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跨洋西行,远访欧罗巴
第二章 巴塞罗那
永乐八年三月下旬,大明舰队驶离葡萄牙里斯本港,沿着伊比利亚半岛西海岸缓缓北上。大西洋的海风褪去了西洋海域的咸烈,裹挟着地中海特有的温润气息,如同轻柔的绸缎,拂过“大明号”的柚木甲板。甲板上残留的盐霜被风轻轻吹散,露出深褐色的木纹,阳光穿透薄云,洒在湛蓝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同将碎金铺满了海面。偶尔有银灰色的飞鱼跃出水面,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尾鳍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又迅速坠入海中,激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
“总兵官!前方五十里便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港了!”瞭望手周小七的声音从“大明号”主桅杆顶端传来,穿透力极强。他年约二十,身材精瘦,黝黑的脸庞被海风与烈日雕琢出棱角分明的轮廓,一双眼睛格外明亮。此刻他双脚稳稳踩在直径两尺的瞭望台木板上,一手紧紧攥着碗口粗的麻绳,一手奋力指向东北方向,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语气里满是发现新港口的兴奋:“港内泊着不下百艘船!有好多西班牙的盖伦战船,船身又高又大,还有不少三角帆商船在其间穿梭,码头上人挤人,比里斯本港还要热闹几分!”
郑和立于“大明号”三层船楼的露台之上,银白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甲片缝隙间还残留着里斯本港的葡萄酒香与橄榄油的淡香。他抬手举起那柄由工部特制的黄铜望远镜,镜筒长约三尺,外层雕刻着缠枝莲纹,纹路清晰,镜片打磨得光滑透亮,将远方的景象缓缓拉至眼前——巴塞罗那港的全貌在镜中徐徐展开。
这座港口坐落在地中海西北部的巴塞罗那湾内,背靠连绵起伏的青山,山体被茂密的橄榄树与柑橘树覆盖,翠绿的枝叶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风一吹,便掀起层层绿浪,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橄榄与柑橘的清香。港口两侧是两道延伸入海的防波堤,堤身由巨大的青石板砌成,高达两丈,石板缝隙间长着零星的海草,上面修建着红色的灯塔,塔顶的玻璃罩在白天也依旧透出明亮的光芒,如同两颗镶嵌在海岸线上的红色宝石,指引着往来船只的航向。港内水域宽阔,水深足有丈余,足以容纳大明宝船这样的大型战船停泊,数百艘大小船只如同密集的鱼群般错落有致地泊在港内,其中既有西班牙特有的盖伦战船——船身高大,长约三十丈,宽约八丈,船帆呈方形,纯白的帆布上绣着红黄相间的旗帜,旗帜上是卡斯蒂利亚的王冠与阿拉贡的红条纹,船身两侧布满了乌黑的炮口,如同蛰伏的巨兽,气势威严;也有小巧灵活的三角帆商船,船身狭长,吃水浅,船帆呈深褐色,在大船之间灵活穿梭,如同灵动的游鱼。
码头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长达三里,宽约两丈,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发亮。上面堆满了五颜六色的货物——驼色的羊毛捆被捆得整整齐齐,摞得一人多高;深红色的葡萄酒桶排列成队,桶身上用白漆标注着年份;金黄色的橄榄油罐如同小山般堆积着,罐口封着软木塞;还有棕色的皮革被摊开晾晒,散发着淡淡的鞣制气味。搬运工人大多穿着粗布短衣,袖口卷至肘部,露出结实的臂膀,扛着货物在码头上来回穿梭,黝黑的皮肤上汗珠滚落,顺着脖颈滑进衣领,口中吆喝着节奏鲜明的西班牙语号子,声音粗犷而有力,隔着海面都能隐约听见。
港口后方的巴塞罗那城内,红色的瓦屋顶层层叠叠地依山而建,如同一片红色的海洋,错落有致。数十座哥特式教堂散落其中,最高的巴塞罗那大教堂尖顶直插云霄,高达五十余丈,塔顶的十字架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教堂的钟声随着海风飘来,“铛——铛——”的声响肃穆而悠远,带着浓郁的欧洲宗教风情,与大明寺庙的钟声截然不同。
“西班牙,《明史·外国传》中称‘日斯巴尼亚’,旧为卡斯蒂利亚、阿拉贡两国,五年前由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联姻合并,始称西班牙王国。”沈荣手持一卷泛黄的《西洋舆图》,快步走上船楼。他年约四十,身着青色长衫,领口与袖口绣着淡雅的兰草纹,腰间系着玉带,手中的折扇轻轻摇动,驱散着周身的热浪,指着图上用朱笔标注的西班牙疆域说道:“该国近年来国力日盛,尤其是航海与军事,已与葡萄牙不相上下。费尔南多二世善谋略,性格沉稳,据说每遇大事必深思三日;伊莎贝拉一世则励精图治,行事果决,将两国兵力、财力整合归一,一心想要开拓海外疆土,与葡萄牙争夺大西洋贸易权。”
他顿了顿,指尖在舆图西侧的空白处停顿:“听闻西详之外尚有广袤陆地,盛产黄金与白银,西班牙近年正全力探索新航线,欲将其纳入贸易版图,国库也因此日渐充盈,如今对东方商路更是志在必得。”
郑和缓缓放下望远镜,目光依旧望着远方的巴塞罗那港,眉头微蹙,眼神深邃:“如此说来,西班牙既是欧罗巴的强国,也是我们与欧罗巴贸易的关键对象。”他抬手按在腰间的七星宝剑剑柄上,剑鞘上的蓝宝石在阳光下泛着微光,“此次拜访,我们既要展现大明的威仪与诚意,与他们建立友好贸易关系,也要巧妙平衡与葡萄牙的关系——两国素来因贸易权争斗不休,若我们偏袒一方,恐引发欧罗巴内部矛盾,反而不利于我们后续与意大利、法兰西等国的交往。”
“总兵官考虑周全。”副将王景弘上前一步,他年约三十五,身材魁梧,身着墨绿色戎装,腰间佩着一柄寒光闪闪的腰刀,刀鞘上镶嵌着铜质兽首,脸上带着几分凝重:“末将已命人将舰队阵型调整为‘一字长蛇阵’,前锋三艘苍山船——‘破浪号’‘追风号’‘逐波号’已换上普通商队的米白色帆布,由校尉赵勇率领,先行探查港内虚实,确保无埋伏。同时命火铳手与火炮手各就各位,火炮已装填完毕,随时可应对突发情况。”
“嗯。”郑和点了点头,目光扫过甲板上忙碌的将士,正欲开口,却见一艘挂着西班牙国旗的船只正快速朝着舰队驶来——那是一艘西班牙盖伦战船,船身修长,长达三十丈,宽约八丈,船帆呈红色,中央绣着一面黄色旗帜,旗帜上绣着卡斯蒂利亚的金色王冠与阿拉贡的红条纹,正是西班牙的国旗。船只靠近后,一位身着红色军装、头戴黑色三角帽的中年男子站在船首,对着“大明号”高声喊话,声音洪亮。
此人便是西班牙海军将领迭戈,年约四十,身材高大,肩宽背厚,面容刚毅,下巴上留着浓密的黑色胡须,眼神锐利,腰间佩着一柄西洋长剑,剑鞘上镶嵌着银色花纹,一看便知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迭戈登上“大明号”后,脚步刚踏上甲板,便对着郑和深深躬身行礼,动作标准而恭敬。他虽不通汉语,但从他微微颤抖的双手与眼底的敬畏不难看出,眼前这支庞大的东方舰队给了他极大的震撼。沈荣连忙上前,用流利的阿拉伯语与他交流——西班牙与阿拉伯世界素有贸易往来,迭戈曾驻守过南部港口,略通阿拉伯语,虽发音有些生硬,却足以沟通。
“尊贵的大明总兵官大人,”迭戈微微抬起头,目光落在郑和的银白铠甲上,语气带着几分恭敬,“我国国王费尔南多二世与女王伊莎贝拉一世已在码头等候多时,听闻大明舰队到访,特意亲自前来迎接您的到来!”
郑和微微颔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语气沉稳:“有劳迭戈将军引路。”
随后,郑和率领王景弘、李敢、沈荣等十余名核心官员,乘坐一艘八桨快船,朝着巴塞罗那码头驶去。快船由八名精壮水手划桨,速度极快,在港内船只之间灵活穿梭。沿途的西班牙商人与船员纷纷驻足观望,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来自东方的客人——商人大多穿着丝绸长袍,颜色各异,有的放下手中的账本,跑到码头边缘,踮起脚尖眺望;船员们则趴在自家船的船舷上,指着大明官员的服饰低声议论;一群金发碧眼的孩童跟在快船后面,挥舞着手中用布条做成的小旗帜,眼中满是好奇与兴奋,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
巴塞罗那码头上,早已人山人海。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率领文武百官站在码头中央的高台上,高台由白色大理石砌成,周围由西班牙士兵守卫。这些士兵身着红色军装,头戴黑色帽檐,手持长矛与火铳,枪尖与炮口在阳光下泛着冷光,神情肃穆,站姿挺拔。
费尔南多二世年约四十,身材中等,身着黑色天鹅绒长袍,衣料柔软顺滑,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红宝石的金色腰带,红宝石色泽鲜红,如同凝血。他头戴一顶金色王冠,王冠上镶嵌着一颗硕大的蓝宝石,直径足有一寸,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他面容威严,鼻梁高挺,嘴唇薄而紧抿,眼神锐利,透着一股帝王特有的沉稳与谋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玉佩,显然在思考着与大明的合作事宜。
伊莎贝拉一世年约三十八,身材修长,身着红色丝绒长裙,裙摆上缀着珍珠与宝石,珍珠圆润洁白,宝石色泽各异,走动时裙摆摇曳,珠玉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她头戴一顶小巧的凤冠,凤冠上的珍珠与红宝石错落有致,衬得她面容端庄,肤色白皙,眉眼间带着几分坚毅与睿智,眼神温和却不失威严,给人一种既雍容又干练的感觉。
当看到郑和身着银白铠甲,在王景弘、李敢等人的簇拥下走下快船,一步步朝着高台走来时,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眼中同时闪过一丝惊讶——他们虽早听闻大明战船宏伟,却没想到大明将领的气度如此不凡,那银白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衬得郑和身姿挺拔,如同战神降临。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对大明实力的认可,随即快步走下高台,亲自迎接。
“欢迎您,来自东方大明的贵客!”伊莎贝拉一世身旁,一位身着紫色长袍、手持十字架的老者上前一步,用流利的阿拉伯语高声说道。他是西班牙王室的首席顾问佩德罗,年约六十,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鼻梁上架着一副小巧的银边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精明。他曾长期出使阿拉伯国家,精通阿拉伯语、拉丁语等多种语言,是西班牙王室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
佩德罗微微躬身,语气恭敬:“我是西班牙王室顾问佩德罗,奉国王与女王之命,特来迎接您的到来!您的舰队如此宏伟,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
郑和微微颔首,神色温和而庄重。沈荣立即上前一步,用流利的阿拉伯语回应,声音清晰:“吾等乃大明永乐皇帝陛下派遣的使团,吾等总兵官郑和,奉陛下之命,特来拜访西班牙国王费尔南多二世陛下与女王伊莎贝拉一世陛下。大明愿与贵国建立友好关系,开展贸易往来,共促两国繁荣,共享太平之福。”
佩德罗将沈荣的话逐字逐句翻译给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两人脸上同时露出热情的笑容。伊莎贝拉一世率先开口,语气温和而庄重,声音清脆悦耳:“郑大人,您的舰队真是太壮观了!听闻您从遥远的东方而来,跨越万里波涛,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抵达欧罗巴,这份勇气与毅力,真是令人敬佩!”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海面的大明舰队,眼中满是赞叹:“西班牙一直渴望与东方的强国建立联系,却苦于路途遥远,今日终于得偿所愿,实乃西班牙之幸!”
郑和笑着说道:“女王陛下客气了。大明与西班牙虽远隔重洋,却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同样重视航海与贸易。正如大海连接着东西两方,我们的友谊也能跨越山海,连接彼此。”他语气诚恳,“本帅此次前来,一是代表大明永乐皇帝陛下,向国王与女王陛下致以最诚挚的问候;二是希望能与西班牙建立友好贸易关系,互通有无,让两国百姓共享贸易之利,让大明与西班牙的友谊源远流长。”
费尔南多二世适时点头,语气沉稳,带着几分谋略:“郑大人所言极是!西班牙盛产羊毛、呢绒、葡萄酒、橄榄油,这些都是大明稀缺的物产;而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在欧罗巴极为珍贵,去年我曾从阿拉伯商人手中见过一块大明丝绸,色泽如晚霞,质地如云朵,至今难忘。”他侧身做出邀请的手势,手臂微抬,姿态优雅:“郑大人,王宫已备下盛宴,为您接风洗尘,请随我们入宫,让我们好好款待远方的贵客!”
随后,郑和一行人跟随费尔南多二世与伊莎贝拉一世前往巴塞罗那王宫。王宫位于城市制高点,由红色砖石砌成,墙体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每一幅都栩栩如生——左侧浮雕描绘着卡斯蒂利亚与阿拉贡合并的场景,两国国王握手言和,百姓欢呼雀跃;中间浮雕是西班牙船队远航探索的画面,船员们扬帆起航,眼神坚定地望向远方;右侧浮雕则是西班牙军队守护疆土的英姿,士兵们手持长剑与火炮,气势如虹,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极为精致,展现着西班牙的历史与文化。
宫殿前方是宽阔的广场,广场地面由青石板铺成,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航海家雕像——他身着棕色航海服,腰间系着罗盘,一手持航海图,一手自然下垂,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的大海,仿佛仍在指引着船队探索未知的世界。雕像底座由大理石打造,上面刻着西班牙语的“扬帆远航,连接世界”字样,字体苍劲有力。
步入宫殿内部,更是奢华非凡。墙壁上悬挂着巨幅油画,描绘着宗教故事与王室生活场景——《圣母加冕》《王室狩猎图》《宫廷宴会》等,色彩浓烈,笔触雄浑,画中人物的表情与动作都刻画得极为细腻,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画中走出。殿内的立柱由白色大理石打造,柱身缠绕着金色的藤蔓花纹,藤蔓间点缀着红色的宝石,顶端雕刻着天使的图案,天使的翅膀展开,羽翼上的纹路清晰可见,仿佛要振翅飞翔。
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盏巨大的水晶吊灯,由上千颗威尼斯水晶组成,水晶大小不一,错落有致,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将整个大殿照得如同白昼。殿内的桌椅由胡桃木打造,木质坚硬,纹理清晰,上面铺着红色天鹅绒坐垫,边缘缀着金色流苏,用手一摸,柔软顺滑,奢华而不失庄重。
侍从们端上了西班牙的特色饮品——一种用柑橘、蜂蜜与薄荷叶熬制而成的热饮,盛放在透明的水晶杯中,茶汤呈金黄色,清澈透亮,散发着浓郁的柑橘香与薄荷的清凉气息。伊莎贝拉一世端起水晶杯,手腕轻抬,对着郑和说道:“郑大人,这是我国的特色饮品,名为‘柑橘蜜饮’,用新鲜的柑橘榨汁,加入蜂蜜与薄荷叶慢熬而成,口感酸甜,能清热解暑。愿以此饮品,祝大明与西班牙友谊长存!”
郑和端起水晶杯,杯壁微凉,他微微颔首,语气真诚:“愿两国友谊,如地中海之水,清澈绵长,永不枯竭;如阿尔卑斯山脉,巍峨稳固,世代相传!”
说完,两人同时饮下杯中饮品。柑橘的酸甜、蜂蜜的醇厚与薄荷的清凉在口中交织,口感层次丰富,引得郑和微微点头。殿内的官员们也纷纷举杯,相互示意,笑声与交谈声交织在一起,气氛热烈而融洽。
席间,双方畅谈贸易与航海。伊莎贝拉一世对大明的丝绸与瓷器充满了好奇,不时向郑和询问制作工艺,眼中满是期待:“郑大人,朕听闻大明的丝绸色彩艳丽,质地柔软,是世间难得的珍品;瓷器更是精美绝伦,如白玉般温润,敲击时还能发出清脆的声响,如同玉佩相击。不知这些丝绸与瓷器是如何制作而成的?能否为朕详细讲讲?”
郑和放下水晶杯,笑着解释道:“女王陛下,大明的丝绸主要产自江南的苏州、杭州一带,那里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最适合桑树生长。每年春季,蚕农们便开始养蚕,蚕宝宝以鲜嫩的桑叶为食,短短一个月便能吐丝结茧。工匠们将蚕茧放入沸水中煮炼,去除杂质,再用特制的织机抽丝,一根蚕丝最长可达数丈。之后经过染色——染料多取自植物与矿物,如红花染朱红,蓝草染石青,赭石染土黄——再由织工们在织机上织造,有的织机需要两人配合,日夜不停,数月才能织出一匹云锦。”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而瓷器则产自江西的景德镇,那里的瓷土细腻洁白,名为‘高岭土’。工匠们将瓷土加水揉匀,制成坯体,待坯体半干后,由画师在上面绘制图案,青花多用钴料,色彩浓艳;之后再施上透明釉,放入窑中高温烧制,窑温需控制在一千三百度以上,火候稍有差池,便会前功尽弃。这些工艺都需要精湛的技艺与十足的耐心,是大明工匠们世代相传的智慧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