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怒海扬威2
书名:大明海权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4332字 发布时间:2025-10-18

第二卷 帆指西洋,威镇四海

 

第七章 怒海扬威2

 

郑和闻言,微微一笑,放下手中的银质茶杯,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他语气坚定,目光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国王陛下不必担忧。日前,本帅率领舰队在印度洋击溃了佛郎机人的主力舰队,斩杀其首领科斯塔,俘获战船一艘,士兵三百余人。如今佛郎机人在西洋海域的势力已元气大伤,短期内再也无力兴风作浪。”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今后,大明水师将定期在阿拉伯海巡逻,与阿丹国水师共同维护贸易路线安全。若再有佛郎机人或海盗劫掠商船,本帅定当率军将其击溃,绝不姑息!”

 

穆罕默德大喜过望,连忙起身离座,对着郑和深深躬身行礼,白色长袍的下摆垂落在地,姿态恭敬至极:“若能得大明水师相助,阿丹国的贸易定能恢复繁荣!本王代表阿丹国百姓,多谢大人!多谢大明!从今往后,阿丹国愿与大明世代友好,永为同盟!”

 

“陛下请起。”郑和抬手扶起穆罕默德,语气平和,“维护藩属国与盟友的安全,本是大明的职责,陛下不必如此多礼。”

 

宴席过半,郑和看向身旁的沈荣,沈荣会意,连忙递上一份早已准备好的通商章程。郑和接过章程,递给穆罕默德:“国王陛下,大明与阿丹国贸易往来已久,本帅此次前来,还想与陛下签订一份正式的通商盟约,让两国的贸易更加规范,也让两国的友谊更加牢固。”

 

穆罕默德接过章程,虽然看不懂汉字,却连忙递给身旁的翻译大臣。翻译大臣一边宣读,一边用阿拉伯语解释,穆罕默德听着,脸上渐渐露出笑容,频频点头:“好!好!这份盟约公平合理,本王完全同意!”

 

次日,阿丹国的中央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通商盟约签订仪式。广场上挤满了阿丹百姓与各国商人,阿拉伯商人穿着白色长袍,头戴头巾;西洋商人穿着黑色礼服,手持礼帽;还有来自南洋的商人,穿着各色短打,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大明水师的五百名将士排列成整齐的方阵,身着明光铠,手持长枪,枪尖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气势威严,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大明的军威。

 

郑和与穆罕默德并肩站在高台上,高台上铺着红色的波斯地毯,两侧摆放着大明的“日月旗”与阿丹国的星月旗。当着所有人的面,郑和与穆罕默德共同签署了《大明与阿丹通商盟约》,并交换了国书与信物——郑和代表大明,将一枚用黄金打造的“大明友邦”金印赠予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则将一串镶嵌着巨大珍珠的项链赠予郑和,这串项链由十八颗圆润的南海珍珠组成,每一颗都如同鸽卵大小,价值连城。

 

盟约内容主要包括:

 

1. 大明与阿丹国结为友好邦交,双方商人在对方境内贸易,免征一切关税;

2. 大明每年向阿丹国提供丝绸三万匹、瓷器两万件、铁器一千副,阿丹国每年向大明提供珍珠一千颗、珊瑚一百株、香料三万斤,双方以等价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

3. 阿丹国在港口西侧划出两里土地,作为大明商馆与水师驿馆的专用区域,为大明商船提供专用码头与仓库,保障大明商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4. 双方共同组建联合巡逻队,大明派出五艘苍山船、阿丹国派出十艘巡逻船,每月定期在阿拉伯海巡逻,打击海上海盗与劫掠者,维护贸易路线安全;

5. 大明帮助阿丹国建设港口防御工事,赠予阿丹国十五门红衣大炮,并派五名大明水师的炮兵,帮助阿丹国训练士兵,传授火炮操作技艺,增强阿丹国的海防能力。

 

盟约签订后,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阿拉伯商人纷纷上前,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向郑和与穆罕默德道贺:“大明万岁!阿丹万岁!”“愿大明与阿丹永远友好!”

 

接下来的十日,舰队在阿丹港休整。负责贸易的主事沈荣忙得脚不沾地,他身着蓝色官服,手中拿着账本,穿梭在各国商人之间,与他们签订贸易订单。此次舰队带来的丝绸、瓷器与铁器再次被抢购一空——阿拉伯商人对大明的云锦丝绸情有独钟,认为用这种丝绸制作的长袍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西洋商人则对青花瓷赞不绝口,纷纷订购,想要带回欧洲高价出售;阿丹国的渔民则对大明的铁制渔网与鱼钩十分感兴趣,这些工具比他们传统的木质工具更加耐用,能大大提高捕鱼效率。

 

短短十日,沈荣便签订了数百份订单,收购了珍珠两千颗、珊瑚两百株、香料五万斤、波斯地毯一百条,还有西洋的玻璃器皿五十件、黄铜钟表三十座。这些商品在大明极为稀有,尤其是阿丹国的珍珠与珊瑚,皆是上等品质,运回大明后,定能卖出高价,为朝廷带来丰厚的收益。

 

期间,郑和还在穆罕默德与阿丹国水师统领阿里的陪同下,亲自视察了阿丹港的防御情况。阿丹港的城墙是用白色的石灰石砌成,高约三丈,城墙上只有十门小型青铜炮,射程不足一里,威力微弱;水师的巡逻船也多为小型木质船只,仅配备弓箭与短刀,根本无法抵御海盗与佛郎机人的进攻。

 

“国王陛下,阿丹港的海防太过薄弱,”郑和指着城墙上的青铜炮,语气凝重地说道,“这些火炮射程短、威力小,若佛郎机人再次来袭,恐怕难以抵挡。”

 

穆罕默德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无奈地说道:“大人所言极是。阿丹国擅长贸易与珍珠采集,却不擅长铸造火炮与建造战船,这些青铜炮已是本王能拿出的最好装备。”

 

郑和当即决定:“陛下不必担忧。本帅即刻下令,从舰队中调拨十五门红衣大炮赠予阿丹国,同时派五名炮兵留在阿丹,帮助陛下训练士兵,建设防御工事。这些红衣大炮射程可达三里,威力远超佛郎机人的火炮,定能守住阿丹港。”

 

穆罕默德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郑和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两国的情谊:“多谢大人!多谢大明!本王无以为报,愿将阿丹港最好的码头命名为‘大明码头’,专门供大明商船停泊使用,永久免费!同时,阿丹国每年产出的一半珍珠与珊瑚,将优先出售给大明,以感谢大明的相助之恩!”

 

离别前夕,穆罕默德在王宫举行了盛大的送别宴会。宴会上,穆罕默德将一条镶嵌着巨大珍珠的金腰带赠予郑和——这条腰带用纯金打造,上面镶嵌着一颗直径逾寸的南海珍珠,是阿丹国的国宝,象征着最高荣誉;同时,他还准备了大量的贡品,装了整整五艘补给船,包括珍珠两千颗、珊瑚两百株、香料五万斤、波斯地毯一百条,还有一头珍贵的双 峰驼。

 

这头双 峰驼体型高大,全身覆盖着棕色的绒毛,背上的两个驼峰饱满圆润,是阿丹国特有的异兽,象征着吉祥与长寿。穆罕默德亲自牵着双 峰驼,走到郑和面前,笑着说道:“大人,这头双峰驼是阿丹国的国宝,能在沙漠中长途跋涉,耐旱耐渴,是沙漠中的‘船’。本王特意将它赠予大明永乐皇帝陛下,愿它能为大明带来好运,也愿大明与阿丹国的友谊,如同这双 峰驼般,坚韧而长久!”

 

郑和接过金腰带,郑重地抱在怀中,金腰带沉甸甸的,不仅是金属的重量,更是阿丹国对大明的信任与友谊。他语气严肃而真诚:“国王陛下的心意,本帅定会如实禀报永乐皇帝陛下。陛下得知此事,定会十分欣慰。大明与阿丹国的友谊,定能世代相传,如同这阿拉伯海的海水,永不干涸。若阿丹国遇到任何困难,无论是佛郎机人侵扰,还是内部叛乱,可随时派遣使者前往大明求援,大明水师定会火速驰援,绝不让阿丹国陷入危难!”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阿丹港的码头便已人山人海。百姓们扶老携幼,早早地聚集在码头两侧,手中捧着鲜花、水果与香料,有的还提着装满清水的陶罐——按照阿丹国的习俗,向远行的贵客泼水,寓意“一路平安,顺风顺水”。

 

当“大明号”的船员开始收起跳板时,穆罕默德走上前,再次向郑和躬身行礼:“总兵官,一路保重!本王已命人在大明码头立了一块石碑,上面用阿拉伯文与汉文刻着‘大明与阿丹永世友好’,愿这块石碑见证我们两国的友谊,直至永远!”

 

郑和立于“大明号”的船舷边,对着穆罕默德与百姓们挥手致意,声音在海风中清晰传来:“国王陛下,各位乡亲,保重!待明年此时,大明舰队定会再次来访,与阿丹国续写友谊,共促贸易!”

 

随着一声悠长的“启航”令下,“大明号”的十二张巨帆缓缓升起,帆布在海风的吹拂下鼓胀如满月,发出“哗哗”的声响。三十艘福船、六十艘苍山船、四十艘补给船依次启航,船帆相连,遮天蔽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缓缓驶离阿丹港。

 

码头上的百姓们纷纷挥舞着手中的鲜花,高声呼喊着“大明万岁”“郑和大人一路顺风”,声音响彻云霄,连海面都微微颤动。孩子们追着码头奔跑,直到舰队渐渐远去,才停下脚步,眼中满是不舍。穆罕默德站在码头,望着舰队消失在海平面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手中紧紧握着郑和赠予的“大明友邦”金印,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守护好与大明的友谊,让阿丹国在大明的庇护下走向更繁荣的未来。

 

郑和立于“大明号”的船楼顶层,望着渐渐远去的阿丹港,白色的圆顶建筑与尖顶宣礼塔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海天相接之处。他心中充满了感慨——从爪哇到苏门答腊,从古里到阿丹,大明舰队的足迹遍布南洋与西洋,不仅宣扬了大明的国威,还建立了稳定的贸易网络,将大明的丝绸、瓷器真正走进了西洋各国的市场。

 

“总兵官,此次阿丹之行收获满满啊!”王景弘走到郑和身边,脸上带着笑容,手中拿着一本沈荣刚刚送来的贸易账本,“沈主事统计过了,此次贸易共签订订单价值白银六十万两,收购的珍珠、珊瑚等货物运回大明后,至少能卖出百万两白银的高价,比古里之行还要丰盛!”

 

李敢也凑了过来,憨笑着说道:“不仅如此,咱们还帮阿丹国建设了海防,赠予了红衣大炮,这下阿丹国肯定对咱们大明死心塌地了!以后阿拉伯海的贸易路线,就由咱们大明水师说了算,再也不用担心佛郎机人捣乱了!”

 

郑和微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西方,那里是天方国,是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所在之地,也是此次西洋之行的最后一站。他手中的七星宝剑轻轻出鞘,剑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如同大明的意志,坚定而锐利。

 

“王景弘、李敢,”郑和的声音沉稳而坚定,“阿丹只是我们西洋之行的一站,接下来,我们要前往天方国。天方国是伊斯兰教的圣地,各国穆斯林皆前往麦加朝圣,那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是西洋最西端的贸易枢纽,也是我们此次航行的最后目的地。”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后整齐排列的舰队,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要让大明的‘日月旗’,插在西洋的最西端;要让大明的丝绸与瓷器,走进天方国的每一个商铺;要让大明的威仪,传遍伊斯兰教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西洋各国都知道,大明不仅有强大的水师,更有包容的胸怀,愿与天下各国友好通商,共享太平!”

 

“遵命!”王景弘与李敢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眼中满是振奋与坚定。

 

舰队行驶在广阔的阿拉伯海面上,“日月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大明的宣言,响彻在西洋的天空之上。阳光洒在甲板上,映照着将士们坚毅的脸庞;海风拂过船帆,推动着舰队朝着更遥远的西方前行。

 

远处的海面上,一群海豚追随着舰队跳跃,仿佛在为大明水师引路;天空中的海鸥盘旋鸣叫,如同在为这场伟大的航行欢呼。郑和立于船楼,望着眼前的壮阔景象,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这场西洋之行,不仅是一次贸易与邦交之旅,更是一次文明的交流之旅,大明的荣光,将在他的手中,播撒到世界的尽头。

 

舰队如同一条巨龙,在阿拉伯海的碧波中破浪前行,朝着天方国的方向,朝着西洋的尽头,继续书写着“帆指西洋,威镇四海”的传奇。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明海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