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锁龙图
书名:异物志 作者:苗疆公子 本章字数:2841字 发布时间:2025-10-18

北宋熙宁年间,秦凤路岷州地界,有一险峻山岭,名曰“困龙崖”。

崖下深潭,名“锁龙潭”,水深墨绿,寒气逼人,终年云雾缭绕,人迹罕至。当地流传古谣:“困龙崖,锁龙潭,真龙潜隐待风雷,金石不开图不现。” 意指潭中锁有真龙,需待机缘,方可得见。

岷州城中有个名叫李丹青的年轻画师,天赋异禀,尤擅画龙。他所绘之龙,鳞爪飞扬,云气蒸腾,虽在尺素之间,却有不怒自威之势,仿佛下一刻便要破纸而出,直上九霄。

然而李丹青性情孤高,不慕权贵,作品多赠予知音同道,或是售与真正懂画的平民百姓,故而虽有名声,却依旧清贫。

这年,新任岷州通判赵允迪到任。赵通判附庸风雅,喜好收藏,闻听李丹青画龙之名,便派人召其入府,命他绘制一幅《云龙升腾图》,欲作为寿礼献给朝中权贵。李丹青素闻这位赵通判贪墨成性,欺压百姓,心中不喜,便以“画龙需待心境,强求不得”为由,婉言拒绝。

赵允迪碰了软钉子,心中恼怒,觉得颜面尽失。他身边有个擅长逢迎的师爷,深知上官心思,便献计道:“大人,那李丹青不是擅画龙吗?属下听闻困龙潭的传说,何不命他去那锁龙潭边,绘一幅《锁龙图》?他若绘不出,便是欺世盗名,可治其罪;他若绘出,大人便得了宝物,更可借此参悟‘困龙’之意,在官场上……” 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赵允迪闻言大喜,立刻再次强召李丹青,以官府征调之名,命其三日之内,前往锁龙潭绘就《锁龙图》,不得有误,否则严惩不贷。

李丹青心中愤懑,却无力反抗,只得携带画具,孤身前往那阴森险恶的困龙崖。他并非畏惧传说,而是不屑于为虎作伥,绘制这等寓意囚困、迎合权术的画作。

来到锁龙潭边,但见四周峭壁如削,藤萝倒挂,潭水幽深,不见其底,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沉重的湿气与若有若无的威压。李丹青铺开画纸,对着墨绿色的深潭,心中毫无灵感,只有一片悲凉。他提起笔,迟迟无法落下。

“为何不画?”一个沉闷、压抑,仿佛从水底深处传来的声音,忽然在李丹青心神中响起。

李丹青一惊,四下张望,并无他人。“是谁?”

“吾乃此潭囚徒。”那声音带着无尽的疲惫与沧桑,“感知汝心绪不宁,画笔凝滞,更有……一股不屈之意。故而相问。”

李丹青定了定神,猜测这或许便是那被困的“龙魂”,便将赵通判威逼作画之事坦然相告,并道:“在下虽人微言轻,亦知画者当抒写胸中逸气,而非为虎作伥,绘制此等禁锢之图,助长权贵气焰!”

那声音沉默片刻,竟发出一声似赞似叹的龙吟:“不想在此绝境,竟能遇一风骨画师。也罢,汝既不欲画那‘困龙’之形,何不画吾‘困龙’之心?”

“困龙之心?”李丹青不解。

“吾非真龙,乃前朝一条修行近千年的蛟龙,名唤敖洚。因欲化龙,强渡天劫失败,身受重创,坠落于此潭。更因劫力反噬与此地特殊地势,神魂被无形锁链禁锢于这潭底深渊,不得脱身。数百年来,吾承受着肉身衰败与神魂禁锢的双重痛苦,对外界感知亦日渐模糊。汝若能以画笔,绘出吾此刻心境,将这无形的囚困与挣扎显化于纸上,或许……或许能触动一丝天地契机,亦让世人知晓,困厄之苦,非止于形骸。”

李丹青闻言,心中震撼。他闭上双眼,不再去看那幽深的潭水,而是凝神静气,尝试与那名为敖洚的蛟龙残魂沟通,感受它数百年来的孤寂、痛苦、不甘以及对自由的渴望。

渐渐地,他心有所感。再次睁眼时,目光已是一片澄澈。他不再犹豫,挥毫泼墨!他不再追求龙的形似与威猛,而是以浓淡干湿不同的墨色,渲染出一种沉郁、压抑、仿佛被无形枷锁束缚的氛围。画中并无完整的龙形,只有隐约的、扭曲的龙影在浓重的墨色深渊中挣扎,那龙首昂起,望向画面上方一丝极其微弱的光亮,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中的一丝不屈渴望。整幅画墨气淋漓,沉痛悲怆,观之令人窒息。

当最后一笔落下,李丹青下意识地提笔,在画角以心血为引,写下一个古篆的“困”字。

奇变陡生!

那幅《锁龙图》骤然爆发出幽暗的光芒,画中的墨色仿佛活了过来,疯狂地吞噬着四周的光线,连潭边的水汽都向其汇聚!那画中的龙影发出无声的咆哮,挣扎愈发剧烈,而那无形的禁锢之力也仿佛被具现化,化作道道墨色锁链,与龙影纠缠!

“轰隆!”

锁龙潭水如同沸腾般翻滚起来,整个困龙崖地动山摇!一道巨大的、布满伤痕与黯淡鳞片的蛟龙虚影,猛地从潭底冲出,发出震耳欲聋的龙吟!那虚影与画中的龙影遥相呼应,奋力挣扎,仿佛要挣脱那束缚了它数百年的无形枷锁!

然而,那天劫反噬与地势形成的禁锢太过强大,蛟龙虚影在冲至半空时,便被无数道凭空出现的、闪烁着符文的金光锁链重新拖拽回去,最终只留下一声充满不甘与悲愤的悠长龙吟,缓缓沉入潭底,潭水复归平静,只是那墨绿的颜色,似乎更深了。

而那幅《锁龙图》,此刻已彻底变了模样。画纸依旧,但画中的景象仿佛凝固成了永恒,那挣扎的龙影、墨色的锁链、绝望的氛围,都蕴含着真实不虚的“困厄”意境,成了一件蕴含着强大封印与悲怆情绪的“妖画”。

李丹青瘫坐在地,浑身冷汗,方才那一刻,他仿佛亲身经历了敖洮数百年的痛苦。

三日期满,李丹青将那幅已成“妖画”的《锁龙图》交给了赵允迪。赵通判得画大喜,见画中龙形不显,只觉意境古怪沉郁,虽非他想要的祥瑞升腾之图,但觉此画非同一般,便依计将其献给了朝中那位权贵。

那权贵将画悬挂于书房,初时只觉得画作气势迫人,颇为独特。但久而久之,凡进入书房者,皆感到心神压抑,仿佛被无形枷锁困住,思维滞涩,甚至噩梦连连。那权贵本人更是官运受阻,屡遭弹劾,最终被罢官去职,郁郁而终。而那幅《锁龙图》,则在混乱中不知所踪,只留下“一幅妖画困宰辅”的诡异传说。

李丹青自锁龙潭归来后,大病一场,病愈后画风大变,笔下不再有飞扬的龙,反而多了一些沉郁顿挫、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他再未踏入困龙崖半步,也绝口不提当日之事。只有他自己知道,那幅《锁龙图》不仅困住了敖洮的部分痛苦与挣扎,也困住了他的一段记忆与对“困厄”二字的深刻理解。

而那锁龙潭,依旧云雾缭绕,深不见底。只是夜半时分,那沉闷的龙吟似乎更加频繁,更加急切,仿佛在等待着下一个能读懂它“困龙之心”的有缘人。

---

妖谱诠释:

· 妖物:锁龙图(画妖·意境显化)

·出处: 画作通灵、意境成妖之说,古已有之。本章结合“困龙”传说,创造以极致情感与特殊境遇绘制的、蕴含真实“困厄”意境的妖画。

·本相: 并非画中物成精,而是画师(李丹青)在特殊地点(锁龙潭),与强大存在(蛟龙敖洮)的残魂深度共鸣,以其极致的情感(痛苦、挣扎、不甘)与高超的画技,将无形的“困厄”意境强行捕捉、凝聚、显化于画纸之上所形成的特殊妖物。此画已非普通艺术品,而是承载了真实力量与情绪的“意境结界”。其能力在于辐射和放大“困厄”之感,影响观者心神,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现实气运。画作本身极难损毁,其影响范围与强度取决于绘制时注入情感的浓烈程度与承载意境的本质。

·理念: 丹青巧摄困龙意,画成妖邪困世人。 本章通过《锁龙图》的诞生与流转,探讨了艺术与情感力量的边界。极致的痛苦与压抑被画笔捕捉后,竟能化为影响现实的妖异力量。故事警示,强大的情感与意念若被不当引导或利用,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同时也隐含了对艺术创作者责任的思考——画笔不仅描绘形色,亦可承载灵魂与因果。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异物志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