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腊月二十三,小年。 京城刚下过第三场雪,却压不住满城年味。 街巷悬灯,糖瓜飘香,更有一桩新鲜事在百姓嘴里来回滚—— “太子跪迎凯旋”被编进小曲儿,随鼓乐飘进每条胡同。
二、 北疆行馆,红灯高挑。 云黎捧了碗热腾腾的饺子馅,站在廊下指挥士兵挂灯笼。 灯笼是她与城中寡妇们一并糊的,面糊里掺了金粉,映雪生辉。 沈昭巡营归来,远远便看见那抹绯影在灯影里晃,冷峻眉目不自觉软下来。
三、 “云姑娘,挂高了!” 士兵吆喝。 云黎踮脚,腰肢一弯,指尖将灯笼系带勒紧。 忽然腰后覆来一只温热大手,沈昭的声音贴耳落下: “我来。” 男人手臂一抬,灯笼稳稳挂定,金粉簌簌落,像一场微型日出。
四、 两人退到廊阴,云黎才察觉他呼吸微急。 “伤口疼?” “看你踮脚,才疼。” 沈昭低声,耳尖被灯影映得发红。 云黎愣了瞬,笑弯了眼,从怀里掏出个小小油纸包。 “给你留的,小年糖。” 糖瓜金黄,被体温捂得半软,却更甜。
五、 夜幕垂,行馆前庭摆起长桌。 北疆将士与街坊混坐,剁馅、擀皮、烧灶,笑声此起彼伏。 云黎亲手包了一只“桂花饺”,偷偷在馅里藏了枚铜钱,寓意“得头彩”。 她偏头望沈昭,心想:一定要让他吃到。
六、 饺子出锅,热气蒸腾。 众人哄抢,沈昭被推到主位。 他夹起第一只,咬下去,齿尖碰到硬物—— 铜钱在唇齿间“叮”地响。 四周顿时爆起哄笑:“将军来年行大运!” 云黎在笑声里望他,眼睛亮得像雪里灯。
七、 沈昭把铜钱攥进掌心,抬眼寻她。 四目相对,他忽然起身,穿过人群,走到她面前。 灯影与蒸汽交织,男人满身烟火气,低声道: “头彩是你的,我也是。” 语罢,他伸手,拂去她发梢面粉,指尖留恋,在她鬓边停了一瞬。
八、 “砰——” 第一支烟火冲天,在夜空绽开硕大金菊。 百姓欢呼,孩童捂耳,雪光与火光交叠,亮如白昼。 云黎仰头,被炫光迷了眼,却没注意到—— 沈昭正侧头看她,眸里映着烟火,也映着更亮的人影。
九、 火花如雨,簌簌落下。 沈昭忽然握住她手腕,把人带进背风廊柱后。 人声鼎沸被隔绝,只剩彼此呼吸。 他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火折子,递到她掌心: “跟我来。”
十、 两人穿过侧门,绕到行馆后巷。 巷中,早早摆好一只简陋木架—— 那是沈昭白日里偷偷扎的“烟火树”,只待点燃。 “给我的?”云黎愕然。 “嗯,补一场及笄礼。” 沈昭声音低柔,“那年你及笄,我远在边关,今日一并补。”
十一、 火折子被点燃,引线“呲呲”窜走。 刹那间,金线银蛇同时腾空—— 不是宫中华贵礼炮,而是北疆将士自制的“火树银花”,简陋,却炽烈非常。 火雨落在两人脚边,像一场滚烫的雪。
十二、 云黎仰面,被炫光晃得眼眶发热。 忽然,手被轻轻握住。 沈昭的掌心,比烟火还烫。 “云黎,”他唤她名字,声音淹没在爆裂声里,却字字清晰—— “及笄快乐,小年快乐,以后年年,都愿你快乐。”
十三、 云黎鼻尖发酸,却笑着回握他。 “沈昭,我收下快乐,也收下行吗?” “什么?” “你。” 她踮脚,唇贴在他耳际,声音轻得像雪落:“我收下了,不许反悔。”
十四、 沈昭怔住,耳尖瞬间红得透明。 半晌,他低头,将额头抵在她眉心,轻笑: “不反悔,早就是你的。” 烟火在他们头顶炸开最后一朵,光雨洒下,落在交握的指尖,像一场金色的洗礼。
十五、 巷外,鼓乐再起,孩童追逐火星跑过。 巷内,两人十指相扣,谁也没再说话。 雪落无声,烟火散成灰,却在彼此心里留下永恒的光亮—— 那是小年夜里,最简陋也最盛大的焰火; 是北疆风雪里,最滚烫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