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纸魅
书名:异物志 作者:苗疆公子 本章字数:3265字 发布时间:2025-10-20

大唐天宝年间,长安城西市有一家不起眼的旧书铺,名曰“墨痕斋”。铺主是个姓吴的耄耋老者,沉默寡言,终日与满架泛黄的故纸堆为伴。铺中不仅卖书,也收罗些残卷、信札、乃至官府废弃的文书案牍。

寻常书生嫌其晦暗陈旧,鲜少光顾,唯有那些寻觅孤本或考据故实的学究,才知这里是座不起眼的宝库。

这年科考放榜,又有无数士子或喜或悲。其中有个名叫崔明远的落第举子,来自河东,家境贫寒,此番落榜,盘缠将尽,无颜返乡,心情郁结,终日流连于西市各书铺,既为排遣愁绪,也奢望能寻些抄书的活计糊口。这日,他信步走入墨痕斋。

店内光线昏暗,弥漫着纸张与霉尘混合的气味。吴老正伏在柜台后,对着一盏如豆油灯,用一把小毛刷,极其小心地清理着一叠残破的纸页。

崔明远不敢打扰,自行在书架间翻阅。那些书册大多品相不佳,虫蛀水渍随处可见,但他随手拿起一本《河岳英灵集》残本,却发现书页间竟有不少前人批注,字迹各异,见解精辟,不由得读得入了神。

不知不觉,日头西斜。崔明远感到腹中饥饿,正准备离去,目光却被墙角一个积满灰尘的竹筐吸引。筐内堆满了各种碎裂、污损的废纸,似是清理出来准备丢弃的。他鬼使神差地走过去,随手翻捡。大多是些无用的账页、破损的启蒙读物,忽地,他的指尖触到一片异常柔韧光滑的纸张。

他将其抽出,却是一张尺余见方的熟宣,颜色微黄,但质地依然坚韧。纸上无字,只在中心偏右处,有一大片已经变成暗褐色的、仿佛是水渍又像是……血渍的污痕。污痕形态诡异,边缘晕染开细微的墨迹,似是曾写过字又被液体污损。不知为何,崔明远握着这张无字的残纸,心头竟莫名一紧,一股难以言喻的悲凉与悸动涌了上来。

“咳,”柜台后的吴老不知何时抬起了头,浑浊的眼睛看着崔明远手中的纸,“那是从一堆刑部废弃的旧档里捡出来的,沾了不干净的东西,本打算烧了。你要?拿去便是,不值钱。”

崔明远谢过老者,也不知自己为何要留下这张怪纸,只觉它与自己有缘,便小心折好,放入怀中。

回到租住的小屋,崔明远将那张纸摊在桌上,就着油灯仔细端详。除了那片污痕,依旧看不出任何字迹。他叹了口气,想起自身境遇,与这无字废纸何异?满腔抱负,无人能识。他取来清水,想试试能否将那污痕化开,看看底下是否掩盖了什么。

水滴落在污痕上,异变陡生!

那污痕竟如同活物般,开始缓缓蠕动,颜色由褐转深,仿佛新鲜的血液!同时,一股冰冷刺骨的寒意自纸面散发出来,小屋内的温度骤降。崔明远惊得后退一步,只见那污痕中,渐渐浮现出淡淡的、扭曲的白色字迹,并非书写而成,倒像是从纸纤维内部渗透出来:

“明月夜,短松冈。孤魂泣血,沉冤待雪……”

字迹断断续续,充满了无尽的怨愤与哀伤。更有一股强大的吸力,猛地将崔明远的心神扯入一个幻境之中!

他仿佛置身于一个阴冷的牢房,耳边是锁链拖曳的声响,夹杂着压抑的哭泣与严厉的逼问。他看到一名身着青色官袍、遍体鳞伤的文士,正咬破手指,在一张纸上奋笔疾书,眼中是决绝与不甘。写着写着,那文士突然喷出一口鲜血,正溅在纸笺之上,字迹瞬间被污血覆盖……画面戛然而止。

崔明远猛地回过神来,冷汗已湿透重衣。他再看桌上那张纸,白色字迹已然消失,唯有那片污痕,似乎比刚才更加鲜活、更加刺目。他明白了,这张纸并非凡物,它承载了一段含冤而死的记忆,一个不肯消散的魂念!它是一件“纸魅”!

此后数日,崔明远如同着魔。他只要触碰那张纸,眼前便会浮现出零碎的片段:宫廷宴饮间的密谈、深夜府邸中的贿赂、朝堂上义正辞严的弹劾、以及最后那黑暗牢狱中的酷刑与鲜血。他渐渐拼凑出一个轮廓:那青衣文士名叫魏知古,曾是监察御史,因掌握某位权贵贪赃枉法、勾结边将的铁证,上书弹劾,反被构陷下狱,酷刑拷打,最终含冤毙命于狱中。而那张纸,便是他临终前以血泪写就的诉状残片,承载了他最后的执念与冤屈。

“纸魅”的力量影响着崔明远。他时而感到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助,写出的策论切中时弊,笔锋犀利,隐隐有魏知古当年的风骨;时而又被那滔天的怨气侵蚀,心中充满了对权贵的憎恨与对世道不公的愤懑,几乎难以自持。他知晓了一段被掩盖的惊天冤案,这秘密如同火焰般灼烧着他的内心。

他该怎么做?将此事公之于众?他一个无权无势的落第举子,拿什么去对抗那些一手遮天的权贵?只怕会步魏知古后尘,死无葬身之地。装作不知,将这“纸魅”毁去或丢弃?那魏御史的血岂非白流?那沉冤何时能雪?

崔明远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挣扎与痛苦。他拿着那张看似轻薄、却重若千钧的纸,在长安寒冷的冬夜里,彻夜难眠。那纸上的污痕,在他眼中,已不再是污迹,而是干涸的血,是无声的控诉,是一个忠魂最后的呐喊。

这一夜,风雪交加。崔明远再次展开那“纸魅”,魏知古残魂带来的幻象愈发清晰,那悲愤的情绪几乎要将他吞噬。就在他几乎要被怨念淹没时,他看到幻象中的魏知古,在血污中抬起头,那双充满冤屈的眼睛,似乎穿透了时空,与他对视。那眼神中,除了怨愤,竟还有一丝……期待与托付。

崔明远浑身一震。他明白了。魏知古选择了他,并非要他莽撞送死,而是希望他能以笔为刀,用另一种方式,将这真相传递出去,让正义的火种不致熄灭。

他不再犹豫。他摊开新的纸张,研墨,秉笔。他不再仅仅复述魏知古的冤情,而是以其为引,结合自身对时局的观察,写下了一篇剖析朝政积弊、呼吁整肃吏治、伸张正义的万 言书。他将魏知古的风骨与自己的思考融为一体,文章写得沉痛激昂,字字泣血,却又理据分明。

写罢,他将那“纸魅”残片小心地夹入万言书的最后一页,仿佛让魏知古的魂灵亲自为这份奏章作证。然后,他做了一件极其冒险的事——他设法将这份万言 书,递到了以刚正敢言著称的御史中丞颜真卿的府上。

接下来的日子,崔明远在焦灼与等待中度过。他不知此举是福是祸,甚至做好了被逮捕下狱的准备。

数月后,朝中巨震。颜真卿联合数位正直大臣,依据崔明远万言书中所提及的线索(隐去了魏知古案具体名姓,但直指其背后势力),上书弹劾那位权贵,最终使其罢官夺爵,其党羽亦受清算。一桩尘封多年的冤案,虽未正式平反,但其真相已昭然若揭,震慑朝野。

消息传来,崔明远独自在租住的小屋内,取出那张“纸魅”。此刻,纸上的那片暗褐色污痕,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缓缓变淡、缩小,最终化作一个淡淡的影子,仿佛一声如释重负的叹息。纸张恢复了寻常的微黄,不再有丝毫寒意与怨念散发,变成了一张真正的、安静的故纸。

崔明远知道,魏知古的执念已了,魂念已散。他对着那张纸,深深一揖。

后来,崔明远并未因此事获得官职,但他那篇万言书却在士林间悄然流传,他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清流官员的赏识。他不再执着于科场,而是潜心著述,以笔为剑,成了一名颇有风骨的文人。

而那墨痕斋的吴老,在听闻朝中变故后,只是对着西市熙攘的人流,浑浊的眼中闪过一丝无人察觉的了然,继续低头擦拭着他那些承载了无数过往的故纸。仿佛那“纸魅”的来去,以及它引动的风波,都只是这长安城里,又一页被轻轻翻过的尘封记忆。

---

妖谱诠释:

· 妖物:纸魅(器物妖·记忆承载)

·出处: 纸张易通灵,尤其承载强烈情感或重要事件的纸张。本章创造因含冤者临终极端情绪(血、泪、执念)浸染而化为“魅”的纸,强调其作为记忆与情感容器的特性。

·本相: 特定纸张(如诉状、绝笔信等),在极端情境下(如主人含冤而死,以血泪书写),被主人临死前极其强烈、不甘的情感与魂念深度浸染、融合,从而形成的特殊器物妖。其本体是纸,核心是“记忆”与“执念”。能力在于向接触者传递其所承载的记忆片段与情感情绪,影响其心神,甚至赋予其部分原主的特质(如文风、气节)。其存在目的在于“诉说”与“昭雪”,执念得解,则灵性自散。惧火、惧彻底毁损,但也因执念强大而难以被寻常方式净化。

·理念: 血泪浸纸化精魅,沉冤待雪托后人。 本章通过“纸魅”与崔明远的互动,探讨了历史记忆、正义与个人勇气的主题。纸张作为信息的载体,不仅能记录文字,在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封印情感与灵魂的碎片。崔明远从最初的恐惧逃避,到最终选择承担风险,以笔为剑,帮助冤魂完成遗志,体现了小人物在历史关头的不凡抉择。故事强调了,有些记忆与真相,即使被权势暂时掩埋,也终会以某种形式寻求出口,而传递与捍卫这些记忆,是后来者的责任。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物志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