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阿丹通商,远达天方
书名:大明海权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7938字 发布时间:2025-10-20

第三卷 再航西洋,远播天威

 

第六章 阿丹通商,远达天方

 

永乐六年六月中旬,大明舰队驶离古里国海域,沿着阿拉伯海北部航线一路西行。此时的阿拉伯海正值夏季,副热带高压笼罩海面,海风裹挟着阿拉伯半岛特有的干燥热浪,如同无形的火毯,拂过“大明号”的柚木甲板,将水手们的靛蓝布甲晒得发烫,连甲板缝隙里的海水都被蒸腾出淡淡的盐雾。湛蓝的海面与蔚蓝的天空在天际线处交融,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偶尔有成群的银鸥舒展着翅膀,盘旋在舰队上空,发出清脆的鸣叫,为这漫长而枯燥的航行增添了几分生机。

 

“总兵官!前方三十里便是阿丹国的亚丁港了!”瞭望手周小七的声音从“大明号”主桅杆顶端传来,他双脚稳稳踩在直径两尺的瞭望台木板上,一手紧紧攥着碗口粗的麻绳,一手奋力指向西南方向,黝黑的脸庞被海风与烈日雕琢出硬朗的轮廓,眼中满是发现新土地的兴奋,“港内泊着不下百艘船!有阿拉伯人的独桅三角帆船,还有几艘尖底的欧洲船,码头上人挤人,热闹得很!”

 

郑和立于“大明号”三层船楼的露台之上,银白铠甲在烈日下泛着冷冽的光泽,甲片缝隙间还残留着古里港的硝烟气息。他抬手举起那柄由工部特制的黄铜望远镜——镜筒长约三尺,外层雕刻着缠枝莲纹,镜片打磨得光滑透亮,将远方的景象清晰地拉至眼前。

 

亚丁港的全貌在镜中缓缓展开:这座港口坐落在阿拉伯半岛西南端的亚丁湾沿岸,背靠连绵起伏的灰色群山,山体陡峭,岩石裸露,如同巨人的脊背般横亘在海岸线上;港口两侧是两座突出海面的悬崖,崖壁上凿刻着密密麻麻的洞穴,隐约可见守卫的士兵身影,形成一道天然的防御屏障,易守难攻;港内水域宽阔,水深足有丈余,足以容纳大明福船这样的大型战船停泊,数百艘大小船只如同密集的鱼群般错落有致地泊在港内,桅杆林立,帆影重重,如同一片漂浮在海面的森林;码头由巨大的青石板铺就,长达三里,宽约两丈,上面堆满了五颜六色的货物——驼色的香料袋、红色的珊瑚枝、白色的象牙、金色的绸缎,搬运工人穿着粗布长袍,扛着货物在码头上来回穿梭,黝黑的皮肤上汗珠滚落,口中吆喝着节奏鲜明的号子,声音隔着海面都能隐约听见;港口后方的城镇里,白色的石屋层层叠叠地依山而建,屋顶覆盖着红色的陶瓦,数十座尖顶的清真寺散落其中,最高的宣礼塔直插云霄,塔顶的新月标志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宣礼官的诵经声随着海风飘来,带着浓郁的阿拉伯风情,肃穆而悠远。

 

“阿丹国,《汉书》中称‘阿丹’,《诸蕃志》载其‘地当红海之要冲,为西洋商路之枢纽’。”沈荣手持一卷泛黄的《西洋舆图》,快步走上船楼,他身着青色长衫,腰间系着玉带,手中的折扇轻轻摇动,驱散着周身的热浪,指着图上用朱笔标注的阿丹国疆域说道,“此地盛产珍珠、珊瑚、乳香、没药,还有闻名西洋的阿拉伯马——那马身高八尺,日行千里,耐力极强,是骑兵的良驹,历来为大明皇室与勋贵所珍视。更重要的是,阿丹国是通往天方国的必经之路,要去麦加朝圣,必须经亚丁港穿过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北上,否则便要绕行千里,风险极大。”

 

郑和缓缓放下望远镜,目光依旧望着远方的亚丁港,眉头微蹙:“如此说来,阿丹国既是贸易要地,又是朝圣门户,此次之行,需格外谨慎。”他顿了顿,声音沉稳有力,“我们此来,有三件事要办:其一,与阿丹国缔结贸易盟约,采购珍珠、珊瑚与阿拉伯马,同时将大明的丝绸、瓷器销往此处,打通与阿拉伯世界的商路;其二,拜会阿丹国国王穆罕默德二世,请求他为我舰队前往天方国提供向导与补给;其三,严密监视阿拉伯商团的残余势力——古里港一战,虽击溃了他们的主力,但难保其不在阿丹国留有根基,若他们再次作乱,务必一举肃清,以绝后患。”

 

“总兵官所言极是。”副将王景弘上前一步,他身着墨绿色戎装,腰间佩着一柄寒光闪闪的腰刀,脸上带着几分凝重,“末将已命人将舰队阵型调整为‘雁形阵’,前锋三艘苍山船已换上普通商队的帆布,先行探查港内虚实,确保无埋伏。”

 

郑和点了点头,正欲开口,却见一艘挂着阿丹国国旗的船只正快速朝着舰队驶来——那是一艘阿拉伯式的独桅帆船,船身狭长,船头雕刻着一只展翅的雄鹰,船帆是标志性的三角帆,呈深绿色,中央绣着一面红色旗帜,旗帜上绣着白色的新月与五角星,正是阿丹国的国旗。

 

船只靠近“大明号”后,一位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红色头巾的中年男子站在船首,对着“大明号”拱手行礼。他身材中等,面容儒雅,鼻梁高挺,下巴上留着修剪整齐的胡须,眼神温和而睿智,正是阿丹国的外交大臣阿里。

 

“尊贵的大明总兵官郑大人,在下阿丹国外交大臣阿里,奉我国国王穆罕默德二世之命,特来迎接大人的舰队!”阿里的汉语虽然带着一丝口音,却十分流利,显然是提前做了准备,“国王陛下已在王宫备下盛宴,等候大人驾临!”

 

两名水手放下软梯,阿里顺着软梯登上“大明号”甲板,脚下的皮靴踩在甲板上,发出轻微的声响。他快步走到郑和面前,对着郑和深深躬身行礼,姿态恭敬而不失礼仪:“郑大人的威名,早已传遍西洋。您率领大明舰队平定海盗,维护贸易秩序,是西洋各国的守护者,阿丹国上下都对您深感敬佩。”

 

郑和上前一步,伸手扶起阿里,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阿里大人客气了。本帅此次率舰队前来,一是代表大明永乐皇帝陛下,向穆罕默德二世国王陛下致以问候;二是为了加强大明与阿丹国的友好往来,促进两国贸易;三是希望能得到贵国的帮助,为我舰队前往天方国朝圣提供便利。”

 

“大人放心!”阿里连忙说道,眼中满是热情,“大明是天朝上国,阿丹国一直渴望与大明建立深厚的友谊。国王陛下早已下令,为大明舰队准备了最好的泊位,还为大人准备了薄礼。关于前往天方国之事,国王陛下也已应允,将派遣我国最有经验的航海家作为向导,为大人指引航线,确保舰队顺利抵达。”

 

随后,郑和率领王景弘、李敢、沈荣等十余名将领与官员,乘坐一艘八桨快船,前往阿丹国王宫。快船在港内船只之间穿梭,沿途的阿拉伯商人与船员纷纷驻足观望,好奇地打量着这些来自东方的客人——他们从未见过如此高大的战船,也从未见过身着银甲、气势威严的军队,眼中满是敬畏与好奇。

 

阿丹国王宫位于亚丁港市中心的高地上,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宫殿。宫殿占地约百亩,四周环绕着两丈高的石墙,墙上雕刻着精美的阿拉伯花纹,大门两侧立着两尊由青铜铸造的雄鹰雕像,展翅欲飞,气势恢宏;宫殿内部的庭院里,种满了高大的棕榈树与芬芳的茉莉花,中央是一座圆形的喷泉,泉水清澈见底,喷出的水花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道彩虹;主大殿位于宫殿的正中央,殿门由紫檀木打造,上面镶嵌着珍珠与宝石,光彩夺目。

 

阿丹国国王穆罕默德二世早已率领文武百官在大殿门口等候。他年约四十,身材高大魁梧,身着一件绣着金色花纹的绿色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镶嵌着红宝石的玉带,头戴一顶白色头巾,头巾上缀着一颗鸽子蛋大小的珍珠,面容威严,眼神锐利,鼻梁高挺,嘴唇厚实,浑身散发着王者的气度。

 

见到郑和一行人,穆罕默德二世快步上前,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伸手紧紧握住郑和的手,力道十足:“郑大人,欢迎您来到阿丹国!您能率领大明舰队到访,是阿丹国的荣幸!我早已听闻您的事迹——在古里国平定叛乱,在爪哇国剿灭海盗,您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郑和笑着说道:“国王陛下过奖了。本帅只是履行职责,维护西洋贸易秩序,保护各国百姓安全。大明与阿丹国虽远隔重洋,却有着共同的贸易需求,本帅希望通过此次访问,能让两国的友谊更加深厚,贸易更加繁荣。”

 

进入大殿后,双方分宾主落座。大殿内的装饰极为奢华:墙壁上悬挂着长达十丈的波斯地毯,上面绣着狩猎图,图案精美,色彩鲜艳;殿内的柱子由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柱身上缠绕着金色的藤蔓花纹,顶端雕刻着雄鹰展翅的图案;天花板上悬挂着一盏巨大的水晶吊灯,由上千颗水晶组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将整个大殿照得如同白昼;殿内的桌椅都是由紫檀木打造,上面镶嵌着珍珠、宝石与象牙,奢华而不失庄重。

 

侍从们端上了阿丹国的特色饮品——一种用椰枣、蜂蜜与薄荷叶熬制而成的甜茶,茶汤呈琥珀色,香气浓郁,口感醇厚。穆罕默德二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笑着说道:“郑大人,阿丹国地处亚丁湾,盛产各种珍奇物产。珍珠产自红海的深海之中,圆润饱满,色泽莹白;珊瑚生长在海岸的礁石上,颜色鲜红,质地坚硬;乳香与没药是名贵的香料,可入药,可制香,在西洋各国极为畅销;还有阿拉伯马,更是难得的良驹,日行千里,奔驰如飞。我国百姓对大明的丝绸、瓷器与茶叶也十分喜爱,只是以往只能通过中间商购买,价格高昂,还常常买到假货。若能与大明直接贸易,定能让两国百姓都受益。”

 

郑和点了点头,对着沈荣示意。沈荣上前一步,将一份折叠整齐的丝绸贸易清单递给穆罕默德二世,清单上用汉、阿两种文字书写,字迹工整秀丽:“国王陛下,这是大明此次带来的贸易清单。我方拟向贵国出口江南云锦两百匹——其中大红妆花缎五十匹,用于贵族婚礼;石青妆花缎五十匹,用于朝服;明黄妆花缎二十匹,用于王室服饰;其余八十匹为各色缠枝莲纹缎,用于日常穿着;景德镇青花瓷五百件,包括青花缠枝莲纹大碗一百件、青花山水纹盘两百件、青花人物纹瓶两百件;武夷岩茶一千斤,其中大红袍两百斤,武夷肉桂三百斤,武夷水仙五百斤;还有普通丝绸五千匹,颜色各异,适合日常穿着。我方希望从贵国采购珍珠一千颗,要求直径在一寸以上,色泽莹白,无瑕疵;珊瑚五百斤,要求颜色鲜红,长度在一尺以上;乳香与没药各一千斤,要求质地纯净,无杂质;阿拉伯马一百匹,要求身高在八尺以上,年龄在三岁以内,体型健壮,善于奔跑。此外,我方希望能在亚丁港设立一处大明商栈,用于存放货物与接待大明商人,还望国王陛下应允。”

 

穆罕默德二世接过贸易清单,仔细看了一遍,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太好了!这份清单十分合理,完全符合我国的需求!大明的丝绸与瓷器,在阿丹国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都极为珍贵,定能卖出好价钱;而贵国需要的珍珠、珊瑚与阿拉伯马,我国也能足额供应。关于设立商栈之事,我国完全同意!我将把亚丁港最繁华的码头区域划拨给大明,还会派遣士兵守护商栈,确保大明商人的安全与利益。”

 

双方一拍即合,很快便达成了贸易协议,签订了《大明与阿丹国友好贸易盟约》。盟约规定:两国开放边境港口,允许对方商人自由往来;大明在亚丁港设立商栈,阿丹国提供保护;双方贸易免征关税,仅收取少量的港口管理费;两国建立友好关系,互不侵犯,互相支持。

 

签约仪式结束后,穆罕默德二世命人抬上为郑和准备的礼物——十箱珍珠,每箱装有一百颗,颗颗圆润饱满;五箱珊瑚,颜色鲜红,如同燃烧的火焰;两箱乳香与没药,香气浓郁,沁人心脾;还有十匹高大的阿拉伯马,这些马通体乌黑,毛发油亮,肌肉发达,四肢修长,站在宫殿庭院里,神态威严,不时发出响亮的嘶鸣,引得众人纷纷驻足观看。

 

“郑大人,这些礼物不成敬意,还请您收下。”穆罕默德二世笑着说道,“关于您前往天方国朝圣之事,我已命人准备好了一切。向导是我国最有经验的航海家易卜拉欣,他熟悉阿拉伯海与红海的每一条航线,知道哪里有暗礁,哪里有补给点,定能确保您的舰队顺利抵达天方国的吉达港。我还为您准备了十艘补给船,装满了淡水、粮食与水果,可供舰队在航行途中使用。”

 

郑和上前一步,对着穆罕默德二世深深躬身行礼,语气诚恳:“多谢国王陛下的厚赠与帮助!本帅代表大明永乐皇帝陛下,向您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待本帅返回大明后,定会将您的心意转达给永乐皇帝陛下,相信大明与阿丹国的友谊,定会如同亚丁湾的海水般,源远流长!”

 

接下来的五日,郑和率领舰队在亚丁港休整,同时开展贸易活动。沈荣在码头设立了临时贸易点,将大明的丝绸、瓷器与茶叶一一摆放在摊位上,很快便吸引了众多阿丹国商人与百姓的目光。

 

大明的丝绸色彩鲜艳,质地柔软,无论是大红的妆花缎,还是石青的缠枝莲纹缎,都引得商人争相购买;景德镇的青花瓷造型精美,图案华丽,青花缠枝莲纹大碗适合宴饮,青花山水纹盘适合摆放,青花人物纹瓶适合收藏,很快便被抢购一空;武夷岩茶香气浓郁,口感醇厚,不少商人品尝后,当即与沈荣签订了长期贸易合同,约定今后每月从大明进口茶叶。

 

与此同时,阿丹国的商人也将珍珠、珊瑚、香料与阿拉伯马送到大明舰队的船上。郑和命人仔细检查每一颗珍珠、每一根珊瑚,确保品质合格;对于阿拉伯马,更是亲自挑选,查看马匹的牙齿、肌肉与四肢,确保每一匹都是良驹。

 

王景弘与李敢则忙着检修战船,训练将士。他们率领三十艘苍山船在亚丁港外海进行军事演习,战船在海面上排成整齐的阵型,时而变换为“一字长蛇阵”,时而变换为“八卦阵”,灵活自如;火炮手们装填炮弹,瞄准远处的靶船,“轰!轰!轰!”炮声震天动地,炮弹精准地击中靶船,将靶船炸得粉碎;将士们在甲板上进行格斗训练,刀光剑影,呐喊声震天动地,展现出了大明水师的强大实力,引得亚丁港的百姓与商人纷纷驻足观看,对大明水师赞不绝口。同时,他们还派人严密监视阿拉伯商团的残余势力,对亚丁港内的阿拉伯商栈进行排查,防止他们暗中作乱。

 

郑和则在穆罕默德二世的陪同下,视察了亚丁港的贸易集市。集市位于亚丁港的市中心,长达五里,宽约三丈,两侧摆满了摊位,商品琳琅满目——阿丹国的香料、珠宝、地毯,印度的棉布、象牙,欧洲的玻璃、钟表,大明的丝绸、瓷器,应有尽有。商人与百姓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

 

穆罕默德二世指着集市上的人群,笑着说道:“郑大人,自从得知大明舰队要来,亚丁港的商人就一直盼着这一天。以前,我们只能通过阿拉伯商团购买大明的商品,他们不仅抬高价格,还常常以次充好。如今大明直接来此贸易,不仅商品价格实惠,品质也有保障,百姓们都很高兴啊!”

 

郑和笑着说道:“国王陛下,贸易本就是互利共赢之事。大明需要阿丹国的珍珠、珊瑚与阿拉伯马,阿丹国需要大明的丝绸、瓷器与茶叶,我们互通有无,才能让贸易更加繁荣,让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只要我们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合作,亚丁港定会成为西洋最繁荣的港口之一。”

 

在亚丁港休整了五日后,郑和率领舰队离开了阿丹国,在向导易卜拉欣的带领下,朝着天方国的方向驶去。离别那日,穆罕默德二世率领文武百官与数万百姓在码头送行。码头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大明“日月旗”与阿丹国国旗,高声呼喊着“大明万岁!”“郑大人万岁!”“阿丹国与大明友谊长存!”,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在亚丁湾上空回荡,久久不散。

 

郑和立于“大明号”的船楼之上,对着码头挥手致意,银白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光芒,眼中满是坚定。他知道,亚丁港的停留,不仅为大明打通了与阿拉伯世界的贸易通道,还为前往天方国朝圣做好了准备,这是此次远航的又一重要成果。

 

舰队沿着阿拉伯海一路向西,航行三日后来到曼德海峡。这条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宽约二十里,水深三十余丈,是连接阿拉伯海与红海的唯一通道,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海峡两侧的山体陡峭,岩石裸露,上面布满了暗礁,水流湍急,航行极为困难。好在向导易卜拉欣经验丰富,熟悉海峡的每一处暗礁与水流,在他的指引下,舰队小心翼翼地穿过曼德海峡,顺利进入红海。

 

红海的海水呈现出独特的暗红色,这是因为海底的藻类与浮游生物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红色的光芒。海峡两岸是连绵的沙漠与山脉,沙漠呈金黄色,在烈日下泛着刺眼的光芒,偶尔有几株骆驼刺顽强地生长在沙漠中;山脉呈灰褐色,山体陡峭,寸草不生,景色壮观而荒凉。

 

舰队沿着红海缓缓北上,每日航行约百里,沿途停靠了几处阿丹国的补给港口,补充淡水与粮食。经过十日的航行,舰队终于抵达了天方国的吉达港。

 

吉达港是天方国最大的港口,也是前往麦加的必经之路,位于红海东岸。港口内停泊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船只,有阿拉伯的独桅帆船、印度的多桅商船、欧洲的卡拉维尔帆船,还有少量非洲的独木舟,这些船只大多是前往麦加朝圣的信徒所乘,气氛庄严肃穆。码头两侧的石墙上,刻着密密麻麻的阿拉伯文经文,不少信徒在码头跪地祈祷,神情虔诚。

 

郑和命舰队在吉达港外海停泊,只率领数十名护卫,在向导易卜拉欣的带领下,乘坐小船前往麦加城朝圣。麦加城距离吉达港约百里,沿途是沙漠与绿洲,他们乘坐阿拉伯骆驼,在沙漠中跋涉了一日,终于抵达了麦加城。

 

麦加城是伊斯 兰教的圣地,也是天方国的宗教中心。城内的克尔白神庙是全世界穆斯林的精神象征,这座神庙由黑色的陨石建成,高约十五丈,呈立方体形状,顶部覆盖着黑色的丝绸帷幕,帷幕上绣着金色的阿拉伯文经文,神庙的东南角镶嵌着一块黑色的圣石,传说是先知穆罕默德亲手镶嵌的,被穆斯林视为神圣之物。

 

郑和一行人抵达克尔白神庙后,按照伊斯 兰教的礼仪,进行了朝圣仪式。他们身着白色的戒衣,赤足走进神庙广场,围着克尔白神庙顺时针绕行七圈,每绕行一圈,便对着神庙鞠躬行礼;绕行结束后,他们走到黑色圣石前,亲 吻圣石,表达对伊斯 兰教的尊重与敬意。同时,郑和还代表永乐皇帝,向克尔白神庙捐赠了大量的财物——包括黄金百两、白银千两、丝绸百匹,用于神庙的修缮与维护,以及资助贫困的朝圣者。

 

天方国的宗教领袖伊玛目对郑和的举动十分感动,亲自接见了他,赠送了《古兰经》一部、先知穆罕默德的画像一幅,以及天方国的特产——沉香、没药与阿拉伯书法作品,希望大明与天方国能永远保持友好关系。

 

在麦加城停留了三日,完成朝圣仪式后,郑和率领护卫返回吉达港,登上舰队,开始返航。此次朝圣,不仅完成了永乐皇帝交办的任务,还向阿拉伯世界展现了大明的包容与友好,进一步巩固了大明与西洋各国的关系。

 

舰队沿着红海、阿拉伯海、印度洋一路东行,途经阿丹国、古里国、爪哇国、满剌加国等国家时,都受到了各国百姓的热烈欢迎。阿丹国国王穆罕默德二世派遣使者乘坐大明舰队前往大明;古里国国王帖木儿沙赠送了大量的香料与珠宝;爪哇国国王韦拉拉玛五世派遣王子随舰队前往大明朝贡;满剌加国国王拜里米苏拉更是亲自登上“大明号”,希望能随舰队前往大明,拜见永乐皇帝。

 

永乐七年七月中旬,经过近两年的远航,郑和率领舰队终于抵达了大明的刘家港(今江苏太仓)。此时的刘家港早已人山人海,永乐皇帝派遣的礼部尚书胡濙、兵部尚书金忠率领文武百官在此等候,数十万百姓自发来到码头,迎接舰队的归来。

 

码头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于耳,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日月旗”,高声呼喊着“大明万岁!”“郑大人万岁!”“欢迎舰队凯旋!”,声音震天动地,响彻云霄。

 

郑和身着银白铠甲,立于“大明号”的船楼之上,望着熟悉的海岸线与欢呼的百姓,眼中满是激动与自豪。他的铠甲上,还残留着西洋的海风与硝烟气息;他的脸上,带着远航的疲惫,却依旧神采奕奕。此次远航,历时两年,航程数万里,途经三十余国,不仅完成了西洋十二国商盟续约大典,平定了爪哇国叛乱,化解了古里国危机,还与阿丹国缔结了贸易盟约,抵达了天方国完成朝圣,将大明的威仪与仁德传播到了西洋的每一个角落,促进了大明与西洋各国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为大明的“海上丝绸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他知道,此次远航的成功,离不开永乐皇帝的信任与支持——正是皇帝陛下力排众议,派遣舰队远航西洋,才让大明的威名传遍四海;离不开大明水师将士们的英勇奋战——他们在海上漂泊两年,历经风浪与战火,却始终不离不弃,奋勇杀敌;离不开各国百姓的友好相待——他们的热情与包容,让大明舰队在西洋各国畅通无阻。

 

但他也清楚,西洋的探索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遥远的西方,还有更多未知的土地与国家等待着大明去发现;西洋的贸易秩序,还需要大明水师去维护;大明的威仪与仁德,还需要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郑和抬手握住腰间的七星宝剑,剑鞘上的蓝宝石在阳光下泛着璀璨的光芒。他望着远方的大海,眼中满是坚定——未来,他还将率领大明舰队再次远航,穿越惊涛骇浪,抵达更遥远的土地,让大明的“日月旗”永远飘扬在四海八荒之上,实现永乐皇帝“天下一家,万邦来朝”的宏伟梦想,让大明的威名,永远铭刻在西洋各国百姓的心中。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明海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