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枯松涧后悟心性
夕阳将师徒四人的身影拉得很长,落在枯松涧旁的石板路上。路面上还残留着昨日打斗的痕迹——几块碎裂的岩石、几根焦黑的木枝,都在诉说着前日的凶险。孙悟空走在最前,金箍棒斜背在身后,往日里总爱高高翘起、随意晃动的长尾,此刻乖乖垂在身后,偶尔扫过路边的野草,却没了往日的嬉闹劲,反倒多了几分沉稳。玄奘跟在他身后,月白僧袍上还沾着火云洞的尘土,却已被晚风拂去了大半,只在衣摆处留下淡淡的灰痕。他双手合十,口中默念的《心经》比往日更沉,每一步都走得格外稳,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修行的石阶上。
“大师兄,你等等俺老猪啊!”猪悟能扛着九齿钉耙,气喘吁吁地追上来,肥硕的肚子随着奔跑上下晃动,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胸前的衣襟上,“这都走了半个时辰了,脚底板都快磨破了!咱们找个地方歇脚吧?俺的腿都快断了,再说师父也该歇歇了,这山路颠簸,师父的僧鞋怕是也磨薄了。”
沙悟净也连忙点头,他肩上的行李比来时沉了些——里面多了村民们塞的干粮、草药,还有小石头偷偷放在里面的野果。他伸手扶了扶背上的行李,声音温和:“二师兄说得对,师父。前面那片松林看着阴凉,我们去那里歇息片刻,烧点热水,吃些干粮,明日天一亮再赶路不迟。”
玄奘抬头望了望天色,夕阳已沉到山尖,余晖将天空染成橘红色,如同打翻了的胭脂盒,远处的山林渐渐笼上一层薄雾,连鸟鸣声都变得稀疏起来。他轻轻点头,目光扫过三个徒弟疲惫的面容:“也好,便去松林歇息。悟空,你去前方探探路,看看是否有水源,再留意下周围有无妖邪踪迹。”
孙悟空应了声“好”,脚下轻轻一点,身影便化作一道金光,如同流星般掠过路面,消失在前方的树林里。他的速度比往日慢了些,不再像从前那般不管不顾地往前冲,反倒会时不时停下脚步,仔细嗅闻空气中的气息,确认没有魔气后才继续前行。不多时,他便回来了,手中提着两个用竹筒做的水壶,里面装满了清水,水面还泛着淡淡的涟漪:“前面百丈处有处山泉,水很干净,尝着还带着点甜味。师父师弟们随俺来,路上都是平坦的草地,好走得很。”
四人来到松林,沙悟净熟练地卸下行李,从里面取出铁锅、陶碗和油纸包着的干粮——那是村民们用粗粮混合着芝麻烙的饼,虽不精致,却很耐饿。猪悟能也没了往日的懒散,主动去捡了些干柴,堆在松林中央的空地上,用打火石很快便生起了火。火焰“噼啪”作响,映得周围的松树都泛着暖光,驱散了傍晚的凉意。玄奘坐在一块平整的青石板上,目光落在孙悟空身上——他正蹲在山泉边,用清水仔细擦拭着金箍棒上的尘土,指尖动作轻柔,仿佛在擦拭一件珍宝。那金箍棒在火光下泛着冷光,却没了往日的凌厉,多了几分沉静,像是也跟着主人一起沉淀了心性。
“悟空,”玄奘忽然开口,声音温和得如同林间的晚风,“今日之事,你可有悟得什么?”
孙悟空擦拭金箍棒的手顿了顿,抬起头,金色的瞳孔中映着火光,跳动的火苗在他眼中闪烁。他沉默片刻,指尖轻轻摩挲着金箍棒上的纹路,声音比往日低沉了些:“师父,俺知道错了。那日在火云洞外,俺不该一时冲动,没摸清红孩儿的底细就贸然动手。他那三昧真火是本命之火,俺偏要硬抗,结果不仅被烧得差点丢了性命,还让师父被掳走,让二师兄和沙师弟担惊受怕。若不是观音菩萨出手相救,俺们师徒四人恐怕就真的要散了……”
玄奘轻轻点头,伸手将他拉到身边,掌心的温度透过僧袍传递过去,带着安抚的力量。他语气温和却带着几分郑重:“悟空,你天生神通,从石中诞生,吸天地灵气,这性子桀骜些并非坏事。但西行之路,从来都不是只靠神通就能走下去的,它更是一条修心之路。那红孩儿虽为妖邪,却也是被‘吃僧肉得长生’的谣言所惑——他不过是个修炼三百年的孩子,心性尚未成熟,若你当时能多几分耐心,试着与他辨明是非,或许便不会有这般凶险。降妖除魔固然是你的职责,但‘降’的是恶念,‘除’的是罪孽,而非一味地用武力压制。”
这时,猪悟能端着一碗热好的干粮走过来,饼子在铁锅里加热后,散发着淡淡的芝麻香。他听到师徒俩的对话,挠了挠头,脸上露出几分不好意思的神色,声音也低了些:“师父,俺也有错。俺当时看到大师兄没回来,就慌了神,嘴里还不停说丧气话,说大师兄死了、师父要被吃了,差点乱了大家的心神。以后俺一定沉住气,遇事多想想,不再像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
沙悟净也放下手中正在清洗的陶碗,走到玄奘身边,双手垂在身侧,姿态恭敬而诚恳:“师父,弟子也有不足。当时小妖来犯,弟子虽尽力阻拦,却因顾虑太多——既怕伤了师父,又怕误了救村民的时机,反倒没了决断,没能保护好师父。日后弟子定会更加谨慎,却也会学着果断些,该出手时绝不犹豫,绝不让师父再陷入险境。”
玄奘看着三个徒弟,眼中满是欣慰,嘴角也露出一抹浅淡的笑容。他双手合十,轻声道:“阿弥陀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西行之路漫漫,少则三五年,多则十余年,我们师徒四人,便是彼此在这路上最亲近的依靠。唯有同心协力,互相信任,才能渡过重重难关。今日之事,于我们而言,既是磨难,也是修行。悟空,你要记住,神通再大,也需有慈悲之心,方能不被戾气蒙蔽;悟能,你要记住,遇事莫慌,唯有沉下心来,方能看清局势,找到破局之法;悟净,你要记住,谨慎固然重要,却也需有决断之力,否则只会错失良机。”
师徒四人正说着,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微弱的呼救声——“救命……有人吗……”声音断断续续的,带着孩童特有的稚嫩,还夹杂着几分恐惧,像是被什么东西困住了。孙悟空立刻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警惕,右手下意识地握住了背后的金箍棒:“师父,俺去看看!”
他刚要动身,却被玄奘拦住:“悟空,莫急。先辨明情况,再做打算。那声音听起来像是孩童,若贸然前去,怕是会惊到对方,也可能中了埋伏。”
孙悟空点头,收敛了身上的气息,脚步放轻,如同一只悄无声息的灵猴,循着呼救声的方向悄悄摸去。他走得极慢,每一步都踩在落叶上,不发出一点声响。不多时,他便回来了,脸色有些凝重,却比之前多了几分沉稳:“师父,是个小女孩,约莫五六岁,被一只花斑虎困在前面的山洞里。那老虎像是刚吃过东西,肚子鼓鼓的,暂时没攻击她,但小女孩吓得浑身发抖,再待下去怕是要被吓晕过去。”
“快!咱们快去救她!”猪悟能立刻扛起九齿钉耙,就要冲出去,脸上满是焦急——他最见不得孩子受苦,想起自己当年在高老庄时,也曾护着村里的孩子不受野兽欺负。
“二师兄,等等!”孙悟空拦住他,眼中闪过一丝思索,“那山洞狭窄得很,只能容一个人进出,老虎体型大,在里面施展不开,可咱们进去了也没法动手。俺看这样,俺去洞口引它出来,它一出来,二师兄你就用钉耙绊它的腿,沙师弟负责护住洞口,不让它再回去伤了孩子,师父就趁机把小女孩抱出来。”
众人点头,按照孙悟空的计划分头行动。孙悟空来到山洞前,故意对着洞口发出一声长啸——这啸声不是平日里的嚣张,而是带着几分威慑力,既能引老虎出来,又不会吓到洞里的孩子。果然,那花斑虎听到声音,立刻从山洞里冲了出来,黄褐色的皮毛上带着黑色的斑点,一双铜铃大的眼睛满是凶光,朝着孙悟空猛扑过去。
孙悟空身形灵活,轻轻一跃,便避开了老虎的攻击,同时将金箍棒缩成两尺长,握在手中。他没有像往日那般直接下狠手,而是等老虎扑空转身的瞬间,挥动金箍棒,朝着老虎的后腿打去——他控制着力道,只想着将老虎打瘫,而非伤它性命。“砰”的一声闷响,老虎惨叫一声,后腿被打得骨折,瘫倒在地上,挣扎着想要爬起来,却只能发出痛苦的低吼。
猪悟能和沙悟净趁机冲到洞口,沙悟净守在洞口,手中的降妖宝杖横在身前,防止老虎反扑;猪悟能则对着老虎的头晃了晃钉耙,吓得老虎缩了缩脖子,不敢再动。玄奘快步走进山洞,山洞里黑漆漆的,只有洞口透进来的微光。他看到角落里缩着一个小小的身影,立刻放缓脚步,声音放得极柔:“孩子,别怕,我是来救你的。”
小女孩约莫五六岁,穿着一身破旧的粗布衣裳,头发乱糟糟的,脸上满是泪痕,一双大眼睛里满是恐惧。她看到玄奘穿着僧袍,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才慢慢放下警惕,伸出小小的手。玄奘轻轻将她抱在怀里,小女孩立刻紧紧抓住他的僧袍,放声大哭:“呜呜……和尚爷爷……我好怕……那大老虎一直在外面叫……我找不到爹娘了……”
玄奘轻轻拍着她的背,掌心的温度让小女孩渐渐平静下来。他柔声安慰:“孩子,别怕,老虎已经被我们制服了,不会再伤害你了。你告诉爷爷,你叫什么名字?爹娘在哪里?他们怎么会让你一个人在这里?”
小女孩抽泣着,小肩膀一抽一抽的,声音断断续续:“我叫丫丫……爹娘带着我去外婆家,外婆家在山那边的桃花村。路上遇到了那只大老虎,爹娘为了保护我,把我藏在这个山洞里,然后他们就跑出去引开老虎了……呜呜……我等了好久,爹娘都没回来,我好怕他们出事……”
玄奘心中一酸,摸了摸丫丫的头,指尖轻轻擦去她脸上的泪痕:“丫丫别怕,我们陪你去找爹娘。他们肯定也在到处找你,说不定现在就在附近呢。”
师徒四人带着丫丫,沿着山路一路寻找。夜色渐渐浓了,沙悟净从行李里取出火把,点燃后握在手中,火光照亮了前方的路,也驱散了山间的寒气。丫丫紧紧抓着玄奘的手,小手里满是汗,却不再像之前那般害怕。她偶尔会指着路边的野花,小声问:“和尚爷爷,那是什么花啊?为什么是紫色的?”玄奘耐心地回答她的问题,声音温和,像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孙悟空走在最前,手中的金箍棒握得更稳了,他时不时会停下脚步,仔细听着周围的动静,确保没有野兽靠近;猪悟能则走在最后,时不时会从怀里掏出一块糖——那是村民们给的,他舍不得吃,偷偷留了几块,此刻拿出来递给丫丫,逗得丫丫露出了笑容。
约莫走了一个时辰,忽然听到远处传来一阵焦急的呼喊声:“丫丫!丫丫!你在哪里啊!”声音里满是担忧,一男一女的声音交织在一起,顺着晚风传过来,格外清晰。
丫丫听到声音,眼睛瞬间亮了起来,立刻挣脱玄奘的手,朝着声音的方向跑去,小小的身影在火光下格外灵动:“爹娘!是爹娘!我在这里!”
不一会儿,一对夫妇便跑了过来。男人穿着粗布短打,裤腿卷到膝盖,腿上还沾着泥土;女人穿着一身碎花衣裳,头发有些凌乱,脸上满是泪痕。他们看到丫丫,立刻冲过去,将她紧紧抱在怀里,泪水再次涌了出来:“丫丫!我的好孩子!你终于没事了!吓死爹娘了!我们找了你好久,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丫丫也抱着爹娘的脖子,放声大哭:“爹娘,我好想你们!刚才有只大老虎,是和尚爷爷和几位叔叔救了我!”
夫妇俩顺着丫丫指的方向看去,看到玄奘师徒四人,立刻放下丫丫,朝着他们跑过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对着他们连连磕头:“多谢四位大师救命之恩!多谢大师!若不是你们,我们家丫丫恐怕就……”男人说着,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玄奘连忙上前,伸手将他们扶起,温声道:“施主不必多礼,救死扶伤,乃贫僧本分。你们也是为了保护孩子,才不得不这样做,这份心意,贫僧佩服。天色已晚,山间多有野兽,你们快带着孩子回家吧,路上多加小心。”
女人从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装着几块银元,塞到玄奘手中:“大师,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收下吧,买些干粮也好。”玄奘推辞不过,只取了一块,其余的都还给了他们:“施主的心意贫僧心领了,这一块便够了。你们家境也不富裕,还是留着给孩子买些吃的吧。”
夫妇俩再次道谢,带着丫丫渐渐消失在夜色中。丫丫走的时候,还回头对着玄奘挥了挥手,小脸上满是笑容。看着他们的背影,猪悟能忍不住摸了摸肚子,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师父,咱们今日也算做了件好事。俺老猪以前总想着吃,现在才觉得,看着别人团聚,比吃再多好吃的都开心,这心里,可比吃了蜜还甜。”
沙悟净也点头,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是啊,看到丫丫和爹娘团聚,弟子也觉得心里暖暖的。以前总觉得,只要保护好师父、护送师父到西天就够了,现在才明白,路上能帮到这些无辜的人,也是修行的一部分。”
孙悟空望着远方的星空,繁星点点,如同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他手中的金箍棒轻轻晃动,发出细微的“嗡”鸣声,声音比往日柔和了许多:“师父,俺明白了。以前俺总觉得,降妖除魔就是俺的使命,只要把妖怪打死了,就是对的。现在俺才知道,降妖除魔固然重要,但保护这些无辜的人,让他们能和家人团聚,让他们能平平安安地生活,才是咱们西行取经的真正意义。俺手中的金箍棒,不该只是用来打打杀杀的,更该是用来保护好人的。”
玄奘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如同看到自己的孩子终于长大:“悟空,你终于悟了。西行取经,不仅仅是为了取得真经,更是为了普度众生——让天下百姓都能安居乐业,远离苦难,让世间少些分离,多些团聚。这便是佛所说的‘慈悲为怀’,也是我们修行的初心。”
夜色渐浓,师徒四人回到松林,熄灭了篝火,各自歇息。孙悟空靠在一棵松树上,望着天上的明月,月光洒在他身上,给金色的猴毛镀上了一层银辉。他心中不再像往日那般浮躁,反倒多了几分平静。他想起今日在火云洞的凶险——三昧真火的灼热、被掳走的师父、师弟们的担忧;想起观音菩萨的教诲——“修行修心,莫忘初心”;想起丫丫和爹娘团聚时的笑容,那笑容比任何珍宝都珍贵。他忽然觉得,手中的金箍棒,不仅是降妖除魔的武器,更是保护众生的工具,是他修行路上的伙伴。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山间还笼罩着一层薄雾,空气清新得带着泥土的芬芳。师徒四人便收拾好行李,继续西行。沙悟净将铁锅、陶碗仔细收好,猪悟能把剩下的干粮分装在每个人的怀里,孙悟空则帮玄奘整理好僧袍的褶皱。阳光透过松林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他们身上,暖洋洋的,驱散了清晨的凉意。
孙悟空走在最前,金箍棒不再像往日那般随意晃动,而是稳稳地握在手中,每一步都走得格外稳;猪悟能扛着九齿钉耙,脚步比往日轻快了许多,不再动不动就喊累,反而会主动帮沙悟净分担行李;沙悟净依旧默默跟在最后,却时不时会注意前方的路况,看到坑洼处便提醒大家小心,看到路边的野果便摘下来,留给玄奘和师弟们;玄奘走在中间,口中默念的经文,带着几分平和与坚定,目光也比往日更亮,仿佛看到了西行之路的光明。
他们不知道,前方的路还有多少凶险——或许会遇到更厉害的妖邪,或许会遭遇更棘手的困境,或许还会有天庭的暗流涌动。但经过枯松涧的这场磨难,师徒四人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每个人都多了几分成长,多了几分感悟。孙悟空收敛了戾气,多了慈悲;猪悟能克服了浮躁,多了沉稳;沙悟净放下了顾虑,多了决断;而玄奘,也更加坚定了西行的信念,明白了“修心”不仅是对徒弟的要求,更是对自己的修行。
西行之路,依旧漫长。但只要师徒同心,心怀慈悲,便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渡不过的难关。晨光中,四人的身影渐渐融入山林,朝着西天的方向稳步前行,连脚步踏在落叶上的声音,都比往日多了几分笃定。
走了约莫两个时辰,前方的山路渐渐变得平坦,隐约能看到不远处有炊烟升起。猪悟能眼睛一亮,加快脚步凑到孙悟空身边:“大师兄,前面好像有村子!咱们去村里讨碗热粥喝吧?俺这肚子早就开始叫了。”
孙悟空停下脚步,抬手搭在额前眺望,只见前方山谷中坐落着一个不大的村落,青瓦白墙错落有致,村口的老槐树上还挂着个破旧的木牌,上面写着“清溪村”三个字。他仔细嗅了嗅空气中的气息,没有察觉到魔气,才点头道:“行,去看看。不过都机灵点,别像上次在火云洞似的,冒冒失失的。”
四人刚走到村口,就看到一个背着柴火的老汉迎面走来。老汉约莫六十岁,头发花白,穿着粗布短褂,看到玄奘师徒,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热情地迎上来:“几位大师是从远方来的吧?要去村里歇脚吗?”
玄奘双手合十行了一礼:“老施主有礼了。我们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路过此地,想在村里讨些热水和干粮,若有空闲的屋子,也想借住一晚,不知方便与否?”
“方便!方便!”老汉连忙点头,脸上满是笑容,“我们村虽小,但村民都和善得很。前面就是我家,你们跟我来,我让老婆子给你们煮点粥。”
跟着老汉回到家中,院子不大却收拾得干净整洁,院角种着几株向日葵,正朝着太阳的方向舒展花瓣。老汉的妻子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婆婆,看到师徒四人,立刻手脚麻利地生火煮粥,还从坛子里取出腌菜和馒头,摆在桌上:“大师们一路辛苦,快趁热吃吧,别嫌弃饭菜简单。”
猪悟能早就饿得不行,拿起馒头就往嘴里塞,含糊不清地说道:“不嫌弃!不嫌弃!这馒头比俺老猪以前吃的白面馒头还香!”惹得众人都笑了起来,院子里的气氛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席间,玄奘问起村里的情况,老汉叹了口气,脸上的笑容淡了几分:“我们村以前日子过得还算安稳,可这半年来,村后的清溪河总是出怪事。每隔几天,就会有村民在河边洗衣服或者挑水时失踪,连尸体都找不到。村里的壮丁去河边找过好几次,都没发现什么异常,只看到河里的水比以前浑浊了些,还带着股奇怪的腥气。”
孙悟空放下手中的馒头,眼中闪过一丝警惕:“老施主,你们可有看到什么奇怪的东西?比如水里有黑影,或者听到奇怪的声音?”
老汉想了想,点头道:“有一次,我半夜起来喂牛,看到河面上有个巨大的黑影,像是条大鱼,尾巴一甩就没影了。我还以为是自己老眼昏花看错了,现在想来,说不定就是那东西在害人!”
沙悟净放下碗,沉声道:“师父,恐怕是河里有妖邪作祟,残害村民。我们既然遇到了,就不能不管,得想办法除掉那妖邪,还村民一个安宁。”
玄奘点头,神色凝重:“阿弥陀佛,妖邪残害生灵,确实该除。只是我们不知那妖邪的底细,不可贸然行动。悟空,你今晚去河边探查一番,看看那妖邪究竟是什么来历,有什么本事。”
孙悟空应了声“好”,心中却没有了往日的急躁。他想起师父说的“辨明情况再做打算”,决定今晚先仔细观察,不轻易动手。
当晚,孙悟空化作一只夜鹰,悄无声息地飞到清溪河上空。夜色中的清溪河泛着冷光,河水确实比白天看到的更浑浊,还隐隐散发着一股腥气。他在河面上盘旋了约莫一个时辰,忽然听到河里传来“哗啦”一声水响,紧接着,一个巨大的黑影从水中浮现——那是一条约莫两丈长的黑鱼精,浑身覆盖着黑色的鳞片,眼睛泛着幽绿的光,正缓缓朝着岸边游去,似乎在寻找猎物。
黑鱼精游到岸边,对着草丛中探头探脑,像是在观察周围的情况。孙悟空没有立刻动手,而是继续盯着它,想看看它还有什么本事。只见黑鱼精突然张开嘴,吐出一团黑色的雾气,雾气落在岸边的草地上,青草瞬间就枯萎了。“原来还有毒雾的本事。”孙悟空心中了然,悄悄记下黑鱼精的弱点——它吐雾时,腹部会露出一块白色的鳞片,那里看起来比其他地方更脆弱。
待黑鱼精重新潜入水中,孙悟空才飞回老汉家,将看到的情况告诉众人。“那妖邪是条黑鱼精,会吐毒雾,腹部有块白色鳞片,应该是它的弱点。”孙悟空说道,“不过它很谨慎,每次上岸都会先观察周围,咱们要是硬闯,恐怕会被它的毒雾伤到。”
猪悟能挠了挠头:“那怎么办?总不能看着它继续害人吧?”
沙悟净思索片刻,说道:“不如我们设个陷阱。明天让村民们假装在河边干活,引黑鱼精出来,等它吐毒雾露出弱点时,大师兄再趁机出手,定能一举将它制服。”
众人都觉得这个主意可行,决定次日便按计划行事。
第二天一早,玄奘跟老汉说了计划,老汉立刻召集了村里的壮丁,让他们假装在河边挑水、洗衣服,引黑鱼精出来。孙悟空则藏在岸边的大树上,猪悟能和沙悟净则在远处埋伏,随时准备支援。
没过多久,清溪河里便传来水响,黑鱼精果然被吸引了出来。它看到岸边的村民,眼中闪过一丝贪婪,缓缓朝着岸边游去。待靠近岸边,它猛地张开嘴,就要吐出毒雾。就在这时,孙悟空从树上跃下,金箍棒瞬间变长,朝着黑鱼精腹部的白色鳞片狠狠砸去。
“砰”的一声巨响,黑鱼精惨叫一声,腹部的鳞片被砸得碎裂,黑色的血液从伤口中流出,染红了周围的河水。它想要潜入水中逃跑,却被猪悟能和沙悟净拦住——猪悟能用九齿钉耙挡住它的去路,沙悟净则用降妖宝杖缠住它的尾巴,让它动弹不得。
黑鱼精知道自己逃不掉了,眼中满是绝望,对着玄奘求饶:“大师饶命!我再也不敢残害村民了!求您放我一条生路!”
玄奘走到河边,看着受伤的黑鱼精,语气温和却带着威严:“妖邪,你残害无辜村民,本应死罪。但贫僧念你修行不易,若你肯真心悔改,便随贫僧去西天路上修行,日后多做善事,赎清罪孽,如何?”
黑鱼精连忙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大师不杀之恩!弟子愿意悔改,随大师修行!”
玄奘让孙悟空用金箍棒将黑鱼精的毒囊取出,以免它再害人,然后带着它回到村里。村民们看到黑鱼精被制服,都欢呼雀跃,纷纷拿出家里的好酒好肉,招待玄奘师徒。
当晚,清溪村张灯结彩,像是过节一般。村民们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玄奘师徒坐在一旁,看着村民们开心的笑容,心中都充满了暖意。
“师父,俺现在终于明白您说的‘普度众生’是什么意思了。”孙悟空看着眼前的景象,声音柔和,“不是非要把所有妖邪都打死,而是要让它们明白自己的罪孽,真心悔改,日后多做善事。这样,世间的恶念才会越来越少,百姓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玄奘微微一笑,眼中满是欣慰:“悟空,你能悟到这一点,便是最大的成长。西行之路,不仅是我们师徒四人的修行,也是对世间万物的救赎。只要我们心怀慈悲,坚持善念,终能渡化更多生灵,让这世间多一份安宁,少一份苦难。”
次日清晨,玄奘师徒辞别村民,继续西行。黑鱼精化作一条小黑鱼,跟在他们身边,成为了西行路上的又一个伙伴。阳光洒在他们身上,四人一鱼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温暖。
西行之路依旧漫长,前方的凶险也未曾减少。但师徒四人的心,却比以往更加坚定。他们知道,只要同心协力,心怀慈悲,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一一克服,终有一天,能抵达西天,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他们的身影渐渐远去,消失在山林深处,只留下一串坚定的脚印,印在西行的路上,也印在修行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