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关键人物追踪
书名:末世开挂,基建称王 作者:爱吃故城熏肉的 本章字数:3019字 发布时间:2025-10-20

应急灯的蓝光彻底褪去,主控室的照明系统已恢复正常运转。墙角的温控仪显示室内温度稳定在21.3摄氏度,空气循环扇低频转动,带起一丝微弱气流,拂过秦烈裸露的手臂。他低头看了眼左手掌心——皮肤下那道曾剧烈闪烁的蓝纹此刻趋于静止,如同沉入深海的信号灯,只在脉搏跳动时泛起极细微的涟漪。


全息投影尚未关闭,上一章终端弹出的“Subject-01: Memory Sync 81.4% → Phase Two Initiated”字样已被陈浩手动冻结并隔离进加密沙盒。数据流被拆解为三十七个独立片段,分别存放在不同物理存储单元中,每一份都附加了空间孕育的量子锁芯,非双人以上权限无法调取。


“开始溯源。”秦烈开口,声音没有起伏,却让整个房间的节奏悄然收紧。


陈浩坐在主控台前,手指已在键盘上敲击了整整十七分钟。他的操作方式变了——不再依赖无线传输或云端协同,所有指令均通过物理线路逐条输入。一台从空间取出的旧型号终端机被接入系统,外壳斑驳,接口处还残留着氧化痕迹。这是他重生前公司最后一批未联网的离线设备,如今成了唯一可信的信息入口。


屏幕亮起,镜像恢复程序启动。被删除的通讯记录如残雪消融般缓缓浮现:项目组会议纪要、实验日志备份、甚至是几段私人聊天的缓存碎片。关键词“V.E.”首次出现在一条2045年4月12日的日程提醒中:“V.E. - 晨间简报:X7协议最终验证,需OBSERVER-01生理数据支持。”


李薇站在侧屏前,正将病毒基因序列与这些文本中的实验编号进行交叉比对。她发现,“X7协议”并非单一技术流程,而是一套完整的神经同步框架,其核心参数竟与“蚀智”病毒的初始传播模式高度吻合。更令人不安的是,该协议的设计目标明确写着:“实现意识载体的无缝迁移与外部观测。”


“这不是研究。”她低声说,“是部署。”


张峰蹲在神经接口舱旁,正在焊接最后一段屏蔽线路。舱体外壁已加装三层电磁隔离层,内部则嵌入了由空间蓝图改造的生物阻断阀——一旦检测到脑波频率超出预设阈值,便会立即切断信号回路,防止意识反向渗透。他拧紧最后一颗螺丝,抬头看向秦烈:“你可以进去了,但只能维持十二分钟。再多,我就强制断电。”


秦烈点头,脱去外套,走入密室。


门闭合的瞬间,整栋建筑的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至独立回路。监控画面显示,秦烈躺入舱内,头部连接九根神经导管,胸口贴附六组生物传感器。张峰在外部按下启动键,系统开始读取特定脑区的记忆残片。


第一段影像浮现于主控室投影:一间无窗实验室,四壁布满环形刻痕,中央悬浮着一颗晶体状物体,表面不断分裂出微小光点,似在复制某种信息结构。画外音模糊不清,唯有几个词反复出现:“……周期重置……主体适配率提升至81.4%……准备Phase Two……”


第二段更为破碎——一名研究员背对镜头,在白板上写下“Synchronize Cycle: Phase Two”,随即转身欲走,强光自背后打来,面部完全失焦。但在那一瞬,陈浩捕捉到了对方左袖滑落时露出的手表表盘:罗马数字Ⅶ,指针停在凌晨三点零七分。


第三段仅持续不到两秒:一个金属铭牌特写,上面刻着一行小字:“Project Vesper – Observer Node #7”。下一帧,画面戛然而止。


秦烈猛然睁眼,呼吸急促,左手掌心传来一阵刺痛——皮肤下的晶体似乎在重新排列,形成新的拓扑路径。他抬手,看见蓝纹正以逆时针方向缓慢旋转,频率与之前完全不同。


“提取完成。”他说,声音略显沙哑。


与此同时,林雪正带队穿行于城西废墟。这片区域曾是军方通信枢纽,地下埋设有大量废弃中继站。她们的任务是排查是否存在仍在运行的隐蔽节点。


风卷着灰烬掠过断裂的高架桥,远处一栋半塌的混凝土建筑伫立在废墟中央,外墙爬满锈蚀管道。周敏抱着一台改装过的旧式广播发射器,外壳是用报废收音机拼接而成,天线缠绕着铜丝。她将设备架设在一处通风井口,启动模拟信号循环播放——一段上世纪末的新闻播报录音,内容无关紧要,但频率经过特殊调制,恰好能触发老式中继系统的响应机制。


五分钟后,地面轻微震动。


一块伪装成排水盖的金属板缓缓移开,下方延伸出一道狭窄阶梯,通向地下。林雪挥手示意队伍暂停,自己率先跃下,落地无声。通道内漆黑一片,但她能感觉到空气中弥漫着微弱的电流感——那是长期运行设备才会留下的静电残留。


深入三十米后,一间密闭操作室出现在眼前。控制台上积满灰尘,但中央主机指示灯仍在闪烁绿光。周敏迅速接入便携终端,开始破解系统权限。


日志文件逐一展开:


[2047.03.18] Δ7信号接收延迟,确认SUB-LEVEL X链路波动

[2047.03.19] OBSERVER-01神经共振增强,建议调整观测强度

[2047.03.20] Phase Two初始化失败,等待主体同步突破临界值

[2047.03.21] 最终指令待命:重启Subject-01


最后一条记录的时间戳赫然显示为三天前。


“他们还在看。”周敏低声说。


林雪盯着屏幕,忽然注意到日志底部有一串隐藏路径标记:“/backup/logs/V.E._sync_07”。她尝试打开,提示需要高级认证。就在她准备放弃时,终端自动弹出一个对话框:


认证请求:是否允许本地缓存同步?

目标节点:OBSERVER-01

数据类型:记忆校准补丁 v2.1


她没有点击任何选项,而是立刻拔掉了连接线。


返回基地途中,天空开始飘雨。雨水落在装甲车顶,发出密集而均匀的敲击声。林雪坐在副驾,手中握着一块从现场带回的存储芯片,边缘磨损严重,表面刻着一个三角符号——与秦烈金属片上的标记完全一致。


回到主控室时,陈浩正将“V.E.”的日程表残片与国际峰会数据库进行比对。他在一份损毁的行程单中发现了关键信息:“2045年6月14日,日内瓦科技峰会,闭门会议——与O7会面,代号‘启明’”。


“O7……”他喃喃,“难道是指第七任观测者?还是……发起者?”


秦烈刚从密室出来,听到这句话,脚步顿了一下。他没有回答,而是走到投影前,调出全球拓扑图。十二个红点依旧亮着,但其中位于瑞士日内瓦的那一处,突然开始高频闪烁。


几乎同时,空间系统的后台日志跳出一条新记录:


【科技芯片融合系统】检测到外部同步请求

来源:未知节点(IP已加密)

内容摘要:Memory Patch v2.1 – 强制推送至Subject-01

当前拦截状态:已阻断

阻断原因:宿主意志权重高于协议层级


张峰看着这条消息,眉头紧锁:“它想给你打补丁?就像更新程序一样?”


“不。”秦烈盯着那串三角标记,“它是想修正我。”


李薇此时走上前,递给他一份最新检测报告。报告显示,秦烈大脑颞叶区域出现新的活性斑块,形态与空间孕育作物中的晶体沉积完全一致。不同的是,这块斑纹呈现出动态演化趋势,每天都在轻微变化。


“你不是在被感染。”她说,“你是在自我重构。”


秦烈沉默良久,终于开口:“把中继站的日志再放一遍。”


视频重新播放。当画面扫过主机背面时,他突然抬手暂停。在一堆杂乱线缆之间,有一个不起眼的标签纸条,上面用黑色记号笔写着一行小字:


“若你看到这段记录,请勿回应Δ7。

它不是警告,是诱饵。

真正的信号藏在静默里。”


字迹潦草,却带着某种熟悉的笔势。


陈浩放大图像,逐像素分析墨水渗透纹理。十分钟后,他抬起头:“这行字……不是最近写的。纸张老化程度显示,至少三年前就贴在那里了。”


“三年前?”李薇皱眉,“那时候‘蚀智’还没爆发。”


“所以有人提前留下了线索。”秦烈低声说,“而且他知道我们会来。”


他转向陈浩:“能不能逆向追踪这条日志的原始上传路径?”


“可以试。”陈浩开始构建路由回溯模型,“但需要一个锚点——比如某个未被污染的时间戳,或者一次未加密的数据交换。”


话音未落,终端突然自动跳转界面。


一幅全新的地图浮现:不再是全球分布,而是聚焦于一座地下设施的三维结构图。中心标注着“Core Chamber”,四周环绕着七个封闭舱室,编号从OBSERVER-01至OBSERVER-07。


而在第七号舱门外,站着一个人影。


那人穿着白大褂,背对着镜头,右手正按在识别面板上。屏幕上跳动着一行字:


Access Granted to V.E.

Authorization Level: Omega

Initiate Protocol: Dawnbreaker


秦烈的瞳孔骤然收缩。


因为他清楚地记得——这个动作,这个角度,这个手势的弧度。


他在自己的记忆残片里见过这一幕。


只是上次,那个人的脸淹没在强光中。


这次,摄像头缓缓转动了五度。


一张脸即将显露轮廓。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