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商盟续约
永乐六年六月初一,西洋十二国商盟续约大典在古里国的王宫广场隆重举行。广场上早已布置得庄严肃穆——广场中央搭建了一座高台,高台上铺着明黄色的绸缎,摆放着十二张紫檀木桌案,桌案上摆放着各国的国书与盟约文书;高台两侧悬挂着大明的“日月旗”与西洋十二国的国旗,旗帜在微风中猎猎作响;广场四周站满了大明将士与古里国士兵,他们身着整齐的铠甲,手持刀枪,神情肃穆,守护着大典的安全;各国使者与商人、古里国的百姓们围在广场周围,密密麻麻,足足有上万人之多,他们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容,目光紧紧盯着高台,等待着大典的开始。
辰时三刻,随着一阵庄严的钟声响起,大典正式开始。郑和身着银白铠甲,腰佩七星宝剑,在帖木儿沙国王与各国使者的陪同下,缓缓走上高台。他身姿挺拔,目光坚定,银白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如同一位下凡的战神,引得广场上的百姓们纷纷欢呼鼓掌,“大明万岁!”“郑大人万岁!”的呼喊声此起彼伏,回荡在王宫上空。
帖木儿沙国王走到高台中央,手持话筒(由大明工匠特制的铜制扩音装置),声音洪亮地说道:“各位来宾,各位百姓,今日是西洋十二国商盟续约大典的日子!六年前,在大明的主导下,我们西洋十二国缔结了商盟盟约,开启了西洋贸易的繁荣时代。六年来,在大明的庇护与支持下,我们各国互通有无,贸易兴隆,百姓安居乐业,这一切都离不开大明的帮助,离不开郑和大人的辛勤付出!现在,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大明总兵官郑和大人讲话!”
广场上顿时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百姓们纷纷挥舞着手中的小旗帜,目光热切地望着郑和。
郑和接过话筒,目光扫过广场上的众人,声音沉稳而有力:“各位国王陛下,各位使者,各位百姓们,大家好!本帅奉大明永乐皇帝陛下之命,再次率领舰队远航西洋,与各位举行商盟续约大典,心中倍感荣幸!六年前,我们西洋十二国为了共同的利益,缔结了商盟盟约,约定互通有无、友好通商、共同维护海上贸易秩序。六年来,我们坚守盟约,携手共进,西洋贸易日益繁荣,各国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这充分证明了我们商盟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永乐皇帝陛下常说,‘天下一家,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大明愿意与西洋各国世代友好,共同发展贸易,共享繁荣成果。此次续约,我们不仅要延续以往的盟约,还要进一步扩大合作——大明将开放更多的港口与市场,与各国开展更广泛的贸易;同时,大明水师将继续加强对西洋海域的巡逻,打击海盗,保护各国商队的安全;我们还将在古里港设立‘西洋商盟总署’,由大明与各国共同管理,协调各国贸易,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商盟的稳定发展!”
郑和的话刚说完,广场上便爆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各国使者纷纷点头称赞,百姓们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阿丹国使者走上前,对着郑和深深躬身行礼,声音激动地说道:“郑大人所言极是!六年来,在大明的庇护下,我国的贸易日益繁荣,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此次续约,我国愿意与大明以及其他各国加强合作,共同维护西洋贸易的稳定!”
苏门答腊国使者也连忙说道:“我国也愿意续约!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深受我国百姓的喜爱,我国的香料、象牙也在大明广受欢迎。我们愿意与大明继续保持友好贸易关系,共同发展!”
随后,古里国、爪哇国、满剌加国、锡兰国等十二国的使者纷纷走上前,表达了续约的意愿。郑和见状,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对着众人说道:“好!既然各位都愿意续约,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共同签署《西洋十二国商盟续约盟约》,见证这一历史性的时刻!”
十二位使者依次走到桌案前,拿起毛笔,在盟约文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盖上了各国的国印。郑和代表大明,在盟约文书上签下了“郑和”二字,并盖上了大明总兵官的官印。当最后一位使者签下名字时,广场上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钟声与鼓声同时响起,响彻云霄,宣告着西洋十二国商盟续约大典圆满成功!
就在此时,一名大明士兵神色慌张地跑到高台上,对着郑和低声说道:“总兵官,不好了!阿拉伯商团的人带着数百名武装分子,突然袭击了古里港的大明商栈,还劫持了十几名大明商人,声称要我们释放被扣押的阿拉伯商人,否则就杀了人质!”
“什么?!”郑和脸色骤变,眼中闪过一丝冷冽的杀意,“这些阿拉伯商团真是不知死活!竟敢在商盟续约大典当天作乱,真是胆大包天!”
帖木儿沙国王也怒不可遏,对着身后的士兵怒吼:“快!传本王旨意,命王宫卫队立即前往古里港,协助大明将士剿灭武装分子,救出人质!”
“不必了!”郑和抬手拦住他,沉声道,“国王陛下放心,本帅早已做好了准备。李敢!”
“末将在!”李敢立即上前,单膝跪地,声音铿锵有力。
“你率领五千名精锐将士,即刻前往古里港大明商栈,剿灭武装分子,救出人质!记住,务必保证人质的安全,对于负隅顽抗的武装分子,格杀勿论!”郑和语气严厉地命令道。
“遵命!”李敢领命,转身快步走下高台,对着广场上的大明将士高声喊道:“将士们!随本将出发,剿灭叛乱分子,救出人质!”
五千名大明将士齐声应和,声音震天动地,他们手持刀枪,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古里港大明商栈的方向疾驰而去。
古里港大明商栈内,气氛紧张到了极点。数百名阿拉伯武装分子手持弯刀与火铳,将商栈团团围住,商栈门口躺着几名受伤的大明商人与护卫,鲜血染红了地面;十几名大明商人被劫持在商栈中央,他们被绳子绑着,脸上满是恐惧,却依旧咬牙坚持,不肯屈服;阿拉伯商团的首领穆罕默德站在商栈门口,他身着黑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脸上带着狰狞的笑容,对着商栈外的大明士兵高声喊道:“里面的人听着!立即释放被你们扣押的阿拉伯商人,否则,我就杀了这些人质!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若是不答应,我们就同归于尽!”
商栈外,李敢率领五千名大明将士已经赶到,他们将商栈团团围住,弓箭手拉弓搭箭,火铳手举起火铳,对准了商栈内的武装分子,只要李敢一声令下,便能将武装分子全部歼灭。
“穆罕默德!你竟敢在商盟续约大典当天作乱,劫持大明商人,真是罪大恶极!”李敢对着商栈内高声喊道,“立即释放人质,缴械投降!否则,本将将下令进攻,将你们全部斩尽杀绝!”
“哈哈哈!斩尽杀绝?”穆罕默德狂笑着,“你们敢吗?只要你们敢进攻,我就先杀了这些人质!我知道,这些商人都是大明的重要人物,你们不敢拿他们的性命冒险!识相的,就乖乖释放被扣押的阿拉伯商人,否则,我们就一起死!”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郑和与帖木儿沙国王赶到了。郑和走到商栈前,目光冷冽地盯着穆罕默德,声音沉稳而有力:“穆罕默德,本帅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立即释放人质,缴械投降!本帅可以饶你们一命,否则,不仅你们会死,你们在古里国的所有阿拉伯商人,都会受到牵连,你们的商栈会被查封,你们的货物会被没收,你们将永远被逐出西洋!”
穆罕默德看着郑和,眼中满是恐惧,却依旧嘴硬地说道:“郑大人,别以为你能吓到我!我们阿拉伯商团在西洋经营多年,势力庞大,你若是杀了我们,我们的人是不会放过你的!你最好乖乖释放我们的人,否则,我们就鱼死网破!”
“鱼死网破?就凭你们?”郑和冷笑一声,抬手一挥,“动手!”
早已做好准备的大明将士们立即行动起来!弓箭手们同时放箭,箭矢如雨点般射向商栈内的武装分子;火铳手们也纷纷开火,火铳的轰鸣声震耳欲聋,武装分子们纷纷中箭中枪,惨叫着倒下;几名精锐将士趁着混乱,从商栈的后门潜入,迅速解开了被劫持商人的绳子,将他们护送到安全地带。
穆罕默德见状,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他想要逃跑,却被李敢一剑刺穿了胸膛。“啊——!”穆罕默德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鲜血喷涌而出,很快便没了声息。
剩余的武装分子见首领被杀,顿时乱作一团,有的想要投降,有的想要逃跑,却都被大明将士们一一歼灭。不到半个时辰,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便被彻底平定,所有武装分子被歼灭,被劫持的大明商人也全部获救,只是有几名商人在混乱中受了轻伤,并无大碍。
帖木儿沙国王看着被平定的叛乱,对着郑和深深躬身行礼,语气中满是感激:“郑大人,真是太感谢您了!若不是您反应迅速,恐怕后果不堪设想!这些阿拉伯商团真是太可恶了,竟敢在如此重要的日子作乱,本王定会下令,查封他们在古里国的所有商栈,将他们全部逐出古里国!”
郑和点了点头,沉声道:“国王陛下做得对。对于这些破坏贸易秩序、危害百姓安全的不法之徒,就应该严惩不贷,让他们知道,我们是不会容忍任何破坏商盟稳定的行为的!”
随后,郑和命人将受伤的商人送往医馆治疗,同时派人查封了阿拉伯商团在古里港的所有商栈,没收了他们的货物,将剩余的阿拉伯商人全部驱逐出古里国。这一举措,不仅震慑了其他想要作乱的势力,还赢得了各国商人与百姓的称赞,让他们更加敬佩大明的威严与公正。
商盟续约大典虽然被阿拉伯商团的叛乱打断,却依旧圆满完成。接下来的几日,郑和率领舰队在古里港休整,同时与各国使者商议后续的贸易合作事宜。沈荣忙着与各国商人签订新的贸易合同,将大明的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出口到各国,同时进口各国的香料、象牙、珠宝等特产,贸易量比以往增加了近一倍,极大地促进了大明与西洋各国的经济交流。
王景弘与李敢则忙着检修战船,训练将士——经过此次古里国的风波,他们更加清楚,西洋海域并不太平,只有加强自身的实力,才能更好地保护大明商队的安全,维护西洋贸易的稳定。将士们在训练场上刻苦训练,刀光剑影,呐喊声震天动地,展现出了大明水师的强大实力。
郑和则在帖木儿沙国王的陪同下,视察了古里港的贸易集市。集市上热闹非凡,各国商人往来不绝,大明的丝绸、瓷器摆在摊位上,吸引了众多百姓与商人的目光;古里国的棉布、香料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也引得不少商人争相购买;阿拉伯商栈被查封后,原本被他们垄断的珠宝贸易也重新开放,各国商人纷纷涌入,贸易量大幅增加。
“郑大人,您看,自从商盟续约后,我们古里港的贸易比以往更加繁荣了!”帖木儿沙国王笑着说道,脸上满是喜悦,“这都是您的功劳啊!若不是您,我们古里国恐怕还在为王位之争而内乱,根本无法发展贸易。”
郑和笑着说道:“国王陛下客气了。这都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只要我们各国坚守盟约,携手共进,西洋贸易定会越来越繁荣,我们的百姓也会越来越幸福。”
在古里港休整了十日之后,郑和率领舰队离开了古里国,继续向西航行。离别那日,帖木儿沙国王率领文武百官与百姓们在码头送行。码头上,旌旗招展,锣鼓喧天,百姓们挥舞着手中的“日月旗”与古里国国旗,高声呼喊着“大明万岁!”“郑大人万岁!”,声音此起彼伏,如同潮水般在海面回荡,久久不散。
郑和立于“大明号”的船楼之上,对着码头挥手致意,眼中满是坚定。他知道,此次古里国之行,不仅顺利完成了西洋十二国商盟续约大典,还化解了古里国的内部矛盾,挫败了阿拉伯商团的阴谋,巩固了大明在西洋的地位,让大明的威仪与仁德再次传遍西洋各国。
舰队缓缓驶离古里港,朝着西洋的更深处驶去。海风拂面,带着咸湿的气息,湛蓝的海面如绸缎般平滑,“大明号”在海面上稳稳前行,如同一条巨龙,继续向着未知的海域探索。
郑和立于船楼之上,手中握着《郑和航海图》,目光望向远方的海面。他知道,前路还有更多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下一站,便是阿丹国(今也门亚丁),那里是西洋贸易的重要港口,也是大明与阿拉伯世界贸易的枢纽。按照计划,他们将在阿丹国进行贸易交流,然后继续向西,前往天方国(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完成永乐皇帝交办的“朝圣”任务,将大明的威仪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但他也清楚,阿丹国靠近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商团的势力依旧存在,此次前往阿丹国,恐怕还会遇到不少麻烦。不过,他并不畏惧,因为他身后,是强盛的大明王朝,是训练有素的大明水师,是永乐皇帝的信任与支持。他定要率领舰队,顺利完成此次远航任务,让大明的“日月旗”飘扬在西洋的每一片海域,让大明的仁德与威仪,传遍四海八荒,实现永乐皇帝“四海一家,万邦来朝”的宏伟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