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古里商盟
书名:大明海权 作者:风之流浪 本章字数:7861字 发布时间:2025-10-18

第二卷 帆指西洋,威镇四海

 

第六章 古里商盟

 

印度洋的海风带着咸湿的暖意,拂过“大明号”的甲板,卷起细碎的浪花溅在船舷上,留下点点晶莹的水痕。舰队驶离巨港已逾十日,湛蓝的海面一望无际,如同一块被阳光浸润的蓝宝石,偶有成群的飞鱼掠过水面,银亮的鱼鳞在阳光下闪烁,划出一道转瞬即逝的弧线;远处的海鸥盘旋鸣叫,翅膀掠过海面,为这漫长的航行添了几分生机。

 

郑和立于“大明号”船楼顶层,手中握着黄铜罗盘,罗盘指针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始终坚定地指向西方。他身着亮银色铠甲,甲叶上雕刻着精致的云纹,腰佩七星宝剑,剑鞘上镶嵌的七颗蓝宝石在海风的吹拂下微微晃动。按照船楼案几上摊开的《西洋海图》所示,再过三日,舰队便能抵达古里国的港口。

 

“总兵官,海风转向了!东北风正顺,风力三级,舰队速度可再提三成,预计两日后便可抵达古里港!”负责观测天象的千户张谦快步登上船楼,他身着青色官服,袖口与领口绣着淡蓝色的云纹,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的天象观测记录,纸页上用墨笔密密麻麻记录着风向、潮汐与星象。他脸上带着难掩的兴奋之色,语气急促却清晰——此次航行一路风平浪静,比预期快了近一日,堪称难得的顺利。

 

郑和微微颔首,目光落在海图上标注“古里”的朱红印记上,指尖轻轻摩挲着纸面。古里国位于印度洋西海岸,是西洋各国中最富庶的邦国之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阿拉伯商队、西洋商船、南洋货船皆在此汇聚,贸易繁荣至极。早在洪武年间,古里国便与大明建立了朝贡关系;永乐三年,明成祖朱棣还曾派使者带着金印与诏书,册封古里国王沙米的弟弟沙鲁为古里新王,两国关系素来友好,堪称大明在西洋的“铁杆藩属”。

 

“传本帅令,舰队加速前进,升满帆!”郑和的声音沉稳如钟,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同时派出三艘苍山船先行探查,由百户周毅率领,务必摸清古里港内的商船数量、兵力部署,以及是否有佛郎机人踪迹,若有异常,即刻回报!”

 

“遵命!”张谦躬身应道,转身快步走下船楼,腰间的官带随着步伐轻轻摆动。很快,三艘苍山船便降下侧帆,调整船舵,船首的铁质撞角在阳光下泛着冷冽寒光,如同离弦之箭般朝着古里方向疾驰而去,船尾留下三道白色的航迹,在湛蓝的海面上格外显眼。

 

两日后,舰队如期抵达古里港外海域。远远望去,古里港的轮廓在晨光中清晰可见——港口依山而建,白色的石质建筑错落有致,红色的陶瓦屋顶在翠绿的椰子树掩映下格外显眼;港口内停泊着数十艘来自各国的商船,有大明的福船、阿拉伯的独桅帆船、西洋的多桅卡拉维尔船,桅杆林立,如同一片茂密的森林;码头上人声鼎沸,皮肤黝黑的搬运工们扛着沉甸甸的胡椒袋穿梭往来,商铺的叫卖声、商人的讨价还价声、牲畜的嘶鸣声远远传来,交织成一派繁荣喧嚣的景象。

 

先行探查的苍山船很快传回消息,百户周毅亲自登上“大明号”禀报:“总兵官!古里港戒备宽松,并未设防,港口内仅有十艘小型巡逻船,皆是古里国水师的常规配置。古里国王沙鲁已得知我大明舰队到来的消息,正率领文武百官在码头等候迎接,还特意清扫了街道,安排了百姓夹道欢迎,态度极为恭敬!”

 

“看来,古里国是真心欢迎我们。”王景弘站在郑和身旁,他身着赤色战甲,肩甲上雕刻着猛虎纹,脸上带着海风吹拂的风霜,嘴角露出一抹笑容,“总兵官,这古里国果然名不虚传,单看这港口的繁华程度,便比巨港还要胜上一筹。”

 

郑和微笑着点头,目光扫过港口的景象,眼中带着满意:“古里国以海上贸易立国,大明的丝绸、瓷器是他们最依赖的商品,我们自然是他们最尊贵的客人。传本帅令,舰队缓缓驶入港口,保持‘雁阵’队形,福船居中,苍山船两翼护航,务必展现我大明水师的威仪,让西洋各国看看大明的天威!”

 

“遵命!”

 

舰队缓缓驶入古里港,三十艘福船排成三列纵队,高大的船楼如同移动的堡垒,甲板上的红衣大炮整齐排列,炮口虽未对准港口,却依旧散发着威慑人心的气息;六十艘苍山船分列两翼,船帆高扬,如同大雁的翅膀,将整个舰队护在中间;“日月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红底黄纹的旗帜上,日月图案熠熠生辉,瞬间吸引了码头上所有人的目光。

 

码头上的古里百姓与各国商人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满是惊叹与敬畏——如此庞大的舰队,他们从未见过,大明水师的气势,如同奔腾的江河,瞬间震慑了整个港口。原本喧闹的码头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海风与船帆的声响。

 

当“大明号”稳稳停靠在码头时,古里国王沙鲁率领文武百官快步上前。沙鲁身着一袭白色的丝绸长袍,袍角绣着金色的缠枝花纹,头戴镶嵌着珍珠的金色王冠,王冠正中央镶嵌着一颗鸽卵大小的红宝石;他年约四十,面容温和,鼻梁高挺,眼眸深邃,嘴角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一看便知是久居上位、深谙外交之道的君主。身后的大臣们身着各色长袍,有穿蓝色锦袍的财政大臣,穿绿色绸袍的贸易大臣,还有穿紫色官服的宫廷总管,他们手中皆捧着香料与鲜花,纷纷躬身行礼,姿态恭敬至极。

 

“古里国王沙鲁,恭迎大明总兵官郑和大人!”沙鲁用流利的汉语说道,语气恭敬而热情,汉语发音虽略带异域口音,却清晰流畅,显然是早已研习过大明语言,“得知大人率领大明舰队前来,本王欣喜万分,早已率文武百官在此等候,愿以古里国最隆重的礼节,欢迎大明贵客!”

 

郑和翻身下船,银色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他身姿挺拔,如同青松般屹立,腰间的七星宝剑随着步伐轻轻晃动。他微微躬身,动作幅度恰到好处,既不失大明总兵官的威严,又体现了对藩属国王的礼遇:“国王陛下不必多礼。本帅奉大明永乐皇帝陛下之命,率领舰队前来古里,一是为了看望陛下,巩固两国世代友好的邦交;二是为了商议通商事宜,愿与古里国共同发展贸易,共享太平盛世。”

 

“大人所言,正合本王心意!”沙鲁大喜过望,连忙上前一步,伸手做出邀请的姿势,他的手指上戴着一枚镶嵌着蓝宝石的戒指,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大人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本王已在王宫备好宴席,为大人接风洗尘,请大人随本王前往王宫,让本王好好款待大明的贵客!”

 

郑和点头应允,与沙鲁并肩前行,王景弘、李敢等将领紧随其后。王景弘身着赤色战甲,手握长刀,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周围,时刻守护在郑和身侧;李敢则穿着黑色短打,腰间缠着防滑的麻绳,手中握着一把环首刀,脸上带着憨厚却坚定的神情。

 

古里港的码头极为繁华,街道两旁商铺林立,木质的店铺门楣上挂着各色招牌,用古里文字与阿拉伯文书写着商品名称。商铺内售卖着各色商品:有来自大明的云锦丝绸、青花瓷瓶、精铁农具,来自南洋的胡椒、豆蔻、檀香,来自阿拉伯的红宝石、蓝宝石、波斯地毯,还有来自西洋的玻璃器皿、黄铜钟表、呢绒布料,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一睹大明总兵官的风采。孩子们穿着鲜艳的衣裳,手中挥舞着鲜花,跟在队伍后面,口中呼喊着“大明”“郑和”的名字,声音清脆稚嫩;老人们则双手合十,对着郑和的方向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感激——正是因为大明的贸易支持,他们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

 

古里王宫位于港口北侧的高地上,是一座白色的石质建筑,屋顶覆盖着金色的瓦片,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王宫四周环绕着精致的花园,园内种植着热带花卉,鸡蛋花、茉莉花、凤凰花竞相开放,香气四溢,沁人心脾。王宫大殿内,地面铺着红色的波斯地毯,地毯上绣着精美的几何图案;墙壁上挂着用金线绣成的挂毯,描绘着古里国的贸易场景;殿内摆放着精致的红木桌椅,桌上摆满了热带水果与香料饮品,有切开的菠萝、芒果,还有用椰汁与香料调制的饮品,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宴席上,沙鲁热情地向郑和介绍古里国的风土人情与贸易情况。他手持银质酒杯,向郑和敬酒:“大人,古里国以贸易立国,每年有上百艘各国商船前来贸易,仅胡椒一项,每年便能出口二十万斤,远销至西洋各国。我古里国的财富,一半来自海上贸易,而其中,与大明的贸易又占了七成——大明的丝绸与瓷器在古里极为畅销,甚至通过阿拉伯商队远销至欧洲,价格比在大明本土高出三倍有余。”

 

说到此处,沙鲁的语气微微沉重,眉头也皱了起来:“只是近年来,佛郎机人与波斯商人频频在古里海域拦截商船,抢夺货物,甚至杀害船员。上个月,一艘满载大明丝绸的商船便被佛郎机人劫掠,船员全部遇害,货物被洗劫一空。此事不仅让本王损失惨重,更让许多商人不敢再走古里航线,贸易路线受阻,本王对此深感头疼。”

 

郑和闻言,心中了然。佛郎机人被逐出巨港后,果然是将目标转向了古里海域——这里是西洋贸易的核心枢纽,一旦垄断此地,便能掌控整个西洋的香料与珠宝贸易。他放下手中的玉杯,语气坚定:“国王陛下不必担忧。大明水师此次西洋之行,核心便是为了维护海上贸易安全,打击海盗与劫掠者,保护各国商船的安全。若佛郎机人再敢在古里海域作乱,本帅定当率领大明水师将其击溃,不仅要为遇害的大明商人报仇,更要保障古里国的贸易安全。”

 

沙鲁大喜过望,连忙起身离座,对着郑和深深躬身行礼,动作恭敬至极:“若能得大明水师相助,古里国的贸易定能恢复繁荣!本王代表古里国百姓,多谢大人!多谢大明!从今往后,古里国愿永远追随大明,绝无二心!”

 

“陛下请起。”郑和抬手扶起沙鲁,语气平和,“维护藩属国安全,本是大明的职责,陛下不必如此多礼。”

 

宴席过半,郑和放下酒杯,神色郑重地提出与古里国建立商盟的提议:“国王陛下,大明与古里国世代友好,贸易往来已久。本帅此次前来,还有一个重要提议——大明愿与古里国签订正式的通商盟约,建立‘大明-古里商盟’。大明将向古里国提供更多的丝绸、瓷器、铁器,以比市价低两成的优惠价格出售;古里国则需保障大明商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为大明商船提供专用码头与仓库,同时与大明共同组建联合舰队,打击海上劫掠者,维护古里海域的贸易安全。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沙鲁毫不犹豫地答应,眼中满是激动:“大人的提议,本王完全同意!能与大明建立商盟,是古里国的荣幸,也是古里国百姓的福气!明日,本王便在王宫广场举行隆重的盟约签订仪式,昭告各国商人,让所有人都知道,古里国与大明结为永久盟友!”

 

次日清晨,古里国的王宫广场上举行了隆重的商盟签订仪式。广场上挤满了古里百姓与各国商人,阿拉伯商人穿着白色长袍,西洋商人穿着黑色礼服,南洋商人穿着各色短打,将广场围得水泄不通。大明水师的五百名将士排列成整齐的方阵,身着明光铠,手持长枪,气势威严,如同钢铁铸就的城墙,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大明的军威。

 

郑和与沙鲁并肩站在高台上,高台铺着红色的地毯,两侧摆放着大明与古里国的旗帜。当着所有人的面,郑和与沙鲁共同签署了《大明与古里通商盟约》,并交换了国书与信物——郑和代表大明,将一枚用黄金打造的“大明藩属”金印赠予沙鲁;沙鲁则将一枚镶嵌着钻石的玉佩赠予郑和,作为古里国最珍贵的信物。

 

盟约内容主要包括:

 

1. 大明与古里国结为永久贸易伙伴,双方商人在对方境内贸易,免征一切关税;

2. 大明每年向古里国提供丝绸五万匹、瓷器三万件、铁器农具两千副,古里国每年向大明提供胡椒十万斤、香料五万斤、象牙五十根、宝石三十颗,双方以等价交换的方式进行贸易;

3. 古里国在港口东侧划出三里土地,作为大明商馆与水师驿馆的专用区域,为大明商船提供专用码头与仓库,保障大明商人的人身与财产安全;

4. 双方共同组建联合舰队,大明派出十艘苍山船、古里国派出十五艘巡逻船,定期在古里海域巡逻,打击海上海盗与劫掠者,维护贸易路线安全;

5. 大明帮助古里国建设港口防御工事,赠予古里国二十门红衣大炮,并派十名大明水师的炮兵,帮助古里国训练士兵,传授火炮操作技艺,增强古里国的海防能力。

 

盟约签订后,广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欢呼声,各国商人纷纷上前向郑和与沙鲁道贺——大明与古里国建立商盟,意味着海上贸易将更加安全,他们的货物与人身安全都能得到保障,这对所有依赖海上贸易的商人来说,都是天大的好消息。

 

接下来的十日,舰队在古里港休整。负责贸易的主事沈荣忙得脚不沾地,他身着蓝色官服,手中拿着账本,穿梭在各国商人之间,与他们签订贸易订单。此次舰队带来的丝绸、瓷器与铁器农具再次被抢购一空——阿拉伯商人争相订购大明的云锦丝绸,用于制作华丽的长袍;西洋商人则对青花瓷情有独钟,认为这是“来自东方的神奇瓷器”;古里国的农民更是对大明的铁器农具赞不绝口,纷纷订购,希望能提高耕作效率。短短十日,沈荣便签订了数百份订单,收购了胡椒二十万斤、香料十万斤、象牙八十根、宝石四十颗,还有西洋的玻璃器皿五十件、黄铜钟表三十座,这些商品在大明极为稀有,想必能卖出高价,为朝廷带来丰厚的收益。

 

期间,郑和还亲自视察了古里港的防御情况。他在沙鲁与古里水师统领马哈茂德的陪同下,沿着港口城墙行走,发现古里国的海防极为薄弱——城墙上只有五门小型青铜炮,射程不足一里;水师的巡逻船也多为小型船只,仅配备弓箭与短刀,根本无法抵御海盗与佛郎机人的进攻。

 

“国王陛下,古里港的海防太过薄弱,若佛郎机人再次来袭,恐怕难以抵挡。”郑和指着城墙上的青铜炮,语气凝重地说道,“这些火炮射程短、威力小,根本无法对佛郎机战船造成威胁。”

 

沙鲁脸上露出尴尬的神色,无奈地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古里国擅长贸易,却不擅长铸造火炮,这些青铜炮已是本王能拿出的最好装备。”

 

郑和当即决定:“陛下不必担忧。本帅即刻下令,从舰队中调拨二十门红衣大炮赠予古里国,同时派十名炮兵留在古里,帮助陛下训练士兵,建设防御工事。这些红衣大炮射程可达三里,威力远超佛郎机人的火炮,定能守住古里港。”

 

沙鲁大喜过望,连忙向郑和躬身行礼,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大人!多谢大明!本王无以为报,愿将古里港最好的码头命名为‘大明码头’,专门供大明商船停泊使用,永久免费!”

 

离别前夕,沙鲁在王宫举行了盛大的送别宴会。宴会上,沙鲁将一枚象征古里国最高荣誉的“金印”赠予郑和,金印用纯金打造,上面雕刻着古里国的国徽与“大明挚友”四个汉字;同时,他还准备了大量的贡品,装了整整五艘补给船,包括胡椒十万斤、香料五万斤、象牙五十根、宝石三十颗、翡翠五十颗,还有一头珍贵的长颈鹿——这是古里国的商队从非洲草原上购买的异兽,全身覆盖着黄色的皮毛,身上布满黑色的斑纹,脖子修长,身高逾丈,古里国人称之为“麒麟”,认为是祥瑞之物。

 

“大人,这头‘麒麟’乃是上天赐予的祥瑞之物,本王特意将它赠予大明永乐皇帝陛下,愿它能为大明带来好运,也愿大明与古里国的友谊,如同‘麒麟’一般,长久而祥瑞。”沙鲁笑着说道,眼中满是真诚,他亲自走上前,轻轻抚摸着长颈鹿的脖子,语气中带着不舍,却更多的是对大明的敬意。

  

郑和接过金印,郑重地抱在怀中,金印沉甸甸的,不仅是金属的重量,更是古里国对大明的信任。他语气严肃而真诚:“国王陛下的心意,本帅定会如实禀报永乐皇帝陛下。陛下得知此事,定会十分欣慰。大明与古里国的友谊,定能世代相传,如同这印度洋的海水,永不干涸。若古里国遇到任何困难,无论是佛郎机人侵扰,还是内部叛乱,可随时派遣使者前往大明求援,大明水师定会火速驰援,绝不让古里国陷入危难!”

 

沙鲁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握住郑和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两国的情谊:“有大人这句话,本王便放心了!从今往后,古里国便是大明最忠诚的藩属,大明指东,古里绝不向西!”

 

宴会直至深夜才结束,沙鲁亲自将郑和送至王宫门口,看着郑和登上马车,才依依不舍地返回王宫。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古里港的码头便已人山人海。百姓们扶老携幼,早早地聚集在码头两侧,手中捧着鲜花、水果与香料,有的还提着装满清水的陶罐——按照古里国的习俗,向远行的贵客泼水,寓意“一路平安,顺风顺水”。

 

各国商人也纷纷赶来送行,阿拉伯商人捧着精美的波斯地毯,西洋商人提着珍贵的玻璃器皿,南洋商人抱着成串的胡椒,想要送给郑和作为礼物,却都被郑和婉言谢绝:“各位的心意本帅心领了,但大明水师从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这些礼物还请各位带回,今后多与大明商人通商,便是对我们最好的感谢。”

 

沙鲁率领文武百官在码头等候,他身着昨日的白色丝绸长袍,头戴金冠,身后的大臣们也都穿着最正式的朝服,神情肃穆而不舍。当“大明号”的船员开始收起跳板时,沙鲁走上前,再次向郑和躬身行礼:“总兵官,一路保重!本王已命人在大明码头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大明与古里永世友好’,愿这块石碑见证我们两国的友谊,直至永远!”

 

郑和立于“大明号”的船舷边,对着沙鲁与百姓们挥手致意,声音在海风中清晰传来:“国王陛下,各位乡亲,保重!待明年此时,大明舰队定会再次来访,与古里国续写友谊,共促贸易!”

 

随着一声悠长的“启航”令下,“大明号”的十二张巨帆缓缓升起,帆布在东北风的吹拂下鼓胀如满月,发出“哗哗”的声响。三十艘福船、六十艘苍山船、四十艘补给船依次启航,船帆相连,遮天蔽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缓缓驶离古里港。

 

码头上的百姓们纷纷挥舞着手中的鲜花,高声呼喊着“大明万岁”“郑和大人一路顺风”,声音响彻云霄,连海面都微微颤动。孩子们追着码头奔跑,直到舰队渐渐远去,才停下脚步,眼中满是不舍。沙鲁站在码头,望着舰队消失在海平面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去,手中紧紧握着郑和赠予的“大明藩属”金印,心中暗暗发誓,定要守护好与大明的友谊,让古里国在大明的庇护下走向更繁荣的未来。

 

郑和立于“大明号”的船楼顶层,望着渐渐远去的古里港,白色的石质建筑与红色的屋顶渐渐模糊,最终消失在海天相接之处。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此次古里之行,不仅巩固了大明与古里国的邦交,建立了正式的商盟,还为大明开辟了稳定的西洋贸易通道,让大明的丝绸、瓷器真正走进了西洋各国的市场。

 

“总兵官,此次古里之行收获满满啊!”王景弘走到郑和身边,脸上带着笑容,手中拿着一本沈荣刚刚送来的贸易账本,“沈主事统计过了,此次贸易共签订订单价值白银五十万两,收购的胡椒、香料等货物运回大明后,至少能卖出百万两白银的高价,还不算那些稀有的宝石与异兽,真是大获全胜!”

 

李敢也凑了过来,憨笑着说道:“不仅如此,咱们还帮古里国建设了海防,赠予了红衣大炮,这下古里国肯定对咱们大明死心塌地了!以后西洋各国看到古里国的例子,定会纷纷主动与咱们大明建交,到时候咱们大明的威仪,就能传遍整个西洋!”

 

郑和微笑着点头,目光望向西方,那里是更远的西洋,是阿丹国与天方国的方向,是大明舰队从未涉足的未知海域。他手中的七星宝剑轻轻出鞘,剑刃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如同大明的意志,坚定而锐利。

 

“王景弘、李敢,”郑和的声音沉稳而坚定,“古里只是我们西洋之行的一站,接下来,我们要前往阿丹国与天方国。阿丹国盛产珍珠与珊瑚,天方国是伊斯兰教的圣地,那里有更多的邦国,更多的贸易机会,也有更多的挑战。”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后整齐排列的舰队,眼中闪烁着光芒:“我们要让大明的‘日月旗’,插遍西洋的每一片海域;要让大明的丝绸与瓷器,走进每一个西洋邦国;要让大明的威仪,传遍天下每一个角落!让西洋各国都知道,大明不仅有强大的水师,更有包容的胸怀,愿与天下各国友好通商,共享太平!”

 

“遵命!”王景弘与李敢齐声应道,声音铿锵有力,眼中满是振奋与坚定。

 

舰队行驶在广阔的印度洋海面上,“日月旗”在海风中猎猎作响,如同大明的宣言,响彻在西洋的天空之上。阳光洒在甲板上,映照着将士们坚毅的脸庞;海风拂过船帆,推动着舰队朝着更遥远的西方前行。

 

远处的海面上,一群海豚追随着舰队跳跃,仿佛在为大明水师引路;天空中的海鸥盘旋鸣叫,如同在为这场伟大的航行欢呼。郑和立于船楼,望着眼前的壮阔景象,心中充满了豪情——他知道,这场西洋之行,不仅是一次贸易与邦交之旅,更是一次文明的交流之旅,大明的荣光,将在他的手中,播撒到世界的尽头。

 

舰队如同一条巨龙,在印度洋上破浪前行,朝着阿丹国的方向,朝着更广阔的西洋,继续书写着“帆指西洋,威镇四海”的传奇。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明海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