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烽烟将起
书名:诸子问鼎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7886字 发布时间:2025-10-22

第七十八章 烽烟将起

 

少梁城的暮色来得格外早,铅灰色的云层像浸了水的棉絮,沉沉压在城头,将白日里仅存的暖意尽数吞噬。城头的风裹着雪粒,刮在守兵的青铜甲胄上“呜呜”作响,那声音不似风声,倒像无数冤魂在旷野中呜咽,提前预告着即将到来的厮杀。田忌刚从西城巡查回来,甲胄缝隙里沾着的雪粒还没来得及融化,便被侍从引着往大堂去——廊下的灯笼被风吹得左右摇晃,昏黄的光线下,能看到各将领的身影已在堂内等候,案上的烛火跳动不休,将众人的影子拉得又细又长,映在斑驳的夯土墙壁上,像一道道绷到极致的弓弦。

 

刚踏入门槛,就见赵虎猛地拍向案几,青铜酒爵里的酒溅出大半,在他染着尘土的魏国重铠上晕开深色的痕迹。“将军!方才斥候从渭水南岸回报,秦军先锋五千人已过渭水浮桥,离少梁城不足百里!”赵虎的声音带着几分急促,指节因攥紧剑柄而泛白,连鬓角的胡茬都在微微颤抖,“带队的是秦将蒙骜!此人最善骑兵突袭,去年宜阳城外,就是他率三百轻骑绕到韩军后方,一把火烧了韩军的粮道,逼得公叔婴不得不撤军!更棘手的是,他们还带着十架小型投石机,看阵型,是想先试探西城的防御!”

 

田忌走到主位坐下,抬手示意众人稍安勿躁。他取下头盔,额角的汗水混着雪水顺着脸颊往下淌,在下巴处凝结成小冰粒,却顾不上擦拭,只伸手拿起案上的西城防御图——那是墨家弟子用羊皮绘制的,上面用墨线标注着城墙厚度、箭楼位置,还有新挖的护城河走向。他指尖在渭水沿岸的红漆标记处划过,声音沉稳:“蒙骜此举,一是探虚实,想看看我们的防御到底有多强;二是想扰我军心,让士兵们未战先怯。赵虎,你率三千魏兵,即刻赶往西城,在渭水渡口两侧的树林里埋上绊马索,每五十步设一处,再让墨家弟子在西城箭楼上架起十架连弩——记住,只守不攻,若秦军退走,不许追击,蒙骜最会用诈败诱敌,我们不能中了他的埋伏。”

 

“末将遵令!”赵虎抱拳起身,铠甲碰撞的“哐当”声在安静的大堂里格外清晰。他大步流星地走出大堂,靴底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重的声响,不多时,城外便传来士兵集结的呐喊声,与呼啸的风声交织在一起,透着一股让人脊背发凉的肃杀之气。

 

田忌的目光扫过堂内其余将领,最后落在齐国副将田勃身上。田勃年约四十,一身黑色齐甲衬得他肤色黝黑,左脸颊上一道浅浅的刀疤从眉骨延伸到下颌,那是去年河西之战中,为了掩护田忌撤退时留下的。“田勃,你带两千齐兵,分两队巡查东城和南城。”田忌的手指在案上轻轻敲击,“尤其要盯紧粮仓和药库——龙贾的细作虽抓了三十多个,但难保还有漏网之鱼。粮仓在南城根,药库在东城角,都是偏僻的地方,若被他们趁机烧了粮草或药材,我们就真的撑不下去了。”

 

“将军放心!”田勃沉声应道,双手抱拳时,能看到他左手食指少了一截——那是早年在临淄城外打猎时,被熊瞎子咬掉的。他转身离去时,特意摸了摸腰间的青铜匕首,那匕首的柄是用桃木做的,上面刻着一个“勃”字,是他十岁的儿子田明亲手打造的,儿子还在临淄等着他回去,他绝不能让少梁城出事,更不能让儿子再也见不到父亲。

 

待众人散去,大堂内只剩下田忌和墨离。墨离刚从城南的铁匠铺回来,灰布弟子服上沾着不少铁屑,脸上还带着些许炭灰,连耳后的头发都被汗水打湿,贴在脖颈上。他将一卷竹简递到田忌面前,声音带着几分疲惫,却难掩兴奋:“将军,墨家弟子和城里的铁匠们连夜赶工,已经造出了五十个铁刺——就是之前公输明设计的,能钉在城墙外侧的那种;还有三十架飞石机,杠杆比之前的长了一尺,能把五十斤重的石头抛到城外六十步的地方;另外,还熬好了足够浇三次云梯的热油,都装在陶缸里,放在西城的箭楼下面。”他顿了顿,又补充道,“公输明说,再给一天时间,还能多造五架连弩,射程比之前的远了两丈,能直接射到城外五十步的地方,刚好能覆盖秦军的攻城锤。”

 

田忌接过竹简,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数字,心中稍稍安定。他抬头看向墨离,见他眼底满是红血丝,眼窝都有些凹陷,便沉声道:“让弟子们歇一歇,分两班轮流赶工,别累垮了——接下来有的是硬仗要打,他们的身子要是垮了,我们就少了一半的助力。另外,让厨房给铁匠铺送些热粥和馒头,告诉他们,少梁城能守住,少不了他们的功劳。”

 

“我知道。”墨离点点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简边缘,那竹简是用青竹做的,边缘已经被他摸得有些光滑。他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只是……方才去铁匠铺时,听到几个百姓在议论,说秦军有十五万,我们只有三万兵力,怕守不住。还有人说,韩国援军答应了这么久,却一直没来,会不会是韩王反悔了……”

 

田忌沉默片刻,起身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隙。外面的暮色已经沉得像墨,远处的民居里,零星透出几点烛火,那是百姓们在为守城的士兵缝补铠甲,或是准备明日的干粮。他记得昨日路过张婶家时,看到张婶正带着几个妇人坐在院子里,手里拿着针线,缝补着士兵们破损的甲胄,院子里的石桌上,还放着一碗没喝完的小米粥,已经凉透了。田忌转过身,语气坚定:“明日一早,你让人在集市上支起三口大锅,煮上热粥,再蒸些馒头,让士兵们和百姓一起吃——就说,韩国送来的五千石粮草已经入库,足够我们支撑三个月,而且韩国援军三日内必到,公叔婴将军已经在宜阳集结了大军。另外,把我们新造的飞石机和连弩拉到西城的城头,让百姓们看看,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守住少梁城,不是在硬撑。”

 

墨离眼中一亮,连忙应道:“好!我这就去安排!”他转身跑出大堂,灰布弟子服的身影在廊下的灯笼光中一闪,很快消失在夜色里。

 

田忌重新坐回案前,拿起墨翟修改后的防御图,仔细研究起来。烛火跳动着,将他的影子映在墙上,一动不动,直到案上的烛油积了厚厚的一层,顺着案角往下滴。不知过了多久,外面传来轻轻的脚步声,孙先生端着一碗汤药走了进来,药香混着淡淡的姜味,驱散了大堂里的些许寒意。孙先生穿着一身素色的布袍,头发用一根木簪束起,脸上满是皱纹,却依旧精神矍铄。

 

“将军,夜深了,喝碗姜汤暖暖身子吧。”孙先生将碗放在案上,目光落在田忌布满血丝的眼睛上,语气带着几分关切,“先生让我转告您,别太操劳,您是少梁城的主心骨,您要是倒下了,士兵们和百姓们就真的慌了。他还说,明日要是身子好些,就去西城的城头看看。”

 

田忌端起姜汤,一口饮尽,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却驱不散心底的沉重。他放下碗,碗底与案几碰撞,发出一声轻响。他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孙先生,您说……我们真的能守住吗?十五万秦军,还有甘茂和樗里疾这样的将领——甘茂擅长攻城,去年就是他率军攻破了魏国的蒲坂城;樗里疾更不用说,号称‘智囊’,最会用计谋。而我们……只有三万兵力,还都是齐、魏两国临时拼凑的,士兵们人心不齐,百姓们也有顾虑……”

 

“能守住。”孙先生打断他的话,语气笃定,“先生说了,人心齐,泰山移。少梁城的百姓,没有一个想让秦军进来——张婶每天都带着妇人缝补铠甲,手上磨出了血泡都不歇;王记糕点铺的老板,把家里存了三年的粮食都捐了出来,说宁愿自己饿着,也不能让士兵们饿着;就连城里的孩子们,都在帮着墨家弟子搬运石头,最小的那个才六岁,每次只能搬一块小石头,却跑得比谁都快。还有墨家弟子,韩国援军……只要我们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守不住的城。”

 

田忌看着孙先生坚定的眼神,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站起身,拿起头盔重新戴上,头盔上的红缨已经有些褪色,却依旧挺拔。他语气恢复了往日的威严:“您说得对,我们不能慌。孙先生,麻烦您多照看先生,要是他夜里有什么不适,立刻派人去西城找我。我再去西城看看,赵虎他们第一次用墨家的连弩,怕是还有些不熟练,我得去教教他们怎么校准射程。”

 

刚走出大堂,就见一名斥候跌跌撞撞地跑来,身上的黑色斥候服被鲜血染透,左腿的裤腿已经被撕烂,露出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血还在往外渗。他脸上满是惊恐,连呼吸都带着颤抖:“将军!不好了!西城……西城方向来了一支秦军,大约一千人,他们打着白旗,说是要送劝降书来!小的们想靠近探查,却被他们的弓箭手射伤了两个兄弟,其中一个……已经没气了!”

 

田忌心中一凛,秦军向来高傲,从不屑于用劝降这一套,如今却主动送劝降书,定是有阴谋。他握紧腰间的剑柄,剑柄上的蟠螭纹硌得手心生疼,却让他更加清醒。“带他们去校场,只许来一个人,其他人必须在城外等着,敢多走一步,就用连弩射。”田忌的声音冷得像冰,“另外,让赵虎从西城调三百士兵,在校场周围的树林里埋伏,弓箭上弦,刀出鞘,若有异动,立刻拿下!”

 

“是!”斥候应了一声,拖着受伤的腿,艰难地跑了出去,每走一步,地上都会留下一个血印。

 

田忌快步走向校场,夜色中的校场格外空旷,只有几盏灯笼挂在旗杆上,昏黄的光线下,能看到地面上刚埋好的绊马索,用干草盖着,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校场中央的旗杆上,挂着一面残破的“齐”字旗,那是去年河西之战中留下的,旗角还带着火烧的痕迹。不多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一名秦军使者牵着一匹黑马,缓缓走进校场。使者穿着一身黑色秦甲,甲胄上镶嵌着铜片,在灯笼光下泛着冷光。他脸上带着倨傲的笑容,手里拿着一卷黄色的帛书,帛书用红色的丝带系着,那是秦国的劝降书,只有对诸侯或将领才会用这样的规格。

 

“田将军,”使者走到田忌面前,却没有行礼,只是扬了扬手中的帛书,语气带着几分轻蔑,“这是甘茂将军和樗里疾将军给您的劝降书。只要您打开城门,归顺秦国,秦王不仅会封您为上卿,还会把河西三城赏给您,让您世代享用。您想想,您在齐国,处处受邹忌排挤,齐王也未必真的信任您,何必在这里替魏国卖命?”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凶狠,“若您执意抵抗,等秦军攻破少梁城,别说您,就连城里的百姓,一个都活不了!甘茂将军说了,到时候要把少梁城烧成一片焦土,让所有人都知道,抵抗秦国的下场!”

 

田忌的目光落在使者倨傲的脸上,眼神冷得像寒冬的冰。他语气冰冷:“回去告诉甘茂和樗里疾,想让少梁城投降,除非我田忌死了!我田忌虽不才,却也知道‘忠君’二字,更知道要护着城里的百姓。另外,转告他们,韩国援军三日内就到,齐、魏、韩三国联军已准备就绪,到时候,定要让他们尝尝兵败如山倒的滋味,让他们知道,河西不是他们想来就能来的地方!”

 

使者脸色一变,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见田忌抬手一挥,周围的树林里立刻冲出三百士兵,手持长矛,将他团团围住。使者吓得后退一步,手按在腰间的剑上,却被两名士兵死死按住胳膊,动弹不得。他腰间的剑还没拔出来,就被士兵夺走,扔在地上。

 

“将军饶命!”使者瞬间没了之前的倨傲,声音带着颤抖,双腿都在发软,“我只是个传话的,是甘茂将军让我来的,求您放了我,我再也不敢来了!我家里还有老母亲和妻儿,求您开恩!”

 

田忌看着他狼狈的样子,心中没有丝毫怜悯。他冷声道:“放你可以,但你要把话带到。另外,告诉你家将军,明日一早,我会在西城城头,等着他的先锋军——让他备好棺材,免得他的士兵死了,连个葬身之地都没有!”

 

说完,他转身对士兵道:“把他拖出去,赶出城外,别让他再踏进少梁城一步!要是他敢回头,就用箭射他的腿!”

 

士兵们押着使者走出校场,夜色中传来使者的求饶声,渐渐远去,最后消失在风声里。田忌站在原地,望着西城的方向,那里的夜色格外浓重,像是藏着无数把即将出鞘的刀,随时准备扑过来,将少梁城吞噬。他知道,明日,便是少梁城与秦军的第一次交锋,这场仗,只能胜,不能败——一旦败了,不仅少梁城会破,河西的百姓会遭殃,就连六国抗秦的信心,也会彻底崩塌。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墨离带着几名墨家弟子匆匆赶来。墨离手里拿着一个布包,脸上带着几分急切,连呼吸都有些急促:“将军,公输明刚才在城外捡到了一块秦军投石机用的石弹,发现里面有问题——石弹中间是空的,裹着硫磺和硝石,还有一些碎木炭,一旦砸到城墙上,遇火就会爆炸,威力很大,我们之前造的铁刺怕是挡不住!”

 

田忌心中一沉,甘茂果然狡猾,竟然想出这样的法子。他接过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是几块破碎的石弹,上面还残留着硫磺的味道,刺鼻得很。他用手指捻了一点石弹里的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眉头皱得更紧:“这是火药的雏形,之前只听说过墨家有类似的配方,没想到秦军也会用。”他抬头看向墨离,语气急促:“让公输明立刻想办法,能不能在城墙外侧铺上湿麻布,再裹上一层厚厚的泥土——硫磺遇水会失效,或许能挡住爆炸。另外,让士兵们多准备些水桶和沙子,放在城头的每个箭楼下面,一旦石弹爆炸起火,立刻灭火,不能让火势蔓延。”

 

“我已经让弟子们去准备了!”墨离连忙道,“公输明说,还能在飞石机的杠杆上装个铁网,像渔网一样,秦军的石弹飞过来时,能用铁网把石弹打下来,不让它落到城墙上——只是时间太紧,今晚怕是只能造出五架这样的飞石机,只能先装在西城的几个关键位置。”

 

“够了。”田忌沉声道,“五架也好,总比没有强。你现在就去铁匠铺,盯着他们赶工,务必在天亮前把这五架飞石机造好,然后立刻送到西城城头安装。我去西城,让赵虎他们做好防备,再派人去渭水渡口附近看看,能不能再埋些陷阱,多拖延秦军一点时间。”

 

墨离点点头,转身离去,几名墨家弟子跟在他身后,脚步匆匆。田忌望着他们的背影,又看向西城的方向,夜色中的城头,已经亮起了火把,一串接一串,像是一条燃烧的火龙,守护着这座即将迎来战火的城池。他深吸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吸进肺里,带着雪粒的寒意,却让他的头脑更加清醒。他握紧腰间的剑柄,大步朝着西城走去,靴底踏在雪地上,发出“咯吱”的声响,在寂静的夜色中格外清晰。风更紧了,雪粒打在脸上生疼,却让他的眼神更加坚定——无论秦军有多少阴谋,无论这场仗有多难打,他都要守住少梁城,守住这里的百姓,守住河西最后的希望。

 

天边渐渐泛起一丝鱼肚白,少梁城的晨光终于冲破夜色,却没有带来丝毫暖意,反而刮起了更大的风,雪粒被风吹得像刀子一样,刮在人脸上生疼。西城的城头上,士兵们已经列好了阵型,个个手持长矛,腰挎长剑,脸上带着坚毅的神色。连弩架在城墙边缘,箭尖对着远处的官道,箭囊里装满了箭支;墨家弟子们忙着将湿麻布裹在城墙上,泥土顺着麻布往下淌,在城墙根积成了一道黑色的泥痕,冻得硬邦邦的,像是给城墙裹上了一层铠甲;飞石机旁,士兵们正合力将一块块磨得锋利的巨石搬上杠杆,每块石头都足有半人高,需要四个士兵才能抬动,他们的额头上满是汗水,却没人敢停下休息——远处的官道上,已经能看到秦军的烟尘了。

 

田忌站在城头最高的箭楼上,身旁是赵虎和几名魏、齐将领。他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目光紧紧盯着远处的烟尘,那烟尘越来越浓,越来越近,渐渐能听到秦军的马蹄声,像闷雷一样,从地面传到城头,震得人心脏发颤。

 

“将军,秦军先锋到了!”一名斥候高声喊道,手指着远处的官道。

 

田忌眯起眼睛,只见一队黑色的骑兵率先出现在视野中,大约有一千人,个个穿着黑色秦甲,手持长枪,腰间挂着弯刀,马背上还驮着小型投石机的零件——那是蒙骜的先锋军。他们的速度很快,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黑色的“秦”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准备连弩!”田忌高声下令,声音透过风传到每个士兵耳中,“等秦军进入五十步射程,再放箭!”

 

城头上的士兵们立刻握紧连弩,手指扣在扳机上,目光紧紧盯着越来越近的秦军。连弩的弓弦被拉得紧紧的,发出“咯吱”的声响,像是在积蓄力量,准备给秦军致命一击。

 

秦军先锋很快到了城下,离城墙大约六十步时,他们停下了脚步。蒙骜骑着一匹黑色的战马,出现在队伍最前面。他穿着一身厚重的秦甲,甲胄上镶嵌着铜片,在晨光中泛着冷光,脸上带着一道刀疤,从左眼眉骨延伸到右嘴角,那是早年与匈奴作战时留下的。他抬手示意秦军停下,目光扫过城头的防御,看到那些裹着泥土的城墙和架在城头的飞石机时,眉头微微皱了一下,却很快舒展开,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笑容。

 

“田将军!”蒙骜的声音很大,透过风传到城头,“我家两位将军已经给过你机会了,你却不知好歹!今日,我便让你看看,秦军的厉害!”

 

说完,他抬手一挥,身后的秦军立刻行动起来,开始组装投石机。士兵们动作迅速,不到一刻钟,十架小型投石机就组装好了,每架投石机旁边都放着一堆裹着硫磺和硝石的石弹,石弹上还插着引火的麻线。

 

“放!”蒙骜高声下令。

 

秦军士兵立刻点燃麻线,麻线燃烧的“滋滋”声在风中格外清晰。紧接着,他们推动投石机的杠杆,“轰隆”一声,十枚石弹被抛向空中,带着火焰,朝着西城城墙飞来。

 

“快!用飞石机打下来!”田忌高声喊道。

 

早已准备好的墨家弟子立刻推动飞石机的杠杆,五架装有铁网的飞石机同时启动,铁网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接住了五枚石弹。石弹撞在铁网上,发出“砰”的一声巨响,硫磺和硝石撒了一地,火焰很快熄灭。但剩下的五枚石弹却朝着城墙飞去,“轰隆”几声,砸在裹着泥土的城墙上。

 

泥土和麻布被砸得飞溅,城墙震动了一下,却没有被砸破——湿泥土和麻布起到了缓冲作用,石弹里的硫磺和硝石也因为沾了泥土,没有爆炸。

 

“好!”城头上的士兵们高声欢呼起来,士气大振。

 

蒙骜看到这一幕,脸色变得难看。他没想到,田忌竟然破解了他的石弹阴谋。他咬牙道:“再放!我就不信,砸不破这破城墙!”

 

秦军再次点燃石弹,十枚石弹又被抛向城头。这次,墨家弟子的飞石机更快,接住了七枚石弹,剩下的三枚石弹砸在城墙上,依旧没能砸破城墙,只是留下了几个浅浅的坑。

 

“将军,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我们的石弹快用完了!”一名秦军副将低声对蒙骜说。

 

蒙骜脸色阴沉,他知道,再这样耗下去,只会浪费石弹,还会让士兵们的士气低落。他看了一眼城头的连弩,又看了一眼远处的官道——甘茂和樗里疾的大军还没到,他不能在这里耗太久。

 

“撤!”蒙骜咬牙下令,“先退回渭水南岸,等大军到了再说!”

 

秦军士兵立刻收起投石机,骑着战马,朝着渭水南岸退去。他们退得很快,像是怕被城头的连弩射中。

 

“将军,要不要追?”赵虎问道,眼中满是战意。

 

田忌摇摇头,沉声道:“不用追,蒙骜只是在试探,我们不能中了他的埋伏。而且,我们的目的是守住少梁城,不是追杀秦军。让士兵们抓紧时间加固城墙,补充箭矢和热油,甘茂和樗里疾的大军很快就到了,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

 

“是!”赵虎应道,转身去安排士兵们加固城墙。

 

田忌站在城头,望着秦军退去的方向,心中没有丝毫放松。他知道,蒙骜的撤退只是暂时的,等秦军主力到了,一场更大的厮杀还在等着他们。他抬手擦了擦脸上的雪粒,目光落在远处的民居上,那里的烛火已经熄灭,百姓们应该都在看着城头的动静。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暗下决心: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守住少梁城,守住这里的百姓,守住河西的希望。

 

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跑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色:“将军!好消息!韩国援军到了!公叔婴将军率领三万大军,已经到了少梁城东南方向的韩城,离这里只有五十里了!他们还带来了两万石粮草和一千斤药材!”

 

田忌心中一喜,韩国援军终于到了!有了韩国援军,他们的兵力就能达到六万余人,足以与秦军抗衡了!他连忙道:“快!派使者去韩城,告诉公叔婴将军,让他尽快率军赶来少梁城,与我们汇合!另外,让城里的百姓们都知道这个好消息,让他们放心,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守住少梁城!”

 

“是!”斥候应道,转身快步离去。

 

城头上的士兵们听到韩国援军到了的消息,都欢呼起来,士气高涨。他们纷纷拿起工具,更加卖力地加固城墙,补充箭矢和热油,脸上满是希望的神色。

 

田忌看着士兵们的样子,心中也充满了希望。他知道,有了韩国援军,有了百姓们的支持,有了墨家弟子的助力,他们一定能守住少梁城,击退秦军,迎来河西的和平。

 

天边的太阳渐渐升起,金色的阳光洒在少梁城的城墙上,驱散了些许寒意。远处的渭水南岸,秦军的烟尘还在,像是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但田忌知道,无论风暴有多大,他们都能扛过去——因为他们有信念,有勇气,有守护家园的决心。

 

少梁城的烽烟,才刚刚燃起。而这场烽烟,终将照亮河西的未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诸子问鼎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