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孤臣心殇
“周猛,你率领两千兵马,留守汉中,协助张勇镇守城池。”吴三桂的目光落在身材魁梧的周猛身上,语气凝重,“阿济格对我们心怀不满,巴布海被擒,他定然不会善罢甘休。你们要加固城防,严格盘查进出城人员,防止阿济格派人行刺或挑拨离间。若是清军来犯,务必坚守待援,不可擅自出战!”
“末将遵命!”周猛躬身领命,声音沉稳如钟。
吴三桂点了点头,目光再次扫过众将领,沉声道:“此次进军四川,关系到我们能否在西南立足,能否摆脱清廷的控制,甚至关系到关宁铁骑的生死存亡!大家务必全力以赴,不可有丝毫懈怠!三日之后,大军在汉中城外校场集结,正式出发!”
“是!”众将领齐声领命,声音洪亮,震得大厅内的烛火微微晃动。他们转身纷纷离去,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进军四川的事宜——赵豹去挑选先锋精锐,陈泰去清点粮草军械,周猛则直奔汉中城头,检查城防工事。
府衙内只剩下吴三桂和张勇两人。大厅内的烛火忽明忽暗,映着两人沉默的身影。张勇看着吴三桂疲惫的面容,眼中满是担忧:“将军,我们此次进军四川,兵力只有一万余人,而张献忠有数十万兵马,虽说其中多是乌合之众,但兵力悬殊太大,恐怕难以取胜啊。”
吴三桂走到窗前,望着汉中城内的万家灯火。夜色渐浓,街道上的百姓早已归家,只有零星的灯笼在风中摇曳,透着一丝安宁。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兵力虽少,却都是跟随我多年的精锐。关宁铁骑的战斗力,绝非张献忠的乌合之众所能比拟。而且,张献忠在四川残暴嗜杀,百姓对他早已怨声载道,我们进军四川,若是能善待百姓,争取民心,定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他顿了顿,语气变得沉重:“张勇,我们没有退路。若是不能平定四川,我们便会被清廷视为无用之人,迟早会被他们除掉。多尔衮让我们进军四川,看似是重用我们,实则是借刀杀人,想让我们与张献忠两败俱伤。只有拿下四川,掌控西南的兵权和粮草,我们才有与清廷抗衡的资本,才有机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张勇点了点头,沉声道:“末将明白!末将定会协助将军,整顿军备,鼓舞士气,争取一举拿下四川!只是,将军,我们真的还有机会为大明报仇雪恨吗?”
吴三桂转过身,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不甘,有无奈,还有一丝渺茫的希望。“我不知道。”他坦诚道,“但我知道,我们不能就这样放弃。只要关宁铁骑还在,只要我们还活着,就还有希望。哪怕这条路布满荆棘,哪怕我们会背上千古骂名,我也要走下去。”
张勇看着吴三桂眼中的坚定,心中满是敬佩。他躬身道:“末将愿跟随将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吴三桂拍了拍张勇的肩膀,眼中满是欣慰:“有你在,我放心。三日之后,我们便进军四川,开启我们的新征程!”
三日时间转瞬即逝。汉中城外的校场上,一万余名关宁铁骑整齐地排列着。他们身着玄色铠甲,手持长枪,腰间悬着佩刀,胯下骑着高头大马,目光坚定,气势如虹。阳光洒在他们身上,铠甲泛着冷冽的光泽,如同一片黑色的海洋,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吴三桂身着玄色披风,骑在一匹高大的乌骓马上。这匹马是他多年的战马,曾陪他征战无数沙场,立下赫赫战功。他手持断水刀,目光扫过众将士,声音洪亮,穿透了校场的寂静:“将士们!今日,我们便进军四川,清剿张献忠的大西军!张献忠残暴嗜杀,在四川屠戮百姓,无恶不作,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我们此次进军四川,不仅是为了完成清廷的命令,更是为了拯救四川的百姓,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关宁铁骑的未来!”
他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激昂:“拿下四川,我们便能在西南立足,便能摆脱清廷的控制,便能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家人,争取一个光明的未来!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有!有!”将士们高声呐喊,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他们举起手中的长枪,枪尖直指天空,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要用手中的兵器,开辟出一条属于他们的道路。
吴三桂拔出腰间的断水刀,刀光一闪,映着阳光,格外刺眼。他指向四川的方向,厉声喝道:“出发!”
“驾!”将士们纷纷策马扬鞭,朝着四川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震耳欲聋,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形成一条长长的黄龙,如同一条奔腾的巨龙,朝着西南的方向而去。
汉中城内的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站在道路两旁,为大军送行。他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高声呐喊着:“平西王千岁!大军必胜!”有的百姓还拿着鸡蛋、馒头,想要递给将士们,眼中满是感激与期盼。
吴三桂骑在马上,望着送行的百姓,心中满是感慨。他知道,这些百姓是因为他惩治了巴布海,才对他如此爱戴。这份民心,是他在汉中立足的根基,也是他未来与清廷抗衡的资本。他对着百姓们拱手致意,声音洪亮:“乡亲们放心!我吴三桂定会平定四川,早日凯旋!”
百姓们闻言,欢呼声更加热烈,目送着大军渐渐远去,直到消失在远方的天际。
而此时的四川成都,张献忠的皇宫内,却是一片紧张的气氛。张献忠身着明黄色龙袍,坐在铺着虎皮的龙椅上,面容凶狠,脸上满是络腮胡,眼神中带着一股暴戾之气。他身材魁梧,身上的肌肉贲张,一看便知是常年征战之人。
“大王,吴三桂率领一万余名关宁铁骑,已从汉中出发,朝着四川进军,预计不出十日,便会抵达四川边境的广元城。”谋士汪兆麟躬身禀报,他身着蓝色官袍,脸上满是担忧,“关宁铁骑乃是大明的精锐,战斗力极强,我们不可小觑啊。”
张献忠猛地一拍龙椅,怒喝道:“吴三桂这个叛徒!竟敢投靠清廷,率军来犯!本王定要让他有来无回!”他的声音如同惊雷般炸响在大殿内,震得殿内的烛火微微晃动。
他顿了顿,对着身边的将领下令:“传我命令,让李定国、孙可望率领十万兵马,前往广元城抵御吴三桂!李定国勇猛善战,孙可望精通谋略,有他们二人联手,定能将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全部消灭,让他知道,我大西军的厉害!”
“是!”将领躬身领命,转身匆匆离去,前往传达命令。
李定国和孙可望是张献忠麾下最得力的两员大将。李定国身材高大,面容刚毅,擅长冲锋陷阵,曾多次击败明军和清军,战功赫赫;孙可望则心思缜密,擅长谋略,负责大军的粮草和军械,是张献忠的左膀右臂。两人配合默契,曾为张献忠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张献忠望着四川边境的方向,眼中满是杀意:“吴三桂,本王倒要看看,你这个叛徒,究竟有多大的能耐!敢来侵犯我大西国的领土,本王定要将你碎尸万段!”
他顿了顿,对着汪兆麟下令:“另外,传我命令,在四川境内加强防备,严查进出四川的人员,防止有奸细混入。同时,加大粮草的征集力度,确保大军的补给充足。若是吴三桂敢踏入四川一步,本王便让他有来无回!”
“是!大王英明!”汪兆麟躬身附和,眼中满是谄媚的笑容。
广元城位于四川北部,是四川的北大门,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李定国和孙可望率领十万大西军,日夜兼程,很快便抵达了广元城。他们立刻开始整顿军备,加固城防——在城墙外挖掘战壕,布置鹿角和拒马,在城楼上架设红衣大炮,严阵以待,准备迎接吴三桂的关宁铁骑。
李定国站在广元城的城楼上,望着北方的天际,眼中满是坚定。他对身边的孙可望说道:“孙将军,吴三桂的关宁铁骑虽然精锐,但我们也绝非等闲之辈。此次,我们定要守住广元城,不让吴三桂踏入四川一步!”
孙可望点了点头,沉声道:“李将军说得没错。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乃是大明的叛徒,百姓对他早已恨之入骨。我们只要坚守不出,消耗他们的粮草和士气,再寻机出击,定能击败他们!”
两人相视一笑,眼中满是信心。他们知道,这场战斗不仅关系到四川的安危,更关系到大西国的未来。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击败吴三桂,守住广元城。
十日之后,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抵达了广元城外。一万余名关宁铁骑整齐地排列在城外,玄色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气势如虹。吴三桂骑在乌骓马上,望着广元城的城墙,眼中满是凝重。
广元城的城墙上,李定国和孙可望率领大西军严阵以待。城楼上的红衣大炮直指关宁铁骑,士兵们手持弓箭,目光警惕地盯着城下的敌军,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肃杀之气。
“吴三桂,你这个叛徒!”李定国站在城楼上,高声喝道,“你引清军入关,背叛大明,如今又率军来犯我大西国,简直是罪该万死!识相的就速速退兵,否则,定让你葬身于此!”
吴三桂勒住马缰绳,目光冰冷地盯着李定国,沉声道:“李定国,张献忠残暴嗜杀,在四川屠戮百姓,无恶不作,早已失去民心。我今日率军前来,便是为了拯救四川的百姓,平定四川的乱局。你若是识时务,便打开城门,归顺清廷,本将军可以饶你不死!”
“呸!”李定国怒喝一声,“你这个叛徒,还有脸说拯救百姓?清廷入关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百姓们早已苦不堪言!你投靠清廷,与他们同流合污,迟早会遭到报应!”
吴三桂眼中闪过一丝杀意,厉声喝道:“冥顽不灵!既然你不肯归顺,那本将军便只好强攻了!传我命令,攻城!”
“是!”赵豹高声领命,率领三千先锋铁骑,朝着广元城的城墙冲去。
“放箭!”李定国高声下令。城楼上的大西军士兵纷纷放箭,箭雨如同蝗虫般飞向关宁铁骑,密密麻麻,遮天蔽日。
关宁铁骑的士兵们纷纷举起盾牌,抵挡箭雨。盾牌被箭射得“叮叮”作响,不少士兵躲闪不及,被箭射中,倒在地上。但他们依旧没有退缩,继续朝着城墙冲去。
“轰!轰!轰!”城楼上的红衣大炮轰鸣起来,炮弹如同惊雷般落在关宁铁骑的阵中,炸开一道道烟尘。士兵们被炸得血肉模糊,肢体飞溅,却依旧悍不畏死,继续冲锋。
吴三桂看着冲锋的士兵们,眼中满是凝重。他知道,广元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想要攻破城池,绝非易事。但他没有退路,只能硬着头皮强攻。
“传我命令,让陈泰率领粮草部队,在后方建立大营,确保粮草补给。另外,让周猛留守汉中,密切关注阿济格的动向,防止他趁机偷袭!”吴三桂对着身边的亲兵下令。
“是!”亲兵躬身领命,转身匆匆离去。
吴三桂拔出腰间的断水刀,朝着广元城的方向一指,厉声喝道:“将士们,随我杀!拿下广元城,平定四川!”
“杀啊!”关宁铁骑的将士们高声呐喊,纷纷策马扬鞭,朝着广元城冲去。马蹄声震耳欲聋,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个广元城都吞没。
李定国和孙可望站在城楼上,望着冲锋的关宁铁骑,眼中满是坚定。他们知道,这场战斗将会异常惨烈,但他们绝不会退缩。他们拔出腰间的佩刀,高声呐喊:“将士们,守住城墙!绝不让吴三桂踏入四川一步!”
“守住城墙!杀贼!”大西军的士兵们高声呐喊,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准备迎接关宁铁骑的进攻。
一场决定西南命运的大战,就此拉开帷幕。关宁铁骑的精锐与大西军的勇猛碰撞在一起,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喊杀声、惨叫声、兵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悲壮的战歌。
吴三桂骑在马上,手持断水刀,奋勇杀敌。他的目光坚定,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拿下广元城,平定四川,为关宁铁骑争取一线生机,为自己,也为那渺茫的、为大明报仇雪恨的机会。
而此时的北京城内,多尔衮正坐在摄政王府的书房中,听着斥候的禀报。当得知吴三桂与李定国、孙可望在广元城展开激战的消息时,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很好!就让他们拼杀吧!无论哪一方获胜,对我们都是有利的。传我命令,密切关注四川的战局,随时向我禀报!”
“是!”斥候躬身领命,转身离去。
多尔衮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四川的方向,眼中满是野心。他知道,只要吴三桂和张献忠两败俱伤,他便能趁机出兵西南,一统天下。到那时,整个中国,都将成为大清的天下。
汉中的风,依旧在吹。四川的战火,已经燃起。吴三桂的命运,关宁铁骑的未来,还有整个西南的局势,都将在这场战火中,迎来新的转折。孤臣的道路,注定充满荆棘,但吴三桂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在这乱世的烽烟中,寻找一线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