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双王相会
伊莎贝拉一世听得入神,眼中满是赞叹,她转头对费尔南多二世说道:“大明工匠真是心灵手巧!若能将这些工艺引入西班牙,定能让我国的手工业更加繁荣,百姓的生活也能更加富足。”
费尔南多二世点头赞同,目光转向郑和,语气诚恳:“郑大人,不知大明是否愿意与我们共享这些技艺?我们愿意用黄金、白银或是航海技术作为交换。”
郑和笑着点头,示意沈荣取出贸易清单:“国王陛下不必客气。大明向来愿意与友好国家共享技艺,互通有无。关于贸易事宜,沈先生已备好清单,还请陛下与女王陛下过目。”
沈荣立即上前,将一份折叠整齐的丝绸贸易清单递给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清单用汉、西两种文字书写,字迹工整秀丽,左侧是汉字,右侧是西班牙文,中间用朱笔隔开。
“国王与女王陛下,”沈荣躬身说道,声音清晰,“这是大明此次带来的贸易清单。我方拟向贵国出口江南云锦两百匹——其中大红妆花缎五十匹,绣着缠枝莲纹,适合贵族婚礼与王室庆典;石青妆花缎五十匹,绣着云纹,可制作朝服;明黄妆花缎二十匹,绣着龙纹,特赠于王室;其余八十匹为各色缠枝莲纹缎,颜色各异,供日常穿着。”
他手指清单,继续说道:“还有景德镇青花瓷五百件,包括青花缠枝莲纹大碗一百件,碗口直径一尺,适合宴饮;青花山水纹盘两百件,盘底绘着江南山水,适合摆放;青花人物纹瓶两百件,瓶身绘着历史故事,适合收藏。武夷岩茶一千斤,其中大红袍两百斤,茶汤红艳,香气馥郁;武夷肉桂三百斤,口感醇厚;武夷水仙五百斤,香气清雅。另有普通丝绸五千匹,颜色从绯红、月白到墨绿、宝蓝不等,价格实惠,适合普通百姓穿着。”
“我方希望从贵国采购羊毛两万斤,要求柔软细腻,无杂质;呢绒一千匹,需厚实耐用,颜色均匀;波尔图红酒三千桶,要求口感醇厚,果香浓郁;橄榄油五千斤,需色泽金黄,香气纯正。此外,还希望采购西洋的黄金五百两、白银五千两,纯度需在九成以上。”沈荣顿了顿,补充道,“另外,我方希望能在巴塞罗那港设立一处大明商栈,用于存放货物、接待大明商人,还望国王与女王陛下应允。”
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接过清单,仔细看了一遍,脸上同时露出喜悦的笑容。费尔南多二世笑着说道:“太好了!这份清单完全符合我国的需求!羊毛、呢绒、葡萄酒、橄榄油是我国的主要特产,每年产量极大,完全可以满足大明的需求;黄金与白银产自我国西部矿区及海外贸易所得,数量众多,别说五百两黄金、五千两白银,就算是十倍,我们也能足额供应。”
伊莎贝拉一世补充道:“关于设立商栈之事,我国完全同意!我们将把巴塞罗那港最繁华的码头区域划拨给大明,那里靠近集市,交通便利,还会派遣十名士兵常驻商栈,确保大明商人的安全与利益。此外,我们还可以为大明商栈提供免税政策,大明商人在巴塞罗那港进行贸易,免征一切关税,只收取少量的港口管理费,以此表达我们的诚意。”
她眼中闪过一丝期待,继续说道:“同时,我们也希望能派遣使者前往大明,学习大明的丝绸与瓷器制作工艺,还望郑大人能够应允。我们会让使者带上最好的黄金、白银与航海仪器,作为礼物献给永乐皇帝陛下。”
“女王陛下客气了。”郑和笑着说道,“大明愿意与西班牙共享手工业技术,也欢迎西班牙使者前往大明交流学习。永乐皇帝陛下常说,‘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只要两国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定能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双方一拍即合,当即命人拟定《大明与西班牙友好贸易盟约》。盟约由西班牙王室史官与大明随行文书共同起草,用汉、西两种文字书写,内容详尽:两国开放边境港口,大明开放泉州、广州港,西班牙开放巴塞罗那、塞维利亚港,允许对方商人自由往来;大明在巴塞罗那港设立商栈,西班牙在大明泉州港设立商栈,双方为商栈提供保护与免税政策;两国贸易免征关税,仅收取百分之一的港口管理费;互派使者常驻对方都城,大明使者驻马德里,西班牙使者驻应天,加强外交联系与文化交流;共享航海技术与航线信息,大明提供印度洋航线图,西班牙提供大西洋航线图,共同打击海盗,维护地中海与大西洋的贸易秩序;两国建立军事互助关系,若一方遭遇外敌入侵或海盗侵扰,另一方需提供战船、粮草或士兵援助。
签约仪式在王宫大殿隆重举行。殿内早已摆放好两张紫檀木桌案,上面铺着明黄色绸缎,盟约文本用朱笔誊写,一式两份,加盖着双方的官印。郑和身着银白铠甲,手持毛笔,在盟约上签下“郑和”二字,字迹苍劲有力;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则分别用羽毛笔签下自己的名字,西班牙文的签名流畅飘逸。随后,三人交换盟约文本,双手交握,殿内响起热烈的掌声,两国官员纷纷举杯庆祝,欢呼声与祝福声交织在一起,气氛达到了高潮。
签约结束后,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兴致勃勃地邀请郑和参观西班牙的航海博物馆与造船厂。在航海博物馆,馆内陈列着各种航海仪器与船只模型,玻璃展柜内摆放着西班牙船队远航的地图与航海日志。地图用羊皮纸绘制,上面用彩色墨水标注着航线,蓝色代表海洋,棕色代表陆地,红色虚线标注着船队的路线,途经的港口、暗礁、洋流都标注得清晰详细。
航海日志则用皮革装订,纸张泛黄,上面用西班牙文记录着船队的每日行程:“永乐七年十月初三,晴,风力三级,船队行驶至大西洋中部,海面平静,船员们检修船只,晾晒粮草……”“十月初十,阴,风力五级,遇到小规模风浪,船员们加固船帆,平稳度过……”“十一月初五,晴,抵达西洋某港口,与当地商人交易,收购羊毛与香料……”字迹工整,内容详实,字里行间都透着航海家们的艰辛与坚守。
博物馆中央的展台上,摆放着西班牙最新式的卡拉维尔帆船模型,船身小巧灵活,长约三丈,宽约一丈,桅杆上挂着三角帆,船身两侧各有三门小炮,模型制作得极为精致,连船帆上的绳索纹路都清晰可见。模型旁边还摆放着西班牙航海家使用的航海仪器——黄铜星盘、木质象限仪、皮质罗盘,虽不如大明的仪器精密,却也凝聚着西班牙航海家的智慧。
“郑大人,我国近年来一直在探索西洋航线,希望能开辟更广阔的贸易通道。”伊莎贝拉一世指着地图上的大西洋海域,语气中满是期待,“若能与大明共享航线,定能让两国的贸易之路更加顺畅,也能让更多西洋物产传入东方。”
郑和仔细看着地图,目光在西洋航线处停留许久,心中暗自记下关键港口与航线,点头说道:“航海之路本就需各国携手探索,大明愿意与西班牙共享印度洋航线经验,也期待能借鉴贵国的大西洋航行技术,让东西两洋的贸易之路真正连接起来。”
离开航海博物馆,众人前往造船厂。造船厂位于巴塞罗那港西侧,占地面积广阔,数十艘正在建造的盖伦战船整齐地排列在船坞中,工匠们忙碌地穿梭其间,有的在拼接船身,有的在安装桅杆,有的在架设火炮,叮叮当当的敲击声与工匠们的吆喝声交织在一起,一派繁忙景象。
西班牙造船工匠总管胡安上前迎接,他年约五十,皮肤黝黑,双手布满老茧,是西班牙最资深的造船工匠。他带着众人来到一艘即将完工的盖伦战船前,介绍道:“大人,这是我国最新式的盖伦战船,长约三十丈,宽约八丈,船身由坚硬的橡木打造,橡木经过三年浸泡,防水防腐;外层包裹着一层铜皮,能有效防止海虫侵蚀;船帆采用方形帆,共三张,能更好地利用风力,适合远洋航行;船身两侧各有二十门火炮,共四十门,射程可达三里,火力强大,适合海战与护航。”
胡安说着,示意工匠演示火炮操作。两名工匠迅速上前,一人打开炮门,一人装填炮弹与火药,动作熟练,不到半盏茶的时间便完成了装填,随后点燃引信,“轰”的一声,炮弹飞出,落在远处的海中,激起巨大的水花。
郑和仔细观察着战船的每一处细节,不时询问船身拼接的工艺、桅杆的材质、火炮的射程等问题,胡安都一一详细解答。郑和还命随行的大明造船工匠周工匠绘制图纸,周工匠拿出纸笔,快速勾勒出战船的轮廓与关键部位,打算带回大明,供南京龙江造船厂参考改进。
接下来的十日,大明舰队在巴塞罗那港休整,同时开展贸易活动。沈荣在码头设立了临时贸易点,搭建了宽敞的帐篷,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一一陈列出来。帐篷内悬挂着数十匹丝绸,从大红、明黄到石青、月白,色彩鲜艳,质地柔软,阳光透过帐篷的缝隙洒在丝绸上,泛着柔和的光泽;瓷器摆放在木质展架上,青花缠枝莲纹碗、山水纹盘、人物纹瓶整齐排列,瓶身上的图案清晰细腻,如同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茶叶则用精致的锡罐装好,罐身上刻着“武夷岩茶”“大红袍”等字样,打开罐盖,茶香四溢,弥漫在整个码头。
贸易点一设立,便吸引了众多西班牙贵族与商人前来。第一位前来的是西班牙贵族卡洛斯伯爵,他年约三十五,身着紫色天鹅绒长袍,腰间系着金色腰带,头戴羽毛帽,举止优雅。他走到丝绸展架前,伸手抚摸着一匹大红妆花缎,触感柔软顺滑,眼中满是惊叹:“这丝绸真是太美了!比我见过的阿拉伯丝绸还要精致,我要十匹,用于我女儿的婚礼。”
随后,商人安东尼奥也来了,他是巴塞罗那最大的葡萄酒商人,身材微胖,脸上带着笑容,看到青花瓷后,当即决定购买五十件青花山水纹盘:“这些瓷器太精美了,放在我的酒馆里,定能吸引更多客人。我还要与你们签订长期合同,每月从大明进口一百件瓷器。”
短短十日,大明带来的丝绸、瓷器、茶叶便被抢购一空,收入的黄金白银装满了十余个木箱。不少商人还与沈荣签订了长期贸易合同,约定每月从大明进口货物,西班牙的羊毛、呢绒、葡萄酒、橄榄油也源源不断地送到大明舰队的船上。
郑和命人仔细检查每一批货物的品质——羊毛由经验丰富的织工老张检查,他用手揉搓羊毛,确保柔软细腻,无杂质;呢绒由李工匠检查,他用指甲划过呢绒表面,确保厚实耐用,不起球;葡萄酒由沈荣亲自品尝,确保口感醇厚,果香浓郁;橄榄油则由厨师老王检查,他闻着橄榄油的香气,确保纯正无异味;黄金与白银由户部官员刘大人检查,他用试金石测试纯度,确保在九成以上。对于不合格的货物,一律退回,确保大明采购的每一批货物都是上等品。
王景弘与李敢则忙着检修战船,同时与西班牙海军进行军事交流。西班牙海军将领迭戈率领百名士兵来到大明舰队,展示他们的火铳战术。士兵们排成整齐的三排队列,第一排士兵半跪,第二排士兵站立,第三排士兵手持备用火铳。迭戈一声令下,第一排士兵同时开火,“砰!砰!砰!”枪声密集,随后迅速后退装弹,第二排士兵接着开火,第三排士兵随后跟上,如此循环往复,火力密集而持续,威力惊人。
“这战术名为‘三段射’,能保持持续火力,压制敌人。”迭戈向王景弘介绍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
王景弘点头称赞,随后命大明水师展示“八卦阵”。六十艘战船在海面上迅速变换阵型,时而排成“乾”字阵,战船首尾相连,形成一道长墙;时而排成“坤”字阵,战船分散开来,如同天女散花;时而形成包围之势,将目标船只围在中央;时而发起冲锋,战船如同离弦之箭,迅猛异常。阵法严谨,配合默契,如同一只灵活的巨兽,在海面上穿梭。
随后,大明水师又展示了火炮齐射,六十艘战船上的火炮同时开火,“轰!轰!轰!”炮声震天动地,炮弹落在海面上,激起巨大的水花,水柱高达数丈。西班牙海军士兵们看得目瞪口呆,迭戈更是连连惊叹,对着王景弘竖起大拇指:“大明水师的阵法真是太精妙了!火炮威力也如此强大,真是令人敬佩!”
李敢则与西班牙士兵切磋格斗技巧。西班牙士兵擅长使用长剑与盾牌,招式凌厉;大明将士则擅长使用长枪与弯刀,招式灵活。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最终握手言和,互相请教招式技巧,气氛友好。
郑和则在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的陪同下,游览巴塞罗那城。城内的街道用青石板铺成,两侧是红色的石屋,石屋的窗户上装着彩色玻璃,阳光透过玻璃洒入,在地面上形成斑斓的光影,如同梦幻般的画卷。街道上行人往来不绝,有穿着华丽长袍的贵族,有扛着货物的搬运工,有牵着牛羊的牧民,还有追逐嬉戏的孩童,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笑容,热闹非凡。
他们首先来到巴塞罗那大教堂,这座哥特式建筑宏伟而肃穆。教堂的尖顶直插云霄,高达五十余丈,顶端的十字架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尖顶上还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如同艺术品。走进教堂内部,拱顶由巨大的石柱支撑,高达三十余丈,显得空旷而庄严,石柱上雕刻着宗教人物的浮雕,神情肃穆。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描绘着《圣经》中的故事,《亚当与夏娃》《诺亚方舟》《最后的晚餐》等,色彩鲜艳,笔触细腻,画中人物的表情与动作都刻画得极为生动。
教堂内的彩色玻璃窗高达二十余丈,上面绘制着宗教人物与故事,阳光透过玻璃洒入,在地面上形成五彩斑斓的光斑,庄严肃穆,让人不由得心生敬畏。伊莎贝拉一世向郑和介绍道:“这座教堂始建于一百年前,耗费了无数工匠的心血才建成,是西班牙最著名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人的精神象征。每年都有无数信徒前来朝圣,祈求上帝的保佑。”
郑和认真倾听,目光扫过教堂内虔诚祈祷的信徒,点头说道:“宗教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百姓的信仰与精神寄托。大明也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等,佛教倡导慈悲为怀,道教倡导天人合一,与贵国的宗教虽不同,却都教导百姓向善,追求和平。我们尊重各国的宗教文化,也希望各国能尊重大明的宗教信仰,相互理解,相互包容。”
离开大教堂,众人来到巴塞罗那的集市。集市占地广阔,摊位林立,商品琳琅满目。西班牙的橄榄油色泽金黄,用透明的玻璃瓶装好,如同琥珀般晶莹剔透,摊主是一位名叫玛利亚的妇人,她热情地邀请郑和品尝,用小勺舀起一点橄榄油,递到郑和面前:“大人,尝尝我们的橄榄油,用新鲜的橄榄压榨而成,香气浓郁,用来炒菜、凉拌都非常美味。”
郑和接过小勺,轻轻抿了一口,橄榄油的清香在口中散开,口感醇厚,不由得点头称赞。旁边的葡萄酒摊位上,摊主胡安打开一桶红酒,酒香四溢,他倒了一杯递给郑和:“大人,这是我们巴塞罗那最好的葡萄酒,陈年三年,口感醇厚,您尝尝。”
郑和接过酒杯,浅尝一口,葡萄酒的果香与酒香在口中交织,口感顺滑,不由得赞叹道:“真是好酒!”
在集市的一角,郑和还看到了西洋特有的农作物——颗粒饱满的大麦、圆润的燕麦、色泽鲜亮的甜菜,这些作物虽在大明亦有种植,却在品种与产量上与西班牙有所不同。他好奇地询问摊主:“这些作物在贵国如何种植?产量如何?”
摊主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农夫,名叫佩德罗,他热情地介绍道:“大人,这些大麦与燕麦适合在干旱地区种植,产量极高,可用来制作面包与饲料;甜菜则可用来制糖,口感清甜。我们用牲畜拉犁耕种,每年可收获两季,足够供应全城百姓食用。”
郑和闻言,当即命人采购了一批大麦与燕麦的种子,打算带回大明,交给农官研究改良,若能在大明干旱地区推广种植,定能丰富百姓的粮食种类,解决部分地区的温饱问题。
离别那日,巴塞罗那港万人空巷,数万名西班牙百姓自发来到码头送行。码头上,旌旗招展,西班牙的红黄国旗与大明的“日月旗”交相辉映,在海风中猎猎作响;锣鼓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旗帜,高声呼喊着“大明与西班牙友谊长存!”“郑大人一路顺风!”,声音震天动地,回荡在巴塞罗那湾上空,久久不散。
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率领文武百官站在码头,亲自为郑和送行。伊莎贝拉一世握着郑和的手,手指纤细,掌心温暖,语气中满是不舍:“郑大人,感谢您为西班牙带来了友谊与贸易,您的到来,让我们看到了东方大明的强盛与友善。期待您再次来访,愿大明与西班牙的友谊,如同地中海的海水般,永远清澈,永远流淌!”
郑和点头,眼中满是坚定,语气诚恳:“女王陛下放心,本帅定会将您的心意转达给永乐皇帝陛下。大明与西班牙的友谊,定会如日月般长久,如山河般稳固!待本帅返回大明后,便会安排西班牙使者前往大明,开启两国文化与技术交流的新篇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大明的丝绸与瓷器会传遍西班牙的每一个角落,西班牙的葡萄酒与橄榄油也会走进大明的千家万户。”
费尔南多二世补充道:“郑大人,我们已准备好送给永乐皇帝陛下的礼物,包括黄金百两、白银千两、西洋奇珍异宝,还有我们最新的航海仪器与地图,希望陛下能够喜欢。”
“多谢国王陛下的厚礼,本帅定会代为转交。”郑和躬身致谢。
随后,郑和登上“大明号”,立于船楼之上,对着码头挥手致意。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也挥手回应,百姓们的欢呼声再次响起,如同潮水般汹涌。舰队缓缓驶离巴塞罗那港,朝着法兰西的马赛港驶去。海风拂过甲板,带着橄榄油的清香与葡萄酒的醇香,阳光洒在“日月旗”上,泛着耀眼的光芒。
郑和望着远方的海平面,眼中满是憧憬——前方,还有法兰西、意大利等欧罗巴国家等待着他们;前方,是未知的土地,是新的友谊,是更广阔的贸易天地。他知道,此次跨洋西渡,不仅开启了大明与欧罗巴的交流之门,更将永乐皇帝“天下一家,万邦来朝”的宏伟愿景,推向了新的高度。
舰队在地中海的海面上缓缓前行,“大明号”的船帆在风中舒展,如同一只展翅的雄鹰,带着大明的威仪与仁德,朝着欧罗巴的深处驶去,将东方的文明与友谊,播撒在西海之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