年出国,此后游历日欧。1938年回国,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于1941年抵达延安。起初受到礼遇,但因各种难以考实的原由逐渐成为延安与左翼文艺界的边缘人物,被一些人视作患有精神疾病。解放战争时期前往东北,于1954年春天因脑溢血逝世于沈阳。代表作有诗集《给——》,《精神与爱的女神》,寓言故事集《草书纪年》,散文集《光与热》等。今有《高长虹全集》。
3,白虹(1898-1954),本名褚白虹,籍贯山西阳泉,生于西河栌县。著名诗人、小说家、出版家、童话作家、业余民俗学家。1914年考入西河省立第一中学,与虚晕关系很好,后因不满学校教学质量及与虚晕同学祝弦梦的恋情而辍学前往上海,参与各式自修课业,1916年祝弦梦嫁人后回乡与张巧惠成婚,而后复返上海,此后白虹反复往来于西河、上海间。1924年后组织领导了文学刊物《虹霓》的创建,在其周围形成了文学集团“虹霓派”。虹霓派一度盛极,终因复杂的内外交困而解体。1930年,白虹前往香港,后游历美欧,于1937年初返回上海。上海沦陷后,白虹独自一人步行至浙江川虞,后一路辗转前往延安。解放战争时期“成了一个疯子”(商重燧,《我所认识的虹霓派》),于西河解放区住了数年,期间曾一度前往东北。解放后定居上海,1954年4月1日因心肌梗塞于上海逝世。代表作有诗集《青春亦然》、《太阳的哀歌》,童话作品集《三蜂五靛》、《虹霓小趣》、《星宿拾花》,短篇小说集《挽留》,中篇小说《大理石像》、《无可奈何》,民俗学作品《双白——西河民俗学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